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是c刊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是c刊吗
截至2015年7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90人,其中专任教师1046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人员122人、副高职人员370人、博士291人(含在读)、硕士632人。有65名教师应聘担任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 质量工程 据2015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类)7个,省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0个,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是省教育厅指定的驻盐城市高校教学联合体牵头单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大学生电子电器工程实训中心(1个):盐城师范学院—江苏伯乐达集团电气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10个):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综合实训示范中心、IT服务外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文化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 省级特色专业(5个):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省重点专业(类)(7个):思想政治教育、数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英语、应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8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数学分析、英美文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道德修养、外国文学、动物学 省级优秀课程(4个):光学、力学、电磁学、无机化学 教学成果 截至2014年5月,学院共有8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截至2015年7月,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连续三次获得金奖;代表江苏高校在2014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每年有500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重要科研机构和著名高校的研究生,连续六次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建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哲社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院) ,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工程实验室) ,省级哲社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江苏农村教育研究中心)。 学校建有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唐宋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语言理据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蔡文甫研究所、当代文化与传播研究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海洋与海岸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和LED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村教育研究中心、美国过程教育研究中心盐城分部等17个校级研究机构。 学术刊物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刊系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本刊开辟政治、哲学、经济、文学、语言、历史、法学、教育等常规研究栏目,还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农村建设研究”、“盐文化研究”、“学术综述”等特色专栏。该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馆藏资源 据2014年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官网显示,馆藏文献总量达193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1万册,电子文献42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500种,购置和自建中外文数据库20多个。图书馆藏有古籍1.6万余册,其中明清善本33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部、《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4部。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明实录》、《清实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申报》、《民国日报》、《红色中华》《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大百科全书》等古今中外重要文献资料及盐城地方史料和沿海滩涂生物资源资料。
王秀梅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1)主持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8.5万元);(2)主持2007年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陕西省地理标志申报使用中的法律问题》(1万元);(3)主持2007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法社会学视野下的西安市民间组织》(0.5万元);(4)主持2011年中国法学会项目:《跨界含水层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自选项目);(5)主持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校级教改项目《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研究》(1万元)(6)主持2004年西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体制法律问题研究——兼及联合国反腐败国际公约的执行机制》(1万元);(7)参与2011年国家发改委专项任务项目《国外应对气候变化法所涉重点问题识别和研究》(主持人为中国政法大学林灿铃教授)(编号:RCIEL-KT0010)(12万美元)。(二).科研成果 1).《国际法学》2008年8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编写第一章(部分)、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五章(11.5万字);2).《国际法》2008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写第八章、第十五章(4.8万字)。 1).论国际宪政主义与国际法之宪法化2012年5月即出(年会前)《中国国际法年刊2012》(新入CSSCI)。2).侵略罪定义及侵略罪管辖的先决条件问题2012年5月即出《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3).领土争端中有效控制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2012年6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国际宪政思潮演进及国际法宪法化趋势2011年1月《法律科学》2011年第2期(CSSCI)5).国际法院对安理会的司法审查权刍议——以国际组织宪政为视角》2011年3月《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拓展版)6).试析吉布提诉法国“刑事事项互助的若干问题案”2010年12月《中国国际法年刊(2009)7).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之法律救济分析2011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8).领事通知问题论要2009年11月《法科科学》2009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9).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海外中国公民保护的性质演进及进路选择2010年7月《现代法学》2010年第4期(CSSCI)10).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案的国际法解读2009年2月《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CSSCI)11).《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解释与适用2009年12月《法学杂志》2009年第12期(CSSCI)12).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2010年7月《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CSSCI)(注:本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22期“报刊篇目辑览”栏目收录。