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东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02-09 20:15

东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

1、《论文化产业及其运作规律》,《中国社会科学》2002.2,《新华文摘》重点篇目全文转载,省五个一工程奖20042、《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全球经济新周期的到来》,《学术月刊》,2012年8月。《新华文摘》封面重点文章-新华观察栏目转载发表。2013年第一期;3、《后信息经济时代的全球经济》,《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3年第13期;4、《走可持续的现代化道路》,《人民日报》重点理论文章理论版通栏发表,2013.9.17,中国共产党网、光明日报网、求是网等100多家网站同时转载;5、《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研究》,《经济学动态》2007.1《新华文摘》选登2007.46、《提升发展理念 转变增长方式》,《求是》 2007.47、《全球经济弱势周期下的中国发展》,《人民日报》《内部参阅》重点首篇2013年2月;8、《人的城镇化的多重意义与实现路径》,《人民日报》《内部参阅》重点首篇2013.07.59、《消费拉动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7日;10、《知识产权是第一产权》,《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4月,《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科技日报》刊登;11、《地理区位、城市功能、市场潜力与大都市圈空间结构和成长动力》,《学术研究》, 2012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报》全版,2013年6月24日13、《科技兴国再思考》,《光明日报》,1999.11.5;14、《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导向》,《祖国》杂志2011年12月;15、《构筑国家沿海与内陆连接的第二通道与沿海第四增长极》,中央党校《理论动态》2009年2月;16、《长江三角洲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报国家专题报告2005年2月;17、《转型与融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研究》2011年被评为优秀;19、《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与空间扩展趋势》,《中国经济报告》2007年1月;20、《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行政区障碍与协调》,《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6月;21、《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和整合》,《江海学刊》2009年4月;2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科技研发方式的转变》,《社会科学》2008年8月;23、《论都市圈价值导向、城市功能和产业三位一体的转变》,《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2月;24、《五大战略为何升华为六大战略——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之一》,《新华日报》头版头条重点2010年11月;25、《经济学家的全球视野与国家责任》,《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8月;26《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力基础》,《学习与探索》1992.10《新华文摘》转载,《人大资料》全文转载,改革论坛入选,《社科信息》《时代战略丛书》《中国新时期社科成果荟萃》介绍。27、《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的对策建议》,中央党校国家资产管理局.江苏省党校联合课题第一执笔人,1993,《经济导刊》等近10家重点报刊发表中央党校等报国家,明确提出“两个转变”的建议;28、《在市场经济中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学习与探索》1993.4,《新华文摘》摘登,《中国改革与发展丛书》等入选。29、《泛长三角世界第六大都市圈一体两翼新格局》,《社会科学》2007年10月;30、《交通条件引导下的长江三角洲空间格局演化》,《江海学刊》2007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1、《中国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对策探索——我的市场经济观》,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光明日报》、《中国市场报》、《中华读书报》、《文汇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教育报》等报道;32、《运行与嬗变——城市经济运行规律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33、《第五产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作序予以高度评价。34、《科学发展 幸福江苏》执行主编、首席专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江苏省十二次党代会献礼书,省委书记顾问,省委常委主编;35、《中国古诗词赋观止》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5,《光明日报》独立书评《纵览千古诗坛》,《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书与人》、《中华读书报》等重点报道;36、《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发展现状、障碍与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全国社科规划办评为优秀成果,《成果要报》报政治局与国家有关部委,国务院研究室等主要负责人与国家发改委负责人等批示,在国家长三角地区规划中给予采纳;37、《从经营国有企业到管理国有资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8、《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简明读本》第二主持人,2012、7月,销量过百万册;3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合著者之一,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6,胡福明教授主持;40、《21世纪初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南师大出版社2002.6,江苏省十六大献礼成果,《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道;41、《三大都市密集区:中国现代化的引擎》(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2、《“十三五”江苏区域发展新布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43、《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四卷本,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44、《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1999年卷、2000年卷、2001-2002年卷、2003-2004年卷,跟踪合作系列研究,主编之一,分别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45、《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研究》,省委、省政府重大课题报告,2003年;46、《创新江苏发展模式: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建立消费主导发展模式》,江苏省政府发展新战略重点课题报告,2012年10月;47、《宁镇扬同城化研究》,江苏省政府重点战略课题报告 ,2012年8月;48、《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研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布置课题报告2004年;49、《提升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能级》,上海《社会科学》2003年4月;50、《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联动发展的战略选择》,《管理世界》1999年4月 。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什么级别的报纸?算核心还是重要期刊,还是什么都不是? 依据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曾维刚的论文

