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1 15:48

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初二学生物理笔记各属性与学习的相关性
一、问题提出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记笔记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策略之一,笔记研究在认知
心理学及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自1925年起,
Crawford最早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笔记进行研究到现在,
国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对笔记展开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并
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
尽管在记笔记是否有利于学习的观点上,有人认为记
笔记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如Fisher、Harris、Fayol等。
但更多的人认为记笔记在某些条件下能促进学习, 如
Fowler、Faw、Kiewra、Slotte、Lonka等。Keiichi
Kobayashi在2006年对33个关于记笔记效果研究的元分析
也支持这一观点:记笔记总体效果是有利于学习的,但是
有条件的。如讲课者变量(速度、组织性)、学习者变量
(年龄、性别、先前知识、控制加工能力、学习策略)和
学习材料变量(熟悉度、组织性、一致性)等是记笔记效
果的影响因素。
那么,在真实课堂条件下,学生笔记本身的各属性是
怎样影响学习的呢?学生笔记策略与学习能力之间有何关
系呢?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末有以笔记各属性为主题的研
究。本实验就以初二学生为被试来研究真实课堂条件下物
理笔记各属性与学习的相关性。
随机选取江苏省镇江市某县级市区初级中学初二年级
一个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被试,共52人,均龄12.75岁。其
中男生26名,女生26名。
师生所用课本为苏教版初二物理教材( 8年级上
册),学习内容为“2.4升华和凝华”;一张A4纸(记笔
记用);一份关于“2.4升华和凝华”的测试卷,该试卷
由两位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高级教师共同拟定,并经过预
测修订,包含回忆测试题4题,近迁移测试题2题,远迁移
测试题2题。
1.步骤。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听课记录阶
段, 时间为一节正常课时( 45分钟) , 听课内容为
“2.4升华和凝华”,学生在A4纸上记笔记。课后,回收
笔记。第二个阶段是测试阶段,实验课结束后,休息10分
钟(正常课间休息),学生进入教室进行测验,同时采取
措施保证学生之间没有交流,确保测验成绩的真实性。
2.计分。
(1)对笔记质量属性计分。自编《课堂笔记质量评
分标准表》(见表1)。
(2)划分笔记类型。分为传统型、线性、矩阵型和
推理型(本实验中指主要以流程图的方式来说明知识间的
前后因果关系的笔记形式)。
(3)对测试题计分。回忆测试题,每题正确计“1
分”,错误计“0分”;近迁移和远迁移测试题,每题分
两步,每对一步,就计“1分”,每题最高分“2分”。
以上计分,均有两位初中物理高级教师独立评估,对差别
显著的地方,重新商议达成一致,并求出评分者信度。
3.数据处理。全部数据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1.笔记质量各属性与即刻测验成绩、上学期期末考试
总分的相关情况。(见表2)
(一)被试
(二)材料
(三)程序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玉兰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童萍
江苏镇江市丹阳云阳中学邵卫平
表1 课堂笔记质量评分标准表
内容完整
(新知识要点)
细节适当
(对要点的补充说明)
重点突出
(重点与非重点有区别)
层次分明
(主次有条理)
精加工
(对知识的组织)
3分
完整
适当
突出
分明
很多
2分
部分不完整
部分相差
有些不突出
部分杂乱
有一些
1分
很不完整
过多或过少
很不突出
很杂乱
几乎没有
2009年7月(上旬)总第155期
调研分析
91
由表2可知,内容完整与即刻测验总分存在显著相关
(P<0.05);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与近迁移存在显著相关
(P<0.05);笔记各属性与回忆测试和远迁移均不相关
(P>0.05)。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与期末考试总分存在极
其显著相关(P<0.01);精加工与期末考试总分存在显著
相关(P<0.05)。即:内容完整能预测即刻测验总分,内
容完整和细节适当能预测近迁移;学生笔记策略水平与学
习综合能力呈正相关。
2.笔记类型属性对即刻测验成绩的影响。本节课学生
采用的笔记类型只有三种:传统型、线型和推理型。(见
表3)由表3可知,笔记类型在即刻测验总分(P<0.01)和远
迁移(P<0.05)上存在差异;而在回忆测试和近迁移上不存
在差异(P>0.05)。对差异进一步检验,由表3可知,在影响
即刻测验总分和远迁移的效果上,都存在推理型>线型>传
统型;而三种笔记类型在影响回忆测试和近迁移的效果上
都没有差异(P>0.05)。因此,可以认为笔记类型影响远迁
移和即刻测验总成绩。
四、分析与讨论
1.真实课堂条件下,笔记的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是预
测学习效果的两个重要属性。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可推论,
真实课堂条件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和精加工不能预测
学习效果,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是预测学习效果的两个重
要属性。
真实课堂条件下,由于教师板书经过精心设计和本节
课新知识内容不是很多这两个原因,学生笔记几乎都能做
到重点突出和层次分明,出现天花板效应(这两项,除了
个别学生得2分外,其余全得3分)。与之相反,精加工涉
及对信息的组织,属于深层次的信息加工。但对于初二学
生来说,只有少部分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精加工能力,出
现地板效应( 除了个别学生得2 、3 分外, 其余全得1
分)。因此,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和精加工不能预测学习
效果。近迁移涉及新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应用,笔记中的
信息量与组织方式影响学生发现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难易程
度。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学习态度、习惯或技能等导致
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两个属性存在差异,而信息量上的差
异又导致了近迁移能力的差异。因此,内容完整和细节适
当成为真实课堂条件下预测近迁移能力或测验成绩的两个
重要属性。
笔记的各属性与回忆成绩和远迁移成绩都没有相关
性,这可能在真实课堂条件下,也出现了两极效应。对于
回忆测试,可能因为真实课堂条件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
很好地理解并记忆了重要的新知识,成绩出现天花板效
应;而对于远迁移测试,因为需要新旧知识间的整合,这
种整合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
成,于是出现地板效应。这提醒教师在选择课堂测试题
时,太容易和太难的习题应占较小比率。
2.采用推理型笔记技术能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尤其是远迁移能力。从信息加工过程上看,推理型笔记技
术与线型笔记技术相比,增加了对信息重新选择、组织与
整合的过程,需要学生更多的认知努力。从信息组织形式
上看,推理型笔记技术比线型笔记技术能更能让学生理解
并整合知识。另外,推理型笔记技术强调知识点间的因果
关系或知识间的来龙去脉,符合物理学习策略的特殊性,
推理型笔记技术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尤其是远
迁移能力。
3.辅导学生记笔记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条有
效途径。图表分析结果表明,记笔记策略水平与综合学习
(下转第95页)
92
2009年7月(上旬)总第155期
