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经典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1 22:45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经典论文

经济学有哪些著名的论文:
《生产理论》柯布与道格拉斯著
《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哈耶克著

《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西蒙著

《最优货币区理论》蒙代尔著

《资本理论与投资行为》戴尔著

等等

经济学有哪些著名的论文

很多!
以下是《美国经济评论》甄选出对经济学发展与实践产生深远、重大影响,且富有创造性的20篇最佳论文。
其实每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代表论文都是对经济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论文。
一、《生产理论》(1982) 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
二、《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1945)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
三、《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1955)西蒙·库兹涅兹著
四、《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1958) F.莫迪尼安尼与M.H.米勒著
五、《最优货币区理论》(1961) 罗伯特·蒙代尔著
六、《资本理论与投资行为》(1963)戴尔·乔根森著
七、《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经济学》(1963) 肯尼斯·阿罗著
八、《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国家债务》(1965)彼得·戴蒙德著
九、《货币政策的作用》(1968)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
十、《移民、失业与发展:两部门分析》(1970) J.R.哈里斯与M.P.托达罗著
十一、《最优税制与公共产品》(1971) P.A.戴蒙德与J.A米尔利斯著
十二、《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1972) A.A阿尔钦与H.德姆塞茨著
十三、《代理经济理论:委托人问题》(1973)斯蒂芬·罗斯著
十四、《产出——通胀替代的若干国际证据》(1973) 罗伯特·卢卡斯著
十五、《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1974) 安尼·克鲁格著
十六、《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化》(1977)A.K.迪克西特与J.E斯蒂格利茨著
十七、《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1980) A.S迪顿与J.米尔鲍尔著
十八、《论信息有效市场的不可能性》(1980) S.J格罗斯曼与J.E斯蒂格利茨著
十九、《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贸易方式》(1980) 保罗·克鲁格曼著
二十、《股价过度波动能根据其后的股利变化进行解释么?》(1981) 罗伯特·席勒著

soso问问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的综述,理解,评论,判断,结论。写一个论文2000字

一、引言时尚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而时尚产业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之后,消费多样化、创意化、个性化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时尚产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帮助这些国家摆脱增长停滞,而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传统的工业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事实表明,发达国家通过发展时尚产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强了其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优势。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亟需对能够带动纺织服装业等传统产业升级的时尚产业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对时尚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心理学、服装设计工程和美学领域。社会学家长期以来把时尚看作是体现社会阶层状况和社会变革的窗户,他们对于时尚领导者、时尚流行特点和时尚周期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经济学家把时尚理解为对稀缺的追求,他们对时尚产品的需求特点、时尚周期和产业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文学家则把研究的焦点放在时尚的符号涵义和社会理想上。

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进一步探讨时尚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客观地说,中国国内对时尚产业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理论研究尚不成熟,特别是经济学的研究非常缺乏;而且时尚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变化的实践也对理论探讨不断提出新课题。本文的研究一是运用经济学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时尚产业的特点,二是对中国时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三是提出了中国发展时尚产业的对策建议。

二、时尚产业的特点时尚产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而是对传统产业的要素进行整合、提升、组合后,满足不断滋生的时尚消费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向商业化、社会化。

有没有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1000字左右?

