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案例分析论文
中学生心理案例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次会谈分析当事人抑郁的身心状态,第一次会谈是当事人姐姐对当事人冷漠、憔悴、孤独影像的回顾;第二次会谈是当事人本人对自己的无为、悲观的身心状态的感受与体验;最后一次为整合家庭式会谈,主要目的为协调家庭众成员亲子关系和检验当事人的咨询效果。咨询师采用现实及联想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抑郁来访者改变认知方式,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及价值,树立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经过心理咨询辅导,来访者的消极观念与行为方式有了明显改变,成功地达到了“认知重建”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57-03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晨阳(化名),男,汉族,19岁,济南某大学大一学生,身高1.77米,体重90多斤,身体虚弱,脸色焦黄,眼神呆滞,农村家庭,家里有两个姐姐,父亲退伍做建筑小包工头,母亲家中务农,家境中等;无精神病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咨询或心理治疗史,无其他不良嗜好。
二、主要咨询问题
近半年来,精神不振,极度萎靡,痛恨父母,时常通过各种方式麻木自己,对生活的不知不觉,对家的不知不觉,沉迷于自己的麻木生活,无朋友无交流,对未来持有负面及悲观的想法,认为现在的问题将不会得到任何解决,更重要的是自己根本没有想解决的意愿,也坚信自己没有解决的能力和方法,自己活着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三、主诉
第一次会谈
(一)姐姐来访主诉
弟弟是家中最小的,父母亲为了要儿子,超生两胎,我是家中老二,上面还有个姐姐。从小家里人都很娇惯弟弟,家庭经济也还算不错,弟弟一般要什么就满足其什么。弟弟初中学习很不错,可是上了高中就不行了,第一年高考弟弟落榜,第二年高考依旧是失败,所以爸爸想办法为弟弟掏钱让他上了一所成人学历的大学。但是弟弟上学没多久,就给家里打电话表示不愿意上,父母没有在意;第二次,弟弟又提出想退学的想法,依旧遭到拒绝;第三次,再次向父母说明不想上学,父母严加制止。从此弟弟不再提及此事,弟弟也不再给家里打电话,生活费也不再给家里要,每次都是通过我来给父母要生活费。弟弟说,他的生活如此糟糕,都是父母造成的,他对父母没有一点儿感情,永远不愿再见到他们。
弟弟现在1.77的个子,体重仅有90多斤,听弟弟说,近一两个月没有食欲,仅靠方便面充饥,不愿吃饭,每天泡网吧,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是找事情麻醉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每天睡到自然醒,生活实在太难熬,太痛苦了。(说到此,姐姐哽噎……)看到弟弟这样,姐姐心里很自责,责怪自己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去体会弟弟的真实想法,反而同父母一起去强迫他做他不愿做的事情。
姐姐还说,高中有一次,弟弟假期和同学一起去卖羊肉串,爸爸觉得丢人,就把他拉回了家,说家里不需要他来挣那两个小钱,还是在家里好好学习才是正事。于是弟弟以后不再想着做任何事,每天在家和父母也不进行任何交流,吃完饭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时间久了,家里人也都已经习惯他这样了,以为他就是这样的性格,谁都不曾真正地从弟弟的角度去考虑他的真实感受和心理需要。
弟弟这学期开学走后,半年了一直都没有回家,此次回家主要是因为大姐刚生一小孩儿,他回家来看看。我看到弟弟如此差的精神状态,心疼得不知如何是好,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咨询师分析
此案例属于典型的家庭溺爱型,父母因为太疼爱儿子,以至于操纵了儿子的一切,为儿子铺好了整个人生之路,可是儿子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儿子是有思想的,想自力更生,并且极力想摆脱父母沉重的爱的枷锁,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儿子从此明白自己无论怎样争取都是白费心机,于是不再主动,像蜗牛一样,躲在厚重的壳里,把自己深深地埋了起来,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方向。儿子在内心上的主动和在父母面前的被动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冲突,导致现在的沉默和逃避。
(三)咨询师质疑及推断
通过来访者主诉,弟弟和父母之间并没有发生过于激烈的争吵,那么弟弟为什么如此顺从家长,难道是顾及到家长的“爱”?家长这份“爱”到底在他身上达到什么程度?这么难以克服。既然弟弟遵循了家长的要求,为何又不能真正地从心底里说服自己去接受他们,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隐性的痛苦煎熬和自残的方式。
(四)咨询师建议
希望姐姐能够说服弟弟前来咨询,与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但强调指出:姐姐不要强迫弟弟,而是尊重其意志。咨询的良好状态来自于求助者的主动寻求帮助。
第二次会谈
(一)当事人来访主诉
(整个述说过程都是哽噎着讲述的,父母的爱让当事人难以承受,以至于找不到自己,也无力挽回自己,更不想拯救自己。)
