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科学与技术杂志
实验科学与技术杂志
报刊代号 报刊名称 全年价
2-129 家电科技 288.00
2-185 工程热物理学报 480.00
2-193 中国照明电器 120.00
2-281 自然辩证法通讯 48.00
2-299 科学新闻 288.00
2-305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00.00
2-319 现代电影技术 120.00
2-440 中国烹饪 180.00
2-623 新材料产业 216.00
2-647 电器 180.00
2-652 世界发明 180.00
2-663 世界标准信息 144.00
2-734 科学技术与工程 480.00
2-781 水利建设与管理 120.00
2-79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144.00
2-859 中国工程科学 300.00
2-862 中国防伪报道 120.00
2-872 科技导报 360.00
2-875 汽车之友 240.00
2-878 中国科技论坛 180.00
2-933 中国基础科学 90.00
2-944 国防技术基础 120.00
2-947 中国科技术语 54.00
2-972 中国品牌与防伪 192.00
4-263 世界科学 72.00
4-324 化学教学 108.00
4-328 电镀与环保 30.00
4-36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84.00
4-386 无线电与电视 96.00
4-431 建筑施工 96.00
4-433 华东科技 192.00
4-464 印刷杂志 84.00
4-585 工业工程与管理 72.00
4-598 上海调味品 48.00
4-599 国际商业技术 90.00
4-672 噪声与振动控制 72.00
4-675 粮食与油脂 60.00
4-685 科技创业 120.00
4-780 上海世博 180.00
6-24 针织工业 180.00
6-4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80.00
6-122 燃烧科学与技术 60.00
6-236 消防科学与技术 192.00
8-15 土壤通报 150.00
8-19 皮革与化工 120.00
8-30 真空 60.00
8-43 色谱 90.00
8-68 水泵技术 48.00
8-70 压缩机技术 48.00
8-71 风机技术 60.00
8-104 信息与控制 90.00
8-109 五金科技 36.00
8-143 科技成果纵横 48.00
8-145 管道技术与设备 30.00
8-198 软件工程师 120.00
8-215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6.00
8-216 控制工程 90.00
8-261 低温与特气 90.00
8-273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588.00
8-300 非织造布 90.00
12-44 物理实验 84.00
14-1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120.00
14-160 应用科技 69.60
14-166 学术交流 192.00
14-252 煤炭技术 180.00
14-322 测绘工程 60.00
16-31 内蒙古科技(蒙) 27.00
16-36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汉) 163.20
16-72 身边科学(蒙) 54.00
18-79 中国新产品新技术 216.00
18-118 中国电梯 240.00
18-145 电镀与精饰 72.00
18-153 勘察科学技术 60.00
22-14 测试技术学报 60.00
22-53 车用发动机 60.00
22-108 山西科技 60.00
22-173 辐射防护 60.00
24-22 国外铁道车辆 30.00
24-30 中国烟草科学 48.00
24-57 中国海洋药物 45.00
24-72 科技信息 72.00
24-105 山东陶瓷 48.00
24-112 中国动物检疫 120.00
24-132 山东纺织科技 48.00
24-136 中华纸业(中国造纸协会会刊) 192.00
26-28 治淮 48.00
26-71 安徽科技 78.00
28-174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96.00
28-179 环境科技 48.00
28-212 江苏科技信息 180.00
28-253 改革与开放 96.00
28-302 科技与经济 36.00
28-305 江苏电机工程 60.00
28-343 面粉通讯 48.00
32-23 今日科技 120.00
32-55 照相机 96.00
32-95 科技通报 60.00
36-33 烟草科技 96.00
36-175 河南科技·综合版 48.00
36-211 创新科技 120.00
36-219 全球定位系统 30.00
36-260 电波科学学报 180.00
36-373 资源导刊 120.00
38-5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42.00
38-106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72.00
38-316 测绘信息与工程 24.00
42-1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16.00
42-17 机车电传动 36.00
42-60 企业技术开发 180.00
42-138 家具与室内装饰 240.00
42-146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30.00
42-180 模糊系统与数学 90.00
42-337 大功率变流技术 36.00
44-66 科技广场 120.00
46-9 养禽与禽病防治 42.00
46-11 控制理论与应用 180.00
46-39 电子质量 180.00
46-57 润滑与密封 120.00
46-104 分析测试学报 144.00
46-112 深圳特区科技 240.00
46-115 音响改装技术 240.00
46-120 科技管理研究 96.00
46-155 电镀与涂饰 72.00
46-158 食经 60.00
46-213 数码先锋 120.00
46-250 IT时代周刊 240.00
46-339 海洋与渔业 60.00
46-349 现代食品科技 96.00
46-354 日用电器 120.00
46-359 南方电网技术 60.00
46-361 汽车零部件 144.00
48-50 企业科技与发展.上半月 72.00
48-64 超硬材料工程 60.00
48-94 大众科技 240.00
48-134 安全生产与监督 60.00
48-158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 240.00
52-117 情报杂志 180.00
52-125 纺织器材 48.00
52-126 现代电子技术 360.00
52-172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360.00
52-174 钛工业进展 120.00
52-225 应用化工 180.00
52-281 中国材料进展 120.00
54-21 遥感技术与应用 180.00
54-38 甘肃科技纵横 48.00
54-77 甘肃科技 240.00
58-15 知识-力量(维) 30.00
58-21 石河子科技(汉) 21.00
58-165 学习与科普(哈) 12.00
62-36 电子元件与材料 120.00
62-58 资源开发与市场 180.00
62-61 软科学 120.00
62-77 机床电器 30.00
62-81 电焊机 120.00
62-111 纸和造纸 96.00
62-125 技术与市场 100.80
62-170 建筑电气 144.00
62-195 钢管 60.00
62-200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90.00
62-208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180.00
