历史研究期刊出版机构
历史研究期刊出版机构
该室在编辑、出版史学理论专业杂志和丛书方面。1987-1989年创办了《史学理论》季刊,1992年,创办了《史学理论研究》季刊。这是全国首家唯一的史学理论专业杂志,是史学工作者了解国外史学理论研究状况,和国外同行了解中国国内史学理论动态的窗口和桥梁。《史学理论研究》杂志在史学类刊物中的转载率一直名列前茅。2000年,《史学理论研究》在1069种史地类刊物中,名列第四名(光明日报2001/05/17);2001年在全国1029种史地类刊物中,名列第三名(光明日报,2002/03/05)。先后策划和启动了《外国史学理论名著译丛》、《新史学译丛》、《史学理论丛书》。在科研方面。截止到2011年,出版《斯拉夫文明》、《加拿大文明》、《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全球化问题》、《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史学理论大辞典》、《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史学理论卷》、《西方史学史》、《年鉴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传统国家机构与初期工业化》、《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列国志·加拿大卷》、《中世纪的家庭形态》、《社会史研究焦点》、《世界史研究》、《全球化和全球史》、《斯拉夫—东正教风貌》、《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全球化境域中的西方边疆理论》、《历史认识概论》、《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史学概论》、《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史学导论》等著作。发表各类论文数百篇。2002年,外国史学理论学科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重点学科的成员参与或主持的的课题主要有:院重大项目《世界历史》;院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院重大项目《文明通论》;院重点项目(B)类《生产力革命与文明的嬗变——世界历史前沿问题研究》;院重点项目《德国近代史上的民族、民主与民生问题》;院青年项目《文化观念的变迁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发展》;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以来美国公民权利发展》等。 俄罗斯东欧史研究室以俄罗斯史和东欧史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则以俄罗斯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和外交史,以及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和前南斯拉夫地区史为主,并辅之以共运史。研究室建立于1982年。截止到2011年,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和“九五”社科重点课题多项,完成了《苏联史纲(1917--1937 )》、《苏联史纲(1953一1964 )》和《战后东欧—改革与危机》等集体著作。该室正进行院重点项目和国家“九五”重点项目“苏联兴亡史”研究。该室语种分布较为齐全,有一批专业功底坚实、学术造诣较高的学者,分别从事俄罗斯史、匈牙利史,保加利亚史、南斯拉夫史、波兰史、罗马尼亚史和共运史研究。出版各种专著20多种,重要的有:李显荣的《托洛茨基评传》、陈之骅主编的三卷《苏联史纲》、马龙闪的《苏联文化体制沿革史》、闻一的《布哈林传》,以及马细谱主编的《战后东欧—改革与危机》、阚思静的《卡达尔与匈牙利》、刘邦义的《哥穆尔卡传》、曹特金的《胜利的失败者—布朗基传》、孙耀文的《莫斯科中山大学》、集体项目专著《巴黎公社史》等。截止到2011年,该室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研究室共为国家培养博士5人、硕士4人,大都担任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学术骨干。历任室主任:陈之骅 张宏儒 李显荣 马细谱 康春林 马龙闪。 西欧北美史研究室成立于1964年,是世界历史研究所最早的研究室之一。该室主要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国的近现代史和当代史。该室曾拥有中国老一辈世界史著名专家黄绍湘教授,还聚集了一批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世界史专家,如张椿年、廖学盛、程西筠、孙成木、王振德、张海涛、朱贵生、周剑卿等研究员。截止到2011年,在编研究人员13人(廖学盛、周荣耀、吴必康、徐再荣、俞金尧、顾宁、秦海波、谢闻歌、金海、王宏波、张红菊、姚朋、黄艳红),其中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5名,助理研究员2名,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西欧北美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宗旨,探讨西欧北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轨迹,尤其侧重于研究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西欧北美各主要国家的历史进程。该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美国史、英国史、法国史、德国史、西班牙史、近代欧洲经济社会史、欧美环境史、近现代欧美国际关系史等。该学科研究人员所掌握的预言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古希腊语、拉丁语、俄语等。研究室主要成果:《美国通史简编》,黄绍湘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俄国通史简编》(上、下),孙成木等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朱贵生等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中西文化交流先驱》,许明龙主编,东方出版社,1992年;《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王章辉、孙娴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法西斯体制研究》,朱庭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会1995年;《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王章辉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大英帝国的瓦解》,张顺洪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权力与知识:英美科技政策史》,吴必康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英美新殖民主义》,张顺洪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欧洲十八世纪的中国热》,许明龙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英国文化与现代化》,王章辉著,辽海出版社,1999年;《美国文化与现代化》,顾宁著,辽海出版社,2000年;《美英现代社会调控机制》,吴必康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恩格斯》,秦海波等著,中国少儿出版社,2003年;《尼克松与美国保守主义新权势集团的崛起》,金海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回应》,徐再荣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德国的政策,1918-1929》,王宏波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历任室主任:程西筠 孙成木 王章辉 黄柯可 张顺洪 亚、非、拉史研究室成立于1964年,是世界史研究所最早的研究室之一,曾一度分为亚非史室和拉丁美洲史室。