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遥感学报外审已审回

发布时间:2023-12-08 11:54

遥感学报外审已审回

《遥感学报》的前身是1986年创刊的《环境遥感》,她诞生于中国遥感事业的初创时期,是随着中国遥感事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第一本遥感刊物。创刊以来,《遥感学报》结合中国遥感事业不同时期的重点和需要,刊登了大量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和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项目的成果论文,对中国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目前中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作为中国遥感领域唯一一本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遥感学报》致力于报道遥感领域及其相关学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简报以及高水平的述评。着重反映本领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内容涉及遥感基础理论,遥感技术发展及遥感在农业、林业、水文、地矿、海洋、测绘等资源环境领域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遥感与GIS及空间定位系统(GPS)的结合及其应用等方面。

《遥感学报》已被中国以下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或核心期刊:
国际:
l 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
l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l 波兰哥白尼索引(IC)
l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
l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
l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l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
l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l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
l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l Chinese Science Abstracts(A辑)
l 中国电子科学文摘
l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l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l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通俗点说就是既是国家核心期刊也是sci检索期刊

资料来源:

遥感学报审稿专家什么层次

很高的层次。
1、《遥感学报》综合2013年度审稿数量、质量以及审稿时效等多项指标,评出了《遥感学报》2013年度优秀审稿专家共26位。
2、《遥感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主办。作为中国遥感领域唯一一本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遥感学报》致力于报道遥感领域及其相关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简报以及学术价值较高的述评,刊登了大量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和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项目的成果论文,对中国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是目前中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

名称:东北农业大学
简称:东农
旧称:东北农学院
英文名: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英文缩写:neau
成立时间:1948年
地址:中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马家花园)
电话:+86-451-55190114
邮编:150030
学校主页:

东农校训:博学笃行 明德亲民
东农校风:勤奋 求实 奉献 创新
东农精神: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
六十载成长壮大的历程,半个多世纪岁月长河的洗礼,几经变迁,逆境不馁,风雨兼程,守之弥坚,东北农业大学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铸造了不朽的东农校魂;以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校风陶冶了代代学人,在龙江大地上浸染着黑土地的芳香,积淀了丰厚的校园文化,激励着全校师生员工为创造东农的宏伟事业而奋斗不息。

(一)国家级重点学科 ( 3 个)
农业机械化工程 基础兽医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二)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 3 个)
临床兽医学 蔬菜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三)农业部重点学科( 2 个)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四)省级重点学科( 18 个)
农业机械化工程 食品科学 植物学
农业经济管理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蔬菜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土壤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预防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兽医病理学)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临床兽医学(兽医外科学 兽医内科学)
(五)校“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 4 个)
种植业 养殖业 食品加工业 管理与经济
(六) 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学科( 7 个)
畜牧学 作物学 兽医学 农业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园艺学
(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八)博士学位授权点( 32 个)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生态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生物质转化与利用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环境水利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畜牧系统管理学
动物行为学 食品科学 畜产品加工
发酵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植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蔬菜学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农业遥感与土地利用 兽医博士
(九)硕士学位授权点( 65 个)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药学 作物生态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生物质转化与利用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基础兽医学 预防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草业科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畜牧系统管理学
动物行为学 食品科学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畜产品加工 发酵工程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植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动物学 发育生物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生物化工 遗传学
生理学 水生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细胞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农业水土工程
环境水利 水文学及水资源 生态学
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 应用化学
土地资源管理 农业遥感与土地利用 蔬菜学
果树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产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管理 金融学 英语语言文学
会计学 林业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工程硕士 农业推广硕士
兽医硕士 高校教师
(十)本科专业( 75 个)
动物药学 动物医学 动物科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环境科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园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 工业工程
水产养殖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金融学 法学
英语 应用化学 农村区域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生态学 保险学 社会工作
食品质量与安全 土木工程
旅游管理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设计 教育技术学 动画
广告学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畜禽生产教育 植物保护教育

校党委书记:徐梅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庆章

武汉大学有哪些杰出校友?

