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07 22:38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工资平均在6600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主要有精神卫生政策、心身医学、应激与心理健康、临床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社区精神卫生、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促进等栏目,平均工资6600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的投稿须知

1.本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在投稿时作者须告知与该研究有关的潜在利益冲突。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不拟刊用的稿件将告知退稿意见,对稿件处理有不同意见者,作者有权申请复议,并提出申诉的文字说明。2.稿件退修: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整理后,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请先通过稿件远程管理系统发回稿件,修改稿打印件寄回本刊编辑部,并需作者签字注明该稿件无一稿两投。3.“快速通道”的稿件要求: 对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论文采用特定审稿流程,在收稿后1个月内就论文审稿结果(以“快速通道”发表、按普通稿件处理、退稿)给予答复,对符合要求的论文在收稿后4个月内予以发表。“快速通道”论文必须具备创新性、重要性和科学性,该论文的早日公布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作者在投稿前应与编辑部联系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在得到确认后,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投稿,投稿成功后将稿号告知编辑部并通过特快专递将纸版稿件寄送编辑部。稿件应符合本刊稿约的要求并附单位介绍信。作者应提供说明论文需要通过“快速通道”发表理由的书面材料,同时提供省级及以上图书馆或医学信息研究所等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同时有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有1位为非本单位专家)书面推荐意见。作者可推荐3~5名审稿专家(需注明其详细联系方法,包括Email)供编辑部参考。应提供作者的通信地址、电话、Email等联系方式。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凡在网上投稿成功后3个月内未明确处理意见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本刊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进行如下处理:(1)刊登撤销该论文及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2)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3)2年内拒绝发表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的文稿,不属于一稿两投,但投稿时必须注明。5.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修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陈学诗的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我国杰出的神经精神病学家、原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名誉院长、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原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主任委员陈学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5月1日晨7时30分,在北京辞世,享年89岁。陈学诗同志1917年生于江苏无锡。幼时就读于私立胡氏公学、私立无锡中学及锡钟中学。抗日战争期间,就读于国立贵阳医学院。1942年,陈学诗同志大学毕业后赴成都在华西、齐鲁、协和三大学联合医院神经精神科师从程玉麟教授并任助理住院医师。1946年任该科总住院医师和华西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科讲师。1947年任南京中央医院神经精神科主治医师。1948年协助程玉麟教授筹办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为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49年曾任青岛山东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科讲师。1950年任南京神经精神病院副主任医师。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我国神经精神科医生严重缺乏的现状,陈学诗同志在南京任培训部主任,为全国培训专科医师、神经精神科专业人员,并担负各医学院校的授课任务。曾先后在上海同德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安徽医学院、山东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南京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等院校任教。1960年,陈学诗同志调北京医院任脑系科主任。1963年,任卫生部神经精神科学组秘书兼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秘书长,同年,任《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副总编辑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委员。陈学诗同志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党的忠诚战士。文革期间,他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被定为“反革命”,关进秦城监狱长达6年半之久。在狱中,他始终保持对党坚定的信念。1981年,陈学诗同志任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1983年受聘北京第二医学院精神卫生教授。1984年任北京安定医院院长。1989年任北京安定医院名誉院长。在医院管理工作中,陈学诗同志多次获得奖励称号。1987年在卫生部及健康报组织的全国优秀院长评比中当选为全国优秀院长;1989年获得国家首批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为医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同时获得优秀总编辑奖;2005年获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奖”。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是陈学诗同志多年的愿望。他与同道们经过6年的积极筹备, 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正式成立,陈学诗同志为第一任理事长。在1990年召开的该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陈学诗同志继任理事长。在有关单位和全体会员的努力下,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从而促进了国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陈学诗同志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一副总编辑及《心理与健康》杂志总编辑。多年来,陈学诗同志热衷于社会工作,先后任北京老年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等职。60余年的从医生涯,陈学诗同志在精神卫生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老年精神医学、司法精神医学、儿童心理卫生方面,他的研究工作尤为突出。如,他主持研究的“老年抑郁障碍的主动音乐治疗”以一个全新的治疗模式改变了原来单一药物治疗的纯生物医学模式,为国内首创,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结合临床撰写的科研论文,对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提高作用,如,他主持的“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患者的隐匿性抑郁”的研究成果发表后,使我国广大隐匿性抑郁症患者从此获得了正确的诊疗;他提出组建的集医生、护士、工娱治疗员、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为一体的五支队伍,彻底改变了精神病院单纯的生物医学技术队伍的管理模式。2001年,由陈学诗同志牵头编制的我国第一套专门用于幼儿标准化人格评估工具—《幼儿人格量表》,经过他与同道的艰苦努力终于问世。此项工作历时6年,对全国9大城市2000名幼儿进行跟踪研究,取得了大量宝贵数据,填补了这一领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空白。陈学诗同志重治病更重防病,他撰写了100余篇论文,著书10余册,还写下大量的科普文章,为普及宣传防病治病和心理卫生知识,为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不辞辛苦、不计得失。陈学诗同志不仅在事业方面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同时,他的优良品行也有口皆碑。他曾将去日本访问时节省下来的数万日元上交医院,用于医院的建设;他曾把6天在香港探亲的天伦之乐变成了忙碌的工作日,他在香港各大医院间奔走,寻找最优秀、最适合病人康复的建筑形式,为我院新病房楼所借鉴;他曾深夜赶到医院为急症病人会诊;他曾亲自到家中探望生病的普通医生……作为具有深厚功底的老专家,陈学诗同志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他坚持查房、出专家门诊,直到近两年他施行大手术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他所挚爱的病房和诊室,但他并没有离开医院,他仍在著书、写回忆录、做防病讲座、撰写科普文章,为精神和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呼吁,为13亿人口的心身健康呼吁。2003年,在给朱庆生副部长的信中,他希望在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多做工作;在预防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心身疾病方面多做工作。鉴于陈学诗同志的杰出贡献,他的名字被载入《中国人物年鉴》、《中国名医词汇》、美国《国际杰出领导人名人录》和英国《国际著名科学家名人录》。2002年12月1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为陈学诗同志举行隆重的行医60年庆典。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同志在贺信中写道:“陈学诗教授从医60载,为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精心为病人诊治,始终如一地潜心研究老年精神卫生与儿童精神卫生,著有多篇著作,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他讲学授课,主办《心理与健康》杂志,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培养了大批精神卫生医务工作者。”卫生部朱庆生副部长在贺词中说:“陈学诗教授作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精神卫生尤其是儿童心理卫生工作做出了杰出的成绩,我由衷地敬佩和祝贺。”在这庄严的庆典仪式上,面对他尊重的各级领导、他倾心呵护的学生、他同甘共苦的同事和信赖他的病人家属,陈学诗同志只说了一句话,“这些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是人民的医生。”这正是陈学诗同志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希波克拉底的神圣誓言。病重期间,89岁高龄的陈学诗同志躺在北京医院的病榻上,宽大的病服包裹着他瘦弱的身躯,但他从未主动向看望他的领导和同事们提起自己的病痛或提出任何要求,他日夜惦念和牵挂的仍是北京安定医院的发展和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事业。弥留之际,他仍在叮嘱同事们,慢病的预防重于治疗,心身健康一定要从娃娃抓起。陈学诗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陈学诗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对党忠诚、光明磊落,廉洁奉公、一身正气,艰苦奋斗、生活简朴,热爱事业,始终不渝。他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德将永世长存!

上一篇:西北农业学报英文翻译

下一篇:小学教育教学文章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