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论文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的报告 近年来, 在水产养殖业中, 微生态制剂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水质改良剂以及对鱼类健康、预防疾病、 促进生长和品质改善所起的显著作用,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并以其无毒副作用, 无耐药性, 无残留污染, 效果显著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水产养殖者的认可。近年来, 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产健康养殖, 实现无公害养殖, 已成为发展趋势。 具体来源:
水产品加工技术论文(2)
水产品加工技术论文篇二
水产品加工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水产品加 工业 的 发展 对于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 现代 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业;产业协调度;产业化;产业高度
一、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地位
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所谓“加工活,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搞活了加工,货畅其流,无形给养殖生产开辟了一个永久性的高速通道。因此,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整个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
1 水产品加工业是提升渔业产业高度的重要力量
产业 经济 学的相关理论表明,如果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则表明该产业的产业高度有所提高。而在我国第二产业内部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因此水产品加工业增长速度高低则影响我国渔业产业高度化的进程。
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水产品加工业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2005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比上年增长4.1%,渔业经济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7%,而同期我国水产加工品产量比上年增长15.8%,产值比上年增长19.2%。无论产量还是产值的增长速度都高于整个渔业。而且2005年水产加工产量的增长速度也高于2004年。在水产加工业中,增长较快的有冷冻水产品,比上年增长21%;鱼糜制品比上年增长35%;干制品比上年增长7%;藻类加工同比增长15.5%;罐制品同比增长19.62%。其他水产加工品比上年增长16.48%。珍珠产量比上年增长48.6%。
2 水产品加工业是加强产业协调度的有效途径
水产品加工业上接水产养殖业,下连水产品 物流业,是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关联产业。水产品加T业的发展如果与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流通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实行加工带基地、流通促加工,这样深层次、多系列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不仅能够加快初级水产品转化,拉动水产养殖业的深度发展,优化水产品区域布局,而且通过提高水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增值水平,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营销产品,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有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
2005年我国水产加工业在政府的扶持和 企业 的努力下,克服了国外对我国水产品实施的贸易壁垒,水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冷冻产品向较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发展。2006年,深加工水产品占出口总额的46%,比重比2002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深加工的发展,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渔业增效,2006年深加工对虾出口占对虾出口总额的83%。
3 水产品加工业实现了渔业产业化与特色产业的良性互动
中国 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只是经济总量的简单扩张,而是在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工品种、技术不断演化的基础上实现的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的升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水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路径,以合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循环格局。通过对特色渔业资源的精深加工和标准化加工,不仅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而且丰富市场供给,满足不同层次、品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有利地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尤其是海外市场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水产品加工行业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 水产加工业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的年加工能力由2004年的1426.6332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1799.4233万吨,实际水产加工品总产量由2004年的1031.9943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1332.4807万吨。2006年冷冻水产品产量为819.7581万吨,占加工总量的61.5%。因此,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水产品加工能力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初步加T、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且追求多样化、系列化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加丁技术水平不断上升,质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品种结构合理,产品多样,并已成为水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
