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肿瘤中国期刊网
介入治疗肿瘤中国期刊网
中国肿瘤临床的中文版期刊简介
原则中国肿瘤临床 以求实、求精、求快为办刊原则。特色引导创新、关注前沿、突出临床、讲求实用。读者国内外中、高级肿瘤防治研究、肿瘤临床医生以及从事肿瘤医学教育工作者。栏目专家笔谈,快速报道,临床应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术式交流,临床病例讨论,新药临床实验,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与分析等。获奖2001年获中国科协颁发的“优秀期刊专项奖励基金”2001年获天津市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奖2009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历史1963~1966年 《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 季刊 (刊名为郭沫若先生书写)1978~1984年 《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 季刊1984~1986年 《肿瘤临床》 季刊1986~1993年 《中国肿瘤临床》 双月刊1993~2004年 《中国肿瘤临床》 月刊2004年 《中国肿瘤临床》 半月刊收录《中国肿瘤临床》在国内外医学界颇具影响,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收录;由《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曾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和天津市优秀期刊称号,被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咨询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评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并连续4届20年入选“中国肿瘤学核心期刊”。《中国肿瘤临床》2007年总被引频次2382次,影响因子0.594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信息期刊源数据)。报道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论文,国家级重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论文,收稿后4个月刊出。一般稿件收稿后6个月刊出。
什么是介入治疗癌症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
优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
4、对于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硬化、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2常用技术
按器械进入病灶的路径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 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非血管介入是指:简单的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此外还有使用穿刺针直接经过体表穿刺至病灶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暂时被我们归类为非血管介入。
3治疗方法
支架技术:(1)食管支架:晚期食管癌患者难以进食时,可经口咽将食管支架置入病变处,改善患者进食状况,同时支架对肿瘤有一定压迫作用,造成肿瘤缺血,延缓肿瘤生长。(2)胆道支架:适合于因肝门、胰腺等部位肿瘤压迫胆管引起的阻塞性黄疸,采取经皮肝穿,将胆道支架置于狭窄段,使胆汁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是解决阻黄的首选方法。
栓塞治疗(1)肿瘤的栓塞:肝癌、肺癌、盆腔等部位肿瘤均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供血动脉,阻断其血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2)出血的栓塞:晚期肿瘤常引发大出血,如不及时控制,常引起其它并发症,导致死亡。如肺癌、膀胱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该类患者应行急诊介入治疗,栓塞其供血血管,控制出血。如支气管动脉、髂内动脉、胃冠状静脉等。
4分类
血管性/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各种经皮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瘘栓塞术、输卵管粘堵和再通术、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血管性介入技术
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
5介入放射学
简介
简单地说它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由临床的介入治疗为主轴,介入放射学这门专业学科也随之形成了 。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介入治疗学采用“非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近几十年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学科。
由来和发展
“介入放射学”一词由美国放射学家Margulis首次提出。Margulis敏锐地意识到在放射领域一个崭新的专业正在形成发展中,他撰写的题为《介入放射学:一个新的专业》的述评在1967年3月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AJR》上发表,在这篇述评中,他把介入放射学定义为在透视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特别强调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师,需要经过介入操作技术、临床技能的培训,并且与内外科医师密切合作。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年,Wallace在《癌症》(Cancer)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年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才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
