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燃气专业的论文
关于燃气专业的论文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在多个领域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并且发展前景广阔。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天然气学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天然气净化综述
[摘 要]介绍脱碳、脱汞、脱水工艺方法。
[关键词]天然气;净化;工艺。
中图分类号:TE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107-01
1 引言
天然气进入液化前,需要脱除其中的酸性气体CO2。酸性气体CO2将导致设备腐蚀,还将在液化的低温部分形成固态的干冰,堵塞设备和管道,使生产无法进行,故设置酸性气体脱除单元脱除原料气中的CO2,使其达到液化的天然气质量要求。原料气还需要进行脱水脱汞处理,使水含量小于1ppm,汞含量小于0.01μg/m3。目的是可防止天然气中的水分析出,在液化时结冰,使管道和仪表阀门出现冰堵,发生事故;因液态水的存在,未脱除的酸性组份会对压力管道和容器造成腐蚀。若汞含量超标将会严重腐蚀铝制设备,降低设备使用寿命,且将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检修过程中对人员的危害。
2 脱碳工艺方法介绍
a)脱碳工艺方法
脱碳工艺方法分为干法脱碳和湿法脱碳两大类。
1)干法脱碳
主要有固体吸附和膜分离法。固体吸附CO2与分子筛脱水类似,天然气中的CO2被吸附在多孔状固体上(如分子筛),然后通过加热使CO2脱除出来。该方法工艺流程较简单,而且可以与脱水分子筛布置在同一个塔中,从而达到减少单元数量、简化流程的目的。但受固体吸附剂吸附容量较小的限制,比较适合含硫,特别是有机硫的原料。
膜分离是将天然气通过某种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在高压条件下,薄膜对天然气中不同组份的溶解扩散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组份渗透通过膜的速率不同,从而选择性将CO2与其它组份进行分离。该方法投资较高,更适合CO2浓度较高的天然气脱碳工艺。
2)湿法脱碳
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是基于有机溶剂如碳酸丙烯脂、聚乙二醇二甲醚和甲醇等作为吸收剂,利用CO2在这些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变化的原理来吸收CO2。其特点是在高压及低温的条件下吸收,吸收容量大,吸收剂用量少,且吸收效率随着压力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而在吸收饱和后,采用降压或常温汽提的方式将CO2分离使吸收剂再生。
化学吸收法是以可逆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以碱性溶剂为吸收剂的脱碳方法。溶剂与原料气中的CO2反应生成某种化合物,然后在升高温度、降低压力的条件下,该化合物又能分解并释放CO2,解析再生后的溶液循环使用。化学吸收主要有碳酸钾吸收法、醇胺吸收法和氢氧化钠吸收法等。
b)工艺路线比选
目前在天然气脱碳工业上主要运用以下工艺。
1)膜分离工艺
膜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各气体组份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溶解扩散速率不同,因而在膜两侧分压差的作用下导致其渗透通过纤维膜壁的速率不同将不同气体分离。推动力(膜两侧相应组份的分压差)、膜面积及膜的分离选择性,构成了膜分离的三要素。依照气体渗透通过膜的速率快慢,可把气体分成渗透系数较大的“快气”和渗透系数相对较小的“慢气”。常见气体中,H2O、H2、He、H2S、CO2等称为“快气”;而称为“慢气”的则有CH4及其它烃类、N2、CO、Ar等。膜分离器内配置数万根细小的中空纤维丝,中空纤维丝的优点就是能够在最小的体积中提供最大的分离面积,使得分离系统紧凑高效,同时可以在很薄的纤维壁支撑下,承受较大的压力差。天然气进入膜分离器壳程后,沿纤维外侧流动,维持纤维内外两侧一适当的压力差,则气体在分压差的驱动下“快气”(H2O、CO2)选择性地优先透过纤维膜壁在管内低压侧富集导出膜分离系统,渗透速率较慢的气体(烃类)则被滞留在非渗透气侧,以几乎跟原料气相同的压力送出界区。
2)活化MDEA(甲基二乙醇胺)工艺
活化MDEA工艺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第一套活化MDEA工业装置于1971年在德国巴斯夫的一座工厂中被投入生产应用。活化MDEA法采用45~50%的MDEA水溶液,并添加适量的活化剂以提高CO2的吸收速率。MDEA不易降解,具有较强的抗化学和热降解能力、腐蚀性小、蒸汽压低、溶液循环率低,并且烃溶解能力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体净化处理溶剂。该工艺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来从合成氨厂的合成气中去除CO2,也可净化合成气、天然气,及高炉气等专用气体。目前活化MDEA工艺已成功运用于全世界超过250个气体净化工厂中,其中包括80个天然气处理厂。且该工艺可应用到现有工厂的技术改造上,近年来,国外的大型化肥装置已有采用活化MDEA水溶液改造热钾碱脱CO2的趋势。
3)Selexol工艺
Selexol工艺是美国Allied化学公司(现归属Norton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成功。该工艺所使用的吸收剂(聚乙二醇二甲醚混合物)具有极低的蒸汽压、无腐蚀性耐热降解和化学降解等特点,适用于合成气和天然气的净化处理。目前全球采用Selexol工艺装置的数量超过55套,但Selexol工艺存在很多问题,如聚乙二醇二甲醚混合物的溶液粘度较大,增加了传质阻力,不利于吸收过程,同时聚乙二醇二甲醚混合物溶解和夹带天然气中的少量烃类物质等。
4)冷甲醇工艺
冷甲醇工艺是由德国Linde AG公司和Lurgi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联合开发的气体净化工艺。该工艺采用甲醇作为溶剂,依据甲醇溶剂对不同气体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脱除H2S、CO2和有机硫等杂质。由于所使用的甲醇因蒸气压较高,需在低温下(-55℃~-35℃)操作。该工艺目前多用于渣油或煤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脱硫和脱碳,而在其它项目单独用于脱除CO2的工业应用实例很少。
