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半导体材料的论文
有关于半导体材料的论文
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晶体管的发明,使科学家们早在50年代就设想发明半导体激光器,60年代早期,很多小组竞相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以莫斯科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尼古拉·巴索夫的工作最为杰出。在1962年7月召开的固体器件研究国际会议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两名学者克耶斯(Keyes)和奎斯特(Quist)报告了砷化镓材料的光发射现象,这引起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工程师哈尔(Hall)的极大兴趣,在会后回家的火车上他写下了有关数据。回到家后,哈尔立即制定了研制半导体激光器的计划,并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经数周奋斗,他们的计划获得成功。像晶体二极管一样,半导体激光器也以材料的p-n结特性为敞弗搬煌植号邦铜鲍扩基础,且外观亦与前者类似,因此,半导体激光器常被称为二极管激光器或激光二极管。早期的激光二极管有很多实际限制,例如,只能在77K低温下以微秒脉冲工作,过了8年多时间,才由贝尔实验室和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约飞(Ioffe)物理研究所制造出能在室温下工作的连续器件。而足够可靠的半导体激光器则直到70年代中期才出现。半导体激光器体积非常小,最小的只有米粒那样大。工作波长依赖于激光材料,一般为0.6~1.55微米,由于多种应用的需要,更短波长的器件在发展中。据报导,以Ⅱ~Ⅳ价元素的化合物,如ZnSe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低温下已得到0.46微米的输出,而波长0.50~0.51微米的室温连续器件输出功率已达10毫瓦以上。但迄今尚未实现商品化。光纤通信是半导体激光可预见的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一方面是世界范围的远距离海底光纤通信,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地区网。后者包括高速计算机网、航空电子系统、卫生通讯网、高清晰度闭路电视网等。但就目前而言,激光唱机是这类器件的最大市场。其他应用包括高速打印、自由空间光通信、固体激光泵浦源、激光指示,及各种医疗应用等。晶体管利用一种称为半导体的材料的特殊性能。电流由运动的电子承载。普通的金属,如铜是电的好导体,因为它们的电子没有紧密的和原子核相连,很容易被一个正电荷吸引。其它的物体,例如橡胶,是绝缘体 --电的不良导体--因为它们的电子不能自由运动。半导体,正如它们的名字暗示的那样,处于两者之间,它们通常情况下象绝缘体,但是在某种条件下会导电。
求一光电子技术 半导体或探测器 论文 1500字
半导体射线探测器
最初约年研究核射线在晶体上作
用, 表明射线的存在引起导电现象。但是, 由
于测得的幅度小、存在极化现象以及缺乏合适
的材料, 很长时间以来阻碍用晶体作为粒子探
测器。就在这个时期, 气体探测器象电离室、
正比计数器、盖革计数器广泛地发展起来。
年, 范· 希尔顿首先较实际地讨论了
“ 传导计数器” 。在晶体
上沉积两个电极, 构成一种固体电离室。为分
离人射粒子产生的载流子, 须外加电压。许多
人试验了各种各样的晶体。范· 希尔顿和霍夫
施塔特研究了这类探测器的主要性质, 产生一
对电子一空穴对需要的平均能量, 对射线作用
的响应以及电荷收集时间。并看出这类探测器
有一系列优点由于有高的阻止能力, 人射粒
子的射程小硅能吸收质子, 而
质子在空气中射程为, 产生一对载
流子需要的能量比气体小十倍, 在产生载流子
的数目上有小的统计涨落, 又比气体计数器响
应快。但是, 尽管霍夫施塔特作了许多实验,
使用这种探侧器仍受一些限制, 像内极化效应
能减小外加电场和捕捉载流子, 造成电荷收集
上的偏差。为了避免捕捉载流子, 需外加一个
足够强的电场。结果, 在扩散一结, 或金属
半导体接触处形成一空间电荷区。该区称为耗
尽层。它具有不捕捉载流子的性质。因而, 核
射线人射到该区后, 产生电子一空穴载流子
对, 能自由地、迅速向电极移动, 最终被收
集。测得的脉冲高度正比于射线在耗尽层里的
能量损失。要制成具有这种耗尽层器件是在
年以后, 这与制成很纯、长寿命的半导体
材料有关。
麦克· 凯在贝尔电话实验室, 拉克· 霍罗威
茨在普杜厄大学首先发展了这类探测器。
年, 麦克· 凯用反偏锗二极管探测“ 。的粒
子, 并研究所产生的脉冲高度随所加偏压而
变。不久以后, 拉克· 霍罗威茨及其同事者测
量一尸结二极管对。的粒子, “ , 的刀
粒子的反应。麦克· 凯进行了类似的实验, 得
到计数率达, 以及产生一对空穴一电子对
需要的能量为土。。麦克· 凯还观察到,
加于硅、锗一结二极管的偏压接近击穿电压
时, 用一粒子轰击, 有载流子倍增现象。在普
杜厄大学, 西蒙注意到用粒子轰击金一锗二
极管时产生的脉冲。在此基础上, 迈耶证实脉
冲幅度正比于人射粒子的能量, 用有效面积为