表2 笔记各属性与测试成绩、期末考试总分的相关系数表
内容完整
细节适当
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精加工
均分
期末考试总分
.486**
.341**
-.134
.234
.275*
即刻测验总分
.326*
.260
-.079
.145
.270
7.85
回忆测试
-.040
-.055
-.046
-.103
.079
3.98
近迁移
.300*
.330*
.-.198
..074
.272
2.42
远迁移
.200
.049
.103
.161
.138
1.42
表3 笔记类型对即刻测验成绩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传统型-线型传统型-推理型线型-推理型
F P
均分P
测验总分-1.689±0.734 0.026 -4.303±1.396 0.003 -2.614±1.285 0.047 5.405 0.008
回忆测试0.026±0.048 0.588 0.000±0.092 1.000 -0.026±0.085 0.757 0.178 0.837
近迁移-0.799±0.545 0.149 -1.939±1.037 0.068 1.140±0.955 0.238 2.044 0.140
远迁移-0.890±0.432 0.045 -2.364±0.822 0.006 -1.474±0.757 0.047 4.068 0.015
均分P 均分P
注: 表示P<0.05(双侧), 表示P<0.01(双侧);
期末考试总分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数、外三门功
学科考试成绩总分。
* **
吁全社会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反思
自身,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开展集体评课活动,编写《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指南》,落实教师教育行为。选取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理
念的公开课,组织教师观摩、评课和学习;编写《农村中
学体育课堂教学指南》,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可操
作性,让教师有本可依,在实践中不断体会,把先进的教
学理念逐渐落实到教学行为上。
4.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察能
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其复杂性表明,观念的转变真
正落实到行为上需要一个过程。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开
展教师教育,可以给教师提供感受、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
的机会,从而提高其教学观察能力。
5.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本
身就是继续教育的良机。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
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可以了解当前
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更新教育观念,创造出更新的教育方
法,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6.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应灵活多样,课程设计要有针
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方
面,坚持“业余自学为主、短期为主、讨论为主”的原
则,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进行校本培训。立足岗位,并结
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沙龙式”讨论,能够有效地体现
继续教育的灵活性,较好地克服人员分散、经费短缺和被
动参与等困难。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培训内容直接影响教师继
续教育的效果。因此,继续教育开设的课程必须结合教育
实际、教师的需求和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首
先,继续教育的课程应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学习;其
次,要突出改善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能力;最
后,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应有前瞻性,对问题要有预见
性。
7.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
素质。从调查结果可见,处于转型期的体育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参差不齐,市县区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农村体育
教师的学科素养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
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教师的
要求则更迫切。这体现了体育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的要
求,非常有利于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
教师交流的平台,由市、区教育局牵头,建立城区重点学
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
时到双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组织能力;事先确
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讨论解决的体育教学问题,这样使
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递,
先进教学经验得到交流,体育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
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了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
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发展。这无论对于
体育教师个人的体育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
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
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体育课改成功了,
整个体育课程改革才会成功。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
挑战,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是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
务。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对农村教育进行扶
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时效性和前瞻性,而最关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工作
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万银.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2]付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
[3]巩子坤,李森.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课
程·教材·教法,2005,(8).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
[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6]柳斌.21世纪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论文