  分析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起源与发展——毕业论文
  --------------------------------------------------------------------------------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是国际公认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是微观经济学深化和发展的结果,是国外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些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最激动人心、取得成果最丰厚的领域之一。1996年,我国对学科专业门类作了调整,“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第一次位列其中,在学科设置上与国际惯例实现了初步的接轨。但是,西方的产业经济学与国内的产业经济学相比,无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还是在理论基础、理论体系上都存在很大差异。那么,西方产业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它的发展轨迹怎样,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及地位
  在西方,产业经济学又称产业组织学或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经济学科。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G. Stigler)1982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起初,它只是从供给角度研究经济究竟是如何运行的,并不被认为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斯蒂格勒,1968);70年代后才逐渐完善,当今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西方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的含义是什么?一般认为,“产业”指的是生产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的集合,“产业”与“市场”是同意语。因为只有为同一市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才能构成同一个产业,而同一产业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在同一市场上相互博弈、展开竞争并追求其最大化利润目标的。当然,这里的市场指的是狭义的局部市场,而不是广义的一般市场。
  产业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呢?在西方,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泰勒尔(1988)说,“我想避免给这一学科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因为它的边界并不明确。产业经济学的确始于厂商结构和行为的研究,……但是,产业经济学的内容比经营战略更丰富”,“研究产业组织就是研究市场运行”。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蒂格勒获诺奖的公告中则指出,“斯蒂格勒为市场运行的研究和产业结构的分析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市场和产业结构应用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的学术带头人”。阿宁德亚·森(Anindya Sen,1996)在牛津大学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的导言中认为,“产业组织学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可见,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没有统一的界定,事实上也难以统一定义。一般认为,这门学科是以市场(或产业)这一层次为研究对象,从同一市场中各厂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分析厂商行为及其后果的(潘振民,1996)。我觉得,简单地说,产业经济学是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是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围绕产业经济学发展的主线无非有两条:一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一是单个企业内部的结构与协调。这一点,在主流经济学界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
  产业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两相比较,微观经济学相对侧重基本经济理论,而产业经济学则侧重实际应用。不过,产业经济学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但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它又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泰勒尔,1988)。
  在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不仅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而且还影响了其他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于立等,2000)。例如,规制经济学(regulation economics)就是在产业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应用性微观经济学科如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比较经济体制、发展经济学等从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中受益不少;与产业经济学联系较多的工商管理学科还有公司治理结构、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国际企业管理以及公司理财学等;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发展甚至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如果追根溯源,那么,产业经济学的源头是比较久远的,一直可以追索到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乃至亚当·斯密的有关劳动分工理论和市场机制的论述(洪银兴,1998)。但是,一般认为,马歇尔开始的新古典经济学说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源头。20年代斯拉法()、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on)等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为以后产业经济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并为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他们被推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此后,克拉克(,1940)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对产业经济学的产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当时产业经济学还处于萌芽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经济学并未产生。因此,一般论述产业经济学发展历史的论著很少提到以上内容,这是可以理解的。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经济学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30年代,至今只有大约70年的历史。如果以1970年为界,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或者说出现了两次高潮。
  第一阶段:1930~1970年。以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梅森()和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简称SCP范式。SCP范式源于梅森和30年代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吸纳了张伯伦的学术观点。但是明确形成SCP范式体系的却要归功于梅森的学生贝恩在理论方面的创造性工作。30年代,张伯伦和梅森首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产业组织课程。30年代后期,哈佛大学形成了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并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了美国主要行业的市场结构情况,并于1939年出版了美国主要产业在1935年的市场集中度资料。40~60年代,哈佛大学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其中,贝恩成为这方面的学术权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1959年贝恩出版的《产业组织论》,它首先提出了“结构——绩效”的范式,是第一本系统论述产业经济学的著作,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在随后的20多年间一直被国外大学作为产业经济学的教科书。谢勒(Schever)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一书,提出了完整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这也是SCP范式发展的第二阶段。总之,这一时期研究的基本脉络是运用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来建立和验证SCP范式即“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一阶段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1958年由海弗里鲍尔(ower)和斯托金(ng)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选》中。
  哈佛学派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从这一阶段起,产业经济学就已逐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被人们广泛接受,影响了整个一代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
  当然,这一时期,在哈佛学派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孕育和存在着其他的产业经济学流派,只是影响有限而已。例如,同在美国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勒1964年所著的《寡头垄断理论》就是从理论到实际与SCP范式不同的另一种研究范式的典范;而且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很有特色的产业经济学流派也很活跃(卡布尔,1994)。
  第二阶段:1970年至今。哈佛学派的主流产业经济学理论创立以来,一方面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这样,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就分化成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代表主流学派、沿着SCP范式继续前进的“新产业组织学”;一条是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崛起。前者的代表人物有考林(Cowling)、沃特森(Waterson)、鲍莫尔(Baumol)等人;后者以斯蒂格勒、德姆塞茨(Demsetz)、布罗兹恩()组成的芝加哥学派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后SCP”流派,引人注目的是以科斯(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等人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
  这一阶段中,产业经济学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一是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主要来自于经验研究、缺乏理论根基的缺陷不断暴露,需要完善;二是以前对产业组织研究不屑一顾的一流经济理论家70年代以后对此问题开始发生兴趣,不断加入研究的行列,弥补了产业组织研究理论性的不足;三是现代博弈论(game theory)方法的运用,成为策略性分析的标准工具,给这一领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法论。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是1988年泰勒尔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它比传统的产业经济学更关注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例如企业理论、市场理论、企业间关系,以及合同与组织间关系等问题,是近十年来国外大学最权威的产业经济学教科书。1987年,《产业经济学杂志》以特刊的形式出了一期研究成果选集,汇集了80年代的主要成果。另外,1990年威廉姆森主编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选》,包含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新产业组织学”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经济学家们重新转向依靠实证研究来解决分歧、填补漏洞和提炼思想,一批新的理论成果大量出现,使人们对市场上和企业中“会发生什么”有了无法比拟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过去截然区分理论研究者与实证研究者的“长城”崩塌了,实证研究者越来越愿意吸纳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计量学方法的新成果,理论研究者也能更多地接触实际。卡布尔()1994年主编出版的《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一书,全面综述了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NextPage]

  三、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下面还有很多自己看吧
  

上一篇:体育与科学期刊重复率要求

下一篇:个人想出书不要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