62-247 四川食品与发酵 72.00
62-287 实验科学与技术 60.00
62-300 内江科技 216.00
62-304 通信技术 144.00
64-13 民营科技 72.00
64-20 动物学研究 150.00
64-26 红外技术 120.00
64-45 蜜蜂杂志 66.00
64-63 云南科技管理 48.00
64-65 印刷世界 96.00
66-56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54.00
74-3 宁夏农林科技 30.00
78-70 科学咨询 168.00
78-72 移动信息 144.00
78-92 内燃机 36.00
78-93 材料导报 288.00
80-101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64.00
80-112 颗粒学报(英文版) 300.00
80-126 资源再生 240.00
80-139 互联网天地 180.00
80-169 演艺设备与科技 60.00
80-208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信息科学 1440.00
80-209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英文版) 1440.00
80-213 科学通报 2880.00
80-214 科学通报(英文版) 2880.00
80-215 自然科学进展 780.00
80-21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900.00
80-249 中国认证认可 117.60
80-294 高分子通报 192.00
80-347 中国科技奖励 216.00
80-443 中国勘察设计 240.00
80-450 中国军转民 144.00
80-533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16.00
80-569 认证技术 180.00
80-587 华夏星火 180.00
80-609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120.00
80-635 科技创新与品牌 192.00
80-782 科学时代 240.00
80-930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360.00
82-17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84.00
82-48 中国包装工业 103.20
82-74 城市发展研究 192.00
82-129 国际木业 192.00
82-315 科学学研究 168.00
82-39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20.00
82-415 中国科技信息 768.00
82-442 中国科技产业 180.00
82-451 中国软科学 264.00
82-455 科学观察 1560.00
82-526 数码 180.00
82-537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96.00
82-550 中国发明与专利 120.00
82-552 电子产品世界 192.00
82-58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90.00
82-590 高保真音响 240.00
82-592 科学中国人 180.00
82-65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120.00
82-658 海洋开发与管理 144.00
82-675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60.00
82-741 高科技与产业化 360.00
82-771 玻璃钢/复合材料 54.00
82-781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60.00
82-862 工程力学 630.00
82-880 科技中国 192.00
82-905 中国科技财富 180.00
82-929 中国印刷 180.00
82-976 安全 120.00
82-979 中国科技投资 216.00
82-986 数码印刷 60.00
82-988 印刷技术 120.00
裴东的介绍
裴东,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1965年11月生,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现为甘肃省实验室研究会副理事长,《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验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2010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选;曾获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管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组建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侏罗纪工作室,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一、二、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比赛获得佳绩。发表论文50余篇,发明专利3项。出版译著1部,参编教材1部。
程卫东的介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程卫东,生于1958年10月,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职务,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理事、四川省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实验技术与管理》杂志编委、《实验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另外,还有其他近代名人程卫东,见下文。
张玲的编写专著
1.食用菌.农村实用技术系列教材.参编.19852.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绵阳经专.19993.种植定立体配套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参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4.生产实践技能指导.合作编写. 绵阳经专.19995.作物生长环境.主编.四川省自学考试统编教材.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 工业微生物生理遗传与育种实验指导.张玲.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2002学术论文1.康德灿,张玲,谢开科.TDP在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省微生物学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1991.11:32.张玲,冉成玺.VA菌根培养土的化学灭菌法研究.绵阳农专学报,1989.2:243.冉成玺,张玲,钟世才.小麦接种VA菌根及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的研究.绵阳农专学报,1992.2:54.张玲,冉成玺.繁殖VA菌根真菌的土壤化学灭菌方法的研究.土壤肥料,1990,6:475.贺新生,张玲,李玉律.四川盆地西北部蕈菌资源.绵阳农专学报.1992,3:1-66.张玲,冉成玺,苟兴军.接种VA菌根及花生根瘤菌对花生的影响.绵阳农专学报. 1992,4:7.贺新生,张玲,李玉律,钟德举.羊肚菌菌丝体的培养.资源开发与市场.1994,1:23-258.