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刊号

发布时间:2023-02-10 20:29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刊号

一定要发山西省的杂志吗?一般的期刊杂志都可以呀,山西的有: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山西大同大学学报、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都可以~~

论文质量只要不太差,都有希望的,多投几家,不过都要版面费的!

你在哪个学校?研究旅游的吗?

雷雨论文参考文献

  “雷雨”过后的思考

  ——《雷雨》教学日志

  终于要上《雷雨》这一课了,心中莫名的兴奋,究其原因,还是要说说一次难忘的“追星”经历。听说北京人艺重排的明星版〈雷雨〉在广州友谊剧院隆重上演,且不说对曹禺先生仰慕已久,就说演员阵容里有我喜爱的明星(蒲存昕、潘红、雷恪生等),就让我们几个语文组同仁过了一把“追星瘾”, 至今还保存着偶像的签名。激烈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的表演,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在我们心中掀起不小的波澜,甚至激发起我们演绎“外校版”《雷雨》的热情, 所以,当我翻开课文,美好回忆涌上心头,怎能让我不爱她呢?但是,作为一篇高中课文,怎样处理教材才能让学生了解戏剧并能体味戏剧艺术独特魅力呢?怎样将老师的审美愉悦传达并感染学生呢?
  那就要从教材说起了,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从而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话剧《雷雨》上演数十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当代话剧舞台乃至文坛的经典之作。《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地位、经历和个性。《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有许多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
  鉴于此,我把教学设计定位为“五个入手”。
  第一 从内容入手,把握戏剧艺术的体裁特色。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的《关雎》《氓》《静女》到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从宋元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文学高峰《红楼梦》,以“爱情”为内容主线,指导学生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引发学生对戏剧文本的兴趣,认识理解不同文学样式的特点。这种鉴赏比较,也更能强化学生对戏剧艺术体裁特色的认识。

  第二 从语言入手,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色
  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最有力的说明书。”对于《雷雨》这篇课文,我重点想评析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比如,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想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已知实情的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而又意味深长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现了她痛苦的内心和对周朴园的不满。文中,这些例子举不胜举。那么,如何体味呢?什么样的方式效果最佳呢?我想,结合所带班级活跃热情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这种表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戏剧节”的形式呈现;可以表演课文“节选”部分,也可以表演“节选”以外的部分,或者对“节选”部分进行再“节选”表演。 我相信,这种活动将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给他们的高中生活留下更多美丽的记忆。

  第三 从冲突入手,认识戏剧揭示的社会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就是矛盾冲突,没有了“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的主题思想正潜藏在矛盾冲突的背后。引导学生认识“冲突”,分析“冲突”,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理请思路,找到主要矛盾,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戏剧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而把握戏剧的主题。例如,在《雷雨》中,周、鲁两家由于情感矛盾、血缘纠葛和命运变故造成了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什么才是主要矛盾呢?什么才是促使人物命运形成的根本原因呢?我想,如果善于找课文中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那么对主题的认识就很清楚了。

  第四 从“经典”入手 ,回视“经典”的“省世”价值。
  我们知道,真正的“经典”的价值,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于它给世世代代的读者以常读常新的启迪和教益。所谓“回视”,即站在“当代”的“视点”,用今天的眼光,历史地发掘经典作品所蕴涵的“省世”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作品对我们今天的人生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比如,我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当年的周朴园对侍萍的行为是“玩弄”还是“爱情”?当年的侍萍是否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呢?我们的时代是否还有“侍萍式”的悲剧呢?我想,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自由发言漫谈式交流等方法,如有时间,甚至还可以联系当今时代女性人格与事业的独立对于爱情自由和掌握爱情命运意义等社会实际组织一次辩论赛,加深学生对课文“经典”的认识。

  第五 从节选入手,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主动性。
  课文所选仅是全剧的第二幕,这种“拦腰截断”式的选编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了扫除这种障碍,我想让学生提前阅读全剧,甚至观看话剧,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

  通过我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学生能体会到戏剧语言的艺术美感,开始领悟到戏剧作品的文化品位,那我们就足以为我们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幸福了。

  3月21日
  俗话说“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想法虽多,但是,能否落实,能否取得效果,着实让人担忧。

