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食品工艺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3-02-09 22:20

食品工艺论文3000字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摘要:对我国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和生物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酿造过程中的生
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食品安全性因素的影响,得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经过分解、消除和滤
过等过程使其更具有安全性特征。
关键词:传统酿造食品;发酵作用;食品安全
食品为人类提供营养要素,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天
然培养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酱油、酱类、食醋、腐乳、白
酒、酸菜、泡菜等)多以谷类、豆类、蔬菜等为原料,将自然
界的群体微生物引入发酵过程共同作用形成风味独特的
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引起的生物转化食品具有良
好的品质、感官特性、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工业“三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毒物、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等)在
环境中污染逐渐增多,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
空气等环境污染酿造食品原料、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
化学农药、化肥和仓储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
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防护剂等)通过各种渠道污染
食品酿造原料,作为发酵原料的粮食在生产、加工、贮藏等
环节受到霉菌、细菌、寄生虫等生物污染。本文从我国传统
食品酿造的工艺特点、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机制对食品污染
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传统酿造食品在发酵过程中的安全
性问题。
1传统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
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形成
独特的酿造工艺特点。
1.1敞口固态发酵
传统酿造一般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在添加谷糠或稻
壳等辅料之后进行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具有
发酵时间长、产品风味浓厚、管理粗放等特点。整个过程
采用敞口式工艺,充分利用物产资源与自然资源,制曲时
富集各种功能性微生物,驯化和培育了特定的微生物群
落结构体系,将主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融为一体。同时
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量、发酵时间
等酿造工艺条件,创立了产品增香与各种加工技术,对创
造我国独特的酿造食品风味和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1.2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
酿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品质
主要取决于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主要来自于
曲种和环境,包括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共栖
生长,赋予醅料复杂而完整的酶系,具有较强的糖化、液化
和蛋白分解能力。各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盛衰交替,此
消彼长,协同作用,产生单一菌种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在
发酵过程中水解与发酵交替进行,避免过高浓度底物对有
益微生物和生化反应的负面影响。发酵时间长,酶促反应
深入而完善,代谢产物丰富多彩,产品风味醇厚、浓郁[1-2]。
1.3多样的产品防腐措施
传统酿造食品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安全措施,一是依
靠代谢产物本身的防腐作用(如白酒是依赖酒精的杀菌作
用,食醋是靠醋酸的抑菌作用);二是利用高浓度的食盐抑
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酱油、酱、腐乳等)。
2传统酿造食品的生物转化机制
传统酿造过程是多种微生物将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
和脂类等大分子物质转化为产品的各种小分子风味物
质,构成产品的主要成分。酱油的风味物质按其化合物性
质可分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及缩醛类、酚类、呋喃酮类
和含硫化合物等[3-4];食醋中除含有主要成分醋酸外,还含
有糖分、氨基酸、酯、醛、醇、酚、酮类等化学成分[5-6]。酱油和
食醋等酿造食品的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特有的色、香、味,其
来源主要是2方面,一是植物原料的“主生物质”(如蛋白
质、淀粉等“,次生物质”如丹宁、芳香族化合物、异黄酮);
二是微生物及其酶对植物原料作用后的代谢产物。此外,
白酒、酱油、食醋等在贮藏过程中各种代谢产物相互作用
形成各种风味物质,据分析酱油含有300多种风味物质[4]。
2.1多糖的转化

传统酿造食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它在曲霉菌分
泌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这些单糖一部分作为
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能源,一部分在微
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发酵产品的各种代谢产物。由淀粉转化
来的代谢产物包括各种酸类、醇类、酚类以及低聚糖等[7]。
酱油的糖分包括由大豆转化的低聚糖(如水苏糖、棉子糖
等)和由小麦淀粉转化的蔗果三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
糖、低聚异麦芽糖以及低聚木糖等,而酿造食品的酸类、醇
类、酚类等小分子产物是构成产品风味的物质基础。
2.2蛋白质的转化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成为各国政府和消费者谈论的焦点。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篇一
  重视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1]。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为此,笔者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1食品质量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2]。食品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食品的特性

  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可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如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食品特性有些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识别,有些只能通过仪器设备检测才能发现,如对人的生理影响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有些食品特性通过定性描述就很清楚,有些则需要定量说明。为表示食品质量,食品包含的一些成分不仅要说明有无,而且还要说明多少。

