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2023-02-09 08:0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学报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10年来,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根据201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中国知网”《江汉大学学报》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2009年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的机构用户总计分别为4015和2696个(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分别为3723和2411个,海外分别为292和285个),分布国家(地区)分别为19和21个;个人读者分布在22和21个国家(地区)。其高端用户中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中央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及墨尔本大学等。随着学报传播范围的越来越广,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评刊活动中屡屡获奖(见表1)。表1 2002-2010年《江汉大学学报》所获奖项 时 间 获奖学报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2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3年 人文科学版 优秀期刊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3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4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五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6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自然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期刊协会 2008年 人文科学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专家推荐期刊 中国社科院 2008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9年 自然科学版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自然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江汉大学学报》围绕重点学科做文章,向重点课题倾斜,向基金项目倾斜,向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倾斜,向中青年学术骨干倾斜,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增强了学报的学科前沿性和学术水平,也形成了本刊的学术特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历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统计中,《江汉大学学报》一直保持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序的中上游水平(见表2),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也逐年提高(见表3)。表2 历年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江汉大学学报 43 43 34 30 41 35 数据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检索报告》(2004-2009)表3 《江汉大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情况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人文科学版 102 115 209 787 0.097 0.098 0.195 0.327 社会科学版 42 39 198 596 0.050 0.089 0.467 0.470 自然科学版 61 116 205 408 0.097 0.142 0.233 0.333 数据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 近10年来,先后开设了6个特色栏目,搭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品质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碰撞和互动,进而也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见表4、表5)。例如:2004年创办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一直持续良性运行,每期一个专题,每年都刊发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专题论文。先后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等转载60多篇。2008年因该栏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人文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2010年,该栏目被载入《共和国期刊60年》,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期刊图像资料著作。表4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概况 栏目名称 开栏时间 主持人 专栏期数 发文量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2003年 张 皓 20 45 家族企业研究 2003年 甘德安 3 6 领域语言研究 2004年 李宇明、周建民 30 65 现当代诗学研究 2004年 张桃洲、刘洁岷 42 170 武汉学研究 2005年 涂文学、邓正兵 16 45 社区研究 2007年 徐 勇、李金红 7 18 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 2010年 傅才武、王咏梅 3 10 注:截止2011年6月表5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所获奖项           时 间 栏目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6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百种优秀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领域语言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武汉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2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栏 国家教育部社科司

江汉大学学报的机构设置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学校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编委会委员由校内专家组成,对学报的编辑出版进行学术指导、监督和咨询。学报编辑部为学校独立建制的处级部门,下设人文科学版编辑室、社会科学版编辑室、自然科学版编辑室和学报办公室。

江汉大学学报的刊名:《江汉学术》

(原《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江汉学术》致力于学术性、开放性、引领性和公益性,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管/主办单位:江汉大学刊号: ISSN 2095-5634 CN42-1843/C。系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入选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期刊、湖北省优秀精品期刊。《江汉学术》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特色栏目有“现当代诗学研究”(教育部名栏)等 。

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人文素质是现代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注重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观念的更新,将“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穿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方法和实践等各环节。

关键词 :以人为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当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引发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深远。引发医患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滞后是一个重要的内因。每年有大量的医学生进入医疗行业工作,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做起。“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人文素质教育。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体性要求。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1]“以人为本”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让人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主体位置,因此,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必须立足于人的需求,以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要注重人文关怀,在社会各领域强调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权利,且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人文关怀突出的是对人的尊重,以人性化的思想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勇于突破创新,既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也要包容不同个体的差异,更凸显“人”的主体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是基础内容医学以“人”为工作对象,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医学就是一个关注人文发展的领域。恩格尔指出,医护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理性地对待人类的健康问题和各种疾病。他提出了全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这也契合了我国古代医家“医乃仁术”“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思想。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这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要心系患者,关注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变化,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直接体现在其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人文关怀要求医生切实为患者着想,“人性化的医疗”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然而,传统医学教育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性化医疗”的目标。

康德认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凡事立足于人,凡事为了人,而不是以人为中介或把人看成完成某件事的工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这是践行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儒家创始人提出的“仁者爱人”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医生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医护人员要始终以“关注病人身体健康,关心病人心理素质”为使命。[2]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不断调整医学模式,强调人在医疗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医护人员关注人的心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表明,人不仅具有生物特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心理属性,而传统的医学模式却忽略了这一点。医疗服务必须以人为基础。对现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医护工作中,引导医学生自觉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关注病人的心理。

三、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应体现

“以人为本”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除教学内容的欠缺,教学环节也有问题。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全盘接受,几乎没有发言和提出质疑的机会,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要坚持教学上的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3]从以灌输多少知识量为标准,转变为学生学习了多少,学习过程是否愉快为标准,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回答问题,而不是等待教师提问。教师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加以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扮演好引导学生的角色,充当文化传承与道德思想灌输的桥梁,以自身严谨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师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师肩负着育人的天职,应以自身的行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创设学习情境,安排教学互动,完善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应体现

“以人为本”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都会就职于医疗机构或医院,因此,医院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是首选,但这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医院的重视,而实践环节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为什么医学生进入临床后会变坏?”这一问题,与过于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精神实践环节有关。医学生来到医院或医疗机构后,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急于向其灌输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却忽略了人文理念和学术精神传播的重要性,医德建设更是形同虚设。现代医学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培育,使学生进入医院后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其道德修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使他们不仅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医疗技能,而且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坚持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精神”[5]。让学生认识医护人员神圣的使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关注患者的人文需求。教师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医护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习是医学生走出校园,正式进入职场前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践行人文理念的最佳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例如义诊、疾病知识宣传讲座、医患交流会、老年人康复、关爱弱势群体等,这不仅能够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维持社会的稳定。医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身体健康。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应始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医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够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实习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感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表情、态度、服务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不少医患矛盾正是由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不畅所致。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添生.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哲学当代视野,2007(4).

[2]任桑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6).

[3]何松,陈姝.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8(5).

[4]张蕾.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胡瑞敏.试论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5(4).

上一篇:专利信息检索与利用论文

下一篇:三明学院学报收本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