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
学术活动 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北京,2006年12月 第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会议, 广西南宁,2008年7月 20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湖北长阳,2008年8月 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研讨会,北京,2008年12月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云南昆明,2009年7-8月 参加课题 2003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摩哈咀彝族村、周城白族村、捞车土家族村、平峰汉族村、惠安大岞村的个案调查”(02BSH011)(朱炳祥教授主持) 2007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05BSH030)(刘铁梁教授主持) 2007-2008年,参加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民俗普查”项目(刘铁梁教授主持) 调查经历 2003年2-3月,云南大理周城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调查 2007年3月,河北赵县范庄龙牌会调查 2007年5-12月,北京房山区民俗普查 2008年7月-2009年4月,北京房山沿村荆编技艺考察 主要著述 《仪式中的象征与结构——以周城诞生礼为例》,《中华文化论坛》(2004、4) 《宗族文化与乡村社会发展》,《理论界》(2004、6) 《论“洋节”流行》,《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空间距离、情感、利益——影响差序格局的三角》,《湖南社会科学》 (2004、8) 《略谈民间文艺中的谐音》,《江汉论坛》(2004、12) 《服饰时尚中的文化变迁:以牛仔服与唐装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5、1) 《宗族在村治中的地位——周城白族村的田野调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 《文化反哺与代际传承模式的更新》,《文教资料》(2005 、28) 《“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民俗研究》(2007、1) 《庄稼主儿与牲口把儿》,刘铁梁主编《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房山区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中) 《田野调查的历程》,《江汉论坛》(2008、6) 《民间手工艺的价值评判和意义解读——房山沿村的荆编技艺考察》,《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通讯》(2008、2),收录于《20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8、8) 《民俗志的学术定位和书写》,《西北民族研究》(2009、1)
林继富的个人著作
专著《西藏节日文化》,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996年再版,10万字。《灵性高原——西藏民间信仰源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民俗通志·民间文学志》(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中国民间故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村落空间与民间叙事逻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孙家香》,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永远的太阳——西藏节日文化觅踪》,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年。合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排名第2),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国俗故事》(与陈思和合著,排名第2),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26万字。《解释民俗学》(排名第1),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民间信仰与民俗生活》(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与保护》(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2010年。主要学术论文《中国地方风物传说结构试论》,《民间文艺季刊》1986年第3期。《藏族犬图腾浅谈》,《西藏研究》1988年第2期。《“青蛙王子”型故事原型研究》,《民间文艺季刊》1988年第4期。《从创世神话看原始人对自我力量的意识》,《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1期。《藏族白石崇拜探微》,《西藏研究》1990年第1期。《藏族湖神与生育信仰》,《民间文学论坛》1990年第2期。《藏族鸟崇拜的自然历史渊源》,《中国民间文化》1991年第1期。《西藏日土岩画研究》,《民族艺术》1991年第2期。《蚁穿九曲明珠源流探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藏族宗教节日文化论》,《民俗研究》1992年第1期。《藏族天梯神话发微》,《西藏研究》1992年第1期。《藏族原型数字“九”的文化意义》,《东方文化》1992年第1期。《“头上长角”型故事的流播》,《中国比较文学》1992年第1期。《藏族本教信仰与古老崇拜》,《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西藏旅游事业与民俗文化》,《西藏研究》1992年第4期。《藏族兔子故事论》,《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藏族箭神略论》,《中国民间文化》1993年第4期。《昆仑文化与藏族原始文化》,《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珞巴族“插青”习俗述略》,《中国民间文化》1995年第4期。《珞巴族“卡让欣”研究》,《民间文学论坛》1995年第4期。《灶神形象演化的历史轨迹及文化内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活佛转世与藏族神判习俗》,《西藏艺术研究》1996年第1期。《珞巴族灶神论析》,《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2期。《藏族文化中的镜子》,《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羊与藏族民俗文化》,《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汉族少数民族灶神信仰比较研究》,《民俗研究》1997年第1期。《文化流程中的“中山狼”故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中国民间传说与史官文化》,《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3期。《文成公主传说考验难题试析》,《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枣俗的文化精神》,《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中国怪孩子故事亚型及其家族伦理思想》,《民族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试论中国方志文化中民间传说的特点及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猎人海力布”型故事解析》,《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二母争子”故事揭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黑马张三哥”型故事论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头上长角”型故事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皮匠驸马”型故事研究》,《思想战线》2001年第5期。