而有些教师的物理课却似乎有一种魔力一般,总是让学生充满期待。课堂上充满着欢声笑语,学生学得非常投入,教师也教得非常起劲。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活动,老师则时常妙语连珠引得满堂大笑。
  毫无疑问,第一种课堂压抑、沉闷,第二种课堂轻松、活泼。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老师,都向往和追求第二种课堂气氛。所谓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如何改善物理课的课堂气氛,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朝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物理课堂的气氛,使物理课堂生动起来呢?
  一、尊重和热爱学生,打造充满关爱的物理课堂。
  我认为这一点是最起码的,尊重和热爱学生应当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前提。上海二期课改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新课程理念。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尊重和热爱学生,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以学科为主,学生被当作是“知识的容器”,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教师往往凭借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懂得比学生多的优势而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是课堂的权威和统治者,在课堂上发号施令,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因为大大小小频繁的考试的逼迫,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接受知识,任教师“满堂灌”,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教师心生憎恨和厌恶。
  而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在新的理念引导下,教师应该积极地尝试转变角色,放下权威,平等对待学生,相信和尊重学生。因为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我认知、思考和构建的能力,他们只有在获得关爱、获得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尊重和热爱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真正的尊重和真诚的关心,学生才能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温润的情感力量,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他们会配合教师营造出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
  二、注重情景创设,打造充满吸引力的物理课堂。
  物理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环境,这个环境是荒凉、贫瘠还是肥沃、富足,直接影响到学生物理学力的成长。如果教师在课堂引入和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适当的情景创设,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课堂环境中去仔细观察物理现象,认真探索物理原理,科学地总结物理规律。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法。
  正如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样,物理课堂也要通过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由情入境,最后达到情理交融。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知识对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比较抽象,比如密度、功率、比热容等概念,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尽量将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和物理规律借助一些比较具体、简单的物理模型或者可视性比较强的动画、图形来形象化。情景教学可以将物理课堂从“教师干巴巴地讲,学生干巴巴地听”的沉闷乏味气氛当中解放出来,起到“引人入胜”和“化繁为简”的神奇效果。比如在上“光的折射”一课时,先给学生看“海市蜃楼”的图片或视频。当学生看到海边虚无缥缈的高空之中居然出现了一栋高楼大厦时,一个个都瞪大了好奇的眼睛,觉得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我告诉学生这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光发生了折射)造成的,这时,学生联想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就会产生疑问,“光在空气(同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怎么会发生改变呢?”。通过情景创设,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光的折射”的学习。
  由此可见,当学生被引导到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后,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就会得到激活,求知的大门就会被打开,物理知识就会比较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物理课就会充满吸引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有吸引力的课堂学生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才会好起来。
  三、设计探究活动,打造充满活力的物理课堂。
  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主要甚至完全依赖接受性学习,学生很少甚至完全不去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讲,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样的物理课气氛是不活跃的,效率是不高的。《上海市中学物理物理课程标准》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二期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倡“探究式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改变教学模式。
  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合作、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探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比如在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的教学中,让甲学生分别透过空烧瓶和盛满水的烧瓶去观察乙同学的脸,通过观察甲学生发现透过装满水的球形烧瓶可以看到乙同学脸的倒立、缩小的像(特别是观察到乙同学的脸是倒立的让学生觉得很新奇),而透过空烧瓶则看不到这样的现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因为装满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即凸透镜,学生看到的其实是凸透镜成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缩小的。如果让乙同学的脸跟烧瓶靠得更近还有可能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像。接下来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纸上的字,学生看到正立、放大的像。这时候可以趁机让学生猜测凸透镜成不同特征、不同性质的像可能跟什么有关。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必然会想到是物距,像距还有焦距的变化使得凸透镜能够成不同特征的像。那么接下来就要通过实验去探究物距、像距以及焦距之间要满足何种关系时凸透镜才能成某种特定的像。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和内心体验,还有跟同学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通过探究过程由自己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不容易忘记。
  探究活动的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动手(主动参与)、动脑(乐于探究)、动口(善于表达),学生的热情参与必定点燃课堂的气氛,让课堂充满着意想不到的活力。
  四、巧妙运用幽默,打造充满情感的物理课堂。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相声和小品,因为相声小品类的节目充满着机智的幽默,这些幽默能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中明白了平时不容易让人弄懂的道理。同理,学生也大多比较喜欢幽默的教师,而对拘谨、严肃、死板的教师感到厌烦。可见如果教师能够在物理课堂中妥善运用幽默的力量,对改造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将大有裨益。