 【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查全性 1925.4.11 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1980年当选
  杨弘远 1933.9.26 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 1991年当选
  卓仁禧 1931.2.12 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1997年当选
  李德仁 1939.12.31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鉴衡 1925.1.3 国内外著名泥沙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5年当选
  张蔚榛 1923.10.5 著名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7年当选
  宁津生 1932.10.22 著名大地测量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5年当选
  刘经南 1943 .7.1 著名大地测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1999年当选
  张祖勋 1937.6.5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2003年当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茆 智 1932.9.20 著名农田水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2003年当选
  朱英国 1939.11.1 植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院士 2005年当选
  【著名社会科学家】
  韩德培: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法学家
  谭崇台: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马克昌: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刑法学家
  彭斐章: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图书馆学家
  陶德麟: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李 龙: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法学家
  冯天瑜: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文化学家
  刘纲纪: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杨小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后留学海外,在业界饱受好评,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但是在04年不幸辞世,享年五十六岁。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李浩培:(1906—1997) 中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上海市人。1928年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1936—1939年在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研究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比较民法。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
  【各界名人】
  各级人大代表名录 (以姓氏笔画为序)
  职 务 姓 名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郭生练 顾海良 彭富春
  第十届湖北省人大常委 伍新木 伍欣星 黄仁涛
  第十届湖北省人大代表 边馥苓 孙云莲 刘经南 辜胜阻
  各级政协委员名录
  
  职 务 姓 名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少阶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辜胜阻 王长德 张俐娜
  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王少阶 郭生练
  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副秘书长 陈 锋
  第九届湖北省政协常委 毛宗福 王祥三 吕应堂 李仁真 汪存信 陈 锋 杨占秋 段亚辉 柯亨玉
  各级政府部门任职情况
  