二“ 的探测器, 测。的粒子, 得到的分
辨率为。艾拉佩蒂安茨研究了一结二极
管的性质, 载维斯首先制备了金一硅面垒型探
测器。
年以后, 许多人做了大量工作, 发表
了广泛的著作。沃尔特等人讨论金一锗面垒型
探测器的制备和性质, 制成有效面积为“ 的
探测器, 并用探测器, 工作在,
测洲的粒子, 分辨率为。迈耶完成一
系列锗、硅面垒型探测器的实验用粒子轰
击。年, 联合国和欧洲的一些实验室,
制备和研究这类探测器。在华盛顿、加丁林堡、
阿什维尔会议上发表一些成果。如一结和面
垒探测器的电学性质, 表面状态的影响, 减少
漏电流, 脉冲上升时间以及核物理应用等等。
这种探测器的发展还与相连的电子器件有很大
关系。因为, 要避免探测器的输出脉冲高度随
所加偏压而变, 需一种带电容反馈的电荷灵敏
放大器。加之, 探测器输出信号幅度很小, 必
需使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 以提高信噪比。为
一一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一般用电子管或晶体管握
尔曼放大器, 线幅贡献为。在使用场效
应晶体管后, 进一步改善了分辨率。
为了扩大这种探测器的应用, 需增大有效
体积如吸收电子需厚硅。采用
一般工艺限制有效厚度, 用高阻硅、高反偏压
获得有效厚度约, 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因
此, 年, 佩尔提出一种新方法, 大
大推动这种探测器的发展。即在型半导体里
用施主杂质补偿受主杂质, 能获得一种电阻率
很高的材料虽然不是本征半导体。因为铿
容易电离, 铿离子又有高的迁移率, 就选铿作
为施主杂质。制备的工艺过程大致如下先把
铿扩散到型硅表面, 构成一结构, 加上反
向偏压, 并升温, 锉离
一
子向区漂移, 形成
一一结构, 有效厚度可达。这种探测器
很适于作转换电子分光器, 和多道幅度分析器
组合, 可研究短寿命发射, 但对卜射线的效
率低, 因硅的原子序数低。为克服这一
点, 采用锉漂移入锗的方法锗的原子序数为
。年, 弗莱克首先用型锗口,
按照佩尔方法, 制成半导体探测器,
铿漂移长度为, 测‘“ 、的的
射线, 得到半峰值宽度为
直到年以前, 所有的探测器都是平面
型, 有效体积受铿通过晶体截面积到“
和补偿厚度的限制获得补偿厚度约, 漂
移时间要个月, 因此, 有效体积大于到
” 是困难的。为克服这种缺点, 进一步发
展了同轴型探测器。年, 制成高分辨率大
体积同轴探测器。之后, 随着电子工
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有效体积一般可达几十
“ , 最大可达一百多“ , 很适于一、一射
线的探测。年以后广泛地用于各个部门。
最近几年, 半导体探测器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
用上都有很大发展。
给我一篇关于硅的论文
从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半导体、计算机、建筑、通信及宇宙航行、卫星等方面大显身手,而且它们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元素唱主角,而含硅元素的材料制品大都是以二氧化硅为原料。所以,首先介绍硅及其化合物,突出了它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科学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从物质存在和组成多样性的角度来看,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自然界中的岩石、土壤、沙子主要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地壳的95%是硅酸盐矿。所以,介绍硅及其化合物,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从认知规律来看,硅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只有 4价,硅单质比较稳定,硅的化合物知识也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轻,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
从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来看,它由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以及硅单质等三部分内容组成。在内容编排上打破常规,首先从硅的亲氧性引出硅主要存在的两种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接着介绍二氧化硅的性质,再介绍硅酸、硅酸盐的一些性质,最后介绍硅单质。先学习比较熟悉的硅的化合物,再学习单质硅的顺序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接受。