我小学一至三年级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后来又到了奶奶家,初中才和爸爸妈妈居住在一起。我的生活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为碰不到可心的朋友,都是一些表面的熟人而已。所以我相信朋友是很难找的,更何况我已经习惯了没有朋友的日子,我不觉得无朋友没有什么不好。在家里,父母只允许我好好学习,除学习外,其他的任何事都不许我去做。因此,我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当然学习也学不进去。高一时候我就已经有不想上学的想法了,暑假期间,我和同学去卖羊肉串,遭到爸爸的极力反对,坚决让我回家。后来又有一次,自己偷着出去打工,爸爸知道后,找到我并且又把我带回家。还有一次,我坚决离家出走,妈妈坐在家门口苦苦地哭着哀求着,甚至跪求我,让我别走,求我留下来。
这些事使我意识到,我不得不为父母着想,就算为他们而活吧。我决定就这样行尸走肉地活着,只要我还活着,别管我心里过得快乐与否,只要活着,有一口气就行了。
高考的连续失败,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打击,当时也没有任何感觉,我已经很麻木了。后来父亲为我找了现在的这所大学,我原本想坚持再熬过这四年的,没想到一年我都熬不到,我在学校里无所事事,课程也不紧,我也无任何兴趣,初中时的兴趣这么多年全都被磨没了,我真不知道这日子该如何度过,经常性的失眠,很痛苦,于是选择上网来劳累自己,玩累了好让自己大脑能够休息会儿。如今的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我全然不知,就如同植物人一样。
近一两个月来,我没有一点儿食欲,一两天都不知道饥饿,实在饿极了,就随便拿方便面充饥。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我会使劲吃,并不是说我食欲多好,而是装给父母看的,其实在外面,我是一点儿吃不下去的。现在上了大学,更是没有任何食欲了,当然吃不吃也更自由了。我很明白,就算我心里愿意再为自己的父母及家人煎熬三年,可是我的身体估计也不会等到那一天的,但我没有办法也只能如此。我不想和任何人沟通,沟通了也没用,结果依旧,又不能改变什么;就是结果改变了,又能怎样,更何况什么结果对我来讲,都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并不想从自己现在萎靡的生活状态中走出来,这么多年我都是这样度过的,还在乎这几年吗?在自己的壳里生活很安全,没人打搅我,也没有任何人知道我,尽管我知道自己过得很痛苦,我也宁愿这样。
对于家,我没有任何感觉;关于父母,我不恨他们,只怨自己没有本事,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懒散、邋遢、不争气、冷血的孩子,我宁愿他们这样看待我,就当白养了我,他们的心里或许才能平静些。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对他们的真实愧疚想法,只有这样,我觉得自己不欠父母的,父母也不欠我的,我们双方扯平了。这次回来,专程来看望大姐的,看到大姐一家过得很好,也看到二姐有了自己的男朋友,两个姐姐都过得还不错,我知道我存在的作用也已经不大了,我存不存在对家人来讲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存在只会给他们带来累赘和痛苦。在高一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对自己是否继续活着深深地思考过了,对此问题,我已经沉思了很多年。
(二)咨询师分析
这是一个家庭功能给孩子带来极其负面影响的案例,长期的父母的沉重之爱使孩子迷失了自己,进而找不到生活的动力、目标和方向。同时由于孩子长期封闭和压抑自己的性情,导致严重的自闭症,无法从自己的壳里走出来。更关键在于,严重的自闭使当事人产生了更为可怕的问题,其活着的意义就是一个躯体的存在而已,只是暂时地为他人活着而已。这是父母之“爱”的悲哀。爱能创造一个生命,同时爱也能摧毁一个生命。
(三)现实联想治疗
当事人很明白自己的问题,更知道自己的原因所在,所以再用精神分析已不见效果,只会强化当事人的感受,使其更痛苦,无法自拔。所以具体采用现实治疗与联想假设策略,避免聚焦于目前症状及现状,使当事人的注意力关注未来可能发生的一种生活状态,剔除习惯性消极思维模式。
要求当事人闭上双眼,思考好后,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现实联想一:如果按照当事人的意见,就此听之任之,不去改变目前状况,结果会怎样?启发当事人思考,年迈的父母会怎样?年轻的姐姐会怎样?母亲可能会因过度悲伤……而姐姐们可能会一辈子带着弟弟的阴影活下去。询问当事人心里有何感受。
现实联想二:如果要改变自己,外在的阻力已经不存在,因为父母已经意识到自己错误,他们以后不会再干涉你。而最困难的在于你自己,之前曾经企图走出来,但苦于父母及家庭外力的阻挠,没有成功,而现在外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在支持你,都在帮助你,你只要尝试着往外走一步,路就会越走越宽。为当事人描述未来美好的生活情景,激发其想象,给其信心。
(四)咨询师认知治疗
1.人活着的意义首先是让自己快乐地活着,然后才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咨询师采用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结合,让当事人明白不同人活着的不同理由,改变“当事人仅仅为他人为父母活着的狭隘孝道观念”。
2.在自我改变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信心不足或者抑郁情绪的反弹,这是合理而正常的心理迂回现象,暗示自己不要紧张和害怕,这时需要用联想法激发自己去想象美好生活情境,用以消除自己的生存疑虑,增加生活自信心。
第三次会谈
(一)父母来访主诉及反馈