  3月23日
  今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整理思路,记录我的这一课。平淡的略去吧,让我记住短短的课堂时间却不断涌现出来的精彩的瞬间,让我再一次惊叹于我的学生。
  我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我开始以为“学生云者”,他们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呢,没想到他们却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吧。
  1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
  2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与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
  3 繁漪“古怪”在哪里?“雷雨”在哪里?她与周朴园有怎样的矛盾?我们怎样看待她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又怎样看待她的乖戾与叛逆?
  4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与四风的感情纠葛?
  5 鲁大海、鲁贵、四凤、鲁侍萍属于一个阶层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说说剧本中鲁大海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
  6 为什么周冲最后会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促成他毁灭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评价他?
  7 在你看来,《雷雨》究竟是爱情悲剧、命运悲剧还是时代悲剧?
  …………… (其他问题略去)
  这些问题无论从角度,还是深度都已超过我的想象,也都已超过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其中肯定有抄袭的现象,但是,学生他愿意去追寻、去思考,最少说明他们也开始关注这些内容,难道不可喜么?所以,这节课我始终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很可惜,时间有限,第二节课我只能分析节选部分中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我把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类,筛选出对理解文本最有价值的主要问题,再让这些问题回到学生当中,引导学生去探讨,这些问题解决了,其它枝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讨论周朴园性格的特点时,我把问题只归纳为
  1 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鲁侍萍?

  2 如果说周朴园真的爱侍萍的话,为什么当鲁侍萍站在周朴园的面前时,周又为什么会厉声指责,接着又用金钱兑现来打发鲁侍萍?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

  问题一抛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他是资产阶级一分子,在他的人生观里,矿业、家庭、女人都是他的资产,他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虽然耀眼但却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是个十足的流氓。也有学生认为,在当时环境下,他必须这样做,是值得同情的,不能为了强调阶级性,而忽略他的人性。双方各执一词,忽然间,我觉得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再重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是最可贵的。曹禺老先生说过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所以,在解读人物的时候,我鼓励和要求学生尽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观点解读人物、读出自己。可惜,由于懒惰未能及时将学生精彩观点记下,成为永久的遗憾,至今未能释怀。

  3月24日
  谈到我们班举行的戏剧表演活动。我不得不表表我们班的***同学,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学生,一个颇富表演天才的学生。班内戏剧表演时,她演的是四凤,我对她的表演评价是大胆投入、感情充沛,当她大声哭着(我观察她是真的哭了) 喊出“妈”时,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连刚才还在取笑她的男同学也静默无声,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学生,她能够根据角色,尽情宣泄自己的感情,我反省,如果让我来给学生做示范,我会这样么?不会,如今的我也许会有很多顾虑,不能象她那样洒脱,尽管她的表演有些过火。事后,当着我的学生我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我鼓励周卓平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当时,我看到她眼中的光芒!
  恰逢高二年级参加“戏剧节”表演的节目是《雷雨》,我们在全年级挑选演员,我推荐了她,但是,她参加“四凤”竞选没有成功,我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热爱表演的学生失去一个大好机会,于是,根据她的表演特点,我为她选择了《阮玲玉》剧本,她在其中扮演一个“疯女人” 。结果,她成功了!那天晚上,她光彩照人,表演到位,她成了焦点,被评为“最佳女配角”,下面是她的一篇“演后感”——《比烟花寂寞》
  演完“阮玲玉之死”,才深深怀念戏里戏外的一点一滴,我把它们写在花瓣般的年月上,让它们飘散于诗般的风中,以纪念这段如歌的日子。
  就我个人来说,心里面很吝啬表情,哪怕只是眉目一动,嘴角一触。当独自一个人时,我面无丝毫的样子是冷酷到极端,所以父母一直不信我会演戏。周围的同学习惯于我一天也不说一句话的沉静,所以对我演出时的风格会很吃惊。与我一起演戏的人会知道我演戏很速战速决,若要把整晚时间消耗掉,我便会发呆、忘词、走错步等诸多不妥。所以排练的时候我会常迟到、逃练等,心中觉得排戏只需三次,第一次理论去分析人物所处的背景、身份,曾有过的经历,从而推断出她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第二次实践地想所扮演的人所想,从眼、眉、笑到举手投足的动作,下场的姿势,哪怕只是微煞眉头,双眼呈混沌状,这些特细腻的表情一定做到位。第三次从舞台效果去分析所站位置,人物行动,及从内心分析如何代入自己,而我唯一独特的地方只是任何人都永不知道我在最终演出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在《阮》剧中,我被安排从头到尾拿着个玻璃酒杯,然而当晚表演时,我拿的酒杯突然变成了扇子,然后加进了许多动作,这都是排练时一直没有的。若只局限于我规范地去演,我便失去了所有的热情。别人说我在场上的心情会很兴奋,我承认,因为我会在场上即兴想到许多点子,会带给人很难预料的结果。我亦会看与我做对手戏的人会否很急中生智,若是的,我会很肆无忌惮地加一些问句,然后她又好巧妙地回答,弄得指导老师很迷惑,我们在台上背着观众偷笑。
  但对于这出戏的成功,我自认为是没有一点儿功劳。我,只是没有犯一些低级错误。我心中充满感激,感激小瑶老师的指导,她绝对是一位出色的导演。
  演完之后,我拉着庞大的裙罩,独自走回宿舍。一路上什么人也没有,再想着刚才灯光闪烁,人头拥挤,便觉得很空虚,然后身心疲倦地睡下。盼望着明天醒来时,别人像以往一样不知道我,我如平时一般沉默,很安静地做事。想学演戏的人常对着墙动情地说上些话,而我只需要一份更真实的自我,更真挚的感觉。
  读了她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就好比一块璞玉,多么需要我们打琢啊!的确,通过这次活动,周卓平的艺术感悟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更关键是在排练中她懂得了合作、学会了感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呢?