  政府部门名称 职 务 姓 名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 郭生练
  湖北省司法厅 副厅长 李仁真
  武汉市市政府 市长 阮成发
  各民主党派成员任职情况
  党 派 职 务 姓 名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中央委员、省委常委、市委副主委 彭富春
  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湖北省委常委 毛宗福
  民革湖北省委顾问 马卫之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主委 郭生练
  民盟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 张俐娜
  民盟湖北省委常委 段亚辉
  民盟湖北省常委 孟运莲
  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 李崇淮
  民建中央副主席、湖北省委主委 王少阶
  民建中央委员 陈允平
  民建省委常委 王祥三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湖北省委常委 李 斐
  民进湖北省委常委 汪存信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 王长德
  农工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副主委 杨占秋
  中国致公党 致公党湖北省委副主委 黄介生
  九三学社 九三湖北省委副主委 黄仁涛
  九三湖北省委副主委 陈 锋
  九三湖北省委常委 徐礼华
  九三湖北省委常委 杨 菁
  其 他 任 职 情 况
  有关部门名称 职 务 姓 名
  工商联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辜胜阻
  共青团中央 书记处书记 卢雍政
  共青团中央 书记处书记 汪鸿雁
  【杰出校友】共5届51人
  第五届杰出校友 9人 2007年
  胡代光,男,1919年出生,四川省新都县人。1940年——194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以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副教授、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系副主任、主任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1988—1993年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委员。还曾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会长(现任名誉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现任顾问)。
  何炼成,男,1928年5月生,湖南浏阳人,1947年底参加地下团组织,195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195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西北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导师,兼任国内20所大学兼职教授,日美德4所大学客座教授。
  潘垣,男,1933年8月出生,湖北宜昌人,1951-1953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电机系,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兼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张家铝,男,1938年12月出生,江西赣州人,天体物理学家,1955年——1959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天体物理中心主任。现为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194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77年——198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执教,1992年到厦门大学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推委会委员,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推委会委员和评委会委员。
  熊召政,男,1953年12月出生,湖北英山人,著名作家,1985年—198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现担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兼文学艺术院院长等职务。
  张晓刚,男,1954年出生,辽宁鞍山人。1974年──197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金属物理专业。历任鞍钢钢铁研究所所长助理,鞍钢科技开发部副部长、部长,鞍钢副总工程师,鞍钢新钢铁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鞍钢总经理助理兼新钢铁公司总经理,鞍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鞍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现任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国际钢铁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第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池莉,女,1957年出生,湖北武汉人,1983年至1986年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专业作家,现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武汉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卡里姆·马西莫夫,男,1965年6月出生于哈萨克斯坦,1989年9月——1992年7月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学习,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现任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理。
  第四届杰出校友 7人 2005年
  陈俊勇,男,1937年5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天文大地测量专业,1967年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局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副主席,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执行局执委,是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现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主任。
  陈善广,男,1962年12月出生,湖南祁东人,工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兼任《航天员》和《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主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兼职教授。
  陈文蔚,男,1921年出生,1943年毕业于经济系,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1948年受聘任教于美国著名文理学院玛瑞塔学院(Marietta)经济系,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成员。曾获“海外中山学会”授予的“学贯中西” 奖牌、“全美名人传记协会”颁发的美国荣誉金奖章。
  方辉煜,男,研究员,1929年1月出生。1952 年毕业于物理系。1957年由防空军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航天事业,主要从事系统总体、系统试验、系统仿真等工作。历任航天二院总体设计部主任、航天二院副院长、二院科技委副主任、总设计师等职务。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航空学报》常务编委、哈工大兼职教授。
  林宗坚,男,1943年3月出生,1960年至1996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习工作,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网分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王明庥,男, 1932年3月出生,1950年至1953年在森林系就读。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届副理事长。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兼任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林业专业评委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常委。
  游效曾,男,无机化学家,1934年1月出生。1955年获武汉大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组评委,《无机化学评论》国际编委,《中国科学》化学部编委,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报》主编。
  第三届杰出校友 18人 2003年
  陈东升,男,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融保险专家。1983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96年获博士学位。
  范云六,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家。国际水稻遗传工程委员会委员,亚洲植物技术中国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化系。
  付向东,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教授、美国先进科学协会会员,RNA协会会员、白血病与淋巴癌协会委员、美国生物医学科学RayWu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学系。 
  江元生,男,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中国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理论有机化学家联合会特别理事。195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雷军,男,金山公司总裁。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李方华,女, 195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著名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李京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位被评选为“两院”院士的社会科学专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人文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经济与管理评审组组长。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选派留学苏联,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获硕士学位。 
  李连和,男,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主任。曾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科技局局长。1970年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系。 
  李锐,男,中组部原副部长。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研究专家、政治家、作家。历任水利部副部长,电力部副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常务副部长,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机械系,1937年赴延安投身革命。
  刘家恩,男,生殖医学专家。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单精子注射实验室实终身主任,美国马里兰州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生育医学中心研究室主任。1985年在湖北医科大学妇产科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刘西尧,男, 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前教育部部长,革命家,政治家。 
  刘先林,男,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导,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航测专家。1962年8月毕业于原武汉测绘学院。 
  田源,男,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诚通董事长,实业家,期货、物流专家。全国青年常委。 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 
  颜泽贤,男,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系。 
  于刚,男,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迈康管理学院讲席教授。运筹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 
  张明高,男,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电波传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ITU—R电波传播研究组主席。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张学知,男,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1969年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农田水利系。
  赵耀东,男,曾任台湾经济部部长、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
  第二届杰出校友 10人 1999年
  张培刚,男,经济学家,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柯 俊,男,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方 成,男,漫画艺术家,《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黄孝宗,男,航天科学家,曾任美国航太推进系统公司总工程师,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
  张效祥,男,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总参58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 
  陈荣悌,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市人大副主任, 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 
  刘诗白,男,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曾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王梓坤,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董辅礽,男,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邹节明,男,全国优秀企业家和中医药专家,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集团公司研究所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
  第一届杰出校友 7人 1997年
  黄彰任,男,著名的美籍华人实业家,曾任美国国会顾问、泰国森美实业公司总经理、泰国森美石油公司董事长、新加坡石油公司董事长。1938年毕业于武大土木工程学系。 
  端木正,男,著名的法学家,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42年毕业于武大政治学系。 
  钟期荣,女,著名的法学家,香港树仁学院校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委会委员,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港事顾问。1944年毕业于武大法律学系。 
  欧阳予,男,著名的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学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武大电机学系。 
  王佛松,男,著名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八届全国人大常委,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毕业于武大化学系。 
  庹震,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经济日报》副总编。1982年毕业于武大经济学系。 
  陆长生,男,全国外经贸优秀企业家,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上海公司总经理。1982年毕业于武大中文系。

浅谈计算机与大数据的相关论文

  在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面临新的挑战,要求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必须不断的更新发展,以能够对当前的计算机信息处理需求满足。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与大数据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与大数据的相关论文篇一
  浅谈“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摘 要]在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面临新的挑战,要求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必须不断的更新发展,以能够对当前的计算机信息处理需求满足。本文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前,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时代已经占领了整个环境,它对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年内,从稀少到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人们走进了大数据时代,这就要求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时,则也就需要在之前基础上对技术实施创新,优化结构处理,从而让计算机数据更符合当前时代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信息及其传播特点