2 在水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的领域,中国的科研和加工能力崭露头角
中国提取河豚毒素成功并取得高纯度的结晶,从而获得美国FDA认可并进入国际市场,结束了日本公司独霸市场的局面。从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 治疗 疾病,目前都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为中国水产品深加T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3 加工企业走向集中并基本形成了一系列出口加工园区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对水产加工业十分重视,分别制定了优惠政策,加上外资企业的积极介入,这些地区水产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水产加工业的主力军。这些地区水产加工品的产量和产值以及出口贸易额都占到全国八成以上。
4 加工行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随着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逐步走上了品牌战略的轨道。水产加工企业特别是那些龙头骨干企业从未像现在这么重视自己产品的注册商标和市场形象。为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一些大宗水产加工品中被品牌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三、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产品加工业在沿海与内陆发展极不平衡
沿海水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内陆水产品加工能力薄弱,与内陆水产品的产量份额不符。
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加工品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沿海水产品加工相对来说技术比较先进、产品种类多、深加工产品比重较大。2004年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辽宁、江苏、海南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92.8%,从企业投资情况看,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投资也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福建、广东、辽宁等几个沿海省份。
尽管内陆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高达42%,内陆水产品加工业在整个水产品加工业中力量却非常薄弱,内陆水产品加丁量占总加工量的比重不足10%。内陆水产品加工原料主要是淡水产品,开发的产品主要是传统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低;企业以个体私营为主,龙头企业少、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出口产品少。
2 水产品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提升有限,初级加工品依然统领市场
(1)加工比例较低。中国水产品加工比例不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产量仅为水产品总量的34.8%。而日本、加拿大、美国和秘鲁等国家的水产品加工产量达60%90%。据FAO的 统计,2004年,世界水产品产量的61%(8600万吨)用于多种类型的加工,59%(5100万吨)的加工产品用于供人类直接消费的冷冻、盐渍和罐装产品,剩余的为非食用目的。中国超过77%(3700万吨)的水产品(4750万吨)为人类直接消费,其中大部分为新鲜类型,余下的量(估计1080万吨)被用来生产鱼粉和其他非食用目的,包括直接用于水产养殖饵料。加工品比例低,与总产量不相称,影响了我国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我国水产品加工仍然以冷冻、冰鲜等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加工深度不够,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十分薄弱,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加工品附加值不高。我国水产加工 企业 的技术装备50%还处于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40%左有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不到10%达到目前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我国水产加工总量为1332.4807万吨,其中冷冻品和冷冻加工水产品达到819.7581万吨,占到了加工品总量的61.5%。随着技术的进步,对水产品进行冷冻越来越倾向于仅是作为一种保存方式,根本不能称作“加工”,这样 计算 ,我国水产品的加工率就更低。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深加工”产品,许多只是产品形态、包装式样上的改变,尚无法真正达到“深加工”的层次和档次。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水产品几乎只能作为原料和半成品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与渔业大国的地位非常不相称。如,中水集团在非洲东岸的毛里塔尼亚近海捕捞软体鱼类,并就近以原材料形式转销往欧洲,山东渔民也是将在黄海捕获的海产品就近送到韩国近岸,直接向韩国渔商交货,自己不能深加工。
3 加工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目前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已成为水产品上市和出口的最大障碍。国内市场上,有些私营企业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工艺条件不严格,产品不进行必要的检验即流入市场;有的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不顾原料品质好坏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假使杂,人为地造成水产品的二次污染;在流通环节,一些不法商贩滥用添加剂甚至违禁药物和化学品进行水产品保鲜或处理,没有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又无统一的货源渠道,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中,虽然已有不少通过ISO质量认证及HACCP认证的,但是许多企业不严格按照HACCP生产,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而且具备较高认证水平的企业还不多。其中,同时获得美国FDA认证和欧盟认证的企业则更少。