5)低温分离工艺
低温分离工艺是利用原料气中各组份相对挥发度的差异,通过冷冻制冷,在低温下将气体中组份按工艺要求冷凝下来,然后用蒸馏法将其中各类物质依照沸点的不同逐一加以分离。该方法应用较多的工艺主要是美国的Rayn-Holmes工艺,目前全世界工业装置超过8套。该方法适用于天然气中CO2含量较高,以及在CO2含量和流量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形。但工艺设备投资费用较大,能耗较高。
3 脱水脱汞工艺介绍
a)概述
天然气的脱水方法主要有三种:冷却法、甘醇吸收法及固体(如硅胶、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等)吸附法。
1)冷却脱水时利用当压力不变时,天然气的含水量随温度降低而减少的原理实现天然气脱水。此法只适用于大量水分的粗分离。若冷却脱水过程达不到作为液化厂原料气中对水露点的要求,则还应采用其它方法对天然气进行进一步的脱水。
2)吸收脱水是用吸湿性液体(或活性固体)吸收的方法脱除天然气中的水蒸气。用作脱水吸收剂的物质应具有以下特点:对天然气有很强的脱水能力,热稳定性好,脱水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容易再生,粘度小,对天然气和液烃的溶解度较低,起泡和乳化倾向小,对设备无腐蚀性,同时价格低廉,容易得到。实践证明二甘醇及其相邻的同系物三甘醇是常用的醇类脱水吸收剂。(1)甘醇胺溶液:优点:可同时脱除水、CO2和H2S,甘醇能降低醇胺溶液起泡倾向。缺点:携带损失量较三甘醇大,需要较高的再生温度,易产生严重腐蚀,露点小于甘醇脱水装置,仅限于酸性天然气脱水。(2)二甘醇水溶液:优点:浓溶液不会凝固,天然气中有硫、氧和CO2存在时,在一般操作温度下溶液性能稳定,高的吸湿性。缺点:携带损失比三甘醇大,露点降小于三甘醇溶液,投资高。(3)三甘醇水溶液:优点:浓溶液不会凝固,容易再生,携带损失量小,露点降大。缺点:投资高,当有轻质烃液体存在时会有一定程度的起泡倾向,运行可靠。
甘醇法适用于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中脱除原料气所含的大部分水分。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天然气净化工艺的综合介绍及对比,旨在为今后液化天然气装置技术选用提供借鉴和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文渊、蒋长安等,天然气利用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2] 顾安忠,液化天然气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天然气学术论文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
燃气输配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西南石油大学土建学院情况,针对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燃气输配;教学改革;虚拟仿真
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01年开设,下设“城市燃气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两个方向。其中,“城市燃气工程”方向是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燃气输配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和基本理论、城市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与工况分析,了解各种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设备选择依据,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城市燃气管网规划设计、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以及燃气输配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研究和探讨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术素养已成为必然选择。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建设不足
目前燃气输配教材存在一定问题,如内容落后,新技术、新理论偏少,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某些章节部分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某些设计规范中的重要条文未做介绍;计算例题不够多;某些章节计算方法不详细,计算公式偏少等。管网优化、模拟理论及技术是现在管网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教材基本未做介绍。用气量预测、储气量模拟计算、管网流量分配计算、管网水力计算、水力工况分析计算等内容侧重基本原理,与实际工程差别较大;计算例题与工程实际脱节,难以达到工程训练的要求。行业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介绍甚少,部分章节未引用最新版本的相关规范。教材是学生学习重要的工具,系统性强、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内容不全,知识陈旧,不能反映新理论新技术的教材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燃气输配一般采用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满堂灌,往往讲得热火朝天,学生侧耳听,通常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抱怨学生听课不认真,学生反映教师讲课不生动。教与学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教学手段落后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通常情况教师仅使用其中的幻灯片功能,把教材搬到屏幕上,最多加一些动画来体现教师的讲课思路,或者补充一些图片,把多媒体设备当作图片播放器。落后的教学手段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自然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一)明确学习目的与要求