  3月25日 …
  《雷雨》这一课终于上完了,可是,在我的心中却遭受了一场大的“雷雨”袭击,自从教学以来,我一直喜欢思考,什么才是一节好课,在这节课中,我的设想都实现了么?想象中的教学效果都达到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节课下来之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情绪或高昂,为学生新发现、新见解高兴,有时又因学生启而不发或气氛沉闷而无奈,这其中有学生的因素,更有我的因素。经典文章如果被我们老师讲的不经典,多么滑稽啊!
  《雷雨》一课的学习,虽然自我构想不错,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能够体现出体会戏剧语言潜台词的对话,文中俯拾皆是,我按课文顺序逐一点评,生怕漏一个知识点,但是,这些精彩片段在文中相隔较远,所以,造成了上课如叙流水帐,脉络不明,课上得凌乱。但如果精选片段来讲,那又有很多知识点遗漏,似乎也不解气,所以,我常想,戏剧单元该如何上呢?是否每一篇都如此精挑细讲呢?学生对戏剧体裁有没有一个整体认识呢?再加上我们的课时实在有限,该如何来进行戏剧单元的教学呢?
  鉴于此,我想是否能来一个“戏剧单元综合性活动教学法”呢?整体思路是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改编为戏剧进行表演,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我编、我演、我评、我感“活动,发挥学生的形象里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升。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 学生自主阅读
  1 学生阅读课文
  老师设计自主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并用书面形式回答提纲中的问题。
  2 学生查阅资料
  老师提供网址、资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戏剧有关的基本常识,了解本单元剧本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相关剧情,学习编写剧本和表演、鉴赏戏剧的知识。

  (二) 教师专题指导(以大课形式进行)
  通过老师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戏剧的有关常识,另观看话剧《雷雨》,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表演和评价能力。
  (三) 小组合作探究,编写或创作剧本
  可供选篇目《药》《守财奴》《套中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四) 成果展示及评价
  每班各选出一个优秀的成果进行全年级展示。评审团进行评价,颁发奖品。

  这个设想耗时长,费精力,老师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但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毕竟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意义上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

  后记: 人们常常用“教书匠”来形容老师,一个“匠”字是多么可怕!的确,时间长了,我们的教学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或许还取得一点点成绩,但是,我们忽视了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常教常新,今天,当我进行叙事研究时,才发现老师每天的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的生命色彩教育教学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叙事很好的素材。我试图通过这次回顾反思,使自己多一点教学经验的积淀,多一些对教育的理解,使我的教学多点艺术,多点实力。如果我的这点不成文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点感悟,我就很知足了。

