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商学院学报见刊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见刊
你好!
你找“吉林工商学院学报”,它分第几卷的第几期
英文名字是: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
里面都是核心期刊,内容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吉林工商学院专科
你分绝对能上的!不难进的!
吉林工商学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实体合并组建的省属公办财经类普通本科院校。原三所高等专科学校均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打造了财会、餐旅、粮食、食品等一批名牌专业,为国家建设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在服务地方、贡献社会的同时,不断赢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好评。
学院坐落在北国春城长春市,设有正阳、和平、西安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90.51万册,各种教学实验设备3000多台(套),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4100多个。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有《吉林工商学院学报》;整合后的计算机网络构建起良好的数字化校园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35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24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70人,在其他高校任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9人。学院下设财税系、工商管理系、计算机系、金融系、经济贸易系、会计系、旅游管理系、人文艺术系、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系、外语系等11个系,基础部、社会科学部、体育部3个教学部,设有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本科专业和财政、会计电算化、烹饪工艺与营养、广告设计与制作、食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与应用等41个专科专业,跨管理学、工学、经济学、文学和法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有特色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6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5门,省级优秀课程42门。学科专业的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既有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及适应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较强能力。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3600人。
吉林工商学院作为一所教学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立足吉林,面向全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新世纪诞生的吉林工商学院,以崭新的形象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伴随着党的十七大东风,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难得历史机遇,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塑造品牌,为把学院建设成一所具有鲜明特色、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达到省内一流的教学型大学而奋斗。
公报编辑部办公室文私主要任务是什么?
1.协助编辑部主任、副主任做好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编辑部内部行政事务的协调和管理;做好编辑部内部各方面的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
2.抓好编辑部职工考勤,协助编辑部领导做好年终考核工作;坚持原则,严格管理,并按照有关规定报请兑现奖惩。
3.协助编辑部领导协调编辑、出版、发行等部门的业务关系,了解并掌握出版流程的进度及状况。
4.收集整理对编辑部、对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对图书质量的反映、评论、意见、建议,提出解决意见,交有关部门处理。
5.协助副主任做好各类图书奖申报的组织协调工作。
6.负责各类报告和阶段性总结等文件的起草。
7.负责编辑部的综合统计分析工作,综合统计分析结果报主任。
8.负责编辑部的后勤服务、安全保卫工作。
9.协助主任、副主任做好接待工作。
10.协助编辑部领导做好其他行政工作。
1.全面负责学报编辑部的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年度工作总结;
3.负责制定并完善岗位责任、工作纪律等各项规章制度;
4.协调组织期刊稿件的编审和出版发行工作;
5.负责三审把关,对经过二审拟用刊发稿件进行最终审定;
6.组织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协作,宣传推广《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7.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学报编辑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王荣成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论文(刊物与会议论文)[1]王荣成、李秀敏,“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外国问题研究》1995年第1期。[2]王荣成,“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世界地理研究》1995年第2期。[3]陈才、王荣成,“关于中国21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几点思考”,《经济地理》1996年第2期。[4]王荣成,“吉林省对外贸易西进战略与西部区域经济开发”,《东北亚论坛》1996年第4期[5]王荣成,“中外经济地域类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文地理》1997年第2期[6]王荣成,“关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教学的几点体会”,《教学研究》1997年第3期。[7]王荣成、魏民,“东北亚与东南亚地域经济格局之比较”,《世界地理研究》1997年第4期。[8]王荣成、孙丽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对外通道贸易通道研究”,《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9]王荣成,“蒙古东部地区对外通道发展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世界地理研究》1999年第2期。[10]王荣成,“东北区资源地域类型与区域成长模式”,《经济地理》1999年第1期。[11]王荣成、陈才,“图们江地区物流长期预测的理论与实践”,《人文地理》1999年第3期。[12]王荣成、叶宝明,“Study on Cargo Flow Projection in Tumen Development Are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1999年第1期。[13]王荣成,A Transport Forecast Study of Tumen River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Area (TREDA),ERINA REPORT (Japan) Vol.32 (环日本海研究所,日本) 2000[14]王荣成,“东北经济区对外通道研究”,《人文地理》2000年第1期。[15]王荣成、张英,“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创新与地理教育改革”,《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16]王荣成、张英,“尊重的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2001年第1期。[17]王荣成、陈才,“东北亚与东南亚地区次区域国际合作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第2期。