  自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信息接收量有明显加大,在信息传播中也出现传播速度快、数据量大以及多样化等特点。其中数据量大是目前信息最显著的特点,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计算机信息处理量也有显著加大,只能够用海量还对当前信息数量之大形容;传播速度快也是当前信息的主要特点,计算机在信息传播中传播途径相当广泛,传播速度也相当惊人,1s内可以完成整个信息传播任务,具有较高传播效率。在传播信息过程中,还需要实施一定的信息处理,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应用相应的信息处理工具,实现对信息的专门处理,随着目前信息处理任务的不断加强,信息处理工具也有不断的进行创新[1];信息多样化,则也就是目前数据具有多种类型,在庞大的数据库中,信息以不同的类型存在着,其中包括有文字、图片、视频等等。这些信息类型的格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信息处理难度。目前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打印能力等各项能力均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当前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应用便利性。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计算机应用管理条件。

  大数据信息不但具有较大容量,同时相对于传统数据来讲进一步增强了信息间关联性,同时关联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导致在进行信息处理中需要面临新的难度。在 网络技术 发展中重点集中在传输结构发展上,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必须要首先实现网络传输结构的开放性设定,从而打破之前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硬件所具有的限制作用。因为在当前计算机网络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完成云计算机网络构建之后,才能够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真正的实现收放自如[2]。

  二、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一)数据收集和传播技术

  现在人们通过电脑也就可以接收到不同的信息类型,但是在进行信息发布之前,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需要采用信息处理技术实施相应的信息处理。计算机采用信息处理技术实施信息处理,此过程具有一定复杂性,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在将相关有效信息收集之后首先对这些信息实施初步分析,完成信息的初级操作处理,总体上来说信息处理主要包括:分类、分析以及整理。只有将这三步操作全部都完成之后,才能够把这些信息完整的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传播,让用户依照自己的实际需求筛选满足自己需求的信息,借助于计算机传播特点将信息数据的阅读价值有效的实现。

  (二)信息存储技术

  在目前计算机网络中出现了很多视频和虚拟网页等内容,随着人们信息接收量的不断加大,对信息储存空间也有较大需求,这也就是对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要求。在数据存储过程中,已经出现一系列存储空间无法满足当前存储要求,因此必须要对当前计算机存储技术实施创新发展。一般来讲计算机数据存储空间可以对当前用户关于不同信息的存储需求满足,但是也有一部分用户对于计算机存储具有较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必须要提高计算机数据存储性能[3],从而为计算机存储效率提供有效保障。因此可以在大数据存储特点上完成计算机信息新存储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的满足用户信息存储需求,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保障普通储存空间不会出现被大数据消耗问题。

  (三)信息安全技术

  大量数据信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出现,导致有一部分信息内容已经出现和之前信息形式的偏移,构建出一些新的计算机信息关联结构,同时具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关联性,从而也就导致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旦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某个信息出现问题,也就会导致与之关联紧密的数据出现问题。在实施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时候,也不像之前一样直接在单一数据信息之上建立,必须要实现整个数据库中所有将数据的统一安全管理。从一些角度分析,这种模式可以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水平有显著提升,并且也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因为在计算机硬件中存在一定的性能不足,也就导致在大数据信息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难度。想要为数据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就必须要注重数据安全技术管理技术的发展。加强当前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另外也必须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进行培养,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网络信息管理体系发展需求,同时也要加强关于安全技术的全面深入研究工作[4]。目前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大量的信息还不能够实施全面的安全性检测,因此在未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中安全管理属于重点方向。但是因为目前还没有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因此首先应该强化关于计算机重点信息的安全管理,这些信息一旦发生泄漏,就有可能会导致出现非常严重的损失。目前来看,这种 方法 具有一定可行性。

  (四)信息加工、传输技术

  在实施计算机信息数据处理和传输过程中,首先需要完成数据采集,同时还要实时监控数据信息源,在数据库中将采集来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存储,所有数据信息的第一步均是完成采集。其次才能够对这些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常来说也就是各种分类及加工。最后把已经处理好的信息,通过数据传送系统完整的传输到客户端,为用户阅读提供便利。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发展难度,从目前专业方面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解决,但是这些难题均蕴含着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机遇。在当前计算机硬件中,想要完成计算机更新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目前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旧是云计算网络,把网络数据和计算机硬件数据两者分开,也就有助于实现云计算机网络的有效转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定能够进入到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高速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冯潇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105+107.

