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论文总结
智能交通系统论文总结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国城市的
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
是费效比最显著的途径.作为国内城市交通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公共交通系
统,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大量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的应用尝试.对我国目前城市投入
应用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PTS)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分析
了我国智能公交系统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改进的技术趋
势分析.
关键词: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GPS;IC卡;应用
0 引 言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近20年来始终保持
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
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依然
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
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加.此外,我国的城镇化时期恰好又伴随着机动化,这必
然造成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与巨大的机动车增长
之间的冲突,给本来就非常拥堵的城市交通增加了
更大的压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交通的发展,几十年来世
界各工业化国家城市机动交通的发展历程,大都走
过了先发展小汽车,后控制小汽车,最终选择发展
大公交的曲折道路.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
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
交通更是我们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我国各个主要
城市在常规公交设施方面投资较大,城市公交运力
得以快速增加,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由2001年的
6.1辆增长到2004年的8.4辆.但是城市公共交
通客运量并没有相应大幅度提高,部分城市呈现下
降趋势.在出行方式结构方面,我国主要大城市公
共交通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公交客运量和运力的比
值均在下降,运力的增加不一定带来运量的增加.
如图1所示,我国主要大城市历年公交运量Π公交
运力比值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
当前,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系统最大的不满主
要就是公交服务水平低,例如公交出行速度慢、舒
适性差、换乘困难等方面.在传统公交系统建设模
式下,改善上述问题需要巨额建设经费的支持,其
建设成效还要受到城市交通整体环境的影响.与
之相对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则是实现“公交优先”
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所谓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就是在公交网络分
配、公交调度等关键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
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
计算机、网络、GPS、GIS等新技术集成应用于公共
交通系统,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控制
调度模式,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
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
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
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
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
1 国内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的
子系统之一,在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智能交通系
图1 我国主要城市历年常规公交运量Π公交运力
比值变化图
Fig.1 The ratio of Urban passenger carrying amount and
transit capacity in cites of China
统(ITS)城市示范中,北京市、上海市、青岛市、杭州
市、重庆市等多个城市的ITS建设示范中都包括了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内容.将其作为缓解城市交
通拥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的应用,主要
集中在如下几个领域中[3].
1.1 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系统
国内城市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探索实践是
从公交车辆的定位监控开始的.到目前,多数进行
ITS建设的城市其公交监控系统都已经从早期纯
粹的公交车辆定位调度系统扩展升级为以公交车
辆定位为基础,结合公交地理信息平台(GIS-T)、
通信系统实施监控调度的智能调度系统.
在公交车辆定位及监控调度系统的建设中,北
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走在了建设实践的前面.北
京公交ITS示范工程于1999年投入运行,首次投
入运行的装有先进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通
讯装置的车辆约为300多辆.
除北京以外,国内上海、杭州、南京、深圳、成
都、中山、包头等众多城市也都先后建成了公交车
辆定位及监控调度系统.基本都实现了利用GPS
系统定位功能,与电子地图相结合,实现了公交车
辆的实时跟踪,并进一步确保了信息发布、车辆调
度、车辆紧急救援报警等功能的实现.
1.2 公交IC卡系统
公交IC卡系统,是近年来中国智能公共交通
系统方面一个成效显著、应用范围迅速扩展的系
统.目前,公交IC卡售票系统已经在国内大量城
市得到了应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重庆、青岛、
广州、宁波、常州等城市的公交企业都结合本城市
的公共交通特性,有针对性的建设了公交IC卡售
票系统.
近年来,中国城市公交IC卡系统的应用趋势
是走向通用化,实现公交、地铁、轨道、轮渡、出租车
都能够通用的公交IC“一卡通”.在利用公交IC卡
系统促进居民采用公交出行,实现“公交优先”方
面,北京市近期在城市公交IC卡应用方面取得了
较为理想的成绩.在北京市公交系统实行公交IC
卡4折优惠后,北京市公交IC卡用户实现了飞速
增长.自2007年年初,北京市的公交运送量比以
前增加10%,目前每天公交客流增加量约达112万
人次.
1.3 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近几年,随着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和互联网的建
设,我国城市的公交信息服务已经得到了快速发
展.目前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应用状况,基本呈现如
下特点:
(1)公交服务网站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公交信
息服务模式.
在国内的大型城市及经济发达区域的中型城
市中,城市公交企业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公交服务
网站.其中,以北京市、杭州市、南京市等为代表的
城市公交服务网站采用了以GIS平台为基础的
WEB服务模式,能够进行换乘查询等服务.