国内学者对“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这一名称的翻译也多种多样,诸如“手术性放射学”、“干涉性放射学”、“治疗性放射学”、“侵入性放射学”等,也有叫“导管治疗学”的,但现普遍愿意接受“介入放射学”这一名称。我国介入放射学家对这一名称也作了具体的定义。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治疗属性上是微创的腔内手术治疗。
6特点
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
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术后恢复快,介入治疗采用微创治疗方式,仅在大腿根部处有一个2-3毫米的穿刺创口。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4、介入治疗只需要局部麻醉,副作用小,更加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
5、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根据相关统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达90%而死亡率几乎为零。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
把肿瘤“饿”死?微创介入新疗法带来新希望……
近一年来,我第一次一觉睡到大天亮,中途没有被肚子胀醒,好舒服啊!真的要感谢张为强主任和他的医疗团队。
6月10日,家住彭浦新村的陈先生来到市北医院肿瘤科复诊,对该科主任张为强等医护人员道谢。
颠覆“最多只能活半年”预言
张为强介绍,作为肿瘤晚期患者,陈先生与众多癌症晚期患者一样,四处求医后得到的答案却是:“最多只能活半年” 。
在听说了市北医院肿瘤科是上海市中晚期肿瘤患者收治的定点病房,对晚期肿瘤患者有独特的诊治经验,陈先生随即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市北医院肿瘤科。
陈先生是腹膜肿瘤患者,一旦发生,病人生存期往往不超过6个月。通过反复讨论研究,肿瘤科针对陈先生的病情,为他量身制定了“个体化”诊治方案——采用微创介入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直接到达腹膜肿瘤供血血管,整个介入手术仅仅用了半个小时。
后来经过2个疗程介入灌注化疗,陈先生的肿瘤指标大幅降低,复诊都没查出有腹水,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微创介入新疗法给患者带来希望
市北医院肿瘤微创介入疗法
是利用穿刺针、导管、支架等介入器材,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DSA、超声等)的引导下对恶性肿瘤进行微创治疗的先进方法。
张为强介绍
介入疗法也叫肿瘤的“饥饿疗法”。“通俗讲,就是找到支配肿瘤的血管,用‘灌、堵’二个法宝,切断肿瘤的‘粮草供应通路’,相当于给肿瘤‘断奶’。”
目前主要途径有两种
• 一种是物理性阻断血供,通过栓塞的方式逐渐减少血管对于肿瘤组织的营养供给(也称血管介入栓塞TACE);
• 另一种是抗血管生成治疗,使用药物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使得肿瘤细胞因为缺血而坏死(也称抗血管生成靶向药)。
通过介入导管,精准插管至肿瘤供血血管位置,或给与化疗药灌注、或者栓塞剂栓塞血管,让肿瘤细胞吃药打针,药物只对肿瘤病灶起治疗作用,避免全身每个 健康 细胞都跟着吃药(如化疗),对正常细胞没有或者有轻微不良反应。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化疗药物介入灌注先经过肿瘤细胞,更精准到达肿瘤病灶部位,将化疗药物随着“栓塞剂”沉淀于肿瘤,切断肿瘤血管通路,抑制癌细胞生长,起到“长效”消灭肿瘤的作用。这种建设性治疗,让正常组织不受牵连,自然不良反应也就小了。
微创手术无需开刀,局部麻醉,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小切口,通过血管穿刺、插管即可完成诊断和治疗,患者创伤小,痛苦少。
疗效高、见效快:一旦介入治疗成功,灌注药物,直接杀灭肿瘤,疗效显著,如出血立刻停止,管腔立即开通,伴随症状马上消失。
靶向定位准确:由于介入治疗所有操作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可插管至病灶局部进行治疗。
可重复性强:在一次性治疗不彻底或病灶复发时可经同样的途径,进行治疗以加强疗效。
微创介入治疗也有其适应症,适合各种实体肿瘤,如肝、肺、食道、胰腺、胃、结肠、直肠、膀胱、盆腔等恶性肿瘤的动脉药物灌注治疗,以及梗阻性黄疸、血管、非血管空腔脏器狭窄肿瘤出血并发症等。更有其选择治疗的合适时机。
让肿瘤患者“生存有质量,离去有尊严”
市北医院作为沪上首个成立(2008年6月)区级肿瘤防治合作组织的医院,集肿瘤三级预防、综合诊治、心理干预、姑息治疗,以及安宁护理的全程专业医疗保健服务等医、教、研、预防功能于一体。针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常常陷入“大医院不收治、小医院看不好”的尴尬境遇,提出聚焦胃肠道肿瘤癌前病变的早期干预及“中晚期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专业发展思路,制定和三级医院错位发展的方针,进行“拾遗补缺”,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医疗需求。
近年来,科室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重点发展恶性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依托大型诊疗设备,形成肿瘤化疗、靶向、免疫(肿瘤药敏感基因检测)、热疗、中医药和微创介入等复合治疗手段,诊疗特色为中晚期肿瘤介入及综合对症治疗。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科室已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优势的多个介入微创治疗技术群,在肝胆胰肿瘤微创介入、恶性肿瘤出血、难治性腹水、肿瘤黄疸、肿瘤感染和胆道阻塞性疾病等治疗中取得了明显成果,大大缓解了中晚期肿瘤患者症状,减少了他们痛苦,让中晚期肿瘤患者有质量的活着。
目前,市北医院肿瘤专科每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1500多例,其中很多患者“带瘤生存”2至3年,最长的至今已超过5年以上,让中晚期肿瘤患者“有质量地活着,有尊严地离去”。市北医院肿瘤科已连续两轮荣获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特色学科,成为上海市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和中晚期肿瘤定点病房。
通讯员:喻文龙
封图:图虫创意
上一篇:魅力中国万方是正规期刊吗
下一篇:中国青年报的编辑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