贺新生,张玲,钟德举.侧耳属十四个菌株商品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绵阳农专学报.1994,1:22-279.贺新生,张玲,李玉律.杉木屑短袋浅沟栽培香菇技术.全国第五届食用菌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994:12310.贺新生,张玲.四川省袋栽毛木耳镛刀菌病害研究简报.食用菌学报.1995,2(2):44-4711.谢崇华,陈永军,张玲.水稻恢复系绵恢501的选育及系列组合的应用.杂交水稻,1997,3:8-1012.段宁,张玲.作物育种学教改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绵阳经专学报,1999,4: 13.张玲,段宁.我校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几个问题.绵阳经专学报.1999,3:14.贺新生,张玲. Lepiota alba (Bresad.) Sacc的生理学特性和栽培研究.微生物学杂志.1999,2: Xinsheng ,Zhang ling .Studi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Cultivation of 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Mycorrhiza, Guangzhou,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HOUSE. 1998:121-12516.贺新生,康晓慧,张玲.白环柄菇及基商业化栽培技术.食用菌.2000,7:14-1617.段宁,苏培安,刘仁道,张玲.农业创新人才专业素质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绵阳经专学报.2001,1:68-7318.康德灿,张玲,林晓燕.TDP对酿酒微生物效应试验初报.工业微生物.2000,123-12419.贺新生,张玲.神经致幻型毒菌研究综述.省微生物学第11次学术年会会论文集汇编.2001,11:4620.段宁,苏培安,张玲.高等农业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新探索.高等农业教育.2001,7:14-1721.谭伟,张玲.温度、酸碱度及基质含水量对长根奥德蘑菌丝生长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2001,4:75-7822.康晓慧,贺新生,张玲.双孢蘑菇镰刀菌病害的研究.植物保护.2002,1:11-1523.张玲,谢崇华,李卫锋.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研究.杂交水稻.2002,2:44-4624.陈波,张玲,贺新生.一株可作浓味纳豆生产菌株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食品科技.2002.3:13-1425.陈波,贺新生,张玲.折多山纳豆生产菌株分离与筛选.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5:24-2626.贺新生,康晓慧,张玲.稻田蘑菇半裸镰刀菌病害的研究.微生物学杂志,2002.4:22-2627.贺新生,张玲.中国斑褶菇属一新记录种――双孢斑褶菇.菌物系统.2002,21(3):454,28.康晓慧,张玲.危害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一种病源――顶枝孢霉病害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2,3:75-7729.张玲,贺新生. Pleuroutus属二个野生种与一个栽培种之间亲和性研究.微生物学杂志.2002,5:4-630.贺新生,张玲.盐渍平菇工艺研究.食品科技.2002,11:30-3231.贺新生,康晓慧,张玲.稻田蘑菇半裸镰刀菌病害的研究.微生物学杂志,2003.2:32.陈波,张玲,贺新生.用抗性筛选法选育γ-亚麻酸(GLA)高产菌株.微生物学通报.2003,1:53-5733.贺新生,张玲,何娟.酸渍食用菌加工过程中的腐败菌抑制效果研究.中国食用菌.2003,2:25-2634.张玲,马林,李卫锋.生姜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173-17535.贺新生,张玲,何娟.酸渍食用菌加工过程中的腐败菌抑制效果研究.中国食用菌.2003,3:47-4836.张玲,贺新生.粪生裸盖伞ia的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培养试验.菌物系统.2003, 5:172-17737.贺新生,张玲,康晓慧,卢学琴.21种担子菌的纯培养特征研究.菌物系统.2003,5:147-15338.贺新生,张玲,康晓慧,陈波,马林.试管出菇法测定刺芹侧耳的交配系统.菌物系统.2003,22(2):329-33439.马林,张玲,李卫锋.黄山药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5:47640.张玲,贺新生.酸渍香菇工艺研究.食品科技.2003,10:41.张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88-9042.马林,张玲,李卫锋.黄山药丛生芽诱导及时性植株快速繁殖.生物技术.2004,2:53-5443.张玲,贺新生.重组实验内容,建立科学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实验研究与探索.2004,10:44.酸渍双孢蘑菇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核心).2005,7:29-32 张玲,贺新生45.黄山药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生物技术(核心).2005,3:73-74 张玲,马林,杨国涛46.杀虫剂研究进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增刊. 张玲47.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5:58-59 .张玲,胡尚连48.红叶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60 马林,李卫锋,张玲
动物生物技术论文
动物生物技术是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涉及的实验动物、生化试剂、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验技术和技能的学科,我整理了动物生物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动物生物技术论文篇一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摘 要 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需运用大量的生物组织、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等。生物组织的安全操作、化学试剂的合理归放以及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管理是科研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高校应加强 安全 教育 ,采取积极的防范 措施 ,保证高校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