  1.2对食品的要求

  消费者和社会对食品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明示的要求是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如社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及其食品本身的安全、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法律、规章、条例等规定;国家、行业或者地方关于食品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对食品的要求,如市场准入条件、标识包装特点。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指社会、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人们的意愿和期盼,是消费者对某类或某种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没有文件规定。如消费者一般认为,芹菜是绿色、细长具有特有清香气味、多纤维素的一种蔬菜,否则就不是芹菜。生产者为市场提供的芹菜不能脱离消费者对芹菜的这些基本理解。

  1.3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食品满足消费的程度,指食品满足明示要求和隐含期望的情况,它既包括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也包括消费者对满足预期使用目的主观评价。质量是一种客观状态,其本身既不表示人们在主观上所做的优良程度评价、在定量上所做的技术评价、在效果上所做的适用性能评价,也不表示人们的主观质量要求。食品满足明示的要求,达到标准,说明食品质量合格。

  2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食品的安全性,就是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3]。对它的充分理解应该注意2个方面:一是对危害人体的界定。这种危害应包括消费者急、慢性毒害、感染疾病,危及消费者及其对后代的隐患。二是对无毒无害的界定。这是一种会对食品产生潜在危害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发现,另一方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发现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从食品安全性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是一个能够简单、明确判断的事情。

  美国学者Jones建议应该区分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2个不同的概念[4]。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不过,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甚至其他行为总是存在某些风险,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尽管这是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相对安全性就是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如食盐摄入过量会中毒、过度饮酒伤身体等。饮食的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程中人为施用的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还大量来自食品本身含有的天然毒素。过度偏食可能使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超量积累达到有害程度。某些食品的安全性又因人而异,如鱼、蟹类水产品经合理的加工制作及适量食用,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少数有鱼类过敏症的人可能带来危险。食物中某些微量有害成分的影响,也往往在对该成分过敏的人群中表现出来。以上说明,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科技界主流派对什么是安全食品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当。后者从食品构成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是在提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这2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是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长远的不同侧面,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工作者和食品消费者,要正确认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确保消费者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47-49.

  [2] 王薇.食品质量安全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80-81.

  [3] 石毓梅.浅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体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6):38-40.

  [4] 张则钦.推行农业标准化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7):41-44.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篇二
  浅析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当今已然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食品添加剂是促进食品工业生产最活跃的因素,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现代食品工业的安全生产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它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但若不科学地使用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近几年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以,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保持它的安全性,使之更好地有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发展趋势与食品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安全性 食品质量安全

  一、前言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是构成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因素,它对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增加食品营养,提高食品品质,改善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添加剂工业,在食品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不可能有现代食品工业。但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食品添加剂简介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通常是人们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和保持或提高营养价值,在食品加工或贮藏过程中添加的少量天然或合成的物质。它们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既可以是单一成分,也可以是混合物。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世界各国也有所不同。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附则中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可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添加剂。一般说除了化学合成添加剂外,其余的都可纳入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还可按安全性评价来划分,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A)曾在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讨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A、B、C三类,每类再细分为两类。

  A类 JECFA已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T和暂定ADI者;

  B类 JECFA曾进行过安全性评价,但未建立ADI值,或者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

  C类 JECFA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和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

  由于食品添加剂功能各异,所以按其用途分类,世界各国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据统计,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其中香精、香料占80%以上,目前我国在GB2760-2007中已公布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812种(含食品用香料)。国外的食品添加剂更加普遍,美国已有25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应用在近20000种食品中,日本使用的有2000多种。

  3.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近二十年来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加工业的水平,缩短和世界食品工业发展的差距,开发新的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有了新的要求,营养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主流,而食品添加剂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提高食品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添加剂在食品领域立下的功劳是不可取代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可以没有食品添加剂的。

  1.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除少数食品(如食盐)以外,各种生鲜食品若不能及时加工或加工不当,就会腐败变质,带来很大损失。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它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作用;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以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产物的形成。这对食品的保藏具有一定的意义。

  2.使用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后有的退色、有的变色,风味和质地等也可有所改变。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加工往往可能对原食品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适当添加某些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食品超市的货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这些食品除主要原料是粮油、果蔬、肉、蛋、奶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原料,就是食品添加剂。各种食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不同,一般都要选用正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尽管添加量不大,但不同的添加剂能获得不同的花色品种。它们大部分都是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增稠剂以及不同的着色剂、增香剂、调味剂乃至其他各种食品添加剂配合使用的结果。正是这些方便食品的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5.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适应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加工豆腐时使用卤水、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大大提高了豆腐生产的效益。