(2)电子站牌应用规模开始扩大.
国内一批积极进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的城市,
在实现了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后,开始将公交车辆
信息通过电子站牌提供给公交乘客.电子站牌除
了常规站牌的内容外,还可以显示下一班公交车辆
的预计到站时间、以及线路上公交车辆当前所在位
置等动态公交信息.
(3)公交车载信息服务系统投入实用化应用.
国内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青岛市等多
个城市的公交企业在车辆上安装了车载信息系统,
通过液晶显示器和音响系统可以进行播放多种信
息,播放的信息内容通常包括新闻、广告、娱乐节目
等.由于可以通过广告资源的置换获得系统设备
的建设投资,目前各城市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已经走
上良性循环,进入实用化应用阶段.
1.4 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
对于城市的ITS而言,涉及到公安交通管理、
交通、规划、公交、货运、市政管理等多个部门的职
能范围,每一个部门既是ITS的数据源,又是其它
部门数据以及在多部门数据之上进行综合性加工
处理所得到信息的需求者.只有各相关部门协调
配合、协同行动起来,在一定的机制和技术手段下
充分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城市ITS才可能顺利
建设和发展,ITS才能真正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与
服务水平,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缓解交通
拥堵,站在城市大交通的高度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了建设城市智能交通共用
信息平台的思想,并且随着我国ITS建设的深入进
行,这种思想已经逐步获得了我国ITS业界的广泛
认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期间,十个ITS示范城
市已经不约而同地明确提出要建设城市交通共用
信息平台.其中广州市、天津市、北京市、济南市等
城市的共用信息平台建设列为“十五”智能交通系
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
2 中国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趋势
展望
随着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信息水平的快速
提高,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获得了难得的飞跃
发展良机.未来我国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发展趋势,
将以信息化、实时化为核心,以“人性化”为宗旨,智
能公交系统的完善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2.1 建设完善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1)建立基于城市公交系统通行能力约束的
智能公交调度模型.
城市公共交通通行能力是指在城市规定的交
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时间内能通过的
最大公交车辆数量或者乘客人数.公交通行能力
是在一定条件下,公交设施所能够通过公交车辆和
乘客的极限数值,它是动态的服务能力而不是静态
的数量[4,7,8].
当城市路网中运营的公交车辆超过公交设施
的通行能力时,由于公交车辆彼此的互相干扰、以
及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行驶冲突,公交车辆行驶
的速度反而会降低.这样即使公交企业增加了公
交车辆的营运班次,但是公交服务水平反而将下
降,同时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影响.因此,
必须建立基于城市公交系统通行能力约束的智能
公交调度模型.
公交通行能力各相关要素的关系如图2所示.
(2)结合道路交通状况,建立公交服务水平的
动态评价模型.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在城市整体道路网络中
运营的系统,因此其运营必然受到城市路网状况的
影响.我国城市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进一步的建
设完善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系统对公交系统
的影响.利用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公交车辆定位、
行程时间预测、道路公交饱和度等数据,结合道路
交通状况,将可以建立针对公交服务水平的动态评
价模型.使得公交企业可以实时评估公交系统的
运营状态,根据企业的运营服务目标调整公交车辆
调度计划.此外,还能够通过对公交运营数据统计
和分析,实现城市规划层面、设计层面对公交系统
的调整和优化[10,11].
(3)根据公交客流量的需求状况,建立自动化
的公交调度模式.
车载客流量检测器技术的完善和公交IC卡数
据实时采集技术的实现,使得未来的城市智能公交
调度系统可以利用客流量检测器及数据融合技术,
实时监控城市居民公交的出行状况,并对城市居民
未来的公交出行需求进行动态预测.以此为基础,
建立自动化的公交调度机制,将实现智能公交调度
系统对公交车辆调度计划的自主调整和优化.
(4)将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运营与城市规划
紧密结合起来实施.
目前国内城市投入使用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往往都是在现有传统公交设施基础上改建实施的
系统,系统的使用、维护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不
足.只有从城市规划的环节就开始考虑智能公交
系统的建设,以及智能公交系统未来的运营,才能为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真正
把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放于优先的位置,才能避免
智能公交各分系统之间重复建设或者相互干扰的
问题,才能使得智能公交系统能够真正有效的发挥
作用.
(5)将MIS系统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进行整合.
