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防灾科技学院期刊分级

发布时间:2023-12-07 19:44

防灾科技学院期刊分级

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首页入口:

防灾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专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规范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以下简称“教改专项”)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绩效,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和《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6]1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教改专项是指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支持下,本着“自主使用、统筹兼顾、突出绩效”的原则,立足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由我校自主设立的项目。

第三条 我校教改专项实施坚持以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强化特色,突出质量”的培养思路,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学用结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章 建设任务和内容

第四条 我校教改专项主要用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布局,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第五条 按照本科专业类质量国家标准,结合专业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第六条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工程”,“思政类”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本科生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七条 实施本科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完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第八条 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与行业相关局(所)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制定适合优秀人才成长的高起点、高目标的培养方案。

第九条 开展行业深度合作,创新与做实产学研人才培养过程与模式,鼓励引进社会产业教育资源或行业教育资源进学校、进课堂,通过项目方式将教学内容、学生及教师直接与产业、就业、创业相结合。

第十条 推进精品建设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双语课程、防灾减灾特色教材、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等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加强在线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利用。

第十一条 通过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形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第十二条 建设教学效果优秀、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突出、团队结构稳定、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突出的创新精神、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学团队,鼓励部分教师到行业或企业单位脱产研修、进修或出国研修。

第三章 项目管理要求

第十三条 教改专项项目采取“集中立项、分级管理”的原则实施管理,由学校统筹项目库建设、项目立项和项目绩效考核,二级教学单位负责监督项目实施和绩效评价,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1. 学校是教改专项管理的责任主体,教务处负责统筹管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评估与建设办公室、团委、发展与财务处、审计监察处等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共同实施项目管理。

2. 二级教学单位对教改专项项目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对项目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均要履行审核和管理职能,确保项目信息真实、准确。

3. 项目负责人对教改专项项目负有直接实施责任,确保项目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对教改成果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自觉接受各级监督和管理。

第十四条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务处)根据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点,结合教改专项资金预算和项目库建设情况,组织各二级教学单位开展项目论证或立项,协同发展与财务处统筹安排教改专项资金预算。

第十五条 项目立项基本要求:

1. 实施目标明确,有较好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基础,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改革路线清晰,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有利于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2. 实施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团队实施力量较强,研究方法和实践途径切实有效。

3. 可预见实施效果明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改进教学管理有指导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4. 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合理。

第十六条 项目经论证或批准立项后,申请人填报的项目申请书、任务书或实施方案即为项目管理依据,有关各方应严格履行建设、管理和监督责任,项目组成员和项目实施计划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七条 教务处将根据教改专项项目有关管理要求,组织各二级教学单位定期组织项目进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对出现实施计划执行不力或专项经费使用不合理等情形,按项目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教改专项项目相关管理要求按期推进相关工作,按时组织项目结题验收,提交项目验收和绩效考核材料。项目到期未能达到结题要求的,须履行报批程序申请延期结题;延期1次后,待下一次组织结题时仍未通过结题的,撤销项目立项资格,项目负责人两年内不得再承担教改专项项目。

第十九条 项目无法完成时,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提出申请终止或更换项目负责人,并履行报批手续;若终止项目,应及时完成财务决算,项目经费按规定退还学校处理,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终止所产生的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 项目负责人应督促项目组成员完整保存有关文件和资料;项目结题通过后,项目组须根据学校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完成归档工作。

第四章 项目库建设要求

第二十一条 教改专项项目库是为适应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中央财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水平,规范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健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决策水平而建立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预算都应通过项目库,进行申报、论证、审核等环节,最后从项目库纳入部门及学校预算。

第二十二条 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项目库包含以下项目:

1.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精品建设课程项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防灾减灾特色教材项目。

2.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

3.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教师教学业务与交流访问研修培训项目。

4.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计划:校外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虚拟仿真实验室(系统)建设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区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5. 本科专业质量提升计划: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项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项目。

6.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计划: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设;示范专业、示范课堂建设。

7. 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认为可以立项的其他类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第二十三条 根据《关于贯彻财政预算改革要求推进项目库建设的通知》(防科发财〔2017〕20号)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资金项目库的建设与管理由教务处统筹,具体项目实施由项目所属部门协调安排。

第五章 经费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四条 项目经费来源优先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学校将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另行安排经费;项目经费实行“分次拨款、绩效管理、滚动资助”的管理模式。

第二十五条 教改专项经费可用于专项项目中预算的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专用材料费、专用燃料费、委托业务费、其他交通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专用设备购置、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等资本性支出。

第二十六条 项目经费一律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财务制度使用经费。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廊坊的大学

1、廊坊师范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地处河北省廊坊市。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分两个校区办学,占地2000亩,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条件优越,馆藏文献140万册,电子图书107万册。