从知识内容的安排上来看,重点、非重点把握准确。主干内容保持一定量,并重彩描绘。例如,二氧化硅的知识突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在“科学视野”中介绍硅氧四面体结构,了解二氧化硅的一些物理性质,然后以图配文的方式介绍了二氧化硅的用途,最后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实,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得出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在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时,既介绍了酸性氧化物的共性,又介绍了SiO2的特性,扩展了学生对非金属酸性氧化物的认识。硅酸盐重点介绍硅酸钠溶液的性质和用途。对非重点知识和拓展性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来呈现。例如,简要介绍了硅酸的制取原理和硅胶的用途,应用广泛的硅酸盐产品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一些新型陶瓷以“科学视野”的方式介绍,硅酸盐的组成以“资料卡片”的形式介绍,等等。
总之,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介绍,既体现了元素存在的广泛性又体现了应用的前瞻性,既有亲近感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也能使学生增强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节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
本节教学难点: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建议如下:
1.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二氧化碳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介绍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联系和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比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因此,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教学时要突出硅的亲氧性强于碳的亲氧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对于SiO2化学性质的教学,可启发学生根据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这一特点,把它们的性质一一列出。然后引导学生从硅的亲氧性大,得出常温下SiO2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SiO2才能与碱性氧化物起反应,等等。
在介绍硅酸时,可以补充这样一个实验: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白色胶状沉淀的生成,从而加深对H2SiO3的酸性弱于碳酸的认识。
对于硅单质,主要让学生了解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SiO2的结构知识属于拓展性内容,在教学中不作要求。
2.要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非金属元素首先介绍硅元素,硅的化合物普遍存在是原因之一。因此,教学时要多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及教科书中的彩图和插图,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的实物或照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等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例如,可用生活事例来说明SiO2质硬、不溶于水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观察陶瓷和玻璃制品等实物来了解硅酸盐的广泛用途等。
3.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硅酸盐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硅酸盐时可指出,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称为水玻璃。然后展示样品,观察水玻璃的黏稠性。同时拿出一块反复充分浸过水玻璃并已干燥的布条,把它放在火焰上,结果布条不能燃烧,从而认识用水玻璃浸泡织物可以防火。最后,对于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建议学生以阅读、交流的方式来完成。
