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经济视野杂志社记者名单

发布时间:2023-02-09 15:54

经济视野杂志社记者名单

刊名:经济视野主办:中国信息报;主管:国家统计局经济视野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统计局主管,中国信息报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经济类综合性月刊。经济视野杂志将以更为亲近民众的姿态,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中国经济大势研判以及与民众生活情感息息相关的资讯内容,致力于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经济视野杂志主要面向政府官员、经济界学者和师生、工商企业界人士、白领阶层,部分栏目为社会各界人士和普通读者开辟。

经济视野的杂志板块

经济视野杂志主要有“观察”、“智库”、“区域”、“公司”、“视点”、“人物”、“生活”、“文化”8大板块。“观察”宏观纵览国际国内经济大势;“智库”提供经济学家、财经专家最新观点,释疑解惑,开启智慧;“区域”展示各级地方政府,城市以及农村和谐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公司”推崇品牌经营秘笈,传递创业创新动态,共享企业转型哀荣,报道业内新锐领袖,剖析赢家商业模式;“视点”关注经济社会敏感事件,传达基层百姓意愿心声,表述记者观点立场;“人物”以人性化写人,刻画成功人士的创富心路历程,搜索白领阶层的创业创新故事;“生活”与读者互动,商务活动答疑,投资理财解惑,书画名家介绍,古玩收藏把玩等等;“文化”是休憩园,咖啡厅。与读者一起聊古代,话当今;品好书,赏美文。有独家策划性质的“封面文章”是杂志的亮点,其内容主要是对中国经济热点、金融资本和产业格局变化的深度关注;对经济生活中大事件的背景披露以及各方人士(专家)对事件成因、解决办法的反应、态度与分析。

值得怀念的——访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2011级本科生陈显顺

记者/杨柳青 实习记者/金铭 张文瑾

个人简介:陈显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2011级本科生,2013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专业排名第一。多次在《经济视野》等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现已保研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朴树如此唱道,他在沉寂十年后洗净铅华,带着光阴故事感动无数人。朴树所言的平凡是阅尽千帆后的平静,而有一部分人的平凡是犹豫、挣扎、压抑后的不甘与无奈选择。所以不要盲目崇拜平凡,倘若你喜欢热闹璀璨的人生,那就去追求吧,像陈显顺那样。

学神狂想曲

2011年呼啦啦的火车将陈显顺从浙江送到了四川。踏入校园伊始,如一众大学新生,陈显顺也曾迷惘。在发展方向尚未明了时,他选择将心思投向人际交往、创业等领域,也喜欢花时间看剧。“甚至在期末考的前一天,我还抽出时间看电影。”说起以前的事情,陈显顺摇着头笑了笑。

虽然对未来的构想还是模糊,但出于对数学的浓厚兴趣,陈显顺在大一时便接受了他人的邀请共同参加了数学建模小组。初生牛犊不怕虎,五月份便参加校内赛,在校赛中脱颖而出后,于暑假备战省赛。虽然竞争者大部分是大二的小组,但大一的他们有着年轻的自信,并且坚持不懈。汗水回报予他们结果,九月份,这个提前一年便参加比赛的小组在省赛斩获一等奖,让同学们震惊。“我的运气成分比较多,”陈显顺笑言。投入心血和时间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想必是令人陶醉的。在初尝胜利果实后,众人意犹未尽,便于次年参加了美国建模大赛,“感觉最大的差异还是在思维,一些在中国的逻辑里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美国的思维系统中就不够细致,不够全面。”陈显顺回忆道:“所以你看啊,我美国的比赛就只有二等奖。”

暑期的建模省赛过后,便是大二。好在大一课程压力较小,陈显顺的复习效率也高,大一两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均位列班前五,于是他顺利在大二时进了光华创新人才班,随着专业课的一一开设、整体学习氛围的提升,陈显顺逐渐有了保研的打算,明确了目标。

曾获国家奖学金的他,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学霸。在他看来,学霸除了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态度,“叫我学霸不合适。他们只评判成绩,而没有去看你整个过程。学霸应该是那些真正醉心于学习的人。”当被问及学习时间时,他说:“我习惯在周五晚上和周末写作业,喜欢在早上和晚上自习。”陈显顺很看重效率,在学习时专注,投入于当下,“所以我花的时间少,回报高”。

生活,如一束繁花盛开

如何安排课余生活,陈显顺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从未在寒暑假参与实习,“我想大四保研后再去实习,那时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理想的公司是证券方面的吧。”他如此说道。

陈显顺在进入大学后便完全经济独立,大部分现金来源于奖学金和假期的家教收入,“我每个寒暑假都会在家乡自己发传单宣传、做家教,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年级段我都教,数学、英语、物理各个内容我都可以。我主要以自力更生为出发点,大学首先要依赖自己,而不再是父母。感觉经济独立后,我的理财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也为家庭减轻了负担。”

在端午、清明等小假期里,他总是和朋友们一起,自主规划行程,四处游玩。他们在九寨沟上赏绿树红花,观青山翠湖;在青城山享受其“幽”——有那青城第一峰喷薄的日出陪伴,有那朝阳洞落日的余晖陪伴,有那丈人峰茫茫的云海陪伴,也有天梯的险绝陪伴;他们也去峨眉,日里登山,夜里观星……北京、武汉、厦门、祁连雪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关于如何平衡日常的娱乐与学习,陈显顺有话说。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美剧迷,“有时候看到优秀的剧时,我会一天看十几集,几天看完。”他说:“理想的大学生活就是学习加娱乐,要学习花时间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同学去绿道骑骑车,去东门打打牌,和女朋友去电影院看个电影……”