该室主要研究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印度、中东诸国及拉丁美洲各国近现代史和当代史。该室在以国别为主的专题研究基础上,加强了跨国别的地区综合性专题研究,并注重探讨当代热点及其根源问题。截止到2011年,该室研究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项目、院重大和院重点项目、所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原教旨主义与世俗主义的历史探索》(杨灏城),《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问题》(冯秀文),《中东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问题比较研究》(毕健康)。院重大课题有:《近代日本对东亚的历史影响》(汤重南、张经纬),多卷本《世界历史》之《国际关系卷》(李春放);《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与白人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刘兰)。院重点课题有《当代中东政治制度研究》(王彤),《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危机管理——以明治、大正期为中心》(张经纬)。截止到2011年,该室研究人员公开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按专题与发表时间为序):《日本近代史》(万峰,1978年)、《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万峰,1984年)、《从协调外交到自主外交》(武寅,1985年)、《中日现代化比较》(汤重南,1988年)、《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研究》(武寅,1997年)、《印度莫卧儿王朝》(陈翰笙,197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经济区域》(陈翰笙,1983年)、《印度土地制度研究》(黄思骏,1998年)、《埃及近代史》(杨灏城,1985年)、《民族冲突与宗教争端——当代中东热点问题的历史探索》(杨灏城、朱克柔,1996年)、《纳赛尔与萨达特时代的埃及》(杨灏城、江淳,1997年)、《宗教与世俗——当代中东热点问题的历史探索》(杨灏城、朱克柔,2000年)、《当代中东政治制度》(王彤,2005年)、《埃及现代化与政治稳定》(2005年)、《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1941-1947年》(李春放,2002年,该书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第2版)、《拉丁美洲农业的发展》(冯秀文,2002年)、《中墨关系——历史与现实》(冯秀文,2007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之《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亚非拉近现代史部分)等。亚非拉史研究室的研究领域覆盖日本及东北亚、南亚、西亚、拉丁美洲和非洲。掌握的外国语种有日、韩、英、阿拉伯、俄语、西班牙语等。专业涵盖面较广,科研人员布局比较合理,研究队伍已形成较完整的梯队。研究方向主要为近现代史,兼顾现实问题。 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成立于1978年,该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学科之一,该室人员均有各自国别、地区史的研究领域,并且参加整体世界史的研究。截止到2011年,研究室有在编研究人员7名(郭方、徐建新、易建平、刘健、胡玉娟、邢颖、郭子林、张炜),其中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名,博士毕业生2名,硕士毕业生1名,在站博士后1名(孙泓)。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的研究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提供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研究成果,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该室专业研究领域包括: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制度史、古代两河流域史、古代埃及史、赫梯史、古代希腊史、古代罗马史、日本古代史、欧洲中世纪史。所掌握的外国语种有英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古文字有阿卡德文、赫梯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希腊文、拉丁文。截止到2011年,研究室成员多次承担国家级项目、院重点项目、所级项目,完成了一批在古代中世纪制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集体研究课题,包括《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和《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参加了院重大课题《世界历史》(多卷本)中4大卷5个分册的主持和研究工作。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成员正在进行院重大课题《宗教礼仪制度与古代国家权力》的研究工作。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好评,科研成果曾多次获得院所各种级别的奖励。此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成员还承担着院、所多项课题研究工作。
怎么看期刊的等级
根据你的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
还有以下几点:
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
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
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机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
(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2.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4.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5.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7.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9.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10.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3.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4.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6.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7.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8.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9.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2.