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史学杂志2022
南开史学杂志2022
首先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本科是历史本专业,是个一本院校,在2021年春决定报考南开大学中国史专业。我的考研分数为政治73 英语75 专业课249,成绩自我认为还可以,4月收到了上岸的好消息,也拿到了通知书。
关于读研,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自己当时的想法就是我还要往上走一走,我本科院校是个一本,学校本身实力综合来说不算强,大四面临毕业,我学的历史专业,就业的话很难有较好的发展远景,估计最后糊口都困难,所以考研可能是我突破瓶颈的较好选择。其次,我的专业水平并不弱势且我对历史本就有着较强的兴趣,这构成了我敢于备战,敢于在研究生阶段有所突破的信心来源。最后,当前就业压力异常严峻,在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忙择业可能会造成不可挽救的遗憾,与其在社会中盲目游荡,不如沉下心学习,打工人太难啦。
不做打工仔
既然决定考研,那么就面临择校的状况,我对于考研专业选择以及院校选择,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考研镀金型选择。从字面上理解,此类选择的人群本身对专业发展并没有很大的追求,考研仅处于被迫之举,为了就业或者其他目的而采取的举措,我相信大部分考研人都是这样的。第二,专业深造型选择。这类考生,对专业学习有着执着的追求,期望身居于好的院校提升实力,以名师教导以展学术之志。我的建议是第二类考生,或者是有第二类想法的考生务必要选择考研,因为这是改变你当前专业落后,前景暗淡的绝佳选择。对我来说我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结合体,虽然对历史专业有着较强的兴趣,但是也并不是有着纯学术的追求,且夹杂着更多的功利性想法。我的选择是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即中国史专业。
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史专业国内院校的排名来衡量评估备选院校。当时我筛选的中国史强校主要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结合备选学校的本身难度水平以及学校实力,我最终确定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容易考且实力较强的南开大学。在确定了方向后,我开始着手检测一下自己的实力是否和备选院校相匹配。我的做法是找到南开大学的几份考研真题,假如在未通轮复习可以解决一半试题的话就明确自己的选择(我自我检测后发现南开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并不难)。在完全确定后,便义无反顾的制定学习计划并投入实际行动。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经验总结
英语部分
英语算是大多数考生的一个难点,考研很多人都是因为英语分数不够而考研失败的。 而我本人英语不算太好,大学不咋学习英语,考完四级几乎就把英语丢下了,所以决定考研之后,英语完全是重新准备的。英语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的,建议从3、4月就开始准备,而且每天坚持直到最后一天不能中断。最开始应该是单词与长难句,单词的背诵依个人的英语水平而定,长难句没有具体的标准,有好多考研老师每天都有发,大家可以关注之后,每天跟一看,之后就开始做真题,英语只需要做真题,历年真题做个56遍,你会有感觉的,相信我。我个人真题做了4谝,就已经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了,因为我是考研单词没背,只背了真题里的单词,长难句基本没怎么看过,后期就是在研究真题。对于我这种英语一般的同学来说,英语最终考了73分,出平我的意料。所以真题的重要性大家了解一下。在大概10月份的时候何凯文会有一个五夜十篇的课程,对于何凯文有人认为他的课没什么用,有人认为有用。大家见仁见智,他别的课我没有听过,但五夜十篇我是认真听了的,主要是讲真题,就我个人而言,启发很大。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文的话,我个人是小作文、大作文各准备了一个模板,不用太多,一个就够,但一定要背的很熟。考场上不论他让你写什么,你就去套。而且这个在最后10几天准备一下就行,不用花太多时间。
书籍推荐:
朱伟《恋练有词词》
新东方《考研英语单词乱序版》
张剑《英语真题黄皮书》
政治:
我是八月开始准备。用到的资源有:徐涛强化班和徐六;肖秀荣一千题、肖八、肖四、时政小册子;腿四;空卡刷题本。
主要进程是:
九月初至十月中旬:先看徐涛的强化班,同时做第一遍肖秀荣的一千题。这个过程不需要在意正确率,但是要保证把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搞懂,做好错题整理工作。在这里我用了刷题本,还是很方便的,推荐一下。
十月中旬至肖八到手:继续结合刷题本刷一千题,巩固知识。我当时二刷没有刷完,导致客观题基础不是很牢,所以建议在早期(肖八到手之前)尽量多刷一千题。
肖八到手至肖四到手:刷肖八选择题,做到涉及的知识点全部掌握。学有余力就做徐六和腿四。
肖四到手:刷选择题,背诵大题。大题尽量全背下来,今年政治主观题就基本上用到了(许多人认为肖四22年翻车,其实我倒是认为21年的押题准确率才是非常态。今后政治的难度很可能是和22看齐的),多关注时政,看到就稍微记一记。
专业部分:
专业课 专业课分值占比很大,专业课考的好会对自己很有利。 一定要先用几天逛论坛,把复习范围和考试方向搞对。南开中国史初试题目,从时间范围上看,是从春秋战国考到建国之前,题型是名词解释8选5,论述8选5,古代汉语两道大题。我先来放一下南大2022年专业课真题,大家看一下:
是不是看着很简单,感觉不考研的人拿到手里也能写两句话,但细看这题,题目少,分值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题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论述问题尽量详细。这套题“名词解释简答化,简答论述化,论述论文化”,是非常准确的;题目虽然基础,但是可发挥空间极大。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这一题举例,教材中提到的内容可以算是基本采分点。如果想继续拿分,就需要写出教材内容之外的学术研究成果,例如:抗战胜利对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尤其是内陆地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影响;对中苏、中美和中英关系的影响;对战后国共关系的影响等等。如果还想更进一步拿到高分,那么就需要提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自洽的观点了。历年都是如此,所以南开中国史答题要点就是掌握基本史实、 提及学术观点、发挥个人见解这三点。