浅谈如何提升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1.成长需要学习再学习,让自己厚积待发
面对时代的"变化",我们只有不断地扩充、更新知识储备才能从容应对复杂的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一个人因学习而拥有,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而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像一条涓涓不息的小溪,清新而鲜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深入地钻研物理教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
课改之前的中考指挥棒,让我失去了对学习的欲望,而新课改的实施让我转变了角色,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了进一步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我经常阅读与物理教学有关的核心期刊,例如《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物理》,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有效课堂,让我懂得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有效评课--观看议课的研究与实施》让我懂得评议一节课的技巧等。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阅览室订齐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物理周刊》、《物理通报》等报刊杂志,我经常翻阅并将一些理论性较强或者是反映当前教改热点和动态的文章摘抄下来,与同事们进行研讨、争论、辨析,借以修正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偏差。有效的读书学习,使得我在课改期间用较短的时间将新理念吸收、内化,转变为自己独特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物理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质的飞跃。
2.成长需要自我的勤奋,更需要同伴的帮助
实施新课标以来,省、市教研室、教育学会等专业机构每年都要开展课堂教学展评、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层层筛选,我有幸于2010年1月代表来宾市参加由广西教育学会主办的初中物理优质课比赛。接到比赛通知的时候我心里充满忐忑,开赛前几个星期教研组所有物理教师集体探讨上课的内容,研究各种教学对策,一起研讨教学环节等等。大家对我的课都会集中讨论,纵向对比成败得失,不断修改完善,不断优化,不断超越,让课改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实施、创新。直到比赛的那天,我内心还是惴惴不安,生怕自己在语言的表达和时间的控制上出问题,但是想起大家的叮咛和指导,在比赛中我仍然能够稳定发挥,在激烈的竞争中,我的努力和付出最终得到了认同,荣获了广西初中物理优质课评比二等奖。2010年12月我再次在广西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培训上了一节示范课,得到与会专家、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经历了这些比赛,我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设计和课堂控制上还有很多不足,但是经过同伴的互助,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会全身心的融入课改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经常地去听其他有经验教师的课,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成长需要反思再反思,反思中得到不断升华
反思令人警醒,促人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随时准备一本反思记录本,随时记录课堂出现的状况,课后及时反思。不断的反思让我逐渐能够掌控自己的课堂,使我的课堂更加具有魅力,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我能够积极撰稿参加各级别的反思、案例、论文等形式的比赛,让实践中的"感触"通过文字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新课改以来,我通过平时的教学反思活动,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磨练和提高。《浅谈加快农村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荣获广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课评比二等奖;《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均荣获"创新杯"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视频教学的课例评析》在全区中小学"看、学、评、创"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在学校科研简报上发表等。
4.成长需要交流再交流,可以更多地发现自己的差距
学习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但是只靠大量阅读书籍却远远无法满足当今社会教学的需求,必须将物理与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资源相互交流,实现学科课程资源共享,实现教学经验的分享。我通过远程国培活动随时关注课程发展动态,利用自己的微博或者沙龙与其他省市的物理老师积极讨论交流。本人还有幸地前往杜郎口和洋思中学参观学习,让我受益颇多,我结合两所学校的教学模式,努力创新,创造自己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 文章基于微课的性质和特点,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主要从微课在引导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突破教学重难点、强化实验教学、结合学生的层次和需求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微课;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微课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网络在线学习为主要手段,以某个概念、规律、实验等为主要内容,围绕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在线课程资源。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信息容量大等优点,其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教学媒体承载信息种类少、容量小的缺点,突破了学习工具、场地等的限制,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具体的原则和顺序下,教师就相关知识点制作系列微课或专题,每一堂微课相互关联、形成体系,最终促进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将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点拨、加以指导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借助微课完成预习或自学,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练习提高等。长期坚持,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讲授“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前,教师利用微课将生活中的可听声、次声波、超声波等分别以影像形式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学生看到这些生活实例后就会自主思考,预习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而逐步摸索出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