朱虹的引证文献

王欣 女性主义操纵下的文学翻译——评《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英译本 [期刊论文] -九江学院学报2009(1)项红梅.何明烈 中国语境下的女性主义翻译实践 [期刊论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熊婷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期刊论文] -法制与社会2009(4)朱凡希 视野期待:双性同体策略的本土翻译实践 [期刊论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李红玉.穆雷 女性主义意识的彰显——以朱虹译并非梦幻为例 [期刊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6)郭秋香 多元系统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及前景探析 [期刊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梁春凤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与中国女性翻译的比较——析朱虹翻译的《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期刊论文] -怀化学院学报2008(05)李永红 我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调查与思考 [期刊论文] -东京文学2008(06)李文静.穆雷 翻译性别他/她者——论译者的双性视角 [期刊论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3)曾丽馨 性别差异与翻译——管窥《紫色》男女译者的译著特征 [期刊论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3)吕晓菲.杜民荣 中西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对比 [期刊论文]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杨朝燕.胡素芬 朱虹与女性主义翻译观下的女性译者主体性 [期刊论文] -湖北社会科学2007(05)李红玉 性别与翻译——论翻译中的性别视角在国内的发展与现状 [期刊论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杨朝燕.刘延秀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启示与反思 [期刊论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宋以丰.刘超先 关于后现代主义翻译观的思考 [期刊论文] -外语教学2006(03)王小兵 浅谈女性主义和翻译 [期刊论文] -甘肃农业2006(09)蒋骁华 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国翻译2004(04)

高分求有关美语与英语区别与联系内容的著作和信息

资料参考:
专著类:
《美语、英语分类对照手册》作者侯宁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7

西文参考文献
Aleksandr D,svejcer; Standard Englis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M];; 1978年

1、《美语和英语比较分析初探》
作者:杨鑫
来源: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总论收藏
本文章讨论对于一个生活在英美两国之外的中国人来说,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如何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对英语和美语“兼收并蓄”或“择一而从”是每个学习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英语与美语间的差异或许并不构成我们与英美人士交流的障碍,而对使用同种语言的英国人和美国人说来,由于使用的词语不同,或词语的内涵不同,这可能会在某种场合下造成他们之间的误解.所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和影响对于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美语,异同,多重标准

2、《英语与美语的比较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
摘要:英国英语是在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本文介绍了它们二者各自的历史.

3、《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作者陆树英
本文论述了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存在的一些差异。通过概括地描述了二者在词义,构词方面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由,说明美国英语跟英国英语并不是不同的语言,而是一种语言。
【关键词】:美国英语;英国英语;词汇;差异
【分类号】:H313
【DOI】:CNKI:SUN:GWDT.0.2009-07-06

4、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 窦东友(华东师大); 浅议英美用语差异 [N];文汇报; 2003年
2 高枫 屈海燕; 词典引进的另一面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
3 魏令查; 英语学习词典的趋势 [N];文汇读书周报; 2006年

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李培华,王学信; 浅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02期; 30-33
2 张玥;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91-92
3 公维贵; 浅谈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 [J];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04期; 93-95
4 谭海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某些差异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3期; 112-113
5 傅友相;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语法上的某些差异 [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03期; 68-70
6 张智全;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03期; 61-62
7 牛道生,牛晓; 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 [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4期; 109-112
8 郭元中; 英语教学应注意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异 [J];河南教育; 1998年06期; 22
9 王华荣; 略谈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异 [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01期; 62-65
10 赵英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 [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年04期; 28-29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沈军;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语法差异比较 [D];大连海事大学; 2004年
2 李烨; 美语变体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D];吉林大学; 2004年
3 陈国华; 民族语言活力、语言态度、文化态度以及语言行为 [D];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
4 樊丽霞; 英语传播及地域变体研究 [D];中国海洋大学; 2003年
5 唐芳;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法 [D];上海师范大学; 2006年
6 郑秋坤; 论美国国家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D];暨南大学; 2006年
7 祁荣; 英国英语标准发音元音系统的最新演变 [D];四川大学; 2006年
8 熊燕; 非洲英语变体及非洲英语文学的语言特征 [D];重庆师范大学; 2007年
9 延宏; 中国英语及其语言特征 [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年
10 陈俊; 中国大学EFL学生恭维答语的语用迁移研究 [D];西北工业大学; 2006年

