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改革开放的成就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8 09:32

改革开放的成就的论文

  改革开放前,“大跃进”和““””运动的爆发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已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生。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改革开放的毛概结课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改革开放的毛概结课论文2000字篇一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前,“大跃进”和““””运动的爆发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已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后的30个年头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最好的30年,中国成功的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到初步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时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尤其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民生问题的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关键词】:改革开放 会议 党风建设 民生

  纵览中国历史,从“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大秦到“贞观之治”的全唐盛世,从闭关锁国的旧社会到蒸蒸日上的新中国,探索国家繁荣昌盛的道路艰难而漫长,但在中华的大地上从来不缺少兢兢业业谋发展的领导人!如今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居世界第一,GDP已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定的上层建筑,和平的外交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昭示着改革开放政策发挥的巨大作用。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安康,最终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一.中国改革开放背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国内和国际两大背景下进行的。

  改革开放前,国内的“大跃进”运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各地纷纷不顾实际,谎报农业、工业生产,严重扰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失调,甚至导致三年大饥荒,不少人民流离失所。而““””十年内乱,更是严重摧残了中国的历史 文化 ,知识分子不被尊重,轻者下放进行体力劳动,财产没收,重者遭到残酷对待。“破四旧”,“开门搞科研”,“批林批孔”观点的提出使数不清的历史文物成为碎片;不少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就此停顿;影响数千年的儒家文化被批判,难以广泛传播。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70年代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各方面基础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国家内乱的影响下,党,国家和人民都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政治局面的混乱,国民经济的滞后停顿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提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成为整个国家的迫切需求!

  二.改革开放,如沐春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我们不断推进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改革强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一改旧社会的中央集权,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使整个中国如沐春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发展,以宪法为基础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持续健全。经济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行,带动了广大农村经济的增长;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口岸的出现吸引着大批外资企业的进入,提高了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我们从以工农业为主转变为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开拓了新型高效的发展道路。外交上,香港、澳门的回归维护了国土完整,国际世贸组织的加入使我们与外界的联系交流日渐加深。科技上,1973年杂交水稻研制成功,1979年远程火箭顺利发射,1985年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建成,1991年秦山核电站正式投入使用。文化上,文学艺术的创作活跃,成就斐然,以中国艺术节为代表的重大活动的举办和相应奖励的实施,又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和充分展示的舞台。

  改革开放初期,举国上下迎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

  改革开放30个年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水平的提高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拉大了贫富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怎样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为当下中国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

  党的,以为代表的新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走马上任,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为老百姓勾勒出了美好的生活新图景:大力促进“ 教育 公平”,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保障全国 儿童 的义务教育;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存医疗问题,完善城市社区的医疗环境,扩大农村合作医疗所包含的病种范围;完善房价体系,阻止恶性循环,让更多人在大城市“有房可住”。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铺张浪费的现象水火不相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 清明 ”这一响亮的新观点、新目标成为后中国政治强劲吹动的新风。

  “细节决定成败!”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强调党内作风建设的根本原因,细节的改变更是为了官场风气的改变、办事能力的改变,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够真正把老百姓装在心里,能够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服好务的过程中去,多干实事。作为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整个中国的领导核心,执政党的铺张浪费是对人民财产的浪费,更是对祖国未来的浪费。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建设需要我们将顶层设计与联系实际相结合,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地研究、 总结 ,进而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是联系实际;既然已经认准了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当进行一些合理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更主动、更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社会主义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双重耐心。但我们坚信,在循序渐进地推进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沿着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远,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也必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虞崇胜,王维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发展 回顾? 反思 ?展望》[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59-63页,83-88页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2):140-153页

  [3].人民网.中共新闻[O]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陈红太: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O]

  [5].百度 百科 .“改革开放”[O]

改革开放的历史小论文(150)字左右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以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第33位跃至世界第四,年均增长9.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5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7年年终特稿中这样写到: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至少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一点。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7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79元人民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67.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57.5%,全国贫困人口2.5亿。

而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8700元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6倍。

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43.1%和36.3%,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到1487万,中国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

30年巨变,并不只是这些数字和影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成为时代坐标,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古老的中国正在驶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特别是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举办北京第29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广大中华儿女的奋斗目标和强大精神支柱。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和谐世界的理念赢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同,一个文明、发展、开放的中国生动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事实证明,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论文(2000字以上)

改革开放30年论文 试论经济全球化下改革开放三十年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程度不同的挫折,客观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深刻的教训。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对内改革、对外打开国门,大胆吸收和利用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就是在这样一种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 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3O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盛世” 之说为时尚早。许多挑战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些还是相当严重的, 因此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忧患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全球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一发展路径的成功在于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这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启示了未来发展的道路。何谓“经济全球化”?就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最本质、最一般的含义,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生产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极大地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特别是9o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一向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他认为,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采取一种排斥和拒绝的态度,关起门来搞建设,结果,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在开放的世界潮流中,中国只有打开国门,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积极扩大同世界的交往,才能得到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加速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历史趋势的角度看,如果说开放的过程是全球化,那么改革的过程就是多元化。邓小平同志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破除各种束缚生产力的障碍,首先就是要通过改革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不同于以往那种以推翻某种社会制度或某个政权为目的的革命。但改革是要通过打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以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其深刻程度和深远影响,又相当于一次革命。 事实证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功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崛起的关键。这一成功,可以归结为以努力推动国内体制的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拉动国内改革。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意义上看,开放为要素的流入打通了道路,而改革既释放了国内长期闲置的低级和低流动性生产要素,又为高级和高流动性要素的流入形成了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进而增强了开放对要素流入的吸引力。因此,改革与开放平行推进这种“双轮驱动”构成了中国在全球化中崛起。 二、在中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改革开放的内涵要深化 以改革而论,应立足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新思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中国在这30年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基本原因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变通性的体制和政策,解开了命令经济中行政命令的束缚,扩大了居民择业和创业的自由权利,使得原来被压抑的潜能得以发挥出来。不过,这种变通性的体制和政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政府主导,或者说重商主义的特点。在市场制度发展起来以后,就必须对这类过渡性的制度作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否则就会带来种种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在中国,许多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为重商主义那样的以国家强力干预,追求国家财富积累的经济,或者像战后日本那样实行“新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政策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采用苏联式体制的东方国家,人们往往对国家行政权力怀有敬畏崇拜的感情,而掌握这种权力的人则把它当成可以用以利用不受约束的权力寻租取利的“通灵宝玉”,不肯轻易放弃。于是,当改革进到中途,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继续朝现代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阻止进一步市场化。这种阻力使一些重要的改革遇到了障碍,有些改革放慢了步伐。在有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倒退。比如国企改革, “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对于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化改制做出决定以后,国有经济的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到了最大的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似乎就停顿不前了。有些地方更以“国有企业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等等为借口,搞“国进民退”的“二次国有化”或者“再国有化”。这种行政垄断的做法是跟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以及十六大指出的方向正相反对的。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利用全球化发展自己的显著成果。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矛盾和困境也会在中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有些方面甚至还更为突出。一是继续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目标与经济规模已很庞大,人口、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瓶颈等制约趋紧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 以及区域、阶层之间分化加大之间的矛盾;三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与人民群众政治表达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与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滋长之间的矛盾;五是在西强东弱长期存在,必须与资本主义共处并存、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自己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六是中国实力的稳步增强和其他大国力图维护有利于它们的世界格局之间的矛盾;七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和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信仰危机、道德失范之间的矛盾,等等。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任务还很重,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建立起来,但还不完善,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无论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要求深化改革开放。目前,改革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

上一篇:辽宁科技大学学报c刊

下一篇: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