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什么1000字文章
文学是什么1000字文章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
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扩展资料
根据创作量与市场IP价值程度,主要的文学五大体裁为:诗歌、散文、剧本、剧小说、小说。
在近代:诗歌与散文是创作量是最多的,当时的创作家有鲁迅、老舍、矛盾等等。
在现代:剧本、剧小说、小说的创作量是最多的。剧本在影视剧的出品中,是最基层的,也是对创作者扶持最高的,所以现代的小说家,大多不但会小说创作,也会剧本的创作,有时也会直接参与剧本的编辑小组里。
有的作家直接写剧小说,既可以出版小说市场,也为了方便以后直接剧本化。但是剧小说很难写,又要有一定质量,还要兼顾到剧本,所以写剧小说的大多是名气作家,不担心没有影视公司买。
而一般作家少有影视公司买,也不想费时费力,就直接写小说来的方便,当然剧情好的话就另当别论了。而小说,在网络上写的是比较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整个人类艺术中的一种样式。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文学作为人类艺术大家庭的一员,一定具有与其他艺术样式相似或相同的特点,如各种艺术样式都是文化现象,一般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都以感性形式、主观态度和想象方式来反映世界等等;二是文学是人类艺术中的一种特殊样式,它具有与其他艺术样式明显不同的自身特征,如它以人类的语言作为基本媒介,以语言的方式存在;与它所使用的媒介及其存在方式相关,文学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特点。总而言之,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差别和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语言组织,取决于它所具有的语言特性。
我们以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篇文章为例进行分析。他本人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只猪其实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但为什么是只猪呢?猪的命运是被人设置好的,公猪阉掉,长肉,傻吃,闷睡,等死;母猪下仔。但是猪也会不甘心于这样的设置,所以种猪不与母猪交配,母猪会吃掉小宰。其实从这个角度说,这些猪就反映了社会中被设置好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想反抗又无力反抗,无奈下某种程度的绝望。这反映了王小波写作的态度的某一方面,即对人民大众的关怀,如果你读了他其他的杂文,会发现这种关怀特别是在思想层面上的,他希望人们有智慧,自己思考,反对别人的设置和灌输,讨厌模式化的生活。说远了,再说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我”,一个是第一人称的“我”,就是那个喜欢那头猪的知青,就是管猪叫猪兄的那个“我”,这个“我”更现实,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被设置的人的种种懦弱,与猪兄形成对比,使人身上存在的缺点。猪呢,则是作者理想的具体化,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对有意思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想要学会他们,比如汽车叫,汽笛叫等等。这也是王小波自己的性格,李银河说过,王小波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口无遮拦的孩子,同时王小波又崇尚智慧与自由,这两点这篇文章中都有体现。
再说说风格,他的文章就是幽默,但他的幽默后面往往潜在着深刻,他的关怀,他的性格,他的思路等等。就这篇文章来说,相信不会与人认为这是纪实性的,甚至可以说它很荒谬,但荒谬无关紧要,因为这篇文章要体现的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所关心的事情,故事情节,内容等等不过是形式,形式上承载了什么内涵才最重要。
文学运用语言来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广阔性。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建筑、实用工艺艺术,还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和戏剧等综合艺术,都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甚至有些还可以触摸到。唯有文学这门语言艺术所描绘的形象例外。
文章中第一段除了开头与中间两句,全写猪。开头一句平起,引出下文。中间一句:“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们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这句插得自然,往往不引人注意,而这句却是这一段甚至全文的文眼。因为文章要说的毕竟不是猪,而是人。这一句虽然轻描淡写,但作者对文革期间被设置得单调的生活的愤怒,已通过黑色幽默传达出来:人的生活居然与动物相差无几!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这句话发人深省。如果说上面那句话仅是对文革的控诉,那么这句话就是对人类生活的反思。作者所举的例子是古希腊的斯巴达,这更表明,设置生活尤其是设置别人的生活,是会思考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的一个毛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想象的艺术”。文学形象虽然不能通过读者的感受器官来直接把握,但它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显然,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必须需要利用结构这个重要手段来完成。对于文学作品来讲,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成败得失。
总之,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上一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下一篇:中山大学学报是什么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