13).论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201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4期(CSSCI)14).跨界含水层法编纂与发展述评2009年10月《资源科学》2009年第10期(CSSCI)(注:本文被《跨界水资源国际法律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该书于2012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5).国际法院“关于或起诉或引渡的义务问题案”及其意义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CSSCI)16.试析反腐败国际引渡机制2009年11月《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北大核心)17.陕西省地理标志战略及其完善探讨2008年1月《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北大核心)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and Human Rights in China 2009年6月《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法国出版)2009年第1期e Rights absorbed in Qusai-public Goods2008年1月China Stdandardization2008年第1期20.有关武装冲突中的人员失踪问题2010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21.试析联合国理事会与涉朝人权问题2010年8月《政法论丛》2010年第4期22.传染病国际防控合作机制及其演进2010年3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CISSCI拓展版)23.建立和完善中国腐败财产没收制度2010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24.从美俄卫星相撞透析空间碎片的国际法规制2009年10月《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9年第5期25.《蒙特勒文件》对私营军事安保服务公司的规制评析2009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26.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问题初探2009年9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27.私营军事公司及其国际法规制问题初探2009年7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28.雇佣兵、私营军事公司与非洲2009年8月《理论观察》2009年第4期29.从《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看空间技术与国际减灾合作2009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注:该文被《中国空间法年刊》2008年卷收录)30.黎巴嫩特别法庭初探2008年11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31.冲突与限制——论普遍管辖与豁免2008年8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32.法学教学团队建设之路径分析2010年6月《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6期33.合作文化视角下的法科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2月《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卷34.西部民间组织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以法社会学为视角2007年11月《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CSSCI)35.论国际法之“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2007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6.国际技术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法律经济分析2007年6月《管理现代化》2007年第3期(CSSCI)37.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析论2007年6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3期38.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价值多元化2007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框架下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问题2007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1期40.准公共产品中纳入私权——论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006年12月《WTO经济导刊》2006年第12期41.国际法体系化机制及其进路2007年4月《政法论丛》2007年2期42.试论国际法之不成体系问题——兼及国际法规则的冲突与协调2006年2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43.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之“跨国立法”2006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44.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法社会学的视角2006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论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2006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46.论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合作原则2007年7月《理论导刊》2005年第7期47.公司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劳工权益保护2005年2月《长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48.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2004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49.从国际法角度看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2002年8月《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50.基因污染、生物安全与国际环境保护2002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51.加入WTO后中国西部地区对外投资研究2001年6月《国际经济合作》2001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52.加强我国汽车工业对外投资的研究1998年8月《汽车研究与开发》1998年第4期
赵小琪的作品发表简介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20、《<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1、《<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26、《<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40、《<野草>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1、《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2、《现象学视野下<野草>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55、《<典论·论文>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台北人>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2010.3(cssci期刊)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2010.5(cssci期刊)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62、《姚雪垠<长夜>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88、《王璞<扇子事件>剖析》,《共鸣》,92年第2期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111、《<秃美人>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6、《<生寡>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131、《<今世也风流>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徐子方的专题论文