二、活动建议
实验4-1】
控制溶液混合物的酸碱性是制取硅酸凝胶的关键。盐酸的浓度以6 mol/L为宜。
论文提纲:硅基超连续谱的研究进展
论文提纲:硅基超连续谱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超连续谱(Supercontinuum,SC)是指当一束高强度的短脉冲通过非线性材料时,经过一系列非线性效应与线性色散的共同作用,使得出射光中产生许多新的频率成分,从而使频谱得到极大展宽的一种现象。超连续谱光源在光子学集成回路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波分复用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用展宽的激光光源,筛选出所需的波长信道,比使用独立的光源更节省能源,也更利于集成。另外,超连续谱光源在光源检测、生物医学、高精密光学频率测量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产生超连续谱的介质需具有非常高的非线性系数以及可调的色散系数,可用于超连续谱产生的介质很多,例如,单模光纤,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Fiber,PCF),硅波导,泥酸锂等。目前以光纤为介质产生超连续谱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实现了大范围的光谱展宽。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在非线性效应强、色散可调的介质中,可在低功率、短距离上实现超连续谱的产生。例如Kumar 等人用75 cm 的SF6 保偏光纤已得到了展宽从350 nm 到2200 nm 的超连续[1];B. A. Cumberland 使用50 W 的掺Yb 光纤激光器泵浦一段20 m 长的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最终得到输出功率为29 W 的超连续谱[2]。
然而光纤中非线性效应较弱,即使使用经过特殊设计的光子晶体光纤也要有几十厘米的长度才能得到有效展宽,不利于集成化设计。
近几年,具有低损耗、低功率、小体积等特性的硅波导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对硅波导中各种现象机理的研究也日趋成熟。拉曼放大、四波混频、自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已成功运用于硅波导器件中。硅的三阶非线性效应比普通光纤高许多,例如,硅的Kerr 系数比普通单模光纤大100 倍,拉曼增益系数比普通单模光纤高三个数量级。并且,硅具有高折射率,能够将光很好地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通过对硅波导尺寸、几何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对其色散系数的可控性。硅波导所具有特殊的色散和非线性特性,使其比普通光纤更易产生超连续谱。随着CMOS 技术的发展成熟,在硅波导中产生超连续谱将有利于超连续谱的应用向集成化、小型化发展。与光纤相比,硅波导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可望在通信领域获得全新的应用,硅材料中实现超连续谱将为全光通讯翻开崭新的一页。
2.超连续谱的产生机制
超连续谱的产生是多种非线性效应与色散共同作用的结果。脉冲光在硅波导中传播,各种非线性效应,诸如,自相位调制(Self-Phase Modulation,SPM),交叉相位调制(Cross-PhaseModulation,XPM),参量过程,拉曼散射都会起作用。当高强度的短脉冲通过非线性介质时,入射光的瞬时高光强会引起自身的相位调制,即自相位调制。自相位调制会产生新的波长,这是出射光谱展宽的重要来源。随着光谱成分的增加,交叉相位调制,参量过程以及内拉曼散射作用逐渐增强,使得频谱进一步展宽。
然而,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非线性性质,如双光子吸收(Two-photoabsorption ,TPA)以及由双光子吸收产生的自由载流子(Free-carrier absorption,FCA)对入射光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分为相位调制和吸收两部分,因此硅中超连续谱的产生机制比普通光纤更为复杂。双光子吸收是指在强激光作用下,介质分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通过一个虚中间态跃迁到高能态的过程。双光子吸收带来大量能量损失,降低光脉冲的峰值功率,从而限制了脉冲展宽。同时,双光子吸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载流子,高浓度的自由载流子对光脉冲产生相位调制作用而使其蓝移,且调制作用与自由载流子浓度成正比。而脉冲后沿会积累大量的载流子,因此脉冲后沿的出射频谱展宽蓝移。于此同时,自由载流子对脉冲后沿产生吸收,使脉冲在时域上整体前移。另外,硅中拉曼散射与光纤中也有很大不同,硅基波导中的拉曼散射增益谱很窄只有105 GHz,并且响应时间约为10 ps,若使用飞秒脉冲入射,拉曼效应可以忽略。