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在信贷、 税收、投资等方面,对水产品加T业的扶持政策比较少,从事水产品加工的企业与从事其他产品生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明显优势,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和水产品加丁业的 发展 。水产加 工业 的科技开发和研究力量分散,科研经费短缺,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企业技术创新也缺乏政策扶持,与水产加工业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
四、促进 中国 水产品加工业跨越式的对策
1 以 现代 渔业科技提高水产品综合利用率
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技术研究,建立大宗、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开发水产品深加T系列化产品和加工装备,配套完善加工生产线,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加工率,延长产业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手段,建立水产生物产业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为推动我国水产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
2 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水产品加工业产业高度
水产品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的“四高”特点,并且能带动一批相关行业如加丁 机械、包装材料和调味品等的发展,具有明显的 经济 效益和 社会效益。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也是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加工增值、缓解水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矛盾的需要。为此,应积极开发并推广水产品加工业的关键技术。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校与加丁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和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加大国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 管理的引进。在重视“硬件”引进的同时,更要注意“ 软件”的引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3 通过产业化经营,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市场绩效
实践证明,为改变渔业生产 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的现状,促进渔业技术进步,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换,实行产业化经营无疑是一条较好的降低交易费用、缩短时间、提高水产品加丁业市场绩效的重要途径。根据水产品加T业的现状,当前重点从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保健品、医药品起步,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并以水产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市场,实现渔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实现渔业生产标准化、滟业 环境生态化。
4 逐步完善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水产加工品的质量
尽快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WTO要求的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WTO协议中要求各成员国在贸易中遵循国际标准或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的国内标准。目前发达国家水产品出口标准大多数采用国际上盛行的HACCP制度,以确保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只能以国际标准为准,也可以制定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的国内标准,而在实践中很多国家多制定有要求进协商遵守的国内标准。因此,为促进水产品的国际贸易,我国应在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实行质量控制。
5 政府加大对水产加工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水产品加工业的先进技术具有动态规模性、技术外溢性、资金高投入、产品和技术含量高更新快的特点,要求政府采用多种形式推进技术创新,增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如设立渔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基金;采取贴息的方式引导加工企业投资水产品加工新技术、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开发;以股本投入的方式为水产加工企业提供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资本金扶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直接科研资助,或通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协议给予其研究活动以 财政资助;在产业政策制定和组织重大项目合作攻关等方面起主导作用。
看了“水产品加工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面点食品加工技术论文(2)
2. 农业推广研究论文范文
3. 社会发展论文
4. 农业科技论文格式
5. 浅谈渔业保险相关论文
求硝化菌在水产养殖的应用
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
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