1.《审美解放与艺术变迁——兼谈中国艺术史的分期问题》,《艺术学刊》第1集,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2.《元代艺术与中国艺术》,《艺术百家》2009年第5期。(以上2009年) 1.《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载《文艺研究》2008年第7期;2.《艺术史三段论:原始、古典和现代》,载《艺术百家》2008年第3期;3.《中西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之比较》,载《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淮海戏简论》,载《文化遗产》2008年第2期;5.《剑溪堂刻本〈书经〉考述》,载《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6.《20世纪以来明杂剧研究的回顾与点评》,载《扬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7. 《道德和命运的博弈——关汉卿杂剧〈裴度还带〉剖析》,《戏曲艺术》2008年第4期;8.《传奇杂剧化与杂剧昆曲化——再论昆曲杂剧》,载《艺术百家》2008年第3期;9.《妙词通戏语,艳曲警芳心——论古代悲怨文学中两种生命的契合》,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六辑(徐中玉、郭豫适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0.《从中西艺术教育比较角度看国内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载《中华艺术论丛》第7辑,第146-15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以上2008年) 1.《论昆曲杂剧》,载《戏曲研究》第74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2.《明杂剧研究文献三题》,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5期;3.《元代文化转型与古典文学》,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2期;4.《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断想》,载《艺术学》第3卷第3集,学林出版社2007年;5.《关于艺术史模式与艺术史分期的若干问题》,12000字,载《艺术学前沿》(张伟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6.《答新华书目报记者问》,载《东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7.《从剧诗到单折戏——论明杂剧对文学体裁的两个贡献》,载《江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以上2007年) 1.《悲怨:中国古代文学之内驱——一个文学史母题的发展历程描述》,载《徐州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4期;2.《〈长生殿〉的主题及其他》,载《艺术百家》2006年第5期;3.《程士廉和他的〈小雅四纪〉》,载《扬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南戏传奇化与传奇昆曲化》,载《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以上2006年) 1. 《关于当前戏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戏曲研究》第69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2.《两部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世态喜剧——关汉卿杂剧〈救风尘〉、〈望江亭〉剖析》,载《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3.《李开先及其院本创作》,载《文史知识》,2005年第3期;4.《沦落与辉煌:一种艺术的反比效应》,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悲怨:一个文学史母题》,载《学海》2005年第1期;6.《从宋濂、刘基的早期诗文看其由元入明前后的心态》,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以上2005年) 1.《一部以事件为中心的英雄悲剧——关汉卿〈哭存孝〉杂剧剖析》,载《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2.《苍劲雄壮,“豹尾”响亮——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第四折〉赏析》,载《文史知识》,2004年第1期;3.《浪子心性,市井之曲——关汉卿散曲论之三》,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4.《关汉卿研究的百年点评和未来展望》,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转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转载;5.《生命层级与艺术表现》,载《江海学刊》2004年第4期;(以上2004年) 1.《元曲家生平及心态三题》,载《中州学刊》2003年第2期;2.《徘徊在传统和现实之间——元后期两类曲家生平遭际及其心态描述》,载《词曲研究的新拓展》(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登楼意,恨无上天梯”——元曲家马致远心态剖析》,载《中华艺术论丛》第1辑,第146-15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4.《明初剧场及其演变》,载《艺术百家》2003年第2期;5.《明代北曲剧场兴衰论》,载《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6期;6.《文人剧与南杂剧》,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7.《明初社会变革及其后果》,载《盐城师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汪道昆及其杂剧创作》,载《学术界》2003年第6期;9.《也评〈中国昆剧大辞典〉的编纂出版》,载《剧影月报》2003年第4期;10.《童子戏简论》,载《中华戏曲》第29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11.《说“穷苦之言易好”》,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徐中玉、郭豫适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2.《艺术魅力:真实生命之内充》,载《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 1期;13.《辽金元文学与文人境遇》,载《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 1期;14.《从另一角度看文人境遇与辽金元文学》,载《光明日报》2003年7月30日“文学遗产”栏;15.《人格自尊与文化尊道——刘因心态剖析》,载《徐州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以上2003年) 1.《试析〈谢天香〉、〈金线池〉的幽默喜剧本质》,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2.《“家乐”——明代戏曲特有的演出场所》,载《戏剧》2002年第2期;3.《沈璟及其昆曲杂剧》,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4.《孟称舜的编剧理论及美学思想之我见》,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辑(徐中玉、郭豫适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生命:悲怨文学的活力之源》,载《文史哲》2002年第4期;6.《儒学伦理道德与中国悲怨文学》,载《徐州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6期转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2年第11期转载;(以上2002年) 1.《〈西厢记〉“王作关续”说辨析》,载《艺术百家》2001年第4期;2.《白朴心态历程剖析》,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3.《杂剧史上所谓“明初十六子”辨析》,《剧影月报》2001年第3期;4.《试论杂剧史上的所谓“明初十六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4期;5.《与道共进退——许衡及其心态》,载《南通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6.《丛知恩图报到自悔自责——试析赵孟頫的心态历程》,载《江海学刊》2001年第3期;(以上2001年) 1.《本色鲜明,剧家之曲——关汉卿散曲论之二》,载《漳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2.《万种离愁,无限情思——〈西厢记·长亭送别〉赏析》,载《剧影月报》2000年第1期;3.《从情系人生到兴亡空幻——白朴心态历程剖析》,载《霍松林先生80寿辰纪念文集》第1145-1163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明代文人剧及其表现特色》,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5.《试论明代文人剧的内容特点和表现手法》,载《艺术百家》200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戏剧、戏曲研究》2000年第8期转载;6.《明杂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考述》,载《中国文化报》2000年9月14日《古典戏曲论坛》;7.《世纪之交江苏省古典戏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8.《江苏省古典戏曲研究管窥》,载《剧影月报》2000年第5期;9.《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载《淮阴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8期转载;10.