《“烂柯山”型故事研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西藏卵生神话源流》,《西藏研究》2002年第4期。《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批评与反思》,《思想战线》2003年第3期。《中国怪孩子故事的审美情趣》,《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中国节日文化中的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藏族湖神与水神关系透视》,《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母题数字“十三”与藏族成年礼》,《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一个民间叙事传统的形成》,《民俗研究》2004年3期。《长阳都镇湾精怪叙事传统》,《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多次讲述一个故事的传承考察》,《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从廪君到向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西藏关羽信仰的演化脉络》,《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传承人保护策略研究——以湖北省民间故事传承人保护为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多人一次讲述一个故事的传承考察》,《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廪君叙事传统的当代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从信仰到民俗》,《中国藏学》2007年第3期。《紫姑信仰源流研究》,《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喜剧传统的地方叙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讲述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文化遗产》2008年第3期。《清明节研究的两个误区——兼论杜牧<清明>的原真意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国外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土家族机智人物向远耀故事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端午节的文化精义在于护佑生命——基于两湖地区端午节习俗的分析》,《民间文化论坛》2009年第4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保护探讨——以清江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为例》,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昆仑文化与藏族文化关系研究》,载《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其他《中国古代民间传说选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6万字。《民间故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宜昌民间故事家:孙家香》,2009年版参编《湖北民俗志·民间文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独立写作13万字。《民间文学教程·民间传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文化年夜饭》,中华书局2003年版。《民间文学教程——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海洋的教育科研
1.专著《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民族出版社2006.2.教材《社会人类学讲义》,与王晔合编林耀华教授遗作,鹭江出版社,2003。“体质人类学”、“人类学理论轨迹”,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1949年以来的台湾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载与王建民、胡鸿保合著《中国民族学史》下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体质人类学与民族学”、“语言学与民族学”,载宋蜀华主编《民族学理论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语言与民族文化”、“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载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997年修订再版。“进化学派”、“博厄斯学派”、“结构人类学派”诸条,载《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地理环境与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的文化模式与民族教育”,孙若穹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3.译著《中国文化经典名言》英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张小明:《藏传佛教》,中国画报出版社,(汉英)2004郝瑞:“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民族艺术,1-4/2004,连载。黄树民:“比较方法在人类学中的应用与滥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第3期。郝瑞:“人类学调查的种种困惑”,《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2003.王庚武:“论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中心”,郝时远主编《海外华人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高斯明:“论人类学科学的整体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5/2000。高斯明:“人类学与美国”,《民族译丛》1/1989。李济:《中国人的形成》,与胡鸿保等合译,载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李光模编《李济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论》,与王曼萍合译,华夏出版社,1989。4.学术论文汉语民族一词的语境中性与皮格马利翁效应,《思想战线》2011年第4期中国文明结构:少数民族发展与国家安全社会和谐,《文明》2010第1期汉族:不断飘移的民族,《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2期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昆明宣言》起草,2009年7月31日通过。“少数民族发展与中国社会和谐”,《中国民族报》,2009“少数民族看奥运,多少祈盼在心中”,《中国民族报》,2008年8月9日第6版。“第四代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和谐”,《文化产业》,2008年5月,创刊号。