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杂志社杂志有哪些
三联杂志社杂志有哪些
三联生活周刊适合懂事以后所有年龄段爱好读书的人看。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栏目丰富,涵盖现代生活方方面面。
三联生活周刊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初步放开,人们突然发现竟然还有像《时代》、《新闻周刊》这样影响世界的新闻杂志,而中国的新闻周刊几乎处于一种空白状态,很多新闻界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到了一个需要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的时代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三联书店主办的《三联生活周刊》1993年正式创刊。 创刊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从钱刚、徐友渔、朱学勤到杨浪,纷纷在《三联生活周刊》败走麦城。复刊、休刊,上任、辞职,《三联生活周刊》四易其主,被人戏称为“主编杀手”。1995年,在困局中,朱伟,一个文学期刊编辑,接下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的交椅。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三联生活周刊》的风格正日渐形成,但是从幼稚到成熟,它也走过了一个振荡迷茫期。从它的选题和风格,能够直接体会到这一波三折的变化。从刊期上,由最初的月刊到1996年的半月刊再到2001年的周刊;从编辑方针上,从报道重大事件到制造新闻再到给新闻注入文化血液;从内容风格上,从小资到煽情再到强调厚重的文化思想含量。最终,《三联生活周刊》确立了文化新闻的路子,这种风格从此成为它内容上的立足之本。2000年,《三联生活周刊》的风格日臻成熟,其显著特色是文化性与新闻性并重,力求使新闻具有历史的品格,并使文化具有当下的活力。2001年,《三联生活周刊》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由半月刊变成周刊。变成周刊以后,《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和发行开始迅速上升,实际上《三联生活周刊》真正走出困境正是从2001年变成周刊以后开始的。2003年的广告收入一下跃升到1800万元,从此《三联生活周刊》在经济上彻底走出困境。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收入达到3000万元,不仅成为时事新闻类刊物中的佼佼者,而且成为目前我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期刊。《三联生活周刊》在内容上的运作是非常市场化的,比如说每期的封面故事都有几个备选主题,编辑部会和各地的经销商进行充分沟通,经销商会选出他认为最有价值、最好卖的一个主题,然后编辑部在尊重经销商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每期的封面故事。像《三联生活周刊》做的张艺谋、张国荣等人的题材,影响都比较好,特别是2004年“直击张艺谋”的精彩报道,成为《三联生活周刊》的一个经典案例。《三联生活周刊》的发行比较有特色,在京、沪、穗3个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由杂志社自办发行,其他地方则交给不同的区域代理商发行。《三联生活周刊》的适销量始终控制在60%到70%左右。《三联生活周刊》的经营状况相当好。《三联生活周刊》正在努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多元化的赢利模式,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2010年,《三联生活周刊》的经济效益又有大幅提升,期均发行量2010年度达到75万册,广告年度总收入达到9690万元,利润增长15%以上,保持了连续十年利润增长 。
《三联生活周刊》
是一本杂志,三联出的,报刊亭应该都有卖的啊。
他们自己的介绍是这样的:
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韬奋先生创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以“供应特殊时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粮”。
《三联生活周刊》1995年在《生活周刊》基础上创刊,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办刊宗旨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
上一篇:nature杂志新冠
下一篇:自己写的诗在哪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