目前,国内公交企业由于其历史原因,开发的
公交信息系统分步建设、独立运行的现象尤为突
出.为了有效的整合公交企业的信息资源,使得其
充分发挥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管理信息
系统(MIS).并且将MIS系统与公交企业的智能公
交调度系统整合起来.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2
tem)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它具备数据处理、计划、控
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是一个覆盖了整个公交
企业各相关部门的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建
设公交企业MIS系统,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企业
信息管理网络,为领导决策和内部管理、办公提供
服务,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信息资源
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MIS系统将使得公交企业能够充分发掘、利用
自身的信息资源,同时可以将通过城市交通共用信
息平台获得的其他部门的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后
获得更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
2.2 公交IC卡系统的拓展
公交IC卡系统在公交票务服务方面目前已经
相对较为完善,未来其应用趋势将集中到如下的两
个方面:
(1)实现公交IC卡在经济带、都市圈的一体
化运营.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经济
的区域化发展,各城市都高度重视与周边城市的区
域经济、交通联系,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
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等都市经济
圈.在经济圈、都市圈范围内实现公交IC卡的通用,
已经成为各地公共交通系统未来建设的目标.
(2)实现公交IC卡数据的有效应用.
公交IC卡的应用,将能够为公交客流调查提
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公交IC卡在方便地完成乘车
收费的同时,还可记录下乘客使用IC卡的时间、车
次、站点等信息.这些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城市
居民的公交出行状况,是公交最重要的原始资料.
通过对IC卡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得到公交出行
的统计和预测数据.
2.3 建设人性化、智能化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将向着“人
性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建设.新时代的公交信
息服务系统其核心将围绕着公交实时数据的处理
及多源数据的数据融合展开,主要将呈现如下的发
展趋势:
(1)将公交信息服务模式从以静态信息为主
的状态,转变为以实时信息为数据基础的动态信息
服务.
利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多源动态信息,未来
的公交信息服务将实现以实时信息为数据基础的
动态信息服务.动态公交信息服务其本质是将实
时的公交信息经过处理,预测出公交系统未来的运
营趋势,将动态的公交运营信息提供给乘客.
(2)实现多种公交运输方式信息资源的融合,
使得城市居民可以通过公交信息服务制订有效的
出行计划.
目前城市的公交、地铁、机场、轮渡、铁路等相
关部门的信息服务处于各自独立运行的状态.通
过建设城市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将有望实现多种公
交运输方式信息资源的融合.以此为契机,智能公
交信息服务将能够为出行者制订完整的出行计划,
实现市域范围、甚至区域范围内乘客的高效、有计
划地出行.
(3)从被动式公交信息服务为主,转变为以主
动式公交信息服务为主.
除了传统的公交信息服务模式,例如公交信息
网站、公交电子站牌、公交热线服务电话、电台广播
等以外,未来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将向乘客自主
式信息服务模式发展.通过乘客与公交信息服务
系统的人机对话,乘客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个人
最需要获取的信息.服务模式将包括手机WAPΠ
GPRSΠCDMA网络公交信息服务、手机公交短信信
息服务、PDA信息终端公交信息服务等模式.
2.4 实现大范围、大规模运营的公交车辆区域调度
公交区域调度,国外又称网络调度或线间调
度,是指在一定地域的范围内、原来各自独立运营
线路上的车辆、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
组织协调起来共同运营,以达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和充分利用的一种组织模式.区域调度模式是基
于运量平衡思想提出的,由于公交客流存在着方
向、时间上的不均衡性,因此,可通过不同线路间运
力的动态组合,实现车辆运量的均衡,从而最大限
度地节省运营车辆总数和司乘人员总数,提高公交
车辆的利用率和司乘人员的劳动效率[6].区域调
度是面向任务,而非面向线路的调度模式[9].
公交区域调度是国外大城市普遍采用的、高效
率的调度模式.随着我国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的建设和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国内城
市公交企业传统的线路调度模式必将为区域调度
模式所取代.图3即是多车场公交区域调度的模
式图.通常情况下,多车场调度优化模型采用系统
总“空驶”距离最短,即“空跑”成本最小的模型.在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中,还将增加可区域调度的公交
车辆行驶状况及车辆空驶时间等约束条件.
区域调度优化模型为
3 结束语
本文以我国当前城市交通“公交优先”的建设
目标为契机,首先对我国当前城市智能公交系统
———包括智能公交车辆调度系统、IC卡售票系统、
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城市共用信息平台系统
的技术发展状况及应用规模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
析.并针对当前国内智能公交系统存在的不足,提
出了未来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统(APTS)快速建设的
发展环境下,智能公交系统发展的趋势.根据城市
公共交通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未来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PTS)的发展
趋势及各自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研究[R].北京:中国城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The Research of Urban In2
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 Management System[R].Bei2
jing: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2006.]
