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博客
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博客
二年级语文教学要加强三项基本训练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在三年级能不能顺利的起步作文,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基本训练:
一、 观察能力的训练
观察事物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的事物不多,观察事物的能力也较差,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基本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很难的。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一树鲜花,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花儿的颜色、形状。然后让他们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所感叙述出来;还可以让他们学习去观察人物,去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到的一切叙述出来。通过以上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的回忆。比如,自己生日是怎样过的,有哪些人来参加了?同学的生日你是怎样去祝贺的?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把当时的场面叙述出来。要引导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注意事情经过的顺序。把它叙述清楚,最好说出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通过反复的训练就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叙述能力。
三、 语言积累的训练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二年级的学生向社会学习的语言还不多,书本语言掌握还少。因此,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非常重要。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还要引导他们去多读课外书籍,还要通过讲故事、背诵儿歌及名言积累等方法,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词汇,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词汇的方法。
除了以上的训练以外,还要引导学生经常学习写片段、记日记。通过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其写作能力的目的,为三年级能写好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现身为课改教师,深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想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a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今天却不快乐了,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二年级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课堂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养成边读边想不断探索的好习惯。正如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是一位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师,对此,我深表赞成,特别是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有效提问有几点思考:
一、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十分好奇,脑子里好像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有问不完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老师正讲得津津有味时,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问题,打断你的讲课,兴趣盎然地问了出来;有时你讲这,他问那;下课了,他们围着老师刨根问底,问个不停。这时,老师千万不要烦学生,要有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饶有兴趣的和学生讨论解答。老师要保护学生可贵的求知欲,好奇心,探究问题的兴趣,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问,想问,这是低年级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
二、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来源
1、 来自于课前精心设计
有效提问是教师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理解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
2、 来自于课堂生成
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有效的学习中,边读边想时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在师生互动学习讨论中,生成的问题,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变为课堂的有效提问。
教师设计和课堂生成的这些有效提问,往往会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我在上小学语文第二册园地的一篇短文时,课前设计问题:这个未来机器有哪些妙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大脑是种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不断思考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人回答,有人补充,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有人情不自禁地小声说:“除了书上有的,我还想让未来机器有更多的妙用。”我马上抓住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同学们,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个小声说的学生这时挺高兴地和其他学生踊跃发言,这个神奇的机器还可以让人起死回生,暴雨时吸进水,干旱时喷出来抗旱,火灾时吸进火,又马上有人质疑,火和水吸在一起会打架吗?老师借势问:“那你怎么设计让他不打架呢?”有学生马上回答:“设计两层——”课堂上,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求知欲强,师问,生答,生问,生答,质疑,问难,回答,补充,由于我课前设计有效地问题,又能机智地抓住课堂生成地有效问题,真是酣畅淋漓地理解了短文,这个过程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
三、如何设计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呢?
1、 换位思考
实际教学中有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的”,但那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进行角色
换位,仍然以教师这一成人的感受去设计问题而造成的。备课时,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的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出最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2、 巧设悬念
根据文本,学习的目标,把握文章的脉络,巧设悬念,展开学习的思路,一下把学生
的思路集中在本课的学习任务上。如,我在教学 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时,课一开始我就设下悬念:“石头是我们见过的普普通通的东西,可黄山的石头却很神奇,你想知道黄山的这些石头到底神奇在哪里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老师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随后的图文结合中,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紧紧围绕着者课开始的悬念,深深地体会到黄山奇石的神奇,学生纷纷想像并描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神奇模样。在整个课堂上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都特别浓厚,围绕着老师巧设的悬念,展开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 层层剥笋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像层层剥笋一样巧设探究性问题,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
探究学习的兴趣,随着老师积极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如,我在教学小学第三册语文苏轼的诗《赠刘景文.》时,师问:诗的第一句描写深秋景色特征有,荷花、菊花都开败了,但菊花还有傲霜枝,作者在这里赞美了菊花残枝的什么精神?生答:赞美菊花残枝傲霜斗寒的精神,师接着问:为什么作者又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要记住的是什么美景?学生读诗后知道:“正是橙黄橘绿时,”师又问:这行诗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斑斓,富有生气,那么作者要赞美的是深秋的什么?生答:赞美深秋是收获的季节。师追问:苏轼把这样的诗送给刘景文,能给好朋友什么美感和精神力量?生:感受到深秋丰收的美景,傲霜斗寒的气概,师总结: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深秋富有生气,是收获的季节,还有菊花残枝傲霜斗寒的气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苏轼。教师通过这种层层剥笋的提问,让学生理解了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教师设计的这种层层剥笋的问题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问突出知识的重难点,要有层次和前后衔接,相互呼应。
4、 拓展想像
学完课文,教师朝深处拓展,让学生展开想象,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的趣味,培养学
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我上第二册《棉花姑娘》一课,在课尾,我提问:棉花姑娘会怎么感谢七星瓢虫呢?学生纷纷展开大胆的想像力,有个孩子作出了有趣的回答:“棉花姑娘会用棉花做成被子送给七星瓢虫让他冬天盖,好暖和暖和。”我给予了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你真懂事,是个心怀感恩的好孩子。”孩子听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像创新的能力,又教育了学生做人要知道感恩。
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课堂有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生成的问题等变化,而灵活地变化,才能在课堂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教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治理角逐的乐趣。
上一篇:保险职业学院学报三审
下一篇:幼儿园高效课堂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