[18]杨青山、徐效坡、王荣成,“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城市工业园区设计研究”,《经济地理》2002年第6期。[19]赵伟、王荣成、丁四保,“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中跨境交通走廊的发展及其对环境退化的影响”,《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第1期。[20]王荣成、张英,“东北区交通通道发展及其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东北论坛”2001-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1]王荣成、张英,“东北经济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2年第5期。[22]丁四保、王荣成,“图们江地区交通走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23]王荣成、张英,“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人文地理》2002⑵:94-96。[24]相伟、王荣成、丁四保,“国际物流格局中的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2期。[25]王荣成、丁四保、崔军、米德长,“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4期。[26]赵玲、王荣成,“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发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国东北论坛”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7]王荣成、任晶,“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城市系统研究——以图们江地区为例”,《人文地理》2004年第2期。[28]王荣成、车晓翠、修春亮,“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思路研究”,《经济地理》2004年第5期。[29]王荣成、赵玲、杨青山,“东北地区地域组织创新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第2期。[30]王荣成、赵玲,“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响应研究”,《地理科学》,2004年第5期。[31]王荣成、王昱,“东北区中部核心地带交通通道过程与景观结构演化研究”,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北京),2005年8月。[32]车晓翠、王荣成、张小燕,“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战略研究”,《“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刘继生、宋玉祥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33]张云逸、王荣成,“吉林省城市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初探”,《“中国东北论坛”2004—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研究》,刘继生、宋玉祥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34]王荣成、丁四保,“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融合与发展”,朱传耿、沈正平、孟召宜主编,《科学发展观与人文地理学研究新进展》,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35]王荣成、侯玲、米德长、王玉祥,“‘东边道’建设与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响应研究”,《世界地理研究》(重点刊物),2005⑵:57-63。[36]王荣成、丁四保,“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融合发展的思考”,《人文地理》(CSSCI),2005⑹:23-28。[37]欧向军(外校)、沈正平(外校)、王荣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地理科学》,2006⑹:641-648。[38]王荣成、董爽,“东北地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城镇化演进机制研究”,《经济地理》2006(增刊):251-255。[39]王昱、丁四保、王荣成,“‘空间剥夺’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人文地理》(CSSCI),2007⑸:60-65。[40]王荣成,“100年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2007年全球华人地学家大会论文集:246-256。[41]王荣成、张云逸,“吉林省中部核心地带产业整合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⑴:96-103。[42]WANG RONGCHENG,The evolution of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n the western area of Northeast China,31st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ABSTRATCTS RESUMES(TUNIS2008):418-419。(国际学术会议论文)[43]王昱、王荣成,“中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研究”,《东北师大学报》(CSSCI),2008⑷:17-21。[44]王昱、丁四保、王荣成,“中国典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环境保护》(CSSCI),2008(9B):28-30。[45]王昱、丁四保、王荣成,“主体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地理学依据”,《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09⑴:17-21。[46]董晓菲、韩增林(外校)、王荣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经济地理》(CSSCI),2009⑴:31-35。[47]赵玲、王荣成,“抚远三角洲国际区域合作模式的构想”,《世界地理研究》(重点刊物),2009⑶:26-35。[48]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地理成本与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2009⑸:82-87。[49]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中国贫困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经济问题探索》(CSSCI),2009⑺:132-139。[50]王荣成、卢艳丽,“100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人文地理》(CSSCI),2009⑸:81-86。[51]陈祥义、王荣成,“吉林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中国城市经济》,2009⑼:6-7。[52]董晓菲、王荣成,“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10Vol(29)⑵:22-28(二)发表著作(著作、编著或参加;译著)[1]丁四保、王荣成、李秀敏、刘力、赵伟编著,《区域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2]郭传新、王荣成主编,《图们江地区环境发展战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3]参与编写,《吉林省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4]王荣成副主编,《吉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5]合编者之一,《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产业对接与跨区域合作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编著者之一,《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上一篇:电气较低档次的核心期刊
下一篇:空巢老人关爱模式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