在教材的选择上,我推荐使用南大历史学院指定的初试参考书:邱树森主编:《新编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
最开始的时候基本史实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这一部分不要求速度,但要尽量做到细致和扎实。其中细致分为两方面,一是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要学习全面,教材内容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只有考察概率高低之分;二是每个知识点要了解得尽量详细。例如涉及一场战争,就要清楚其起因、经过、结果、涉事双方以及影响。扎实是指掌握知识点的大致轮廓,做到在需要时可以快速调动出来。看教材一定要边看边划线(不是做笔记),把比较重要的观点划出来,确立一个朝代的线索,这样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只需要看画线部分就能快速回忆。或者自己画一个框架,更加清晰明了,孙立群老师的《中国古代前期史》
,北大邓小南和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史(隋唐—明清)》
,阎步克和老师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几位老师都是顶尖学者,讲课既精彩又有深度,比起教材,更加贴合学术动态,课程都是南开和北大本科生上课时的录像,对于本专业不是历史的同学也许会有更大的帮助。这一阶段人其实非常轻松,在学习教材时经常会接触到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的知识,就经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感慨。
南开大学每年考试的题目出现一定量的重复,所以一定要认真研读真题,将南开近十年的真题一题一题的作答,并找老师改正后背诵,真题重复率能有一半,所以南开的卷子拿高分,真题必不可少。名词解释之类的就用名词解释,记忆背诵,真题的名词解释不外乎如此。这一阶段需要用到教辅了,我选择的是长孙博的名词解释。
另外还有《中国古代史教程》和《中国近现代史》,以及陈谦平总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内化是指把知识点通过自己的话讲出来,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或者是教辅的内容。这一点十分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专业课得分高低的分水岭。因为教材和教辅对于知识点的讲解都有局限性,前者按时间顺序讲解,横贯多个时间段的知识点就会被割裂;而后者则是三手材料,覆盖不全面,很多知识点并没有答到点上,甚至包含错误。所以教材的作用主要是了解和定位知识点,教辅的作用是提供答题的模板。我们需要做的,是按照教辅提供的模板框架,整理教材上的知识点并加以补充或修正就好啦。
关于复试:
2022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分数线365,复试进了12人,最后淘汰1人,进11人。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线是355分,由此355分及以上的有近10人调剂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文博和考古学专业,也极大提升了考南开历史学院的上岸率。
由于处于疫情时代,所以复试形式主要是线上,且采用问答式方式复试。强调一下,一定要保证设备正常、网络优良。
复试分为专业复试和英语复试两方面。
1.英语听力考试
首先是英语听力考试,题型和六级差不多,就是多了单词填空,南开对英语要求极高,每年分数线都是六十分左右,所以复试英语所占比重也跟大。
2.英语口语考试
接下来是英语口语考试,两个人一组,先是自己抽取一遍文章进行朗读,读完之后老师会收回文章,然后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提问,自己简答回答。然后两个人一组进行时政问题的讨论,我当时抽到的是有关一带一路的问题,对阵北京大学英语专业的跨考生,说得我哑口无言,经验告诉我,英语口语考试一定不要紧张。
3.专业课考试
第二天是专业课笔试和面试,笔试题型和初试一样,就是题目略少,所以大家在初试结束后仍要认真复习专业课。面试是一个人一组,自我介绍,然后讲自己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以后想从事的研究方向,老师们会根据你现今方向提出相应的问题,所以一定不要胡扯,会很拉低印象。有一说一。一个人半个小时,一定要自己把握主动权,不要把弱点放在老师手中。南开的老师都是学界大佬,一个问题会与不会老师一听就了解,不会的时候就说不会,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当时是将问题的重点放在李鸿章淮军建制方面,对这个方面很感兴趣,遇见了研究这个方面的老师,对话也很开心。
关于复试,切不可掉以轻心,临门一脚必须得踢好。
最后的话
虽然我也在输出经验,但自身的经验也不是每个人都合适。不要迷信经验,只看其中自己需要的部分,有一套自己的备考逻辑很重要!所有的经验变成一句话:一定要有逻辑!复习也是,答题也是!住大家都能成功上岸!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考研分享?
一、择校和定专业
1、择校原因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高考时的梦校,所以在考研时我就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
2、考研难度
近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招生人数呈现扩招的趋势,按照1:1.2的比例录取,考研难度中等。