以强化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培养管理能力为目的,确定燃气输配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为:了解燃气管网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管材及附属设备;能够进行用气量、储气量、管道流量等计算;理解水力计算原理、方法;能够进行枝状管网、环状管网的计算;理解“事故工况”的概念,了解管网运行的水力工况变化规律;掌握调压、计量、储存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相关的设计,包括管网及站场。
(二)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学习目的与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舍弃与学习要求联系疏松的章节,按照学习目的与要求对授课内容重新编排和整理,打破章节限制,将内容分类讲授。去掉了长距离输送系统、管网的技术经济计算、CNG供应、LNG供应、LPG供应等章节。燃气用户与燃气需用量、管段小时计算流量、储气量、枝状管网流量分配、环状管网、室内管网流量计算等关于流量的内容集中讲解,以便于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将枝状管网、环状管网水力计算原理一起讲解,将这两种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一起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比理解这两种管网的水力特征,并掌握其水力计算过程与步骤。将高压储罐、高压管道、长输管道末端等高压储气设施的储气原理及储气容积计算方法集中讲解,并引申出来教材未提及的高压钢瓶、高压储气井,指明其工作原理一样,计算思路相同,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也避免重复讲解,节约了课时。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教材内容变得调理清楚,简洁明了,既易于掌握,又易于复习。
(三)适当补充教材内容
补充了燃气输配工程建设项目概况,用气量预测计算方法,周调峰储气容积计算,环网流量分配计算方法,变工况管网水力工况分析实例,场站设计实例、管网规划实例、管网完整性管理概况等内容,并按照行业现行法律法规、设计规范补充修改了教材相关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一)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变“讲听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讲授法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应用对比式教学
燃气输配课程很多内容可以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如室外和室内管道小时计算流量方法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特征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原理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变工况分析对比、高压储罐与低压储罐工作原理对比等。对比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对比内容之间的差别,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
了解管网运行规律,变工况下能够判断水力参数的变化趋势是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传统教学方式难以简洁直观地全面展示城市管网的运行规律和工况变化过程及相关设备、站场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等,借助虚拟仿真手段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燃气管道仿真是对管道系统的特性进行描述的一种手段,它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的。它可自动地将系统的压力、流量与管线各截面的流动特性联系起来,在设计阶段用做方案比较和优化设计。进行燃气管道稳定流动的模拟时一般在几秒或几十分钟内就可知道整个管网及各分气点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非常适合在设计中用来确定方案、进行水力计算、分析变工况参数等。目前常采用的管网仿真模拟软件有英国ESI公司的PIPELINESTUDIOTGNET、美国STONER公司的SPS、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与北京赛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燃气管网分析软件G-NET等。TGNET和SPS动态模拟功能强,G-NET静态模拟功能强,课堂教学中选择G-NET做主要模拟软件。利用机房安装的G-NET网络版,教师完成管网的流量分配、水力计算、工况变化等计算过程,学生可直观看到计算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可完成的变工况包括气源点数量位置改变、气源点供气压力改变、一个或多个点管径变化、一个或多个调压站故障等。教师备课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工程项目,预先完成水力计算前的准备工作,如管网方案、用气量预测、储气量计算、确定储配站位置、确定环流量等,并提前绘制计算草图。上机时输入环流量、管径等参数,即可得到相应的水力计算参数。为了保证上机时能很快计算出结果,该工程项目不能太大,管网也不能太特殊。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引入虚拟仿真手段后,学生对管网流量、管径、压力等各水力参数的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容易理解管网的基本运行规律。