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社科部、期刊部等教辅单位,14个党政部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名,教职员工1394名,其中专任教师902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491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638名。

2、燕京理工学院

燕京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招生列入全国统一计划。学校的前身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举办的优秀独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学校。

燕京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现代化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各项设施齐备完善,在校生逾20000人,是京东一颗闪耀的高校明星。

3、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位于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光路。学院占地面积493.14亩,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55亿元,实验室127个,护理实验室2011年被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

学院隶属河北省教育厅,廊坊市人民政府代管,国办普通高校,学院代码:14335,主要有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11个高职专业,有农村医学、护理、药剂等8个中专专业。

4、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是中央部属高校(中国地震局),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燕郊,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5、河北东方学院

河北东方学院(Hebei Oriental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占地795亩,建有2.6万平方米的6个室内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台球馆、篮球馆和6个室外运动场;建有2万平方米的2个图书馆和11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园环境四季如画,欧式建筑别具艺术风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北东方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廊坊师范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燕京理工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防灾科技学院

石家庄防灾科技学院好吗?它是一所什么样性质的学校?

纠正一下,防灾科技学院没有在石家庄。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中国地震局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大陆地震频发,灾害损失严重。为减轻地震灾害、培养防震减灾专门人才,国家于1975年组建了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学校于1983年迁至北京东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5年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防灾科技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人才。

  学院以防震减灾专业群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了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涉及地球物理学类、土木类、测绘类、地质学类、地质类、测绘类、仪器仪表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以及金融学类、公共管理类、工商管理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等17个一级学科的专业群。并逐渐培育形成了地震前兆监测、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灾害信息处理、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研究方向和服务领域。2011年,学院被教育部列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院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加快建设高水平防灾特色大学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学院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力军,也是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尤其在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处理、城市震害预测、应急科普等领域,以及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国内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科学考察中,学院教师均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室内体育馆、高标准塑胶运动场、现代化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10万册,拥有电子期刊等各类数据库28个,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校园网路系统覆盖全校,能够充分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学院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其中测震仪器、重力与地形变观测、地震地下流体、灾害损失评估、应急救援等多个实验室在国内高校居于领先水平,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需要。

  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学院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防灾科技学院代码是多少?

防灾科技的学院代码为:1177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院介绍

防灾科技学院(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是中央部属高校(中国地震局),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燕郊,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0年12月,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部),开设32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4月,该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该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获得第五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第六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4月,该校建有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规划与地震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与危机响应与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研究协会签署合作共建灾害信息与应急管理系统国际合作实验室。建有高教研究所、综合减灾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截至2018年4月,该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等)。

2013年,该校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8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2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6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研究课题8项、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类)5项、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类)8项、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2项。

截至2013年11月,有49项科研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其中地震行业科研专项1项、技术服务项目1项、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项、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21项、河北省高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防灾减灾青年科技基金6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5项。获得专利17项。

师资力量

截止2021年2月,学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4%,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7%。学院拥有一批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专家和教授。同时,学院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与中国地震局各研究所及全国地震台站对口共建,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进了包括汶川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首席专家袁一凡在内的10余名专家教授到校任教,聘请了地震系统5位院士为学院顾问,17位研究员、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底,图书馆纸介藏书达97万余册,藏书以地球科学、工业技术、自然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经济、社会科学类为主,同时还适当采集哲学、心理学、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类文献。2020年,图书馆订阅期刊1688种、报纸102种。

图书馆购置了“中国知网”“维普”“EBSCO”“汇雅书世界”“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等30余个电子资源数据库,包括92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2000余种电子期刊,560余万篇博硕士论文、450万篇会议论文。图书馆自建了长达4000小时的视频资源数据库并投入使用。

校训

崇德博智,扶危定倾

“崇德博智”,出自防灾减灾鼻祖张衡之《应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意为崇尚道德、博取智慧,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之意,寓含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办学理念。

“扶危定倾”,原意谓匡救危急倾覆中的国势。《周书·梁御传》:“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无方,方欲扶危定倾,匡复京洛”。既寓含办学理念——培养经世安邦的栋梁之才(原义),又凸显了办学特色——防灾减灾、扶危救难(引申义)。训导师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献身防灾减灾事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特色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地质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地球物理学