“民族文化传统与川北灾区震后重建”,《中国民族》6/2008“社会和谐与民族文化公平传承”,《中国民族报》,2008,4月11日,第6版“好想的摩洛哥与难说的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代译序》,商务印书馆,2008“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第11-15页。“重建有神的社区”,《中国民族报》2007年3月23日第6-7版.“简论中国的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思想战线》,2006年第2期。Putting the Shattered World Together Again,China’s Ethnic Groups, Vol. 02, No.2, 2004.“人类学视野下的东西方文化比较”,《民族艺术》,2003,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搭建跨文化理解的新平台”,《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11月21日第12版。“民族学的学科内涵与人才培养”,《光明日报》,2003年6月17日B4版。人大报刊复印转。“试论民族学的知识结构与应用领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6/第1-4页。“中国民族概念的确切含义”:Wrestling with the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Minzu”, in Gyanendra Pandey and Peter Gescheire ed.: The Forging of Nationood, Manohar Publishers and Distributors, New Delhi,India, 2003“弱势群体的主体性与现代社会的互主性”,《中华读书报》,2002/5/15第17版“在开放中守护传统:斯洛文尼亚的民族和民族工作”,《世界民族》2001第6期。“‘民族概念’与中国民族研究的可能范式”,载《人文世界》2001年第1卷,第204-19页。“凉山彝族婚改文献的民族学解读”,与胡英姿合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5;另载《凉山民族研究》2001年年刊(内部)。“我所理解和从事的人类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3/2001“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林耀华教授祭文”,《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2001“林耀华教授与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中国民族》,1/2001。“中国的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亚洲报告2000》。“涂尔干及其学术遗产”,《社会学研究》,5/2000。“林耀华教授的学术生涯”,《民族教育研究》,3/2000。“马林诺斯基与中国人类学”,《民族艺术》,3-4/1999(连载)。“1949年以来的台湾民族学”,《广西民族研究》,2、4/1999(连载)。“中国的现代化与民族学的中国化”,《满族研究》3/1995。“关于中国多元文化的事实、理解与表述”,马启成等编:《民族学与民族文化研究-纪念林耀华教授从教5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与人合撰,《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1988。“中国民族学的南北特色”,何龚等编《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论中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宁夏社会科学》4/1985。5.会议论文“百年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民族区域自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12-5;日本滋贺县立大学2012-12-8“构建和谐社会与重建语言社区”,2007-11-11日,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讲课。“从穷则思变到富而好礼:和谐社会的人类学思考”, 2007,10月31日,水利部移民局黄山培训班讲课。“构建和谐社会与重建有神的社区”,2006,12,18,北京师范大学“传统社区文化与少数民族公共卫生安全”,2006,7,1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的‘两区’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护”,2005,3,5,中央民族大学“公民、居民、城乡、贫富与族群:凉山农村流动人口问题的人类学分析”,2002年12月14-17花莲,台湾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从社会发展史到文化生态学-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范式转换”,2002年7月恩施,中国民族学会年会“概念、政治与历史文化-也谈‘民族’一词的用法与译法”,1998年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讨会。“中国统一的维系力量”,1997年6月13日美国Palo Alto高等中学国际活动日讲座。“中西民族概念比较”,1997年2月4日,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座。“民族-西方概念与中国事实”,1997年3月5日,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讲座。“重建后中国民族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995年5月14日在青年民族学者座谈会发言。“中国民族概念的确切含义”,1995年2月6-9日新德里SEPHIS WORKSHOP论文。“传统中国的社会家族主义与文化天下主义”, 1994年11月25-27日香港科技大学东亚种族认同研讨会论文。6.承担学术课题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国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改革前沿探索,乐施会、国家民委(2012)“自然资源开发与社会文化和谐”,中国-瑞士国际研讨会,(已执行),201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双向流动和景观、机制和政策管理需求研究”,民大,2010“世界主要国家民族识别和民族政策资料收集和比较研究”,国家民委,2010“人类学民族学国际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昆明宣言起草,国家民委,2009“中国民族学导论”,中宣部、教育部马工程、主要参与人“中国少数民族水电移民补偿安置体系研究”,中国水电集团,2008“贵广高速铁路社会评估和少数民族发展计划”,世界银行、铁道部2008“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保护与发展”.2006,12月,国家民委文宣司,执笔人之一。“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调查报告提纲”,2004.3,国家宗教局、执笔人之一。“从社会发展史到文化生态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内参2003刊登。“民俗文化与时代精神”,2002“论弱势群体的主体性及其在当代语言中的缺失”,2002“民族-西方概念与中国事实”, 1996“与时俱进的中国民族概念及其含义”,19957.在编写论著《中国各民族百科全书》中方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与英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民族文化》,黄河出版社集团,30万字《东西方文化比较》-教材20万字《民族学/人类学通用教程15讲》-教材20万字《体质人类学》教育部部颁教材,20万字
上一篇:审稿快的中医类期刊
下一篇:考研英语阅读什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