通过上机及工程实例分析,将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完成的定性分析变为了定量分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布置课外小组专题学习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基于任务驱动法基本理论,布置了布置课外小组专题学习。将全班学生每7~8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多个课外学习专题任务。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全体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成果有大作业、调研报告、方案比选报告、上机计算等多种方式,其中方案比选、水力计算分析等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的任务还需要经过汇报才能获得成绩。成绩按小组评定,小组每个学生的成绩都一样,课外学习专题任务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燃气输配课程经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后,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设计及管理能力,更加符合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养本专业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新文,黄辉,等《.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12).
[2]王许涛.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3]吴晓南,王怡佳,等.虚拟仿真在城市燃气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3(5).
[4]谭洪艳,王婷婷,等《.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燃气行业安全建设论文
燃气行业安全建设论文
我们常说安全就是财富;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是一切幸福的基础!而我认为,安全更是一种爱:那么怎么写一篇建设论文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1班组安全建设的意义
搞好班组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职能由高、中层向基层推进转变”、“安全管理重心下移”的有力措施,是员工自主管理生产、体现主人翁精神的有效渠道。通过开展班组安全建设,逐步实现作业标准化,安全管理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推动班组安全自治。提高基层员工和组织对安全生产的知晓率和积极性,提升班组成员整体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班组安全建设的要求
2.1明确班组安全生产架构与责任制
1构建安全组织架构,设立安全员;2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4建立班组安全生产绩效奖惩机制。
2.2班组现场安全管理
2.2.1班组安全生产会议
每周召开安全生产全会,会议由班长主持,班组成员应全部出席会议。班组安全生产会议的主要内容:对上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小结;传达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对下周工作进行部署;对班组成员上周安全表现进行讲评;对班组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组织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讨论和收集员工在安全方面的反馈意见。会议应建立会议记录。执行班前、班后会制度。每班开始工作前班长应召开班前会(约15min,明确当班的工作内容及要求,检查员工个人劳保用品和工具的准备情况。下班前班长召开班后会(约15min,员工反馈当班的工作情况和安全隐患情况,班长审查相关工作记录,更新相关工作台账和资料。
2.2.2班组安全检查
1班组员工根据各自的责任范围每班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记录和报告安全隐患信息。2班长或安全员应定期对班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一周内应覆盖到所有的人员和现场,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种安全隐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员工的劳保用品的使用情况、工器具的使用情况、有无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现场环境的安全性、安全警示标识的情况、安全隐患的监控及整改的情况等。3所有安全检查工作应使用检查表,真实准确的记录检查情况。及时更新班组安全隐患管理台账,台账或记录应可以追溯隐患从发现到消除的全过程信息。4班组须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不能自行整改的安全隐患要上报部门予以解决,对暂不能消除的隐患要制定和落实有效的监控措施。5定期对班组安全隐患的情况和员工违章违纪行为进行统计和分析(每月不少于一次,统计分析结果应作为班组会议的讲评内容之一。
2.2.3设备设施管理
1班组建立运行设备设施管理台帐,所有设备设施明确管理责任人,实施专人管理。健全所有设备设施的产品资料及设备档案。2班组制定各类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落实,维护保养相关记录妥善存档。3设备设施应运行工况良好,没有"跑冒滴漏"和明显腐蚀的现象。监控测量设备、安全装置、特种设备应定期校验,确保安全可靠使用。4主要设备的工作状态应有标识,故障或隐患部位须挂牌管理。5对人体存在危害的设备部位应设立警示标识或安全提示信息。6建立工具及备品备件清单,实物与清单相符,满足使用的需要。