关键词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1-489X(2015)16-0166-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设立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动物生物技术是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涉及的实验动物、生化试剂、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验技术和技能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生物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基因工程、人类疾病模型和医药工业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动物生物科学领域前沿承担创新研究和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目前,大部分实验室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维护。实验室的使用、人员流动和内部管理产生许多新情况,其安全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因此,如果希望实验室安全、顺利、高效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就要求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进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1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现状
自2009年新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开始实施,国家检验检疫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生物技术类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体系做出统一的执行方案[1]。虽然国家把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一直视为重点,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免不了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实验室的 规章制度 不能有效执行;师生的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混乱,不规范操作仪器,对化学有毒有害药品不合理归置;对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生物安全控制不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设施条件未达到国家颁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未进行无害化处理便与生活垃圾混放或倾倒入下水道,实验后的动物组织、尸体随意扔入垃圾桶;等等。这都为实验室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关于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2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室的安全监控离不开人的作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这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实验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2]。
要达到以上要求,可通过如下途径:
1)认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仪器设备的安全规范操作、有毒有害试剂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定期举办实验室紧急状况的处理和应急程序的演练,如洗眼装置的正确使用、伤口的正确处理、水电安全的应急措施、紧急逃生能力等;
4)学校要对实验室加强监督与考核,以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实验室进行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和规范化[3]。
加强生物安全意识 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是一类与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兔、鸡、犬、羊、牛等)、动物组织(细胞、血液、皮毛、排泄物、组织器官等)密切接触的实验室。这些动物、动物组织可能携带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病原体,通过各种方式(空气、器械污染、操作不慎等)对实验技术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据报道,在过去几十年里,时有发生实验室相关感染的调查 报告 ,例如:2004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实验室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实验人员的感染[1];2011年3月,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的27名学生及1名教师因使用4只未检疫山羊进行实验而感染布鲁氏菌病。为此,提出以下安全控制措施。
1)实验动物的来源确定及实验前观察。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所采购的动物,其来源一定要遵循国家的规定。所选动物必须是由符合《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实验室提供[4]。在实验前,要观察、了解参加实验的动物,掌握其生活习性与 饲养 要求;在预实验中,要对动物组织、器官等生理解剖部位、动物对各种处理因素的反应情况作初步评估,以便预防正式实验过程中,动物在生理、精神状态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首先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毛色光泽是否清洁贴身,行动是否异常,头脸有无肿大,背有无穹起,四肢、尾和皮肤有无缺损,动物有无喘息、鼻分泌物增多、肛门不洁等现象。外观异常是某些疾病发病前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疾病诊断的前期信号。如鼠的唇部、四肢、尾部出现水肿和小疱,则有可能是得鼠痘病毒感染所致;小鼠出现斜颈、眼鼻分泌物增多,有可能是肺支原体感染所致。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有防护措施,根据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应当具备生物安全防护二级水平[5]。具体要求如下:
①实验室制定生物安全手册及规章制度,限制非实验人员进入;
②远离公共区域,与外界进行有效隔离;
③硬件设施包括二级生物安全橱、个人防护设备、工作台(耐热、耐酸碱、耐有机溶剂消毒剂腐蚀)、通风系统、洗手池、眼部冲洗装置、防蚊纱窗;
④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用消毒水泡手,工作服、手术器械要进行高温灭菌,离开后开启紫外灯。
3)动物尸体及组织的合理清除。动物尸体作为一种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必须按照兽医卫生的要求和程序,严格动物尸体的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在运输过程中,车厢需做到无泄漏、密封严格,小型动物需装入密封塑料袋中。常用的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①深埋法处理:在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草原和交通要道,挖深度不少于2米、能容纳动物尸体侧卧的坑,坑底铺2~5厘米厚的生石灰,将尸体放入使之侧卧,再铺上2~5厘米厚的生石灰,用土覆盖土层厚度不少于1.5米,并与周围持平。