王玉堂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近年来,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上应用越来越引起人美注意,从而引发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可以说,迄今为止,在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生产中,大都使用硝化细菌来净化水质。因为在集约化的水产养殖系统中,经过长期的大量积累,水生生物排泄物等有机污染物甚至动物的尸体较多,在异养性细菌的分解作用下,其中的蛋白质及核酸会慢慢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等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有害物质。氨在亚硝化细菌或光合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有可和胺等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酸胺。因此,亚硝酸盐常与氨氮相提并论。由于亚硝酸盐长期蓄积,致使养殖水生动物中毒,导致鱼、虾等抗病能力下降而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但亚硝酸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可转化为硝酸厚,很容易形成硝酸盐,从而成为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目前市售的一些据称有硝化作用的异养菌或真菌,虽然也能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但通常只能利用无机碳源,其对氨的氧化作用也有十分微弱,反应速率远比自养性硝化细菌慢,不能被视为真正的硝化细菌。硝化作用必须有全自养性硝化细菌来完成。
养殖池塘中的氨氮原本很适合于硝化细菌的生长,但因养殖池中存在大量的异养菌,受异养菌的排斥作用影响,适合硝化细菌栖息的地方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显然少得多,因此,没有足够数量的硝化细菌来消费过来的亚硝酸盐,就是问题所在。
一、硝化细菌及其生物学
1、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指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硝化细菌是古老的细菌群之一,其分布广泛,土壤、海水、淡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中都有存在,但在一般环境少有出现,因为其分布会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限制,入氨源、温度、氧气浓度、渗透压、酸碱度和盐度等
硝化细菌分为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而硝化细菌则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氨氮和亚硝酸盐都是水产养殖系统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且亚硝酸盐还是强致癌物质。因此,如何降解这两种物质,是科学工作者近年来的工作重点。由于亚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较快,且光合细菌也具有降解氨氮的作用,因此,现代水产养殖已能成功的将氨氮控制在较低水平上。而对于亚硝酸盐,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细菌生长较慢,且还没有发现其他可替代的任何微生物,所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就成为阻碍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人员经过长期的努力,目前已能通过大量的实验筛选,最终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纯硝化细菌——硝化宝,他能有效地将亚硝酸盐降低至规定的浓度范围。
2、硝化细菌制剂的生物学特性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除需要可用于构建自身细胞成分的基本物质外,也需获得能量。硝化细菌是一种化能自养菌,是利用无机物质获得能量的。硝化细菌利用亚硝态氮获得合成反应所需的化学能量,在体内制造糖类;而制造糖类所需的时间相当得长,不像其他异养性细菌从有机物中直接分解及摄取所需要的糖类,因此,硝化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远比一般异养性细菌慢,在自然条件下,硝化和脱氢效果不能满足正常养殖的需要。温度、酸碱度和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对硝化细菌的生长均有重要影响。
硝化细菌剂——硝化宝是取自海洋中硝化细菌,经过特殊工艺筛选而得到的硝化能力极强的纯化硝化细菌菌株,其适应生长温度为10℃-37℃,适应的PH为6.5-8.5。硝化细菌形态较小,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是严格的自养型微生物,是以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并利用外来的能量,以二氧化碳或者碳酸盐为碳源合成细菌本身的有机物,能直接分解和利用亚硝酸盐。其主要特征是自养性,生长速度低,好氧性,依附性和产酸性等。硝化细菌是生物脱氮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水体中硝化细菌数量直接影响到硝化效果和生物脱氮反应效率,硝化细菌制剂的浓度与硝化率成正比。
二、 硝化细菌制剂—硝化宝的制备技术
硝化细菌制剂——硝化宝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配合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能够大规模培养生产出可用于水产养殖业的高活性硝化细菌产品。产品的制备技术包括硝化高效连续富集培养技术,定向驯化技术,大规模制备技术和先进的制剂技术。
1、 硝化细菌的高效富集培养技术
富集培养又称强化培养,是指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特殊养分,使难于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种能生长的一种培养方法。由于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硝化细菌,其硝化率极低,不能直接用于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降解。所谓高连续富集培养技术,是指筛选和富集高效硝化细菌的方法,既采用世界上先进的德国进口生物技术设备,在无菌条件下从自然界中连续富集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硝化细菌。该技术是根据科研工作者的需要,采用含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体系,将小到微米级的高效硝化细菌收集起来。所以,采用这种技术获得硝化细菌据偶很强的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
2、 硝化细菌的定向驯化技术
获得了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高效硝化菌后,科研人员通过定向驯化技术,以使收集到得硝化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快速生长和高效降解养殖池塘中亚硝酸盐。研究过程中,首先要对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进行驯化,将生长速度低的硝化细菌不断地淘汰,最终获得生长速率快的优良菌种,这一过程能保证硝化细菌在养殖池中进行快速生长和繁殖,并保持一点的数量级。在此基础上,低硝化细菌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进行驯化,获得能快速降解亚硝酸盐的优良菌种,这一过程又保证了硝化细菌将养殖池塘中的大量亚硝酸盐降低到适应浓度或含量,即驯化后的硝化细菌其所谓的“吃亚硝酸盐”的能力或大幅度的提高。