  [2] 詹少强.基于“大数据”时代剖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49-50.

  [3] 曹婷.在信息网络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安全性[J].民营科技,2014, (12):89CNKI

  [4] 申鹏.“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109-110
  计算机与大数据的相关论文篇二
  试谈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

  摘要: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在大容量、多样性和高增速方面,全面考验着现代企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获取更丰富、更深入和更准确地洞察市场行为的大量机会。对企业而言,能够从大数据中获得全新价值的消息是令人振奋的。然而,如何从大数据中发掘出“真金白银”则是一个现实的挑战。这就要求采用一套全新的、对企业决策具有深远影响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 大数据时代 容量 准确 价值 影响 方案

  1 概述

  自从计算机出现以后,传统的计算工作已经逐步被淘汰出去,为了在新的竞争与挑战中取得胜利,许多网络公司开始致力于数据存储与数据库的研究,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已经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一般来讲,大数据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现象:互联网在不断运营过程中逐步壮大,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甚至已经达到了10亿T。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完善,为我们提供更大的方便。

  大数据是IT行业在云计算和物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技术变革,在企业的管理、国家的治理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领域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大数据将网民与消费的界限和企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在这里,数据才是最核心的资产,对于企业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以及 文化 塑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所有的企业在大数据时代都将面对战略、组织、文化、公共关系和人才培养等许多方面的挑战,但是也会迎来很大的机遇,因为只是作为一种共享的公共网络资源,其层次化和商业化不但会为其自身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而且良好的服务品质更会让其充分具有独创性和专用性的鲜明特点。所以,知识层次化和商业化势必会开启知识创造的崭新时代。可见,这是一个竞争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2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整合应用

  自从2013年,大数据应用带来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国内外的产业界与科技界,还有各国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布局、制定战略规划。更多的机构和企业都准备好了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内涵应是数据的资产化和服务化,而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是研究大数据技术的最终目标。在应用数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好的能效,越来越趋向专用化的系统架构和数据处理技术逐渐摆脱传统的通用技术体系。如何解决“通用”和“专用”体系和技术的取舍,以及如何解决数据资产化和价值挖掘问题。

  企业数据的应用内容涵盖数据获取与清理、传输、存储、计算、挖掘、展现、开发平台与应用市场等方面,覆盖了数据生产的全生命周期。除了Hadoop版本2.0系统YARN,以及Spark等新型系统架构介绍外,还将探讨研究流式计算(Storm,Samza,Puma,S4等)、实时计算(Dremel,Impala,Drill)、图计算(Pregel,Hama,Graphlab)、NoSQL、NewSQL和BigSQL等的最新进展。在大数据时代,借力计算机智能(MI)技术,通过更透明、更可用的数据,企业可以释放更多蕴含在数据中的价值。实时、有效的一线质量数据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企业领导者也可根据真实可靠的数据制订正确战略经营决策,让企业真正实现高度的计算机智能决策办公,下面我们从通信和商业运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通信行业:XO Communications通过使用IBM SPSS预测分析软件,减少了将近一半的客户流失率。XO现在可以预测客户的行为,发现行为趋势,并找出存在缺陷的环节,从而帮助公司及时采取 措施 ,保留客户。此外,IBM新的Netezza网络分析加速器,将通过提供单个端到端网络、服务、客户分析视图的可扩展平台,帮助通信企业制定更科学、合理决策。电信业者透过数以千万计的客户资料,能分析出多种使用者行为和趋势,卖给需要的企业,这是全新的资料经济。中国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对 企业运营 的全业务进行针对性的监控、预警、跟踪。系统在第一时间自动捕捉市场变化,再以最快捷的方式推送给指定负责人,使他在最短时间内获知市场行情。

  2.2 商业运营:辛辛那提动物园使用了Cognos,为iPad提供了单一视图查看管理即时访问的游客和商务信息的服务。借此,动物园可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和提高营收,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营销政策。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能够帮助银行设立最佳网点,确定最好的网点位置,帮助这个银行更好地运作业务,推动业务的成长。