《李汝珍年谱》,载《文献》2000年第1期;(以上2000年) 1.《关汉卿生卒年辩正》,载《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2.《杨讷〈西游记〉杂剧简说》,载《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4期;3.《明杂剧社会背景探源》,载《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4.《略论明杂剧的历史价值》,载《艺术百家》199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9年第8期转载;5.《晚明稀见杂剧钩沉(1-5)》,载《江海学刊》1998年第4期至1999年第2期;6.《晚明杂剧六题》,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2期;7.《叶小纨和她的〈鸳鸯梦〉杂剧》,载《中国文化报》1999年12月26日《古典戏曲论坛》;8.《思想解放与文学变迁——兼论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9.《评〈李师师外传〉兼及宋人传奇》(与孙巧琳合作),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10.《元代诗歌的分期及其评价问题》,载《淮阴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8期转载;11.《〈西游记〉艺术层次论》,载《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1期;(以上1999年) 1.《“关、白、马、郑”与元曲四大家》,载《漳州师院学报》1998年第1期;2.《关汉卿身份续考》,载《戏曲研究》第54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3.《〈李逵负荆〉简说》,载《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4期;4.《明代文人剧在戏剧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载《艺术百家》199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7期转载;5.《一曲以情反礼的青春颂歌——〈牡丹亭·闺塾〉赏析》,载《剧影月报》1998年第5期;6.《从先驱者到孤独者:耶律楚材心态剖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10期转载;(以上1998年) 1.《谈元曲兼及“一代之文学”问题》,载《江海学刊》1997年第1期;2.《本色与当行——兼谈元曲本色派问题》,载《剧影月报》1997年第2期;3.《关汉卿身份考述》,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8期转载;4.《关汉卿北方时期作品考论》,载《文献》1997年第1期;5.《关汉卿行迹推考》,载《晋阳学刊》1996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转载;6.《关汉卿籍贯考述》,载《晋阳学刊》1997年第4期;7.《双赴梦:一部复仇型抒情悲剧》,载《艺术百家》1997年第1期;8.《西厢记:一部悲喜剧》,载《美学艺术学研究》(汝信、张道一主编)第2辑,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9.《元代社会变革与中国古典文学》,载《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刘道镛主编,徐子方副主编)第2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0.《悲剧之生命,生命之悲剧:〈三国〉、〈水浒〉作家作品比较论》,载《明情小说研究》1997年第2期;(以上1997年) 1.《两部令人心酸的感伤喜剧——试析关汉卿杂剧〈调风月〉、〈拜月亭〉》,载《艺术百家》1996年第2期;2.《情韵深深,诗家之曲:析关汉卿散曲的传统风格》,载《漳州师院学报》1996年第2期;3.《错落有致,简而传神——说〈长生殿·惊变〉》,载《剧影月报》1996年第5期;4.《〈西游记〉艺术手法综论》,载《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刘道镛主编,徐子方副主编)1996年第1集;(以上1996年)1.《戏曲学——中国戏剧学论纲》,载《艺术学研究》(张道一主编)第1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2.《关汉卿研究》,载《文献》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5年第2期转载;3.《从关汉卿现存作品看〈西厢记〉杂剧作者问题》,载《江海学刊》1995年第5期,《新华文摘》同年第11期转摘;(以上1995年)1995-19871.《关汉卿考异》,载《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同年第10期转载;2.《明前期宫廷北杂剧略论》,载《河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同年第4期转摘;3.《关于洪升生平思想的两大问题》,载《东南文化》1994年第4期;(以上1994年)1.《戏曲小说与中外文化》,载《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同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2.《重写文学史的大胆尝试——评〈文化建构文学史纲〉》,载《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第5期;3.《新编全唐五代文整理札记》,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3期;(以上1993年)1.《作家的经历体验与作品的悲剧意蕴:〈三国〉、〈水浒〉比较研究初探》,载《淮海工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以上1991年)1.《关汉卿在世界戏剧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载《河北学刊》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同年第9期转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同年第10期,《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同年第5期转摘;2.《“初为杂剧之始”符合历史真实——关汉卿行年史料辨析》,载《江海学刊》1990年第5期,《高校社科情报》1991年第3期转摘;(以上1990年)1.《明代南杂剧略论》,载《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12期转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1期转摘;(以上1989年)1.《试论杂剧入明后的两次重大转变》,载《江海学刊》,1988年第5期;(以上1988年)1.《中国戏曲晚熟之非经济因素剖析》,载《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同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同年第7期《文史知识》“文史信息”均予转摘;(以上1987年)
关于李白有什么参考文献
[1] 杨海波. 论大唐盛世文化氛围对李白思想性格的深刻影响[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02) .
[2] 楚欣. 读李白[J]. 炎黄纵横, 2008,(01) .
[3] 张成,陈谦. 探析诗人李白文化性格的心理意义[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
[4] 徐而缓. 李白的足迹——穿越一千三百年的回望[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7,(01) .
[5] 钟菱. 论李白诗歌的悲情浪漫主义[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9) .
[6] 常彦. 李白山水诗的意境阐析[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7] 康怀远. 李白豪放解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8] 赵平略. 永远的梦——李白的理想[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9] 杨朝红. 与尔同销万古愁——谈李白的生命意识[J]. 山花, 2009,(02) .
[10] 潘殊闲. “气”: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 张寅虎. TP21《李白诗选》[J]. 上海集邮, 2002,(12)
[2] 郭妍琳. 李白诗名大拼盘[J]. 小学生创新作文, 2004,(09)
[3] 沈敬之. 李白诗句“天台四万八千丈”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04)
[4] 郭金培. 唐诗导读——《夜宿山寺》[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2005,(10)
[5] 张弘. 《赫索格》与浪漫主义传统[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
[6] 卢燕平. 略论李白诗以意驱象的特点及其文化心理成因[J]. 天府新论, 1988,(05)
[7] 吕相康. 漫话李白诗中的“月”[J]. 中学语文, 1991,(02)
[8] 宋燕. 李白“诗乡”品“酒香”[J]. 魅力中国, 2009,(18)
[9] 李正坤. 用浪漫主义的精神武装学生的头脑[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07)
[10] 陈钧. 李白与苏颋[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02)
上一篇: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出书
下一篇:一个人是怎么写出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