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在2020年考研前都是进行的714中国史自命题考试,2020年9月宣布统考后专业课改为313历史学统考。313历史学统考的特点就是命题范围广,考察深度较浅,出题风格吊诡,不按套路出牌。与此相对的,北京师范大学划线也从去年的380分之高降到328分,我认为统考后的北京师范大学更好上岸。
二、初试经验
1、英语
首先介绍一下我个人的英语学习情况,四级590分,六级540分,英语水平中等偏上,擅长阅读理解题,英语写作非常弱。在考试时我的做题顺序是阅读—作文—新题型翻译完型。考研英语要避开的坑是朱伟、何凯文和刘一男。
(1)参考书
单词:红宝书
真题:考研真相(讲解非常详细,有每一句真题的解析,适合基础较差的同学),张剑黄皮书(二刷真题时用)
(2)时间轴
2月—6月 ①背单词。每天背一单元的红宝书单词,早上背晚上复习,一直持续到五六月。背单词刚开始是非常痛苦的,刚起步时每天都处于翻书马冬梅合书孙红雷的状态,但一定要坚持下去!单词是考研英语的基础,是重中之重,单词记不住阅读正确率自然也上不去。如果觉得干背书有些枯燥,可以运用不背单词app进行辅助记忆。②语法学习。观看语法课,练习分析长难句,为阅读训练打基础。
6月—10月 ①做真题 这一阶段我开始做近20年来的考研英语一真题,从2000年做起(留下近三年的真题当作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题来做就行)反复做2-3遍。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生词,每天及时复习,遇到比较难的真题时看唐迟的阅读课。②背单词。这时有了前期打下的基础,背单词的速度现在大致能做到一天复习两个章节,背单词不能落下,要持续到考前最后一天。③看外刊。因为考研英语的阅读文章多来源于外刊,再加上我个人英语基础较好,所以我在暑假期间平均3天看一篇外刊培养语感。
10月 —11月 ①重复做错误率较高或看不懂的真题。②专攻完形填空和新题型。③背诵和整理英语作文模板。③背单词。
11月—12月 ①卡时间做近三年真题当作模拟训练。②自己写英语作文
12月—考前 ①做近三年真题培养手感。②复习笔记本上的生词。③反复训练自己确保能在三小时内做完一张英语真题。
(3)各题型复习经验
单词
背单词真的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前期不好好背单词后期做真题真的非常痛苦。
阅读
得阅读者得天下!四篇阅读理解题在整张试卷中占有40分的分值,英语阅读做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英语能不能过线。考研er们在做阅读真题时一定要注意时间,控制在一篇20min左右。讲解阅读比较好的老师有唐迟和田静。唐迟所讲的做阅读题方法比较偏向于技巧和玄学,田静会带着你比较扎实的分析一篇文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做题风格选跟一个老师即可。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做阅读时千万不能死磕语法!遇到不会的长难句要联系上下文,把握住段落的整体大意,而不是非要去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也不需要买其他的英语模拟题,能把近20年真题吃透足够应付考试了。
作文 大小作文在整张卷子中占30分,是既阅读后比较重要的一个板块。作文我用的是英语模板,背诵了四大类型作文模板和一些常用语句及语料库。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写作文,自写作文的分数还是比套用模板的要高。个人不太推荐很多人在用的王江涛英语作文书,太多人用的模板得分较低,建议自己找小众一点的模板或者自己写。除此之外,建议有时间的小伙伴买本衡水体英语字帖练练字,考场上书面印象分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在考前亲自动手写作文!!写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哪里有问题,不提前练习在考场上很难在规定时间里写出一篇好作文。
小三门 小三门分别是完型、翻译和新题型,这三门性价比不高,和别人拉不开太大分数,只要认真背了单词再加上学习一些做题技巧足以不拉分。近年来完型越来越简单,不用花费太长时间在完型的训练上,完型和新题型讲的比较好的老师是宋逸轩。
2、政治
政治在考研这几门课中算是投入少回报高的一门课,政治想要取得高分的关键是选择题,如果考研时选择题能拿到40+那么总分上70分没有问题。
(1)参考书
肖秀荣全家桶、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2)时间轴
5—9月 对于各位文科出身的同学来说政治开始的时间不用太早,但对于想拿高分或者政治底子很差的同学来说五六月开始政治的学习时间也足够了。在这几个月主要看徐涛或者是腿姐的网课,看一节做一节的肖1000,在暑假结束时可以过完一轮。
9月—10月 二刷三刷肖1000。
10月—11月 看腿姐的技巧课,我觉得技巧课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
11月—12月 做和背诵肖4肖8,背诵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看腿姐的押题课。
(3)各题型复习经验
选择题 ①能够三刷肖1000最后选择题分数都不会低。②看腿姐的技巧课。③做近五年真题感受老师出题的挖坑点都在哪里,感受真题的出题风格,真题还是与肖1000之类的模拟题差别比较大的。④个人不推荐徐涛的习题册和腿姐的选择题书,太难了而且和真题风格差别比较大。
材料题 考研政治共有五个大题。①肖四肖八是必备书,但是肖老给的答案比较难背,我们可以用资料进行背诵。②腿姐的冲刺班课上会教你如何去分析材料,一个大题的答题思路是什么,强烈推荐。
3、历史学综合(313)
专业课313是我复习过程中最痛苦的一科,像饺子馅一样碎的知识点堪称统考地狱。专业课考200分才算得上不拉分。由于北京师范大学九月才改为统考,所以我的经验偏向于短期速成,不适用于所有人。
(1)参考书
教材:历史学统考11本(中国古代史教程、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6本)、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
辅导书:弘毅(最大的优点是全面,可用来查缺补漏)、醒吾(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答题结构与框架非常明晰,建议在考场上答题时也采用书上的结构)、范无聊、仝晰纲紫皮大本(适用于速成选手建立起大致框架)
(2)时间轴
2—6月 阅读中国史课本,边看边做笔记搭建框架