河北省高校新增重点发展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地质工程

灾害学和自然灾害学那个杂志好一些

灾害学可定义为以灾害及灾害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国家学科分类代码GB/T13745—92中明确规定的。灾害学研究灾害的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寻求减轻灾害损失的途径。灾害学涉及众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不断扩展的科学,灾害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其学科体系应包括如下层次即(1)基础理论灾害学:它主要研究灾害形成机理、规律、特点,也包括某些交叉学科如灾害动力学、灾害历史学、巨灾学、未来灾害学等。也可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做出划分如自然科学类有灾害物理学、灾害化学、灾害及救援医学、灾害地学、生态灾害学、环境灾害学、灾害天文学、灾害信息学等;社会科学类有灾害社会学、灾害心理学、灾害伦理学、灾害管理学、灾害经济学、灾害战略学、灾害法学等。(2)应用灾害学:它主要是在基础理论灾害学指导下,根据减灾科技发展及教育要求发展起来的学科,主要有:防灾学、灾害预测学、灾害评估学(安全风险学)、灾害区划学、减灾工程学、减灾设计学、减灾系统工程、减灾决策学、灾害保险学等。(3)分类灾害学,它主要按减灾部门及区域做出划分:其一,就自然灾害类型分,国内权威部门将其归纳为七大类,如气象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地质灾害学、地震灾害学、农林业灾害学;生物灾害学、天文灾害学等。如气象灾害学又可进一步分成洪涝灾害学、干旱灾害学、低温灾害学等;其二,根据灾害所涉及的产业部门又可分为工业灾害学、农业灾害学、建筑灾害学、交通灾害学、商业灾害学、旅游灾害学、军事灾害学等;其三,根据灾害的区域特征又可归纳划分:城市灾害学、农村灾害学、草原灾害学、沙漠灾害学、海洋灾害学、山地灾害学、森林灾害学等。
跨学科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科学管理者的重视,灾害学的初创绝不是—批学者们的主观臆想,而是灾害科学本质的必然反映。当今的灾害科学走过一条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合作,从多学科向跨学科发展的轨迹。事实上,现在国内外正开展的灾害学研究包括自然与社会两大方面,其基本研究内容是:(1)自然灾害事件的性质特点;(2)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诱发因素及其成灾机制;(3)原发自然灾害与次生自然灾害的关系;(4)自然灾害事件规模和损害程度的评定(含减灾措施实施实际效能的评定);(5)自然灾害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
跨学科的灾害学研究方法比较困难,因为它通常不具备资料齐全与可比性强的特点,所以总体讲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统计、推理、不同学科的互补以及高新技术的仿真模拟等。常用的方法有(1)历史灾害分析方法;(2)相关因子的比较分析;(3)典型灾例的实地调查分析;(4)计算机技术及因特网的应用;(5)编制减灾规划及应急预案等。
灾害学研究表明,灾害防治比减轻灾害有更高一层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较高的经济投人,而且其效果通常有两面性,所以,任何减灾预案确定都要慎之又慎,至少要深入如下项目研究:(1)要有可靠的预报意见,使之形成立项依据;(2)自然灾害防治的经济投入一定要远小于受保护区的经济创造;(3)自然灾害防治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水平上的目标即延迟灾害发生时间、改变灾害事件的规模和特性、制止灾害的蔓延等;(4)特别要认真考虑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等。总之,灾害学研究就是要遵循灾害成因→灾害加剧过程→灾害管理决策等思路展开,此外,灾害学属于开放系统,其学科完善有待更加深一步。

杂志《灾害学》
编辑

《灾害学》简介
本杂志是全国最早综合系统研究灾害问题(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技期刊,1986年创刊。设有理论·思路与争鸣、预测·防治与对策、实例·经验与教训、资料·信息与报道、杂谈·未来与展望等栏目。

主要栏目
理论思路与争鸣
预测防治与对策
灾例经验与教训
资料信息与报道
杂谈未来与展望

获奖情况
国家“双效”期刊
第一届、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中国地震局第二届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