二、利用微课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

初中生在课堂上很难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只能保持约10分钟,而一个微课教学视频恰在10分钟左右。在课堂导入时使用微课,能使教学目标更直观,教师通过将实验、经典事例、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制作成微课进行新课导入,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进行“光的折射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微课呈现奇妙的折射现象:笔在玻璃杯中的弯曲、用鱼叉捕鱼时看到的鱼的虚像等。学生在观看时会展开联想,挖掘更多有趣的折射现象,对这一知识点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物理知识点是前后联系的,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扎实,很可能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可将各个知识点、实验、规律探究、复习归纳及专题讲解等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供学生自主独立地复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如在电路故障分析、电表示数变化等知识点的处理上,笔者将常见的故障归纳后安排给各小组讨论。各小组在笔者的指导下将解决方案制作成微课并进行课堂讨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另外,这些微课还可供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后复习,加深理解。

四、利用微课强化实验教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使用微课,可缓解课时少、任务多的矛盾。教师将实验过程制成微课,将关键点、关键步骤放大,学生会更了解实验过程和目的。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再运用微课讲授实验仪器和连接方法。利用提前准备的微课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借此自主实验。在巡视中,笔者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惑,引导学生集中分析讨论实验中的问题,效果很好。

五、结合学生的层次和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层次的不同,努力创造条件让其共同发展。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制作成分层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挑战不同的`难度,按照自己的计划安排自主学习进度。这种方式可以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效解决分层教学的问题,培养学习的兴趣。如教材中的电路连接问题,教师可先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电灯、空调等物品,并将电路连接问题按难易程度分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分层组成小组并分别就电灯之间的串联、并联和空调的室内电路连接与外机电路连接等进行探讨。通过画电路图、搜索相关资料等方法,学生最终将复杂的电路问题清晰化,也增强了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六、结语

微课教学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的理念,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微课革新了传统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了传统听评课模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教师只有对微课的运用情况时刻调查、分析、反馈,微课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255-256.

上一篇:干部个人出书

下一篇:学生小说投稿赚钱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