  看了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科学饮食健康生活论文2000字

2. 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论文

3. 有关食品微生物论文范文

4.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3000字

5. 浅谈食品安全研究论文范文

请高人帮忙写一篇关于中专生食品生物工艺的毕业论文-3000字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摘要:对我国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和生物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酿造过程中的生
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食品安全性因素的影响,得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经过分解、消除和滤
过等过程使其更具有安全性特征。
关键词:传统酿造食品;发酵作用;食品安全
食品为人类提供营养要素,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天
然培养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酱油、酱类、食醋、腐乳、白
酒、酸菜、泡菜等)多以谷类、豆类、蔬菜等为原料,将自然
界的群体微生物引入发酵过程共同作用形成风味独特的
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引起的生物转化食品具有良
好的品质、感官特性、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工业“三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毒物、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等)在
环境中污染逐渐增多,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
空气等环境污染酿造食品原料、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
化学农药、化肥和仓储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
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防护剂等)通过各种渠道污染
食品酿造原料,作为发酵原料的粮食在生产、加工、贮藏等
环节受到霉菌、细菌、寄生虫等生物污染。本文从我国传统
食品酿造的工艺特点、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机制对食品污染
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传统酿造食品在发酵过程中的安全
性问题。
1传统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
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形成
独特的酿造工艺特点。
1.1敞口固态发酵
传统酿造一般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在添加谷糠或稻
壳等辅料之后进行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具有
发酵时间长、产品风味浓厚、管理粗放等特点。整个过程
采用敞口式工艺,充分利用物产资源与自然资源,制曲时
富集各种功能性微生物,驯化和培育了特定的微生物群
落结构体系,将主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融为一体。同时
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量、发酵时间
等酿造工艺条件,创立了产品增香与各种加工技术,对创
造我国独特的酿造食品风味和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1.2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
酿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品质
主要取决于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主要来自于
曲种和环境,包括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共栖
生长,赋予醅料复杂而完整的酶系,具有较强的糖化、液化
和蛋白分解能力。各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盛衰交替,此
消彼长,协同作用,产生单一菌种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在
发酵过程中水解与发酵交替进行,避免过高浓度底物对有
益微生物和生化反应的负面影响。发酵时间长,酶促反应
深入而完善,代谢产物丰富多彩,产品风味醇厚、浓郁[1-2]。
1.3多样的产品防腐措施
传统酿造食品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安全措施,一是依
靠代谢产物本身的防腐作用(如白酒是依赖酒精的杀菌作
用,食醋是靠醋酸的抑菌作用);二是利用高浓度的食盐抑
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酱油、酱、腐乳等)。
2传统酿造食品的生物转化机制
传统酿造过程是多种微生物将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
和脂类等大分子物质转化为产品的各种小分子风味物
质,构成产品的主要成分。酱油的风味物质按其化合物性
质可分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及缩醛类、酚类、呋喃酮类
和含硫化合物等[3-4];食醋中除含有主要成分醋酸外,还含
有糖分、氨基酸、酯、醛、醇、酚、酮类等化学成分[5-6]。酱油和
食醋等酿造食品的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特有的色、香、味,其
来源主要是2方面,一是植物原料的“主生物质”(如蛋白
质、淀粉等“,次生物质”如丹宁、芳香族化合物、异黄酮);
二是微生物及其酶对植物原料作用后的代谢产物。此外,
白酒、酱油、食醋等在贮藏过程中各种代谢产物相互作用
形成各种风味物质,据分析酱油含有300多种风味物质[4]。
2.1多糖的转化

传统酿造食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它在曲霉菌分
泌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这些单糖一部分作为
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能源,一部分在微
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发酵产品的各种代谢产物。由淀粉转化
来的代谢产物包括各种酸类、醇类、酚类以及低聚糖等[7]。
酱油的糖分包括由大豆转化的低聚糖(如水苏糖、棉子糖
等)和由小麦淀粉转化的蔗果三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
糖、低聚异麦芽糖以及低聚木糖等,而酿造食品的酸类、醇
类、酚类等小分子产物是构成产品风味的物质基础。
2.2蛋白质的转化

上一篇:时代杂志封面2022

下一篇: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