期刊信息
ISSN:1000-811X
CN:61-1097/P
地址:西安市边家村水文巷4号
邮政编码:710068

图书《灾害学》
编辑

基本信息
书名:灾害学

定价: ¥39.00元 出版/发行时间: 2008-01-01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作者: 李树刚
ISBN: 9787502032326
版次: 1
开本: 16
页数: 278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全球灾害概况及灾害风险状况,系统讲述了灾害的内涵及其基本属性和分类特征。阐述了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环境灾害及人为灾害的特征、致灾机理与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介绍了灾害风险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相关模型及灾害应急管理与综合减灾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学习用书,也可作为安全技术及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教学参考,还可作为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目录
0 绪论
0.1 全球灾情状况
0.2 中国灾害规律
0.2.1 中国百年自然灾害特征
0.2.2 中国百年人为灾害特征
0.3 灾害基本概念及属性分类
0.3.1 灾害的基本概念
0.3.2 灾害的基本属性
0.3.3 灾害的分类体系
0.3.4 灾害分类
0.4 灾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0.4.1 灾害学的性质与特点
0.4.2 灾害学研究的大科学体系及其内在结构
0.4.3 灾害学宏观层次研究
0.4.4 灾害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1 地质灾害
1.1 地质灾害概述
1.1.1 地质灾害的分类
1.1.2 地质灾害对人类危害
1.2 地震灾害
1.2.1 地震概述
1.2.2 基本名词和概念
1.2.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
1.2.4 地震成因及概况
1.2.5 地震的预报
1.2.6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
1.2.7 地震的破坏作用
1.2.8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1.2.9 地震应急活动
1.3 滑坡灾害及其防治
1.3.1 滑坡灾害及分级分类
1.3.2 滑坡要素与滑坡分级分类
1.3.3 滑坡的形成
1.3.4 滑坡的防治措施
1.3.5 滑坡的监测与预报
1.3.6 崩塌灾害及防治
1.3.7 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
1.3.8 中国的滑坡与泥石流
1.3.9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
思考题
2 气象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
2.1 大气环流与气象灾害
2.1.1 决定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
2.1.2 气象灾害
2.2 典型气象灾害分析
2.2.1 热带气旋灾害
2.2.2 干旱灾害
2.2.3 洪涝灾害
2.2.4 龙卷风灾害
2.3 海洋灾害
2.3.1 风暴潮
2.3.2 海浪
2.3.3 海啸
2.3.4 海冰
2.3.5 赤潮
2.4 森林火灾
思考题
3 环境灾害
3.1 环境灾害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3.1.1 环境灾害概念
3.1.2 环境灾害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3.1.3 环境灾害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辩证关系
3.1.4 环境灾害的分类体系
3.1.5 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与原理
3.2 环境灾害的成灾机制
3.2.1 广义人-机-环境系统
3.2.2 人为失误——产生环境灾害的根本动因
3.2.3 人-机-环境系统——环境灾害的孕育环境
3.2.4 人-机-环境系统的演变规律
3.2.5 从熵与耗散结构角度探讨环境灾害成灾机制
3.2.6 环境灾害的混沌成灾机制
3.2.7 环境灾害的物能异常聚散与突变成灾机制
3.3 大气污染及防治
3.3.1 大气污染及污染源
3.3.2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3.3.3 大气质量控制标准
3.3.4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3.3.5 大气污染防治
3.3.6 大气污染导致典型灾害
3.4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3.4.1 水体污染及其污染源
3.4.2 水污染物质的类型及其污染指标
3.4.3 水污染防治方法
3.4.4 水体富营养化
3.5 其他环境灾害
3.5.1 垃圾灾害
3.5.2 核辐射灾害
思考题
4 人为灾害
4.1 人为灾害及其危害
4.1.1 基本概述
4.1.2 人为灾害的危害
4.1.3 人为灾害特征
4.1.4 人为灾害的成因
4.2 城市火灾及其防治
4.2.1 火灾的危害及特点
4.2.2 火灾的分类
4.2.3 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
4.2.4 特殊危险建筑物的防火
4.2.5 城市火灾消防
4.3 城市爆炸灾害及其预防
4.3.1 爆炸基本概念
4.3.2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及预防
4.3.3 粉尘爆炸及其预防
4.4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
4.4.1 环境噪声源
4.4.2 噪声的危害及允许标准
4.4.3 城市环境噪声的控制
思考题
5 灾害风险分析及其评估
5.1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5.1.1 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5.1.2 灾害风险的类型
5.1.3 灾害风险管理的内容
5.2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内容
5.2.1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
5.2.2 风险分析的一般程序
5.2.3 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
5.2.4 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5.3 风险识别
5.4 风险估计与评价
5.4.1 风险估计的概率分析法
5.4.2 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
5.4.3 风险评价指标
5.5 风险决策
5.6 减灾决策
5.6.1 减灾决策的特点
5.6.2 减灾决策的过程
5.6.3 减灾决策方法
5.7 灾害模型示例
思考题
6 灾害应急与管理
6.1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和演化
6.1.1 灾害管理与紧急事务管理的含义
6.1.2 灾害应急管理的由来
6.1.3 灾害应急管理的演化
6.1.4 国内外应急灾害管理的现状
6.2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6.2.1 编制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
6.2.2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
6.2.3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6.2.4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
6.2.5 应急预案的组成
6.2.6 城市中需要编制应急预案的单位和场所
6.2.7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
6.2.8 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
6.3 全球综合减灾
6.3.1 全球综合减灾关键问题
6.3.2 认知现代灾害不可忽略非传统安全
6.3.3 现代灾害研究要树立忧患意识
6.3.4 灾害风险与保险机制研究很必要
6.3.5 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培养
6.4 城市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体系
6.4.1 人类科学管理灾害的必然途径
6.4.2 我国城市灾害预警体系的建立
6.4.3 城市灾害信息管理与灾情报告机制
思考题

上一篇:如何发表sci电气类型

下一篇:论文最后的致谢语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