[2] 杨兆升.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与方法[M].北
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YANG
Theoretics and Method of Urban Intelligent Tansit Manage2
ment System[M].Beijing: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2004.]
关于只能交通运输系统的重点、难点
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市场概况
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有效的融合起来,并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特征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是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以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使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智能联系,借助系统的智能,车辆可以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靠智能化手段将车辆运行状态调整到最佳,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研究表明,采用智能交通系统(ITS)可使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二至三倍,可使交通拥挤降低20%-80%,停车次数可以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3%-45%,油料消耗减少30%,废气排放减少26%,交通事故可以成倍地减少,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能交通形成一个系统概念,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VHS,1992 年)、欧洲高效安全欧洲交通计划(PROMETHEUS,1986 年)、欧洲车辆安全道路结构计划(DRIVE,1989 年)日本的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1995 年)。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服务、管理与控制,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以解决日趋恶化的道路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
美、欧、日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也是世界上ITS 开发应用的最好国家。从它们发展情况看,ITS 的发展,已不限于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问题,也成为缓解能源短缺、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安全的战略措施。
中国ITS 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988年北京市从意大利引进了两套电子监控设备,开创了我国城市交通领域使用电子监控设备的先河,随后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科技部、交通部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界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ITS技术,并取得了长足进步。1999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交通部、科技部的组织下,该中心完成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国家基础性科研项目“中国ITS标准体系框架研究”、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智能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一批关系中国ITS发展的重点项目,为我国顺利实施ITS 打下了良好基础。
2、中国城市智能交通业的不同应用领域分析
目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公路交通领域
目前热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费,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联网收费软件和计重收费系统。此外,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是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成为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车载导航系统等。
(3)、城市公交信息化
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还比较落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在地域分布上,国内的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3、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业的竞争分析
目前,中国智能交通业的各环节均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集中度不高,且区域性较明显,整体上呈现规模较小的竞争格局。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众多,截止2010年底,国内智能交通行业领域约有2000多家企业。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交通状况的差异,对城市智能交通产品及服务需求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加之全国统一的标准体系目前尚未建立,导致城市智能交通业在发展初期形成各地区市场相对独立的局面,造成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规模普遍偏小的现状,多数集中于模块产品生产及工程建设阶段,使得细分市场众多,市场的集中度较低,整个行业中没有处于绝对市场领先的企业。
从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综合型业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够面向各类厂商和业主,提供相应智能交通产品、解决方案及工程建设及后期运营维护服务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具有较为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市场范围将在整个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市场进一步规范以及业务的整合,市场资源也将逐步向该类企业集中。
4、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业的市场规模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进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行业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在在20%左右。2010年交通运输部原则通过“十二五”四个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高速公路联网建设,将智能交通列为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盛霖指出“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感知和安全运营、集装箱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提高公路水路出行的公众信息服务水平“。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启动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策略研究两个重大研究项目,为未来5-10年发展思路进行谋划。
预计未来三年间,城市智能交通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伴随城市智能交通业对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效率、解决交通拥挤、确保运输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对其越来越重视,同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随着国家“十二五“交通规划的出台,预计2011—2013 年,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行业投资额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 2013 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59.5 亿元。
谈谈关于交通事故的现状和对策的论文三千字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
激增,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造成了越来越巨大
的时间浪费、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交通问题已成为
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重要难题
之一。
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
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同
时,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
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为了缓解经济发展给交通运
输带来的压力,使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国
政府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力度。
智能交通是将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等
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
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
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
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
市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
气污染等的最佳途径。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将成
为21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模式和发展
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1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
1.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
为了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十
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
和示范工程”确定了包括杭州、深圳、上海、北京、广
州等在内的国内10个示范城市,而在这些城市中北
京和广州走在我国前列。
(1)北京
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4大类ITS系统:道路
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紧
急事件管理,约30个子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
营部门。
在北京市已颁布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明确提
出到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
并将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
通体系”作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十一
五”期间,北京市将投资2000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其中智能交通在交通总投资中占有1.5%的
比例。
(2)广州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一的广州,