不仅如此,陈显顺还热心公益,身为西部梦想队的外联部部长,他负责踩点、联系学校,带领爱心大使们去看望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去家访。“要联系统筹,如计划行程、确定去山区的方式和租校车等”,“最重要的是要拉赞助”。为此,他写了一个公益合作意向书,介绍西部梦想队的项目与合作方式,写好后去一个个商家走访,他与学生实验超市签订了五年的合作合同,超市每年拿一定数额的现金,构成留守儿童奖学金。他还与“新鲜生活”旅行社达成协议,每次挂活动横幅时替对方宣传,而旅行社负责提供如书包、本子、笔等物资。

他的大学,你我的大学

总结三年大学生活时,陈显顺说:“虽然说大一走了点弯路,但也是美好的。大二开始课程很满,活动比较多,所以比较充实。整个大学生活美满,值得怀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成为的样子,陈显顺希望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自己觉得不对的事情就不做。我不希望活在别人眼中,活在自己的心中就好”。

他认为,平凡或是精彩,有时仅仅是他人的评价。他希望大学生们能逃脱他人认同感的诱惑与限制,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树立起一个由自我认同感所构筑的坚强内核。那时候,便不会随波入流去追求平凡或是杰出。如弘一法师所说:“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责任编辑:李紫含

经济视野的期刊信息

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ISSN:ISSN2095-3445 CN:10-1053/F经济视野杂志将以新颖大气的版式,流行时尚的版本给广大读者朋友带来视觉享受。杂志内页80P, 全彩印刷,定价为人民币16元。

baidu问问问...

什么是“博客”?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中。

博客的历史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这个名称。但是在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却屈指可数。那时,Infosift的编辑Jesse t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艰难的搜索。

终于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网站的名单。他把这份名单发给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觉得这份名单非常有用,就将它在Camworld网站上公布于众。其它的博客站点维护者发现此举后,也纷纷把自己的网址和网站名称、主要特色都发了过来,这个名单也就日渐丰富。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点”名单所列的站点已达23个。

由于Cameron与Jesse共同维护的博客站点列表既有趣又易于阅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Peter Merholz宣称:“这个新鲜事物必将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作为未来的一个常用词语,web-blog将不可避免地被简称为blog,而那些编写网络日志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blogger——博客”。这代表着博客被正式命名。

随着博客数量的增多,每个博客网站上编写的网络日志的内容也混杂起来,以至把每一个新出的站点主要内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Cameron后来就只在网站上登载熟悉的博客站点了。时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个名叫“Eaton网络门户”的博客站点名单,并且提出应该以日期为基础组织内容。这也建立了blog分类排列的一大标准。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出来。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同年的8月份,Pyra发布了Blogger网站,Groksoup也投入运营,使用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1999年末,软件研发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荐Edit This Page网站,Jeff A. Campbell发布了Velocinews网站。所有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让更多的人成为博客,来网上发表意见和见解。

博客带来了什么

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媒体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

比如,以美联社为例,有近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2000万字的内容,每天发布在8500多种报纸、杂志和广播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一样。这种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导了整个媒体世界。这时,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作者、内容和读者三大层次,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并同时在道德规范、运作机制和经济规律等层次,将逐步完成体制层面的真正开放,使未来媒体世界完成从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转变。

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界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分众化,小众化)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3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博客的崛起

这几年,对于所有新闻媒体来说,都品尝到了技术变革的滋味。如今,再没有任何人会否认互联网对媒体带来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没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联网的神奇:颠覆性的力量似乎并没有来到人间。

所有的核心在于时间。对于性急的人来说,时间如同缓慢的河流,对于从容的人来说,时间又是急流。互联网的力量的确还没有充分施展,因为互联网的商业化起始,到今天仅仅才10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方式,从尝试到今天,也刚刚跨过10年。

对于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来说,10年实在过于短暂。但是,10年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势不可挡的力量,以及依然静静潜伏着的冲击力。而今,随着博客的崭露头角,网络媒体异常的力量开始展现了,声势逐渐发大。虽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但是,他们改变历史的征程已经启动。

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

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

2002年12月,多数党领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网站盯住,而丢掉了乌纱帽;

2003年,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

2003年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被“博客”揭开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2004年4月,轰动一时的Gmail测试者大部分从bloggers中产生;

……

这一系列发源于博客世界的颠覆性力量,不但塑造着博客自身全新的形象,而且,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媒体的传统和未来走向。

博客今后的发展预测

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开放和建设性。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受。2002年8月“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标志着“博客”(Blog)现象在中国互联网界的显露;11月18日,新闻传播学术网站“紫金网”在改版之际,推出“博客擂台”新栏目。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博客网站、频道的出现对于博客个体而言,意味着将信息采集与发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简单化与快捷化。也许你现在还不相信,但是想一想,为什么在互联网的最低潮时期,在个人网站大萧条时刻,在商业网站最凄惨之际,没有一分投资,没有大公司炒作,博客却开始如火如荼?“当然,一切还都需要时间。博客刚刚开始发展,尤其是中国,目前仅仅是博客概念普及和萌芽阶段。不能完全依据现在的状况判断未来,而要看1~2年后,3~5年后的发展步伐。当然,第一步,你自己应该首先去实践一下。”

博客作为一种新表达的方式,它的传播不仅情绪,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

上一篇:哈尔滨学院学报投稿系统

下一篇:管理学论述创新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