激光脉冲在硅波导中传播,可以用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描述如下式。
其中,右边第一项描述了硅波导中的色散效应,βm 表示m 阶色散系数,第二项描述了自由载流子产生的相移以及自由载流子吸收项,σn 表示自由载流子产生的相移大小,σα 表示自由载流子吸收大小,第三项描述了非线性Kerr 效应以及双光子吸收项,n2 为Kerr 效应系数,βT 为双光子吸收系数,ā 为波导有效截面积。
在超连续谱的产生过程中,哪种效应起决定作用主要取决于初始入射脉冲的参数和介质的线性色散特性。若用皮秒脉冲入射,色散效应较弱,光脉冲主要在非线性效应,特别是自相位调制作用下发生展宽,一般范围有限。若用飞秒脉冲入射,在波导的反常色散区,波导的色散效应和自相位调制效应会相互平衡,出现孤子传播态。光谱展宽初期以自相位调制为主,之后发生高阶孤子分裂,并伴随孤子辐射,随着光谱成分的增加四波混频效应逐渐增强。
在反常色散区,相位匹配条件很易满足,故能得到较宽的超连续谱。
3.自相位调制(SPM)诱导的频谱展宽
随着硅器件在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硅波导中产生超连续谱作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般的短脉冲,脉冲传播的色散长度远大于所用的波导长度,此时色散效应可以忽略,自相位调制效应起主要地位,从而导致出射频谱的展宽。
2004 年,Jalali 研究小组首次通过实验在硅波导中获得超连续谱,得到了2 倍展宽的出射光谱[3]。他们使用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产生脉宽为1 ps 的短脉冲,通过3 dB 带通滤波器对光谱整形后经由掺铒光纤放大器放大得到脉宽为4 ps,峰值功率为110 W(相当于光功率密度为2.2 GW/cm2)的入射脉冲光。脊型硅波导的有效面积为5 μm2,总长度2 cm。实验结果所示。
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到出射光谱的宽度大约是入射光谱宽度的2 倍。光谱展宽主要是由自相位调制效应造成的。在考虑双光子吸收效应的情况下,通过理论模拟,将入射峰值功率增加10 倍可以得到5 倍展宽的出射光谱。此实验证实了利用硅波导可以产生超连续谱,同时揭开了在较低泵光功率下产生超连续谱的新篇章。
之后,Jalali 研究小组又讨论了硅波导中自由载流子对超连续谱产生的影响[4]。众所周知,Kerr 效应、自由载流子效应均对频谱的相移有贡献。Kerr 效应使得脉冲前沿红移、后沿蓝移。而自由载流子效应使得脉冲整体蓝移。由此可知脉冲后沿得到很大的蓝移展宽。但是,脉冲后沿积累了更多的自由载流子,光脉冲衰减更为严重。他们通过理论模拟分析了自由载流子对出射光谱展宽的作用,如图2 所示,只考虑Kerr 效应带来的相移时,展宽因子大约为8,考虑自由载流子对相移的影响后,展宽因子迅速增大大约为28,最后考虑自由载流子吸收后,展宽因子下降到12。由此可知,自由载流子对频谱展宽(尤其使得频谱蓝移)有着重要作用,但其浓度的增加导致的吸收也会削弱光谱展宽。
2006 年,th 等人研究了入射光波长以及峰值功率对光谱展宽的影响[5]。硅波导截面为470×226 nm、长4 mm。入射脉冲脉宽1.8 ps、周期1 kHz、中心波长1550 nm。改变入射光功率可以看到,在功率较低时,波导工作在线性区域,出射光谱的形状和位置几乎没有变化,随着功率的增加,出射光谱的展宽随之增大。实验结果如图3 所示。实验中使用皮秒脉冲作为入射光,色散作用在脉冲传播过程中并不显著,脉冲展宽主要来自自相位调制的作用。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脉冲展宽并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在脉冲后沿比前沿积累更多的自由载流子,因此后沿的相移更大,导致脉冲展宽的不对称性。
4.孤子分裂与超连续谱的产生
从上面的实验结论可以看到,由于存在双光子吸收对脉冲功率的损耗,利用SPM 并不能得到较大的展宽。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必须在TPA 带来大的损失前实现频谱展宽。此时,可以借鉴光纤中孤子分裂以及超连续谱产生的方法,利用高阶孤子在波导入射端的孤子分裂现象来得到频谱的展宽。
2007 年,Richard M. Osgood. Jr 等人观察到展宽350 nm 的超连续谱[6]。硅波导横截面积520×220 nm2,长4.7 mm,入射脉冲脉宽100 fs,周期250 kHz。中心波长在1300 nm 到1600nm 之间变化,此波长范围正处于波导的反常色散区,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超连续谱。实验结果如图4 所示,随着入射峰值功率的增加展宽也逐渐增加。在λ<1700 nm 时,双光子吸收对最大功率有限制作用,但仍能得到较大展宽。