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3.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4.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5.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6.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7.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10.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12.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13.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14.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15.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16.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17.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18.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2.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3.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4.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5.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教育部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6.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7.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8.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9.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10.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11.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12.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13.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14.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15.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16.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17.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18.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大战已经落下了帷幕,作为侥幸上岸的一员,回顾整个考研过程,虽然多次在复习过程中崩溃,但好在结果还令人满意。在这里简要说一下我的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总体来说,考研主要分为四个过程:确定目标学校和专业、复习、初试和复试。
一、确定目标学校和专业
这是考研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确定目标学校时一定要慎重,因为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考试题目不一样,后期如果临时调整目标会对复习过程产生影响。不管是考学科教学、中国史、世界史还是考古文博,我都建议尽量多地搜集一些历年真题,看看自己比较适合考哪个。如中国史的专业课分为自主命题和统考:自主命题每个学校都不一样,人大考633历史学综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古代汉语),南大和社科院古代近代分开考;统考则是313,中国史世界史都考。此外学校的历年分数线、报录比、地理位置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复习
1、英语
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一般来说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一比二要难一些。复习英语的基础是单词,背单词贯穿考研全程,我建议买任意一本单词书即可,一遍一遍地背,用手盖住汉语意思,认识就可以跳过,不认识的标记出来再背,这样循环往复,需要背的单词量就越来越少了。
英语的历年真题是最宝贵的资源,题型分为完形、阅读、新题型、翻译和作文。刚开始自己做阅读的时候肯定会错一大片,不要慌,每做完一篇就参照译文把不认识的单词意思标注上去,并思考为什么选错了,为什么应该选这个。
考研英语是有独特的做题思路的,这里推荐唐迟老师的阅读课,在B站上就能搜到,可以学习一下解题思路。作文也十分重要,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都需要自己多背多写,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模板。我参考的是王江涛老师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词汇和句式相对简单,容易模仿,但不要直接背原句,可以适当修改一下。
英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字体和字迹,一定要整洁清楚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我练习的是手写印刷体,先描字帖,再慢慢自己练,每天十分钟,后期呈现的卷面效果会好很多。
2、政治
政治是比较简单的一门科目,开始复习时间可以在9月后,投入精力也比较少。
前期复习我建议多看徐涛老师的政治网课,可以搭配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边看网课边在书上勾画知识点,看完一章就做相应的选择题。等所有单元都复习一遍之后,就开始做各个老师出的选择题,只要能找到的都做做,因为选择题做起来很快,做完之后对答案,积累错题,再重新复习一下对应的知识点,一定要完全弄懂,保证下次不再做错。
主观题只需12月份背背肖秀荣老师的四套卷即可,不放心的话还可以背肖八、徐涛八套卷等。总之信肖老就对了!一般都能考到60+,对政治不用太担心。
3、专业课
专业课是难度最大的科目,分值也最高(300分),越早开始复习越好。人大中国史633有八个名词解释、四个论述题(四选三)、两个材料题和两段古汉语句读翻译。
我参考的教材是朱绍侯老师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程+朱英老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边看边搭建知识框架,标记重点问题,特别是一些能在时间线上串起来的大问题,如科举制、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一定要各个时间段对比着来记。
基础性的书我还看了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简史》
张岂之先生的《中国历史十五讲》和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主要作用就是明晰历史脉络,强化史实记忆。
