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论文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论文
对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方法 进行评价,注重教师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慎重运用教师评价的结果。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论文篇1
《浅论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原则;专业成长内容;专业成长问题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的水平都取决于幼儿教师评价的科学有效,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同时也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目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评价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评价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没有将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评价的方式更多地以管理者或行政人员的评价为主,教师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评价的内容标准过于统一,没有考虑到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层次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如何改变以往教师处于被动评价、评价为选拔和管理服务、评价脱离教师的 教育 实践等问题,让教师通过评价更快乐地工作、在自信中成长、在最佳的位置上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使评价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原则
在调查、个案追踪等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助力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科学发展原则。
1.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是指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的出发点是要了解并满足教师的评价与成长需求,根据教师不同的成长需求给予教师不同的指导。幼儿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教师的成长具有极强的专业自主性。在问卷调查和座谈中我们发现: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都有着同样的积极成长需求,其中,52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教师、28的教师想成为管理型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给予不同发展层次及不同成长追求的教师以同样的成长动力。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通过科学评价的方式达到理念上的认识,然后再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达到理念和实践行为统一的过程。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教育的理念在观念中非常清楚,但是在实践中却经常出错,也就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无法超越这个差距,那么就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教育能力之间总是有一段成长距离,通过评价会发现一些问题,会明确成长的方向。通过学习与实践解决教育理念或实践中的问题,获得专业上的真正发展。
3.助力性原则
助力性原则是指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给予教师以成长动力,不论是成绩还是问题的提出都必须是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并能给教师实实在在的成长帮助的。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仅仅凭借教师自身内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师成长调查中,个人努力的因素在专业成长中仅占19%,园长的支持(占34%)、教研氛围(占26%)、专家指导(占18%)等在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助力因素。作为指导者,应十分强调教师成长与评价过程中助力性原则的体现,坚持正面积极的引导性评价,通过访谈、问题研讨、帮助性 反思 等方式引导教师发现并解决理念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激励教师尽快成长,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职业感觉。对于新任教师及教育教学技能还不成熟的教师更需要注意助力性原则的运用。
4.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幼儿教师评价与成长过程中要杜绝各种虚假成分和行为,问题的呈现及伴随解决问题的成长提升过程都应该是真实有效的。从发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出发,给予教师能力可及的成长高度及方式方法。在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中经常会出现主观论断式的评价,也就是所谓的“权威式”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经常会导致被评价的教师更加困惑、不知所措。在教师的个案跟踪指导与访谈中,我们发现:如果一种评价不能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出发,或者不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那么评价的效果是消极的。
5.科学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是指要充分研究和尊重教师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方法进行评价,注重教师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慎重运用教师评价的结果。幼儿教师成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教师成长过程有许多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有积极的也会有消极的,因此,在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科学把握教师成长的规律,充分重视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树立科学发展的原则,不急于求成,克服主观倾向的评价,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内容
1.幼儿教师的 基本素养 与评价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三个方面。
专业精神。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是教师的职业意识与信念、对 儿童 和教育工作的热爱、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和自我发展要求等,它是幼儿教师全面素质养成的根本保证,是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身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性的保障。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应主要包括一般的 文化 科学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大类。一般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指基础的科学人文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则指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有关儿童学习发展的心理学知识等。
能力素养。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即教育能力。幼儿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养护能力、观察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师教育能力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支撑和渗透的。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教师要胜任工作、承担好教师角色,特别要强调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在教师需要的培训项目凋查中,由于幼儿教育全领域教育的特点,55%的教师选择了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并远远高于单纯的知识或者某种技能的培训。由此可见,综合性素养的提高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突出特点。
2.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素养与评价
在成长阶段调查中,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非骨干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着成长高原期及专业发展的停滞状态(见表1)。通过评价可以引导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障碍,并帮助教师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真实地跨越这些障碍,获得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与评价在遵循教师成长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在评价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明确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方向决定了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就会出现思想的混乱和实践过程的盲目。经常可见的是在教研活动或教师的教育笔记中无问题的发现与呈现,更没有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虽然教研活动搞了很多,教育笔记也写了很多,但是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不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幼儿教师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方向。
2.以教师自评为主,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但是,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实践中,更多的是重视园长或专家的评议,很少有教师自己的声音,这种以他评为主的方式对于培养教师形成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是极其不利的。由原来以他人评价为主到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教师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促进评价双方的沟通与理解,使被评价者更容易接受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不致产生与评价者的对立情绪。
3.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
幼儿教师的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并采取现场评议、案例纪实评价、教育 经验 评价等多种方法,将日常教育评价与学期的教师成果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师的评价与专业化成长的全面性与经常性。
4.注重全面评价和分层次评价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应充分挖掘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树立以评价促成长的观念,从教育信念、教育知识与能力等多方面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明确教师的成长阶段,了解教师的发展潜能,确立教师的发展方向,给予教师成长以适宜的评价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篇2
《玩教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用性》
目前,玩教具在幼儿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同时也能积极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很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玩教具,将玩教具融入具有科学性、教育性、适用性的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幼儿在玩教具中能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使教学课堂的氛围更加有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使每个幼儿能够有效的利用玩教具培养创新能力[1]。
一、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玩教具教学中,通常会使用在实践中常用的实物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方式新颖,且教学成本低,能够自行创作玩教具,使生活中的废物得到再利用,节约资源。同时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学习中可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的理解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幼儿的 兴趣 爱好 提供人性化的设计,使幼儿能够做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在数学课中,很多教师通常会通过教幼儿学习各种数字,进行教学活动。但幼儿对这些数字有什么概念,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幼儿不愿意主动学习。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台阶,让学生进行爬台阶活动,使学生学习5以内的数字。在每个台阶分别贴上1、2、3、4、5的数字,每一个幼儿爬上高一层的台阶就意味着完成了对这一数字的学习任务,谁爬的最高,就说明谁对这几个数字学习的最快,同时,爬的最高的学生也获胜,给予一定的奖励[2]。在幼儿教学中使用玩教具的 教学方法 ,有效的提高了幼儿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加深了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二、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幼儿的心理和年龄决定了幼儿的理解和解释能力,通过玩教具可以使幼儿进一步增强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塑造良好的品质。因为幼儿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也同样对新鲜教学任务存在着好奇感。采用多媒体教学,迎合了幼儿对动画和卡通的喜爱,能够快速的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深入的展开学习。