②焚烧法处理:这也是处理尸体最彻底的 方法 ,一般用焚尸炉即可。
③发酵法处理:将尸体抛入专门的尸体坑内,用生物热的方法将尸体发酵分解,堆尸体的坑封闭待尸体完全分解就可挖出作肥料[6]。
加强设备的统筹管理、化学试剂正确存放
1)对设备的管理。
一是明确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仪器的保管、使用及维护进行管理。
二是对仪器进行分类标识,标明每台仪器的编号、名称、使用部门、保管人等,同时在仪器醒目位置标明“合格”“准用”(仪器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需要的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准合格者)“停用”标识[7]。
三是资源充分利用:将闲置设备为多个实验室共用,避免资源浪费。
2)药品的管理。
一是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制,实验危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切实做到“四无一保”(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和“五双”(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把门锁、双本账目)[8-9]。
校内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危险化学药品的登记记录(领、用、剩、废、耗),核对账物,检查个体防护设备及实验室安全设备状况。
二是对药品进行集中存放和统一管理。根据药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泄压、防火、防雷、报警、灭火、防晒、调湿、消除静电等安全设施,将药品存放在条件完备的专用仓库中。对实验危险品,特别是爆炸物品、剧毒物品,应严格遵守分类专库保存,精确计量和记载,严加保管,不得转送、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或用于食品、药品或其他非实验室使用。储存实验危险品的仓库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根据消防条例配备消防力量、消防设施以及通讯、报警等必要装置。
三是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储存、使用管理规定,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必要的应急措施等,以便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加强废弃物的清理措施 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卤素有机物、一般有机物、无机物废液要分别回收,不可混放,更不能作为生活垃圾随意倾倒,除了玻璃仪器的洗刷废水。且要注意剧毒废液应单独回收。集中回收后,可先对回收的废弃物做一些初步处理,处理时注意可能产生的发热、有毒气体、喷溅及爆炸等危险。对于危险性较小、普通实验室就可处理的废弃物可自行完成。如易挥发的有机试剂用量较小时,可使其在通风环境下向空气中自然稀释挥发;废酸、碱液,可加入相应试剂中和至pH值呈中性,再和大量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乙醇及醋酸之类有机溶剂,能被细菌作用而易于分解,经用大量水稀释后,即可排放;不富集重金属且不溶于水的此类溶剂,如乙醚可采用燃烧法进行处理(燃烧时装入铁制或瓷制容器,选择室外安全地方,点燃时取一长棒,站在上风方向点燃,监视至烧完为止)。其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对于剧毒废液和过期实验危险品要定期联系专业的处理厂进行销毁,并做好处置记录。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是一种风险管理,认真研究探索适应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措施非常必要,以切实保证学校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顺利进行[10-11]。
3 结束语
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地,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必须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维护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有效地排除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梁宏伟,王玉兵,陈发菊.浅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研究生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7):92-93.
[2]张凌.浅谈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与实验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8):168-170.
[3]刘惠珠.浅谈高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33):215-216.
[4]赵忠华,樊春玲,汪淑英.管理在医学动物实验实施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8(19):204.
[5]代小伟,刘云波.浅谈实验动物病理检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8):65-68.
[6]李亚妮,韩建业,张海利.浅谈当前动物尸体处理的现状、危害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199.
[7]向峰,王立前.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标识化管理[J].云南科技管理,2012(3):45-47.
[8]韩燕,王淑红,雷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监控和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11(1):118-119.
[9]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75-177.
[10]程月琴,刘春元,王杰.新形势下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J].科技信息,2011(12):1-9.
[11]应佩蓓,杨奕,王磊.高职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110-111.
动物生物技术论文篇二
生物技术专业动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