此外还有各种考研历史工具书,如长孙博系列、范无聊系列等,一些微信公众号如“历史学考研与就业”、“青史考研帮”等也会出题库,大家可以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整理出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主要是名词解释和论述,打印出来再一遍遍地背。背资料也有技巧,不是每个字都要背过,可以只背关键词和关键句等,其他内容理解透彻,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即可。我建议考前至少需要把全部资料背三遍以上,后期就算实在背不过也要多看几遍,标出最最重点的题目,考前几天再翻一遍,加深印象。
答题时讲清史实是基础,要想得高分还需要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但这样复习起来强度太大,所以我建议背书之外多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可以定期翻阅《历史研究》期刊
《近代史研究》期刊。
看看最近哪些大佬又新发表了什么文章,出了什么书,尽量读一读做好笔记。目标学校院系的官网也要定期去看看,特别是老师的最新研究成果,说不定就会考到某个老师的某个研究点。
总之,专业课复习是非常庞杂的,考背诵能力,也考历史积累。本专业的同学多多少少还有三四年的上课积累,跨专业的同学完全是凭自己对历史的一腔热爱,非常不容易。虽然很难,但只要尝试了尽力了就有希望,所以一定不要放弃。
三、初试
初试一般是在12月的下旬,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考英语,第二天上午考专业课(专业课是发一个单独的密封信封,里面有试卷和空白答题纸,要赶快写不然做不完,但字迹要保持整洁清楚)。建议大家第一天考完先不要刷手机,把有关考研群都屏蔽,因为其他同学的讨论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心态。以我自己为例,考完英语后觉得有点难,但是群里大家都在说今年英语很简单,各种讨论答案等,导致我以为自己考砸了,也影响了晚上的复习状态,但出成绩时我的英语反而是最理想的。微博上也可能会流出各种参考答案,但是都不准确,这时就真的要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切等考完最后一场再说。
四、复试
过了初试还会有复试,一般是在出成绩的下一个月,今年人大是三月初复试,在各大高校里还是比较早的。复试还需要考专业课知识和英语,所以如果参照往年分数线有机会进入复试,就要抓紧认真复习。
专业课考两道论述题,英语考阅读翻译等,相对比较简单,大头是面试。英语面试需要提前准备自我介绍,老师会根据你的介绍再提问,还有抽题回答环节。老师提问时最尴尬的就是听不懂老师问的问题,如果英语听力和口语不大好,前期一定要多练习一下,找同学模拟考官。
专业课面试是关键环节,考察你的精神状态、专业素养、未来规划等,自信大方即可,老师们都很和蔼,跟英语一样,也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提问,有抽题回答环节。有些同学会担心自己的分数比较低,刚刚压线比较危险,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在老师眼里,过了初试来复试的都差不多,只要面试表现足够优秀,最后总分高就行,因此考完初试或者出成绩后一定要好好准备,脚踏实地,不要浮躁。
复试参考书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张静如,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导读》,北京市高校党校协作组组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黄小寒主编,郇庆治、张守民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考研是一场时间耐心恒心与努力和方法的综合性战争。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更不要认为自己准备的时间没有其他人早而终日惶惶不安,以本人为例:本人跨专业考研之前对历史专业一无所知,是从考前五个月开始才决定考研,每一本资料都是自己上网搜索购买的,当资料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已经快八月份了。和研友一起在自习室里经历了最炎热的日子,当时的条件大致是坐在椅子上面二十分钟左右,椅子上面就会冒汗,可是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苦的,但是考研学习进度却很慢,因为当时我觉得自己准备的太晚,没有一点信心,所以即使扛住了炎热却终究因为内心惶恐而无法安心学习,总是一遍遍的往家跑。
直到九月份才定下心来,也只有在定下心后才意识到时间真的不多了,好在本人心理素质较好,能够及时的克服消极情绪,全力以赴备考,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下具体目标,即使在自习室中没有完成,也会带着书回去边泡脚边学习直到完成任务。到了十一月中旬终于把教材都看完了,大纲也浏览了三遍,值得提醒的是,由于教材过多。
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两册、
李侃的中国近代史、
王桧林的中国现代史、
郭大钧的中国当代史
古代史教材比较难懂,知识零碎,所以很有必要借助大纲了解知识的框架帮助自己树立知识点并掌握重点,同时也提醒大家,真题是绝对经典有价值的,除了背诵大纲,长孙博的《名词解释》以外,长孙博的《历年真题》也是非常有必要认真学习的,若时间不够可以集中学习与所报学校性质较接近的学院真题——这不是要大家去死记硬背,是要你理解学习出题方式及答题重点。
关于英语强烈建议大家坚持每天看单词句子、至少做一篇阅读理解以便在真题中把握重点词汇语法。而政治确实是一个可以提高总成绩的科目,但不建议作为重点科目去备考,可以在考前一个月左右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根据大纲重点熟记相关知识点,看够两遍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真题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查漏补缺,最后的时间再去通过各种预测卷掌握时政要点。(本人觉得如果时间不是特别充裕这样复习政治基本可以取得及格以上成绩,当然,如果自身时间充足且学起来比较困难,可以适当多花费一些时间,但仍不提倡用时过多,毕竟专业课才是重中之重)完成以上内容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则需要定下心按照考试规则去认真模拟几套各科真题试卷。但一定要记住,无论成绩如何,都不是最后的结果,这样模拟知识去熟悉过程,每人很有可能没有身临其境而没有全力以赴。
最后要总结的就是:学习方法+良好心态+恒心=成功的独一捷径。当然,我从内心是非常感谢博仁考研机构的老师的,他们从咨询到授课都保持热情与耐心的态度,尤其作为一名跨考生,我非常庆幸自己接触到该机构并在梳理知识点方面得到老师的及时指点,再次感谢他们的帮助成就了我的考研梦!愿未来的你们也能够感受到博仁教育的魅力,从我这里取得一点有限的经验,少走弯路,不忘初心,一举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五、一些建议
1、考研是一场拉锯战,不仅拼你的知识也拼你的毅力,要细水长流,慢慢积累,从开始坚持到最后。但复习累了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休息,不必非逼着自己学习。当然休息频率要适中,不能说半天学习半天休息,一周大概可以学习六天左右(早八晚十一),剩下一天可以睡个懒觉散散心等,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从开始复习起建议大家到自习室或者图书馆复习(尽量不要在宿舍),固定位置,这样每天在座位上坐下后就会自动进入学习状态。手机不要放桌面上,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来玩,可以放书包里或者交给一同学习的朋友,等中午吃饭或者晚上睡觉前再适当刷刷微博聊聊天等。
3、考研期间心态很重要,焦虑崩溃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可以向朋友或者家人们倾诉,不要自己憋在心里,不然会越来越绝望。人生也不是只有考研这一条路可以走,看开一些,条条大路通罗马,要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
考研风雨路,只有自己走完全程才能切实体会到其中的喜怒哀乐,不管上岸与否,这都是人生中一段难得的经历。祝各位考研er完美发挥,成功上岸!
上一篇:杂志英文名怎么简写
下一篇:日本漫画杂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