例如,在《我爱我的家》这篇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家长将每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照片传递过来,在课堂上教师将每张照片进行整合后制作成PPT,并配上特有的音乐。每位幼儿在欣赏完PPT后,都发表各自的感受,有的幼儿会说:“我的家很温馨,爸爸妈妈是我最爱的人。”还有的幼儿会说:“我的家很快乐,爸爸妈妈这么爱我,我一定不让他们伤心”等。每位幼儿发表完各自的感言后,画面都非常感人,增进了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能够更好的诠释课文《我爱我的家》的内容和含义[3]。
通过多媒体的玩教具教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敢说、敢笑、发自内心的想说,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爱,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2.通过教学内容将玩教具融入其中
玩教具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一些教具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教学课堂的正常开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很多幼儿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这就要求采用玩教具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10个数字,先教幼儿读数字,然后给每个幼儿分发相同的橡皮泥,让幼儿捏出自己能够读出的数字,每个幼儿会根据个人对数字的理解捏出。有的幼儿在捏的过程中会问教师:“老师,我认识10,10就是一根筷子和一个鸡蛋,我捏一根筷子和一个鸡蛋是不是就可以了呀。”其他的幼儿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对各种数字的理解和认识,并询问教师自己捏的是否正确,教师会指导幼儿捏出相应的数字,使每位幼儿尽快学习这些数字[4]。通过玩教具,使教学内容巧妙的融入课堂中,课堂不仅富有创意,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进行玩教具教学,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
在对幼儿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简易的玩教具,能够发出不一样的音符,增强幼儿对音符和旋律的理解和感知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
例如:在学习不同的音律的时候,教师可以用玻璃水杯或啤酒瓶,将瓶内装不同量的水,形成不同的音律,让每个学生用铅笔轻敲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使每个幼儿都能感知到不同的音律所带来的感受[5]。在教幼儿学习《一分钱》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钱币,并进行课堂现场情境表演,让幼儿扮演捡钱的小朋友,老师扮演警察,让幼儿在捡钱交给教师的过程中,了解到歌曲中的含义。幼儿在交钱时会说:“警察叔叔,我刚在马路边捡到了1分钱,我把他交给你。”教师会点头回应道:“小朋友真不错,你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最后两人互说再见,完成表演。
通过对幼儿实施玩教具教学,使学生从中学习了音乐知识,陶冶了情操,不仅学会了 唱歌 ,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对幼儿使用有效的玩教具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在玩乐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幼儿在玩的同时,可以利用玩教具,提高创造力和 想象力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篇3
《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的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幼儿,让幼儿慢慢对生命产生一定的认知,懂得生命的意义及生命的珍贵。换言之,就是要求幼儿教师从心理教育、生理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进行授课,感化幼儿心灵,让幼儿慢慢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懂得生命的重要性,进而让幼儿珍惜和爱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既要尊重幼儿的生命权和发展权,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关注每位幼儿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一、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幼儿的生命教育也不例外。首先,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更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社会发展的快慢与是否重视幼儿生命教育有很大关系,要想不断发展和壮大一个国家,幼儿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师要从小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尊重别人、尊重生命。幼儿的生命教育是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理念的,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开展生命教育对幼儿自身发展也很重要,幼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们都是空白、单纯的,什么都不懂,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是必须且必要的,所以学前教育应运而生。
二、我国幼儿生命教育存在的不足
1.一味追求成绩
家长总是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所以总会过分追求孩子的学前教育,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当孩子还处于幼儿时期,家长就把孩子送去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家长也要求教师提前给孩子传授一些小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迫于家长的压力,给幼儿过多地增加学习负担,从而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久而久之,幼儿的生命教育就被教师忽略,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很多幼儿教师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传统授课方式传授的课本知识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记忆不深,甚至有的幼儿开始厌恶学习,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幼儿被动接受的,并不是他们喜欢的。
三、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 措施
1.明确教学目的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幼儿从小形成健全的人格,懂得珍爱生命。因此,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智、德、体、美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同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家长的要求,过分地给幼儿传授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学前教育的根本。
2.改变教育方式
幼儿不喜欢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身边的事物,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运用愉快、轻松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去看看大自然、看看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领悟生命的真谛。这样,不仅顺利开展了幼儿生命教育,让幼儿们慢慢地懂得了生命的重要意义,学会珍爱身边的一切生命,还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到生命之美,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总结
2.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自我评价
3. 教师对幼儿的表扬评语
4. 幼儿教师个人成长总结
5. 家长对幼师的评语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论文摘要:
厘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概念,比较两者涵义的异同,这有利于明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内外联系,有利于探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模式。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教师专业化发展”写篇论文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
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
“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
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
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
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
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
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
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
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
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
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
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
了的伦理纲领。
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
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
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
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
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
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
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
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
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
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
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
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
在约束机制。
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
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
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
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
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
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
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
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
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
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
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
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
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
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
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
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
自我价值的实现”。
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
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
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
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
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
现则是外在目的。
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
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
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
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
“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
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
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
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
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
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
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
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
化的知识困境。
(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
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
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
“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