此外,科研人员采用定向驯化技术,使用高效硝化细菌的适应能力大幅提高。定向驯化技术还保证了硝化细菌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酸碱度条件下能保持快速生长和繁殖及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为高效硝化细菌的大量使用奠定基础。
3、 硝化细菌的大规模培养技术
将通过高效连续富集技术和定向驯化培养技术运用而获得的高效硝化细菌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产品的成本和品质是关键因素。而硝化细菌的大规模培养技术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一环。科研人员采用德国进口的培养设备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最终研制出大规模高效硝化细菌的培养技术工艺,在培养温度控制、营养物质添加、溶解氧浓度和酸碱度的全自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效硝化细菌产品的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硝化降解能力强、硝化细菌浓度高等优点。
4、 硝化细菌高品质产品制备技术
微生物在液体中很难长时间的生存,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要使硝化细菌产品走向市场,其制备技术及其重要。为此,科研人员在采用进口设备和选择先进工艺的同时,还以物理方法使硝化细菌处于“休眠”状态,再进行干燥而得到干品,然后配以保护剂、吸附剂等制的硝化细菌的制剂产品,以最大程度的保持硝化菌的活性和活力,最后采用无氧包装。这一产品的特点是保存时间长,活化率高。硝化细菌的制剂技术最终实现了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为水产养殖业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保证。
三、 硝化细菌的作用机理
1、 氮循环与循环过程
(1) 氮循环
氮循环是指氮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主要是指有机氮与无机氮之间的相互转换的过程。
(2) 循环过程
氮循环的基本过程为:含有氮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
上述过程也能逆转或反向进行称为反硝化作用。该过程能将一部分硝酸盐还原为氨,一部分硝酸盐分解成氮气而进入大气中。这个循环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氨氮、亚硝酸盐是有毒有害物质,而硝酸盐是无毒无害的且硝酸盐能被动植物及藻类加以吸收利用。
2、 氮循环过程对于水产养殖业的意义
了解和掌握了氮循环过程,就可以利用自然界所固有的规律,降低水产养殖水体中所产生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改善水体,减少或降低氨氮及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确保养殖生产安全。硝化细菌制剂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消耗细菌的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作用,将亚硝酸盐等转化成硝酸盐为目标而制备的一类产品。
3、 作用机理
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有时特称为硝酸化作用,因为它能产生如下反应:
NO-2+1/2O2→NO3-+-1
上述反应中,氨由正三价氧化为正五价,并产生17.8千卡每摩尔的热量。这些热量用于形成ATP并储存其中,从而使硝化细菌可以同化二氧化碳所需的能量。硝化细菌制剂利用这一能量有机物,其反应为:
6CO2+6H2O→C6H12O6+6O2
这种由硝化细菌制剂完成的生物氧化作用称为自养性硝化作用,即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其化学能自养的生长特性,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并从中获得赖以生存的化学能,用于固定二氧化碳来满足其对碳的需求。
4、 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强度检测
(1) 实验室实验
将硝化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24摄氏度条件下培养5天;取出1ml培养液稀释100倍(视培养液中的二氧化氮浓度而定),加入格利斯试剂,在752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比色;通过检测亚硝酸根的减少量,可以判断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一般硝化细菌经过10左右时间的发酵培养,可使发酵液中的亚硝酸盐离子浓度下降40%左右。
(2) 田间实验
为验证硝化细菌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作用,科研人员在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对虾养殖场进行了田间实验。
时间为2003年10月16日~11月3日。
实验池:面积4亩,平均水深150cm,水温24-25摄氏度,池塘底部铺设地膜,有排污设施,配2台水车型增氧机、5台潜水型增氧机;虾苗放养时间为为6月24日,放苗密度为10万尾/亩,虾苗规格和1CM左右;实验期间为10月16日,此时的对虾平均规格为11cm,池塘中亚硝酸盐浓度为2.97PPM;实验期间只在10月16日泼洒一次硝化细菌制剂,用量为1ppm。实验情况如下:
2003/10/16 2.937
2003/10/17 2.863
2003/10/18 2.771
2003/10/19 2.726
2003/10/20 2.618
2003/10/21 2.510
2003/10/22 2.479
2003/10/23 2.434
2003/10/24 2.266
2003/10/25 2.278
2003/10/26 1.986
2003/10/27 1.644
2003/10/28 1.495
2003/10/29 1.259
2003/10/30 1.200
2003/10/31 0.847
2003/11/01 0.587
2003/11/02 0.541
2003/11/03 0.400
实验表明,在虾池中施入硝化宝后,在未换水的情况下,经过19天,亚硝态氮下降了98.6%,且对虾生长情况良好。
四、 硝化细菌施用注意事项
由于硝化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细菌有所不同,使用时不需要经过活化处理,不需要用葡萄糖、红糖等来扩大培养,反之会使硝化细菌失活,因此,使用时只要简单的用池塘水溶解后全池泼洒即可。
因硝化细菌的特点是繁殖较慢,20多小时才能繁殖一代,不像芽孢杆菌那样2分钟就能繁殖一代,所以施用硝化细菌后,一般情况下需要4-5天后才能发挥明显的效果,因此提前施用时间久石非常重要,为更好的发挥硝化细菌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若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一起施用时,硝化细菌应提前几天施用,避免繁殖速度慢而被其他活菌抑制生长和繁殖。
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入过碳酸钙或过氧化钙同时使用,因这些氧化剂在水体中放出氧化能力较强的氧原子会杀死硝化细菌,所以,最好是在施用氧化剂1天后再施用硝化细菌。