母亲娓娓道来:家里有三个孩子,孩子爸爸退伍后,一直都在外忙于工作,赚钱贴补家用,我是在家里带着两个女儿,从事田间劳作。儿子最小,看得比较娇贵,我们做父母的担心照顾不好他,所以从小让他的姥姥和奶奶把他看大,直到上初中时,才把儿子带到我们身边生活。起初,孩子是跟我们有些陌生,但是我们只是拼命想着挣钱养家,没太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只是从物质上极力满足他,心想我们挣钱也是为了儿子,于是儿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只是希望儿子某一天有出息,我们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只要考上大学,我们也就知足了。为此,自然地对儿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然,我们并不懂教育,只是一味地督促儿子要努力学习,给他制订各种目标,考什么样的大学,从来都不让他做任何家务,回到家就让他进屋里学习,有时候也会不断地总是拿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作比较,总感觉自己的儿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情急之下,说话语气也很苛刻严厉。可越是如此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是一天不如一天。不但成绩越来越下降,就是人也越来越沉默。直到高中,孩子开始厌学,甚至想退学。孩子几次有想在假期锻炼一下自己的想法,他爸爸坚决不同意,只在乎他的学习,不许他做任何事情。连续的高考失败,更加使他对学习没有信心,也让他感觉自己确实是一个没用的人。没办法,我们只好给孩子买了所成人大学,不管怎样,终究能够获取个“大学生”的名誉吧。这样我们的脸面也不会全部丢尽完。上了大学后,一学期里,孩子也不接我们的电话,放假也不回家,总之就是不理睬我们,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二)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评:来访者自我感觉心情豁然开朗,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生活中并非他一个人独行;更重要的是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和自我价值,那种自我一无是处的感受荡然无存。
2.咨询师评估:来访者精神焕发,气色好转,能够主动与咨询师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
3.父母反映:明显感觉到儿子的进步,开始主动与家长交流,居然主动说要吃父母做的饭菜,亲子关系已经从之前的冷漠开始走向和谐。
参考文献:
[1]乐国安.咨询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潘正德.心理咨询[M].台湾:台湾心理出版社,2006.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3篇
教育 案例库建设要遵循促进职教专业发展的理念,组织师生全员参与教育案例库建设,规范教育案例库结构体系,丰富教育案例库媒体形式。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
案例介绍 :莫某,男,16岁,成绩较好,中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总是担心回答不对大家会笑话。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甚至与同桌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欠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案例分析 :该生父母在牧业上,小学、初中时都主要和祖父母居住,但与祖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少,放学后他经常一人独自呆在房间里。缺乏大人的关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多理睬,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 方法 :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 日记 :让他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老师听,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他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 读后感 ,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针对其父母常年在外的情况,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把他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给孩子多打电话,让其祖父母多与刘某谈心,间隙性的带出去玩玩。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他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变,经常见他出现在集体活动的人群中,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能较顺畅地发言了,并成功地克服了口吃的现象,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与班上许多同学成为了好朋友。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2
案例介绍:
阮XX,女,15岁,初二年级学生。该生是单亲,父亲在其读小学四年级时遇车祸去世,母亲是某电动门公司的职员,性情内向,自发生不幸之后,扶养女儿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显得更为虚弱。对于女儿的教育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该生虽然聪明、要强,但学习成绩一般,性情怪异,行为举止异常,有性别错位趋势,很难与老师、同学相处。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作为一个小女孩,总喜欢穿男性服装,如迷彩服。平时课内喜欢在桌上涂涂抹抹,地上常有纸屑。人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矛盾,刚开学就与一位男同学打架,对于班干部的管理充耳不闻。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常报以对抗情绪,稍有不顺,就在教室不顾课堂纪律大发光火。初一时,曾与其原班主任发生过激烈的冲突。
案例分析:
1、当时作为已12岁的阮XX来说,一直宠爱着她的父亲的去世,给了她严重的打击,恋父情结一直无法从内心消除。
2、母亲性情软弱,对于女儿的教育也甚感力不从心。曾经带其到心理医生处咨询,结论是:患有多动症、轻微自闭症以及抑郁症。
3、自不幸发生以后,老师对其行为引导不够,同学也曾经有过冷嘲热讽,以至于养成了怪僻的性情。
辅导方法: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充分利用本人性别的优势,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间找她谈话,谈学习,谈生活,谈兴趣,让其能从平时的接触与交流中体会到另一种父爱。由于其与本班下班教师刘晓玲较谈得拢,故初步制定师生结对计划(即德育导师制)。
2、积极联系学校政教处,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员的科学指导,使自己在对该生的心理矫正及教育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3、积极主动联系家长, 实行家校联系制度,努力共同教育。
4、鼓励其他学生多与该生接触,多点宽容,并在班中成立了“友谊小联盟”,生生结对,让该生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鼓励该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
5、鼓励该生发展特长,提高自信,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管在平时还是在课堂中,不管在偶遇时还是在交谈中,我都会有意无意地暗示或直接提醒对方“你在进步”,让其对自己产生信心,对学习生活产生兴趣;让其在这种不断的期待中成为现实。
辅导效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和多 渠道 的配合,近一个学期过来,该生已经有了明显地进步,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行为习惯有所矫正,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能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自信心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能主动向班主任提出申请担任班干部,开始也能慢慢地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劝告与批评„„在后半学期中,曾在班级的一次 辩论 赛中被评为“最佳辩手”,多次被评为班中的“每周一星”。作为一位班主任,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我的职责,更是对我的考验,我真诚地期望她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更大的进步。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3
案例介绍 :刘某,男,16岁,成绩较好,中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结结巴巴,总是担心回答不对大家会笑话。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甚至与同桌都很少交流,人际关系欠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案例分析 :该生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很少回家,小学、初中时都主要和祖父母居住,但与祖父母之间的交流很少,放学后刘某经常一人独自呆在房间里。刘某缺乏大人的关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多理睬,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 :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日记:让刘某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老师听,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刘某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7、与家长联系:针对其父母常年在外的情况,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把刘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给孩子多打电话,让其祖父母多与刘某谈心,间隙性的带出去玩玩。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刘某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变,经常见他出现在集体活动的人群中,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能较顺畅地发言了,并成功地克服了口吃的现象,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与班上许多同学成为了好朋友。