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
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
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
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
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
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
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
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
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
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
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
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
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
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
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
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
不从心、捉襟见肘。
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
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
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
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
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
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
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
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
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
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
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
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
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
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
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
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
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
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
困境。
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
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
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
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
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
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
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
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
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
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
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
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
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
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
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
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
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
保障。
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
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
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
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
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
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
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
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
“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
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
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
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
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
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
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
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
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
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
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
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
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
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
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
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
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
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
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
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
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
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
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
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
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
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
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
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
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
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
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
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
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
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
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
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
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
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
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
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
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
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
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
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
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
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
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
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
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
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
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
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
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
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
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
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
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
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
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
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
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
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
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2)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复兴戒国教师教育转型中的政策问题,当代教育科学,2004(11)
[4] 唐龙云,教师教育专业化与师范教育改革,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拓展阅读】
论文写作指导记录
一、议论文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分类:立论,从正面阐述其观点,驳论,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其正确的观点。
4、结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
5、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二、议论文常见模式
第一种: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 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第二种,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
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 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 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 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 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 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 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
第三种: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例文
诗意地生活
07年高考湖南考生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 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 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风》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出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 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 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 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 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 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 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本文运用层进式。中间三级理想、奋斗、收获一层层深入,先后层次不可互换,另外,本文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拿起奋斗的斧辟开理想的石"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
上一篇:解剖学报2020第一期
下一篇:林业资源管理期刊好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