6、《美语和英语使用差异的比较》

<<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 第10期
作者: 牛跃辉, 彭丹丹,

期刊 QCode : zgdljy200710006
本文从商业信函日期、时间和数字、俚语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对美语和英语的差异进行比较.掌握这些不同,进而在与英美人士交往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 美语, 英语, 差异, 比较

7、
- 美国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作者:刘立群, 期刊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2004年 第06期
-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民族文化 作者:覃宏, 期刊-核心期刊 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 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5期
- 试论从美语自身特点看英美词汇差异 作者:蔡琮瑶, 期刊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08年 第01期
-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On inherent vitality in American English from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作者:叶海燕, 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3期
- 从介词的使用看语言思维的差异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Language Thought From the Usage of Preposition 作者:银云忠, 期刊 河池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2005年 第03期

8、李哲; 《分析美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
[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C]; 2006年

9、
1 李相群;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4期; 107-110
2 李蕾,聂小民,甫卫东; 浅析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之差异[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 20-22
3 王正明,公丽艳;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差异(英文)[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6期; 83-87
4 王建卿; 浅谈美语与英语之差异[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50-54
5 俞奕凌;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J]; 嘉兴学院学报; 2002年S1期; 171-173+178
6 屈春芳;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区别[J];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06期; 117-120
7 梁艳君; 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异[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02期; 54-55+69
8 王艺平;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01期; 40-41
9 廖瑛; 试论美语和英语的差异及其由来与发展[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70-73
10 魏绪涛; 当代英、美英语辨异[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12期; 125-127

9、《从英美两种语言的起源谈如何区分英语与美语词汇》
来自: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18 08:00:00
作者:刘立娥;
摘要:本文从英美语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重点阐述了英美语的区别、英美语的特点和英美人的性格特征等。中国加入WTO后,了解一些英美语之间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英语和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们和广大英语爱好者,解除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时正确辨认词汇方面的疑惑。尤其对于那些商务、贸易和涉外部门的人员而言,了解英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更可避免出现一些误解或尴尬的情况。..

10、《简论英语与美语的演变及差异》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Evolution and Difference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2卷 第02期
作者: 秦莉,

期刊 ISSN : 1000-5242(2002)02-0060-03
发展变化是语言的普遍性规律。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英语派生出新的一支——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不断变化,逐渐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英语, 美语, 演变, 差异

11、《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Regional Varieties)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 第20卷 第01期
作者: 薛莉, 寇新智

期刊 ISSN : 1008-3030(2006)01-0056-03
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文章从语法和语音的角度区别了英语的不同区域变体,指出变体的相似性、一致性是绝对的,差异是少量的、相对的.随着语言的相互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变体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且现代英语的美语化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键词: 英语变体, 发音, 语法, 形成, 演变, 发展趋势

12、《语言相对性与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研究》
(A Study on Language Relativity and the Regional Varieties of English)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 第24卷 第05期
作者: 郭遂红,

期刊-核心期刊 ISSN : 1007-7995(2004)10-0064-06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变体.从语言相对性的角度对英语区域性变体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由于英国在世界上的扩张、以及文化差异,并阐述了英语区域性变体的分类以及人们对区域性变体所持的态度.
关键词: 英语, 标准, 区域性变体, 相对性

13、《从英语发展的历史看英语词汇的开放性》
(The Chang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English)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第21卷 第04期
作者: 唐文生,

期刊 ISSN : 1008-696X(2004)04-0041-03
从古英语,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英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烙上了时代的痕迹,英语不断地从各民族中扩充词汇不断丰富发展.英语词汇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它的区域性变体上.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等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性变体,也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
关键词: 英语词汇, 区域性变体, 中国英语

高建平的严正声明

高建平郑重声明发现在网上流传两篇韩小龙和高建平合写的文章,其中一篇是:《〈红楼梦〉与〈飘〉生命美学比较研究》,原发表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11卷6期。另一篇是:《孤独与伤心之旅——〈十八春〉与〈简·爱〉美学风格比较研究》,原发表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我没有参与这两篇文章的写作。希望这位我并不熟悉的韩小龙先生以后发表文章时自己单独署名即可,不要擅自署上我的名字。也希望相关杂志能在发表文章时与作者联系核实,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高建平2008年4月24日

上一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投稿

下一篇:城镇建设期刊有多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