6—9月 结合醒吾与弘毅背诵中国史论述题、二刷三刷中国史课本
9—11月 北京师范大学改统考后迅速购买世界史六本边看边搭建框架 结合仝的紫皮大本学习,背诵中国史和世界史论述题
12月 查缺补漏,通过翻阅笔记框架梳理中国史与世界史脉络
(3)各题型复习经验
选择题 近两年统考选择题难度降低,不再像过去几年一样考察书本里需要死记硬背的细碎知识点,改为像高中历史选择题一样考察学生分析能力的材料题型,但分值扩大为一题4分。同学们可以购买一些考研机构出的模拟题训练手感。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显。
史料分析题 这一题型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备考过程中需要关注史料翻译和句读的训练。
论述题 统考论述题出题向来以邪门著称,喜欢考察你平时完全注意不到的知识点,很少会从论述题书里出原题,所以同学们还是要注重认真阅读课本。如果考试时真的出现了自己不会做的题,一定要遵循两大答题原则:一是脑中构建答题的框架,例如今年难倒许多人的三线建设这道题,我们可以从解释定义、分析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内部、外部、主观、客观)、内容、影响(积极与消极)这几方面进行作答;二是扩大思维,尽量将不会的题与已知知识点拉上联系,例如2020真题中分析英国自由贸易这道论述题,我们首先通过时间定位知道英国实行自由贸易的时间在17-19世纪之间,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可以想出这一时期英国的主要历史事件是工业革命,能看出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自由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然后再从背景内容影响(好与坏)几方面进行作答。
4、考研过程
我的考研之路可以说是非常坎坷,9月考纲大改后面临硬刚统考313还是换一个自命题学校的选择,经过一番短暂的纠结最后还是选择了硬刚313,之前所学的自命题内容几乎全部作废。从今年自命题考生调剂难的情况来看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统考是大势所趋,同学们选择统考学校上岸几率会更大一些。10月保研失败退路又被堵死,只能考研。9月到11月冲刺阶段被学校派往外地进行教育实习,实习时每一天都处于崩溃的边缘,白天人多事杂只能在零碎的时间复习考研,晚上熬夜看书到一两点,长期睡眠不足导致脾气暴躁敏感多疑。11月回学校后也是琐事不断,最后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上岸。我倒霉到家的考研经历证明了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3、复试经验:
2022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分数线365,复试进了12人,最后淘汰1人,进11人。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线是355分,由此355分及以上的有近10人调剂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文博和考古学专业,也极大提升了考南开历史学院的上岸率。
由于处于疫情时代,所以复试形式主要是线上,且采用问答式方式复试。强调一下,一定要保证设备正常、网络优良。
问题:
(1)英文的自我介绍以及一个关于自身情况的英文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就好。
(2)中文问题,主要是基于提前提交的简历进行问答,所以切不可弄虚作假。其中核心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对研究方向的理解(问看了相关方向的哪些书),我认为可以以自己的毕业论文为基础进行复试准备,并且在初试到复试这段时间好好看研究方向的书。
关于复试,切不可掉以轻心,临门一脚必须得踢好,
天道酬勤,当你没什么再能付出的时候,那就是你该收获的时候了!考研选择历史方向的人相对其他热门专业简直是微不足道,我们自己人丁不旺就更要团结一心,我真诚的希望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能在考研路上助大家一臂之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最后,以《士兵突击》中的“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相赠,愿诸君在漫长而平淡的备考时间里,以不畏艰巨、心怀荣耀之姿,奔赴热泪盈眶的佳音。
南开考古系的导师介绍
南开大学没有考古系,但历史学院有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其中有很多老师是研究考古的。以下信息从历史学院官网摘录
1.刘毅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历史
个人简介
刘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无党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毕业;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
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汉城梨花女子大
学作访问学者。
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2001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工作,历任助理馆员、讲师;1995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
授;1997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2001年12月晋升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历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
物馆学专业主任。2002年3月出任历史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5月复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