由于硝化细菌是吸附在有机物上,在高位池中采用的中间排污,会排走大量的硝化细菌,特别是硝化细菌刚投放的前几天,硝化细菌的繁殖尚未进入高峰期,这时排污会使硝化作用不明显。因此,在高位池中,最好使用硝化细菌4-5天内基本不排污或少排污。在施用硝化细菌时,如结合使用质量好的沸石粉同时泼洒,使硝化细菌能够快速的沉入池塘底部而不易被排走,效果会更佳。
养殖池塘内的酸碱度和溶解氧含量与硝化细菌的使用效果有直接的关系。硝化细菌对PH值的适用范围为5~10,但在低于7或高于8.5的水体中,硝化细菌的繁殖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7.8~8.2,同时,硝化细菌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中,是一个消耗氧的过程,但需氧量很少,在使用硝化细菌的水体中,溶氧只要不低于2mg/l即可。
纯化硝化细菌的保存和包装工艺,是决定其使用效果和保存期限的重要因素,因此,载体须使用200~300目以上的特殊物质,且其含水量不高于5%,并采用无氧包装。
五、 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 反硝化细菌的作用
亚硝酸盐对人和许多生物具有毒性。其对鱼类的致死浓度及毒害机理为主要是亚铁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严重是导致死亡。在水产养殖业中,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高时引起鱼虾死亡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而反硝化细菌被证明对亚硝酸盐有很大降解的作用。
(1) 反硝化细菌的生长特征
反硝化细菌中一类能利用亚硝酸盐为氮源、有机物碳为碳源,并能进行自身繁殖的微生物,通常同伴利用氮、碳源的比例为1:7,即消化一分子氮元素需要7分子的碳元素。入1库存水面的养殖水体按1000吨、亚硝酸盐含量为0.5ppm,相当于亚硝酸钠2500g,需要消耗碳源相当于葡萄糖25Kg。
芽孢杆菌是一类对有机物分解很强的微生物,氮不能有效利用亚硝酸盐。目前关于芽孢杆菌具有降解亚硝酸盐的宣传,是基于其降解有机质而间接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而实际是亚硝酸盐一经产生,芽孢杆菌就无法降解。反硝化细菌则是专一利用亚硝酸盐的微生物,在利用亚硝酸盐的同时需要利用有机物,氮对有机质的降解能力不如芽孢。
合理使用反硝化细菌和芽孢杆菌是调水的一项技术,当水质受到污染时,先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降解掉,然后利用芽孢杆菌或粪链球菌净化水质,会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2) 反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业的利用
据试验表明,不同亚硝酸盐含领队水体所需的反硝化细菌用量有所不同,在适宜条件下,0.7ppm的用量在72小时后可以将亚硝酸盐喊了从0.3ppm降到0.1ppm以下;同时,pH、水温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以pH6~7、水温25~30时的作用最为明显,固定反硝化细菌的脱氮效率较高,且对外界理化因子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目前影响反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发挥作用的几种情况大致如下:一是水质清瘦。养殖水体水质要求一般是活、嫩、清、爽,因渔民误解为芽孢杆菌具有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而大量使用,结果是养殖水质变得清瘦,而亚硝酸盐却没有降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反硝化细菌,也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因反硝化细菌需要丰富的营养才能繁殖,而芽孢杆菌已经将营养缩减消耗,同时与反硝化细菌继续竞争养分而抑制了反硝化细菌的生物繁殖。二是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养殖池塘中本身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再加上经常使用硫酸铜等含重金属的消毒剂,使池塘中重金属离子浓度更高,而抑制了反硝化细菌的繁殖,从而起不到降解亚硝酸盐的作用,或作用较小。三是消毒剂的使用。因反硝化细菌是活体,当施用消毒剂、杀虫剂后而其毒性未消失前使用反硝化细菌的效果会很差,最好是隔5天后使用反硝化细菌。四是增氧剂和反硝化细菌同时使用。增氧剂主要有过碳酸钙、过碳酸钠和双氧水等,他们释放氧气的同时,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也较强。增氧剂有增氧和降解亚硝酸盐的作用,其降解亚硝酸盐的原理是其释放的原子氧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而硝酸盐又很快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很难起到去除亚硝酸盐的作用。
2、 硝化细菌的应用
李长玲等人进行了“硝化细菌改善鱼苗培育环境增强罗非鱼抗逆性的研究”。通过人工引入硝化细菌与罗非鱼养殖环境中,检测主要水质因子,并测定罗非鱼对主要环境因子的抗逆性。研究微生态调控对水质改善和对罗非鱼看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不同浓度的硝化细菌能显著改善罗非鱼鱼苗培育阶段的水质,提高罗非鱼的抗逆性。硝化细菌浓度在100cfu/L时氨氮含量相对于对照组降低了25.05%,亚硝酸氮含量浓度降低了45.16%,COD值降低了12.33%,显著低于对照组;鱼苗培育成活率相对于对照组高7.58%,体长增长22.18%,体重增加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氨氮、亚硝酸盐、pH、温度、耐氧抗逆性实验条件下,幼鱼的成活率分别为80%、100%、80%、80%和82.5%,缺氧死亡一半的时间为601秒,均高于对照组。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是指在人为的控制下,水产品进行繁殖的生产行为,其整个过程都是以人工饲养为主。
所谓的陆基养殖指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而是采用封闭式的循环水养殖技术。
主要装置是采用环保型的信息技术,进行集约型水产养殖。
陆基养殖相对于传统的淡水养殖有多不同之处,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技术,路基养殖数量是传统养殖的三倍。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在国际水产养殖当中都是比较先进的养殖技术,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养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传统水质环境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水质环境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减少养殖的占地面积。由此可见,陆基养殖占地面积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少,适合于很多城市的运用。
论文:谁会写水产养殖的论文啊,帮帮我吧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上一篇:东南大学学报主办单位
下一篇:长春工业大学主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