摘要 动物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针对该课程特点,从教学思想与目标、师资队伍、教材、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以及考核方法等6个方面探索该课程建设和改革思路,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 动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26-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中最悠久、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贡献的学科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前沿学科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动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动物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胚胎工程等几大领域,在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农业、食品业、医学行业等[1]。生物技术这门学科在各大高校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见该门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学好生物技术这门学科对今后的就业至关重要。笔者在介绍生物技术的概念的基础上, 总结 了动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措施,以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
1 生物技术的概念
生物技术是指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其他类科学的原理和技术来对生物体或生物原料等进行加工或改造等,目的是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先进的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新技术。对生物体的改造是指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或加工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使其能够生产出对人类有利的产品[1-2]。
2 教学现状与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自1996年开始招生,2006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经过了16年的专业建设,首先于2003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中开设36学时的动物胚胎工程课程(专业选修课),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36学时的理论讲授明显不足,于2005级学生中更改教学大纲,内容上增加了动物组织、细胞的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理论教学增加到54学时,并增加18学时实验教学,课程性质首次转为专业必修课,并创新性地更名为动物生物技术,当时整个生物领域还未出现命名为动物生物技术的课程,直到2009年5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动物生物技术》,至此这一新课程有了正式出版的教材可参考。笔者调查了部分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主要有11门(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调查的农林院校中(安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都开设《细胞工程》课程,目前只有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与《细胞工程》相近课程《动物生物技术》和《植物生物技术》课程。
3 动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
3.1 教学思想与目标改革
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3],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一些课程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掌握一种主动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成为富有知识和具有学习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 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教学团队,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打破传统的一人一课的教学模式,每一模块由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业务上要精益求精,力争紧跟各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督导组专家听课、评课,同时不定期开展自评和互评及学生评教,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教材建设与改革
根据调研,笔者选用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蒋思文教授主编的《动物生物技术》作为教材,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动物生物技术的概况、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最新发展。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且课程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一些最新 热点 在教材中没有体现的,自行编写部分讲义,以文本形式拷贝给学生,并推荐其阅读中外文的优秀参考书。
3.4 课程内容改革
动物生物技术属于多学科交叉课程,也是各国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领域,大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着这一新兴学科的知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意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又要保证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做好与其他课程交叉内容的增、减和衔接。在课程内容上,首先介绍绪论,动物胚胎工程技术概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性别控制,胚胎分割,嵌合体;其次,介绍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基础;最后重点介绍细胞核移植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动物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通过精心的安排,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了解动物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
3.5 教学方法改革