历年来开设过的课程有:“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曾名“中国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以上本
科生);“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中国古陶瓷鉴定概要”、“文物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汉唐明清物质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文物文献学概论”(以上硕
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汉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学专题研究”、“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专题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
“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两课程在1995-1997年南开大学课程建设评估中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古代陶瓷器”课程于2004
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2007年,获首届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2008年,获第四届“南开大学教学名师
奖”。
招收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宫廷生活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为关注。出
版过《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明清宫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瓷器鉴定自学教程:瓷器鉴定三十讲》(万卷出
版社,沈阳,2005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讲义》(新星出版社,韩国汉城,2006
年)、《中国古代陵墓》(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10年)等个人著作;参与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文物鉴定
指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集体著作的写作。主编“南开文博书系”于2010年5月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历年来,在《考古》、《文
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国文物报》、《中国博物馆》、《文物天地》、《华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
与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镇陶瓷》、《东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东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
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馆研究》、《南开学报》、《南开史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历史月刊》(中
华台北)、《东洋学研究》(韩国汉城)、《东北亚研究》(韩国釜山)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国(境)内外专题论文集中发表过中国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
方面的论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于2007年获“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奖”,2008年先后获“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4年11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后改名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2001年10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学会学术委员、常务理事。2000年8月起受聘
为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2002年4月出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2002年9月当选为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2011年1月被聘为全国文物
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开大学)重大项目《汉到明墓葬所见民间信仰暨近现代华北民间信仰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清代
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国家文物局“2009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明代藩王陵墓调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
大学)重大项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马工程”人文社科重点教材《中国文物学概论》的编写(首席科学家)。
2.刘尊志 (教授)
研究方向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刘