此外他们还观察了超连续谱对波长的依赖性。从图5 中可以看到,中心波长越靠近零色散区(ZGVD),出射光谱展宽越大。这是由于在零色散区线性色散小,非线性作用在脉冲传播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在短波方向有突起的平滑的峰,由于短波方向的光学损耗大,随着中心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峰值越来越小,因此短波方向频谱展宽受到限制。三阶色散微扰导致的孤子分裂以及孤子辐射的影响,在长波方向突起的峰,随着中心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峰值越来越大,这对超连续谱的产生有着决定性作用。
同年,Lianghong Yin 等人通过数值模拟利用入射飞秒脉冲作为高阶孤子得到展宽达400nm 的超连续谱[7]。模拟用直波导截面宽0.8 μm,高0.7 μm,长1.2 cm,入射脉冲带宽50 fs、峰值功率25 W。此时,入射光脉宽远小于自由载流子寿命,而脉冲周期大于自由载流子寿命,故自由载流子吸收在超连续谱的产生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同时从理论上得出双光子吸收只对输入的最大功率有衔制作用,而不影响超连续谱的产生。并且由于Si 的晶格结构,使得受激拉曼散射依赖于硅波导的结构以及入射光的偏振特性,故合理选择硅波导的结构以及入射光的偏振特性,可以忽略受激拉曼散射的.影响。模拟中使用N=3 的三阶孤子脉冲,在三阶色散的微扰下分裂成为低阶孤子并伴有色散波,此时出射脉冲得到较大展宽,结果如图6 所示。这是自硅波导超连续谱研究以来在硅波导中能产生的最宽的光谱。
5.硅基超连续谱的应用
随着波分复用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寻找更好的光源,掀起对超连续谱光源的研究热潮。
硅波导中产生超连续谱将使全光网络向小型化发展,前景诱人,将硅基波导中产生的超连续谱应用到实际,将为全光网络翻开崭新的一页。
波分复用技术是光通信系统的一大优势,要实现能够高速传递信号的片上光通讯系统,波分复用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而超连续谱这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2007 年,Jalali 研究小组成功实现超连续谱的硅基集成化并将展示了其在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潜力[8]。实验中,他们将微盘共振器与硅波导共同集成在一个三维芯片上,使用未集成在芯片上的脉宽为3 ps的激光脉冲作为入射光,脉冲沿着硅波导传播,利用自相位调制效应得到展宽的光谱,然后以微盘共振器作为光滤波器将超连续谱中不同的光谱成分有硅波导中分别导出,从而实现多个波长信道。实验中硅波导与微盘共振器的集成和工作原理如图7 所示。该装置得到的最远信道离入射脉冲中心波长3.1 nm,使硅基超连续谱应用于片上集成的波分复用技术成为可能。
另外,硅基超连续谱还可以在拉曼泵浦方面产生应用。硅波导中的高拉曼增益系数使拉曼散射成为在硅波导中实现激光振荡和放大的有效途径,然而,硅的拉曼增益带宽非常窄,限制了拉曼放大的带宽,从而制约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随着硅波导中超连续谱的研究逐渐深入,利用超连续谱的产生机制,在硅波导中产生超连续谱的同时实现拉曼散射效应,由此来增大拉曼增益带宽成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2008 年,Jalali 研究小组成功实现这一构想,获得展宽的拉曼增益谱[9]。实验中使用中心波长1550 nm 的皮秒脉冲作为泵浦光源,激光脉冲在硅波导中受到Kerr 效应和自由载流子效应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展宽,从而使拉曼增益谱获得扩展。实验在中心波长为1638 nm 处获得了宽度超过10 nm 的拉曼增益谱。为了观察入射脉宽对拉曼增益展宽的影响,实验中使用两个脉宽不同的入射脉冲,分别为3 ps、42 ps,得到的拉曼增益谱如图8 所示,对于3 ps 的入射脉冲,拉曼展宽频谱起伏不定,并且由于自由载流子的作用频谱明显蓝移。对于42 ps 的入射脉冲,拉曼展宽频谱同样蓝移,但频谱变化相对平滑。另外,在入射功率较大时,能过得到较大的拉曼展宽。实验证明,通过改变脉冲的性质,例如,脉冲功率、脉宽、脉冲 啁 啾,可以实现对增益范围和形状的调节,从而应用于实现集成化的光信号传输以及可调硅基激光器的研制。
6.结论
硅在电子器件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部分的器件使用硅作为芯片材料,在硅波导中产生超连续谱将有利于硅基光子器件的实现,并向集成化、小型化发展。目前,实验中能得到的硅基超连续谱宽度仅为400 nm,在实际应用的波分复用系统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损耗,使得展宽大大减小,因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合理设计硅波导的色散特性,减小有效面积增大非线性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大展宽,使得硅基超连续谱更加实用化。 ;
上一篇:中国临床医学杂志好投吗
下一篇:淘米水的作用研究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