3.5.1 利用重大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如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利用“基因靶向”技术让小鼠体内的特定基因失去活性,培养出研究价值极高的“基因敲除”小鼠,为人类遗传病研究提供了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有了这些动物模型后,人类就能更有效地找到治疗各种遗传病的新疗法,彻底攻克遗传病就为时不远了,这一成果使得他们一起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爵士,英国生理学家,生殖医学的先驱者,因创建了“体外受精技术”,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门课程的讲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课程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更丰富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像动物生物技术这样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许多知识都处于动态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1]。 3.5.2 跟踪学科科研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 创新思维 。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因此,在应用范围广、知识更新快的动物生物技术教学过程中,介绍学科研究的新动态和新进展,有意识地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 cell),由日本的2位科学家于2006年发表于世界顶级杂志《Cell》上。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某种方法,把高度分化的成体细胞去分化,使之成为多能干细胞,重新获得分化成多种细胞的能力。IPS技术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回避了历来已久的伦理争议,解决了干细胞移植医学上的免疫排斥问题,使干细胞向临床应用又迈进了一大步,该成果的研究者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着IPS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它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学领域的优势也已日趋明显[6]。
3.5.3 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学生意见,像朋友一样对待学生,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课堂 文化 ,使其融入其中,积极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可适当增加专题讨论会,通过学生准备ppt演讲等形式,一改以往整节课教师讲、学生记,缺乏沟通的模式,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7]。
3.5.4 优化多媒体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有限的课时,着重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对于容易掌握的部分课程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利用计算机和Internet等手段,从国外引进和下载原版图书和动感图像,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组织效率,充实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还可以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界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例如,细胞融合,精卵受精,细胞核移植等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坚持适度运用原则和有机结合原则,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思考,且结合使用板书、实物等各种教学媒体,取长补短,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喜欢学习[2]。
3.6 考核方法改革
首先,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将重视课本上的知识转变成重视实践、将重视成绩转变成重视课堂教学,今后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总成绩,而要加上一定比例的实践考核成绩,让教师、学生都能重视实践;其次,增减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考试等作为综合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体系,即2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中成绩和40%期末成绩[9]。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物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因此各个高校要建设好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已迫在眉睫。课程组立足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身特色,通过分析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3个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动物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注重该门课程特点,围绕课程内容,加强教学建设,创新教学形式及考核体系,逐步完善优化动物生物技术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10]。
5 参考文献
[1] 王伟霞,李福后.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9):245.
[2] 周欢敏.动物细胞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 蒋思文.动物生物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朱海英,苏娟,訾晓渊.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4):107-109.
[5] 李淑芳,徐春厚,雍艳红.动物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7):65-67.
[6] 刘锴栋.细胞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0,32.
[7] 代建丽.植物细胞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1(6):23,37.
[8] 张一春.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__.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 张海泉,符晓棠,张里占,等.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69-74.
看了“动物生物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2.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
3. 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
4. 动物生物化学论文范文
5. 有关动物细胞工程论文
上一篇:绿色建材论文参考文献
下一篇:闽南师范大学a类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