尊志,男,1971年12月出生,江苏丰县人,汉族,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汉考古学术委员会委
员。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与郑州大学,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博士后。1995-2007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馆考古部从事田
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
师。
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另对中国古代石刻、田野考古等有相关研究。主讲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十门课程,主
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参与《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等著作六部。具有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
格,主持和参与数百座古墓葬及十余处古遗址的发掘,发表考古发掘简报近二十篇。
讲授课程:
讲授5门本科生课程:《中国考古(上)》(38学时)、《物质文化史(2-1)》(38学时)、《中国古代石刻》(38学时)、《田野考古学通论》(38学时)、《文博应用技术》(58学时)
2门学术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2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1门博士课程:《秦汉考古专题》(40学时)
共计10门课程。
3.贾洪波 (教授)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个人简介
1967
年生人,籍贯河北怀安。1991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
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向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先秦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生课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青铜器研究与鉴定
4.程平山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
个人简介
程平山(Cheng Pingshan)1999年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从事中国考古学与古史研究。主要研究课题:中国考古学文化与古史研究、聚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年代学、艺术与宗教等。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中国考古学研究、先秦两汉考古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考古学通论、文博应用技术(田野考古方法论、考古绘图和考古测量)等。
5.袁胜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
个人简介
袁
胜文,男,汉族。1970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祖籍四川安岳。199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2年毕业后留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秦汉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讲“中国古代玉器”和“秦汉物质文化”等本科生课程。
6.陈畅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先秦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陈
畅,女,1980年12月生人,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入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05年硕博连读,2008年获
博士学位,同年应聘为历史学院教师,确定为讲师职称。2013年评为副教授职称。 2014年1月进入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修。
讲授课程:《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西方考古学概论》、《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7.黄春雨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理论博物馆学中外博物馆比较研究
个人简介
黄
春雨,1962年2月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
要从事博物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博物馆》、《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任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评审专家库专家,承担《国家博物
馆功能与选址》等国家级研究项目。
最好的历史类杂志
《历史研究》、《世界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专一点看《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等等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报纸答案
下一篇:数学物理学报中文版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