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包括广州市交通信息共用主平
台、物流信息平台、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等智能交通系
统的主框架。其中共用信息平台已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广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环
境的约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交通网络建
设将很难满足交通运输增长的需求。目前,广州市对
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广州市城市发展
和交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满足2010年亚运交
通的要求。
1.2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
目前,公路智能交通技术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
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已经开发生
产了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紧急
电话、分车型检测仪、监控地图板等多种专用设备,
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另外,各省的交通主管部门和测绘部门也在陆
续完善公路管理电子地图。安徽省建立了公路地理
信息系统,主要侧重于沿线设施的管理养护机构等
相关数据;甘肃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GPS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建立甘肃省交通地理信息系
统,分别建立了甘肃省1:100000和兰州市1:5000
的交通电子地图。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是在我国
公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又一项智能交通新技
术。2001年,广东省采用组合式ETC技术在广韶公
路、虎门大桥完成ETC示范工程并使组合式ETC
技术进入了真正的可操作阶段;2003年,长沙机场
高速路开通了当时最先进的路桥不停车收费系统;
2005年,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升级版”的不
停车收费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增加了抓拍取证、违
章稽查等功能。2007年底,北京市11条高速公路的
56条车道实现了不停车收费,其余223个收费站的
1006条车道安装了一卡通读卡机,实现刷卡电子付
费。上海市虹桥国际机场组合式电子不停车收费系
统(ETC)于2007年7月10日在上海试验开通。
2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情况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
范围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
代,我国明显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
国家科技部于1999年11月批准成立了国家智
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部在“九五”期
间指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开展交通控
制系统、驾驶员信息系统等5个领域的研究开发、工
程化和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使成熟的科技成果
转化为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该工程研究中心也
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智能公路运输系统产业化基
地。”国家建设部与欧洲的ITS组织ERTICO联合建
立了EU-China计划;国家科委于1998年11月在
北京举办了我国首届ITS应用研讨会;国家计委在
1999年4月的科技立项会议中将ITS列为100个
重点科研领域之一。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3月组织
全国交通运输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起草了中国智
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目前,我国已取得了包括智能
导航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等成果在内
的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新成
果。
3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存在不足与对策
经过10余年发展,我国交通科研和建设部门已
经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时间短,
技术基础薄弱以及受到发展阶段的局限等原因,我
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对我国智能
交通系统建设和研究情况分析并结合我省开展相关
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3.1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存在的不足
(1)缺乏统一部署,各省和地区内单兵作战,自
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例如,各省或地区
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没有统一
指导和标准,这种情况下一旦全国联网,必将导致重
大损失和浪费。
(2)受制于固有的科研和生产模式,一些先进的
智能交通新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
度上存在着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现象。
(3)智能交通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还没有
被传统的交通行业广泛接受,目前主要行业和城市
在进行规划时还没有将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规划的一
部分,相当多的城市和行业只是将其列入科技发展
的内容之一。这对促进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
相当不利的。
(4)严重缺乏智能交通人才。智能交通技术本质
上来说,是传统的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
物,因此智能交通人才应该是即懂交通又懂信息技
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这种人才,这对
继续深入开展智能交通研究是不利的。
3.2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极大地提
高交通运输效率,有效保障畅通和安全,增强行车的
舒适性,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因此,世
界各国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
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
以重点支持,通过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迅速发
展,最终建立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交通
管理的新体系。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必将更加积极主动
的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这是符合世界
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也是建立以人为本、和谐交通的
具体要求。但我国目前尚处于智能交通发展的起步
阶段,应对智能交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采取有针
对性的措施,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
进程,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1)建立全国统一的智能交通建设领导机构,建
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行业资源。
目前世界范围内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较好的国家都设有国家级的智能交通领导组织,例如美国的
ITS 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洲的ERTICO组
织等,这些组织担任统一制定国家ITS发展战略、目
标、原则和标准等,并实现ITS技术和保障产品的通
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
局部利益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我国目前尚无这
样的组织,而且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体制仍属条块分
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
理,这也人为的造成了技术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战的
状况,十分不利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因此,应建
立国家级的智能交通技术领导机构,整合行业资源,
促进全国智能交通技术的协调发展。
(2)大力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通技术人才,
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
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
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
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的交流合
作,将最新的智能交通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
学内容和科研之中,积极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
通技术专业人才,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对人才的需求。
(3)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新技术产业化
应大力加强智能交通新技术的产业化,将一些
已经成熟的、具有良好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加快推广
应用,尽快转变成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健全针对智
能交通新技术的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为科研成果转
化提供平台。
4结论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无到
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研究开
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通过示范城
市开展试验示范。但由于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观念
束缚,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缺乏统一部署
和应有衔接、成果转化效率低、人才匮乏等制约因
素,应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大力整合行业资
源、加强人才培养和提供成果转化平台等对现行机
制加以完善。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可
以肯定的是,未来若干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
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
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
持。我国应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为交
通运输业在智能交通这一新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提
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核心期刊为什么叫e刊
下一篇:教研小论文一年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