中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案例分析
通过 教育 案例、 教育叙事 写作,教师学会反观自己的教育生活,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案例分析篇1
案例介绍 :班主任刘老师向我 报告 说:“女生刘×先后从家里拿了6000多元,给从N城来借读的男生钱×花。这个孩子可能早恋了。”我听了以后,首先了解了学生刘×的一些背景情况。
案例分析:×,女,13岁,出生在农村,自幼过继给姨父母领养。养父为我市有名气的建筑工程师,平时工作忙,个性粗犷,与养女交流甚少。养母知识素养欠缺,除了无休止的唠叨之外,缺乏与女儿的情感交流,这使刘×对英俊潇洒、气质不凡且来自大城市的男生钱×产生了好感。当校外不良青年无端滋事找钱×麻烦时,刘主动解囊相助,而且一而再,再而三。
辅导 方法 :
情况清楚以后,我几次找刘×谈心。我首先肯定了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与异性接触的心理是正常的、正当的,消除了刘的恐惧、羞涩心理。在刘和盘托出了与钱×的交往过程后,我进一步向她指出:“成熟了的葡萄和柿子是甜的,而且味道鲜美,但是过早摘下的葡萄是酸的,柿子是涩的,虽然你对钱×的这份情意是美好的,但毕竟早了一步。如果你真的珍惜这份纯真友谊的话,请你把这份情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为了各自的前途,千万不能因年幼无知毁了双方的前程。将来条件成熟了,我这个老朋友会支持你们的。”我又个别找了钱×及其家长,疏导了其心理压力,要求他冷却关系,把精力用到求知上去。同时,及时与公安部门联系,整治了校外环境。
辅导效果 :半年多来,刘钱两人断绝了过密交往,在思想、学习上均有较大进步。
中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案例分析篇2
案例介绍 :徐某,男,15岁,走读生,学习成绩中等,智力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性格倔强,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装病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数学科考试时做得起的题都故意不做,数学成绩常常是交白卷或几分。多次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 家庭教育 方式不当。徐某的父亲是我校附近厂里的一名职工,工作压力较大,也很繁琐,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徐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徐某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 爱好 、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徐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 事迹 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徐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徐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数学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数学成绩很快就跃到了90多分。尤其可喜的是,“饭来张口”的他在家也能帮父母分担家务了,变得懂事多了。
中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案例分析篇3
案例介绍 :曹__ ,女,16岁,初二学生。家中还有一个弟弟,身高大约1.60米,身体健康,体态正常,长得比较漂亮,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无病史。父母均为农民,没读过多少书,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特重男轻女,对弟弟非常亲非常好,对自己从没用正眼看过,她为此恨父亲,从心里烦父亲,认为父亲是冷血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她有时想掐死弟弟。父亲特偏爱弟弟,什么事都以弟弟为主,她有失落感,以为弟弟抢了自己的爱,于是开始反感,甚至觉得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只要父亲批评她,她都感到愤愤不平,独自一人伤心落泪。对这一切她敢怒不敢言,一直放在心中,压抑着自己,父母要求她为弟弟做表率,当她出现失误时,父母就会严厉批评,令其改正,以使弟弟引以为戒。所以,曹__ ,在家是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母亲的最大爱好就是打 麻将 ,一天到晚忙着做家务,下地干活。一般她都是和奶奶在一起,奶奶特别疼爱她,处处关心,时时照顾她,她对奶奶的感情特别深,觉得自己可以离开妈妈但不能离开奶奶。
最讨厌父亲,对自己不公平,特冷血,老是偏向弟弟,父亲总是骂“一个臭丫头蛋子,长大了也要嫁人的,养你有什么用。”一进学校就心烦,看什么也不顺眼,天天闹心,想骂人,想打架,主要是因为她去网吧包宿,让最要好的朋友“出卖”了她。昨天就是这样,在自习课上虽然控制了自己没去这样做,但还是跑出去用拳头镦墙后,才使自己情绪平静下来„„手现在还肿、还红、还疼呢。他以前和她是一班的,他很关心她,她感冒为她送药,倒水,冷了能为她披衣服。可下遇到男生的关心,就毫不犹豫与他确立了恋爱关系,回家也不敢说,为了保护她,他为她打架;为了吸引她,他为她喝酒,同她去游戏厅包宿。后来他辍学在家中下地务农,她不理他还做不到,说过和他分手,他就哭,造成她心理上的痛苦,晚上睡不好觉,失眠、头痛、头昏,有时还会心慌气短、胸闷胃痛,以为是病,到医院一查,却查不出病。
案例分析:
1.特定年龄身心发展的需要: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的发展,渴求与异性的交往,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在与异性交往中难以建立自然、适度的关系,由此,陷入“早恋”。曹__ 缺乏坚强的毅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可能无法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所谓“爱的旋涡”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特别她是未谙世事的女孩子,她的依赖性强,渴望得到温暖和爱护。
2.亲情的需要:父母很少关心她的心理需要,使她受到了一定的冷落。由此,渴望从其他 渠道 获得关爱。
3.逆反心理在作怪:由于自己企图在短期内扑灭已燃烧的爱情之火,反使解决问题欲速而不达。
4.被朋友出卖让她不相信任何人,导至行为偏激,有敌对倾向,有攻击性行为。
5.心理原因:(1)存在认知错误,认为父母重男轻女,看不起自己。(2)情绪方面,受紧张压仰时间太久等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现实,不知所措,缺乏沟通。
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父母的偏心,同学的嫌弃,人际关系紧张,学习不适应症,使求助者心理失衡,产生了自卑心理偏差。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我经常与曹 金坤 进行个别轻松谈心。
一般从关心她的生活入手,真诚赞美她的优点和长处,我也主动谈自己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答应她谈话的内容绝对保密,让她放心。这样曹__ 逐渐敞开心扉,主动讲出自己的烦恼,担心家长、老师和同学不理解她,认为她有越轨的行为。因为最好朋友的出卖,现在家长对她要求很严,周末和假期外出玩,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回家稍晚些就会受到父亲的批评。她觉得自己的家和别人的家不一样,没有温暖,她不想回家。宁愿去网吧包宿。我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心里状况后,和她一起认真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定出计划,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改变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并发挥其表演特长,让她在校艺术节上表演宋丹丹的小品,获得一等奖好名次。
(2)争取家庭积极配合。当我与家长交谈时,首先肯定了曹__ 的优点、特长,使交谈从愉快开始,在谈及曹__ 的一些行为时,避免用“早恋”等名称,启发诱导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以知心朋友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要让孩子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帮助孩子解决青春期的迷惘。家长表示在尊重自尊心的基础上与老师配合,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早恋的误区。避免孩子寻求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错误做法。
后来,家长与我经常保持联系,互相了解曹__ 的表现。
(3)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找好自己的人生坐标。启发曹__ 正确对待认识自己的行为,教育女生要自尊、自重、自爱、自强、自立,男生要懂得尊重女性。让学生知道早恋固然不妥,但一旦发生早恋,也并非做了什么坏事。一个人被人爱和爱别人都有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只是处在青春期的同学由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正处于求学时期,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的条件。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另一个人,就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为对方创造各种通向幸福的条件,抓住自己青春期的记忆好、易于接受新事物这一大好时期好好学习,培养创造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同时,还教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从而避免进入青春误区。
(4)利用团活课讨论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每天在网上和电视上看有关汶川等地地震的消息,泪水总是为那些哀伤和感人的场面狂流。那些幼小的生命,那些花季的少年,那些美满的家庭在地震的刹那倾刻间消失,那么多骨肉同胞虽在地震中幸免遇难,却从此失去了完整的身躯和美好的家园,那是怎样的伤痛啊!一场意外的天灾,就这样悄悄的降临人间,它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就是:要珍爱生命,要珍爱幸福,不要等到一切都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上一篇: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下一篇:西昌学院学报的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