  3 企业信息解决方案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

  企业信息管理软件广泛应用于解决欺诈侦测、雇员流动、客户获取与维持、网络销售、市场细分、风险分析、亲和性分析、客户满意度、破产预测和投资组合分析等多样化问题。根据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挖掘的特征,提出了数据挖掘的SEMMA方法论――在SAS/EM环境中,数据挖掘过程被划分为Sample、Explore、Modify、Model、Assess这五个阶段,简记为SEMMA:

  3.1 Sample 抽取一些代表性的样本数据集(通常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样本容量的选择标准为:包含足够的重要信息,同时也要便于分析操作。该步骤涉及的处理工具为:数据导入、合并、粘贴、过滤以及统计抽样方法。

  3.2 Explore 通过考察关联性、趋势性以及异常值的方式来探索数据,增进对于数据的认识。该步骤涉及的工具为:统计 报告 、视图探索、变量选择以及变量聚类等方法。

  3.3 Modify 以模型选择为目标,通过创建、选择以及转换变量的方式来修改数据集。该步骤涉及工具为:变量转换、缺失处理、重新编码以及数据分箱等。

  3.4 Model 为了获得可靠的预测结果,我们需要借助于分析工具来训练统计模型或者机器学习模型。该步骤涉及技术为:线性及逻辑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LARS及LASSO、K近邻法以及其他用户(包括非SAS用户)的模型算法。

  3.5 Assess 评估数据挖掘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涉及技术为:比较模型及计算新的拟合统计量、临界分析、决策支持、报告生成、评分代码管理等。数据挖掘者可能不会使用全部SEMMA分析步骤。然而,在获得满意结果之前,可能需要多次重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步骤。

  在完成SEMMA步骤后,可将从优选模型中获取的评分公式应用于(可能不含目标变量的)新数据。将优选公式应用于新数据,这是大多数数据挖掘问题的目标。此外,先进的可视化工具使得用户能在多维直方图中快速、轻松地查阅大量数据并以图形化方式比较模拟结果。SAS/EM包括了一些非同寻常的工具,比如:能用来产生数据挖掘流程图的完整评分代码(SAS、C以及Java代码)的工具,以及交换式进行新数据评分计算和考察执行结果的工具。

  如果您将优选模型注册进入SAS元数据服务器,便可以让SAS/EG和SAS/DI Studio的用户分享您的模型,从而将优选模型的评分代码整合进入 工作报告 和生产流程之中。SAS模型管理系统,通过提供了开发、测试和生产系列环境的项目管理结构,进一步补充了数据挖掘过程,实现了与SAS/EM的无缝联接。

  在SAS/EM环境中,您可以从SEMMA工具栏上拖放节点进入工作区的工艺流程图中,这种流程图驱动着整个数据挖掘过程。SAS/EM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计的:一方面,掌握少量统计知识的商务分析者可以浏览数据挖掘过程的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具备数量分析技术的专家可以用微调方式深入探索每一个分析节点。

  4 结束语

  在近十年时间里,数据采集、存储和数据分析技术飞速发展,大大降低了数据储存和处理的成本,一个大数据时代逐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数据革新性地将海量数据处理变为可能,并且大幅降低了成本,使得越来越多跨专业学科的人投入到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中来。

  参考文献:

  [1]薛志文.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2009.

  [2]张帆,朱国仲.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综述[J].光盘技术,2007.

  [3]孙雅珍.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1994.

  [4]史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五邑大学学报,1999.

  [5]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0.

  [6]张浩,郭灿.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趋势与分类研究[J].软件导刊.

  [7]王丹.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机遇与挑战[J].遥感信息,2000(02).