1. 曾维刚《宋孝宗与南宋中兴诗坛》,《文学遗产》(权威期刊,CSSCI),2013年第6期。2. 曾维刚《张镃<南湖集>成书考》,《文学遗产》(权威期刊,CSSCI),2011年第5期。3. 铁爱花、曾维刚《旅者与精魅:宋人行旅中情色精魅故事论析——以<夷坚志>为中心的探讨》,《中国史研究》(权威期刊,CSSCI),2012年第1期。4. 曾维刚、王兆鹏《王齐愈及其七首<菩萨蛮>回文词考论》,《中华文史论丛》,总第80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5. 曾维刚、铁爱花《洪迈<野处类稿>辨伪》,《文献》(CSSCI),2006年第3期。6. 曾维刚《<全宋文>张镃残文一篇补正》,《文献》(CSSCI),2009年第1期。7. 曾维刚《张镃诗文著作系年》,《国学研究》,第26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8. 曾维刚《论许棐及其诗》,《文学遗产》网络版,2010年第2期。9. 曾维刚《宋元笔记方志等文献所见宋代作家及诗文辑考》,《历史文献研究》(CSSCI),2015年第1期。10. 曾维刚《典范确立:论陆游的当世接受》,《江海学刊》(CSSCI),2014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11. 曾维刚《吴芾、王十朋诗辑佚二首》,《江海学刊》(CSSCI),2013年第3期。12. 曾维刚《史浩诗辑佚四首》,《江海学刊》(CSSCI),2012年第3期。13. 曾维刚《王钦若诗辑补一首》,《江海学刊》(CSSCI),2012年第5期。14. 曾维刚、铁爱花《园林别业与宋人休闲雅集和文学活动——以杭州张镃南湖别业为中心的考察》,《浙江学刊》(CSSCI),2012年第5期。15. 曾维刚《从游赏娱乐、慷慨励志到黍离悲歌——两宋时期多景楼登临诗词的历时态考察》,《东南大学学报》(CSSCI),2007年第6期。16. 曾维刚、王兆鹏《南宋中兴诗坛的师承与文学史演进》,《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17. 曾维刚《南宋中兴诗人群体论纲》,《兰州大学学报》(CSSCI),2012年第2期。18. 曾维刚《论南宋中兴时期江湖诗人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兰州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4期。19. 曾维刚《论张镃的诗学活动及其诗歌创作》,《兰州大学学报》(CSSCI),2008年第4期。20. 曾维刚《论南宋中兴时期道学发展与道学诗人群体的形成》,《西北师大学报》(CSSCI),2012年第4期。21. 曾维刚《南宋中兴诗坛的建构》,《长江学术》,2006年第4期。22. 曾维刚《宋孝宗佚诗二首考录》,《社科纵横》,2008年第11期。23. 曾维刚《<全宋诗>虞俦佚诗二首考录》,《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24. 曾维刚《李白一生的“西顾”情结》,《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5. 曾维刚《沉潜与高明的结晶,典范到普适的学问——评王兆鹏先生<词学研究方法十讲>》,《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26. 铁爱花、曾维刚《平常表象背后的历史意蕴——读<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书品》,2011年第3辑。27. 曾维刚《妇女史研究的新视野——评铁爱花<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3期,2011年12月1日。28. 曾维刚、张鹏《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崔际银教授<文化构建与宋代文士及文学>评介》,《宁波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29. 曾维刚《系统揭示曲词起源发生的历史图景——评木斋先生〈曲词发生史〉》,《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4期。30. 曾维刚《<宋会要辑稿>张宗元资料辨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31. 曾维刚《评<宋才子传笺证>》,《书品》,2013年第2辑。32. 曾维刚《文学传播的沉实探索》,《中华读书报》,2014年1月15日(11版)。

上一篇:英文sci改为中文发表

下一篇:苗族文化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