2.2.4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1实现安全警示标准化。作业区、设备、设施上危害告知和安全警示标志、标识醒目、齐全、整洁、规范统一。2实现作业环境标准化。作业环境文明整洁,无垃圾、无油渣、无杂物,物料工具堆放整齐,安全通道畅通。3实现生产作业标准化。每个岗位制定有规范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明确每一步操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每个员工应熟练掌握生产工序内每项操作,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无冒险蛮干,无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及疲劳作业等现象。4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危险性较高的作业应提前制订作业方案,作业方案按照程序进行审批,以及在作业前办理工作许可证,由专人按照安全施工措施逐项进行检查,并签字。作业许可证须在作业现场进行公示,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和监护人清楚相关安全管理要求。5实现劳动防护标准化。员工作业过程按规定穿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劳保用品符合国家标准,性能完好且在有效期内。6交接班管理。交接双方必须同时对工艺情况、隐患部位、工具设备、环境卫生、应急物资、生产信息、上级指令等内容进行全面交接,做好交接班记录。
2.2.5班组安全教育培训
1岗前:新上岗、调岗、复岗人员须接受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包括理论和实操。建立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卡和原始记录、资料。2在岗教育培训①日常安全教育培训。每季度对所有班组成员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复训,确保每位员工岗位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②四新教育培训。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有关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能教育培训。③特殊教育培训。在大修或重点项目检修以及重大危险性作业(含重点施工项目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检修(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在发生安全事故和未遂事故后对当事人和周围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4建立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卡和教育培训原始记录、资料,并妥善保存。5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会议讲评、会议讨论、课堂授课、提问抽考、实操训练、观看视频或影片、课件自学等。6每季度开展应急预案演练①班组应制订年度演练计划。自行组织预案中班组控制层面的演练工作,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预案演练。班组成员熟知自己在预案中的职责和行动内容。②预案演练要制订演练方案,建立演练记录和资料,演练后进行演练讲评及对预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
2.2.6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及管理创新
1积极开展班组安全文化活动,包括:安全宣传、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技能比赛等;2潜心摸索和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工艺技术改良和创新项目,并进行实践。
2.3基础管理
将制度、资料、文件、档案、记录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归集,建立对应的'清单目录,方便员工能够快速的查阅和使用。所有记录、台账、资料应字迹工整、信息真实、更新及时、具有可追溯性。班组须建立完善班组安全生产基础资料,主要内容有:1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主要包括班前会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检查与奖惩制度、班组学习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等。2制定有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班组每个岗位、工种和所操作的机电设备、工具应有健全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人手一册,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3形成班组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内容包括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班组安全管理架构及职责、班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应急预案等;4有各项工作既定的工作计划书,内容包括生产计划、培训计划、设备维修(保养计划、演练计划等工作计划书。5有各项工作既定的工作表单,包括教育培训记录、演练记录、会议记录、各工作原始记录、作业许可证及监护记录、隐患整改单、报表等。并按要求建立详细的工作记录。6建立各类管理台账和清单,包括设备台账、隐患台账、工具台账、事故台账、作业许可证管理台账等。7建立健全与班组相关的档案资料,包括竣工资料及图纸、相关的证照、设备档案及资料、事故档案及资料、视频影像资料、培训课件资料等档案资料,以及报告、联系函、协议等文书资料。
3结束语
通过班组安全建设,有助于提高一线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助于增强班组全体员工安全意识、有效管控各类风险。只有将班组安全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企业才能有效抵御各类突发事故,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上一篇:看天下杂志劳骏晶记者
下一篇:城乡建设与发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