  [8]杨凤霞.浅析 Excel 2000对数据的安全管理[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计算机与大数据的相关论文篇三
  浅谈利用大数据推进计算机审计的策略

  [摘要]社会发展以及时代更新,在该种环境背景下大数据风潮席卷全球,尤其是在进入新时期之后数据方面处理技术更加成熟,各领域行业对此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针对当前计算机审计(英文简称CAT)而言要想加速其发展脚步并将其质量拔高就需要结合大数据,依托于大数据实现长足发展,本文基于此就大数据于CAT影响进行着手分析,之后探讨依托于大数据良好推进CAT,以期为后续关于CAT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 计算机审计 影响

  前言:相较于网络时代而言大数据风潮一方面提供了共享化以及开放化、深层次性资源,另一方面也促使信息管理具备精准性以及高效性,走进新时期CAT应该融合于大数据风潮中,相应CAT人员也需要积极应对大数据带了的机遇和挑战,正面CAT工作,进而促使CAT紧跟时代脚步。

  一、初探大数据于CAT影响

  1.1影响之机遇

  大数据于CAT影响体现在为CAT带来了较大发展机遇,具体来讲,信息技术的更新以及其质量的提升促使数据方面处理技术受到了众多领域行业的喜爱,当前在数据技术推广普及阶段中呈现三大变化趋势:其一是大众工作生活中涉及的数据开始由以往的样本数据实际转化为全数据。其二是全数据产生促使不同数据间具备复杂内部关系,而该种复杂关系从很大程度上也推动工作效率以及数据精准性日渐提升,尤其是数据间转化关系等更为清晰明了。其三是大众在当前处理数据环节中更加关注数据之间关系研究,相较于以往仅仅关注数据因果有了较大进步。基于上述三大变化趋势,也深刻的代表着大众对于数据处理的态度改变,尤其是在当下海量数据生成背景下,人工审计具备较强滞后性,只有依托于大数据并发挥其优势才能真正满足大众需求,而这也是大数据对CAT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更是促进CAT在新时期得以稳定发展重要手段。

  1.2影响之挑战

  大数据于CAT影响还体现在为CAT带来一定挑战,具体来讲,审计评估实际工作质量优劣依托于其中数据质量,数据具备的高质量则集中在可靠真实以及内容详细和相应信息准确三方面,而在CAT实际工作环节中常常由于外界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导致数据质量较低,如数据方面人为随意修改删除等等,而这些均是大数据环境背景下需要严格把控的重点工作内容。

  二、探析依托于大数据良好推进CAT措施

  2.1数据质量的有效保障

  依托于大数据良好推进CAT措施集中在数据质量有效保障上,对数据质量予以有效保障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把控电子数据有效存储,简单来讲就是信息存储,对电子信息进行定期检查,监督数据实际传输,对信息系统予以有效确认以及评估和相应的测试等等,进而将不合理数据及时发现并找出信息系统不可靠不准确地方;其二是把控电子数据采集,通常电子数据具备多样化采集方式,如将审计单位相应数据库直接连接采集库进而实现数据采集,该种直接采集需要备份初始传输数据,避免数据采集之后相关人员随意修改,更加可以与审计单位进行数据采集真实性 承诺书 签订等等,最终通过电子数据方面采集以及存储两大内容把控促使数据质量更高,从而推动CAT发展。

  2.2公共数据平台的建立

  依托于大数据良好推进CAT措施还集中在公共数据平台的建立,建立公共化分析平台一方面能够将所有采集的相关数据予以集中化管理存储,更能够予以多角度全方面有效分析;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CAT作业相关标准予以良好执行。如果将分析模型看作是CAT作业标准以及相应的核心技术,则公共分析平台则是标准执行和相应技术实现关键载体。依托于公共数据平台不仅能够将基础的CAT工作实现便捷化以及统一化,而且深层次的实质研究有利于CAT数据处理的高速性以及高效性,最终为推动CAT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2.3审计人员的强化培训

  依托于大数据良好推进CAT措施除了集中在上述两方面之外,还集中在审计人员的强化培训上,具体来讲,培训重点关注审计工作于计算机上的具 体操 作以及操作重点难点,可以构建统一培训平台,在该培训平台中予以多元化资料的分享,聘请高技能丰富 经验 人士予以平台授课,提供专业技能知识沟通互动等等机会,最终通过强化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更加推动CAT未来发展。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当前大数据环境背景下CAT需要将日常工作予以不断调整,依托于大数据促使审计人员得以素质提升,并利用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和相应的数据质量保障促使CAT工作更加高效,而本文对依托于大数据良好推进CAT进行研究旨在为未来CAT优化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研究力量。

猜你喜欢:

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论文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论文

3. 计算机大数据论文参考

4. 计算机有关大数据的应用论文

5. 有关大数据应用的论文

上一篇:生物技术类有哪些期刊

下一篇:少年天地杂志社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