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3-02-14 12:23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国内核心期刊:
排序号
刊名
齐鲁学刊
68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9
湖北社会科学
7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2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73
广西社会科学
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76
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9
河南社会科学
80
湖南社会科学
81
学术探索
82
探索与争鸣
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5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86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8
高校理论战线
89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90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2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3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95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97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8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99
北方论丛
100
云南社会科学
101
社会科学家
10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0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04
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05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06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07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08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9
江淮论坛
110
北京社会科学
111
前沿
112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1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16
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17
宁夏社会科学
118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9
内蒙古社会科学
120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2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类核心期刊表
1
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
3
心理科学
4
哲学动态
5
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
7
中国哲学史
8
道德与文明
9
心理发展与教育
10
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
周易研究
13
伦理学研究
C(除C95)
社会科学总论(除民族学)
C8
统计学
1
统计研究
2
数理统计与管理
3
中国统计
4
统计与决策
C91
社会学
1
社会学研究
2
社会
3
妇女研究论丛
4
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1
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
人口与经济
4
人口学刊
5
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
管理科学学报
2
中国管理科学
3
管理工程学报
4
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
中国人才
D(含A,除D9)
政治学(含马列)
D1,3,5,7,8
国际政治
1
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
8
当代亚太
9
国际观察
10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
12
国际政治研究
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
世界知识
15
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
17
日本学刊
18
西亚非洲
19
太平洋学报
20
俄罗斯研究
D0,2,4,6,A
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
3
求是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
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7
马克思主义研究
8
社会主义研究
9
半月谈
10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
理论前沿
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3
了望
14
科学社会主义
15
中共党史研究
1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7
毛泽东思想研究
18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5
理论探讨
26
党的文献
27
理论与改革
2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
30
求实
31
理论探索
3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33
理论月刊
34
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
37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38
党建研究
39
行政论坛
40
理论学刊
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
人民论坛
4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44
中国青年研究
45
理论导刊
46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47
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
2
中国法学
3
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
6
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
8
法学评论
9
法律科学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
13
环球法律评论
14
当代法学
15
法学论坛
16
政治与法律
17
河北法学
18
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
20
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2
人民司法
23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
人民检察
25
知识产权
26
中国法医学杂志
27
中国司法鉴定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
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
3
经济学家
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
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
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0
经济纵横
11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
经济问题
13
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15
经济经纬
16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1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9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0/2(除F23,F27)
经济学(除会计,企业经济)
F1(除F12)
世界经济
1
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3
外国经济与管理
4
世界经济研究
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
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
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F12,F2(除F23,F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
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
地域研究与开发
4
改革
5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0
经济研究参考
11
生产力研究
12
城市问题
13
城市发展研究
14
中国经济史研究
15
资源科学
16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7
经济体制改革
18
经济问题探索
19
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
20
中国经济问题
21
南方经济
22
现代城市研究
23
消费经济
24
生态经济
25
经济数学
26
中国流通经济
27
开放导报
28
特区经济
29
现代经济探讨
30
宏观经济管理
31
运筹与管理
32
改革与战略
33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34
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
会计研究
2
审计研究
3
审计与经济研究
4
财务与会计
5
财会通讯. 综合
6
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
8
中国审计
9
商业会计
10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11
财会研究
12
中国注册会计师
13
事业财会
F4/6(含F27)
工业经济
1
中国工业经济
2
南开管理评论
3
经济管理
4
管理科学
5
工业工程与管理
6
管理评论
7
企业经济
8
预测
9
软科学
10
工业工程
11
企业管理
12
管理现代化
13
经济与管理研究
F7
贸易经济
1
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
3
财贸经济
4
商业经济与管理
5
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
7
销售与市场
8
广东商学院学报
9
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
11
价格理论与实践
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3
国际经济合作
14
对外经贸实务
15
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
17
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
税务研究
2
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
4
税务与经济
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6
财经论丛
7
当代财经
8
财经研究
9
财经问题研究
10
中国财政
11
财经科学
12
中国税务
13
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
金融研究
2
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
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
7
中国金融
8
武汉金融
9
上海金融
10
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
12
财经
13
投资研究
14
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16
浙江金融
17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8
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G0/2(除G25,G27)
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除图书馆学,档案学)
G0/G21
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
3
现代传播
4
新闻记者
5
新闻大学
6
当代传播
7
中国记者
8
新闻界
9
新闻战线
10
传媒
11
传媒观察
12
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
14
新闻爱好者
15
新闻知识
G22
广播,电视事业
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
电视研究
G23
出版事业
1
编辑学报
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
4
出版发行研究
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
7
编辑学刊
8
出版广角
9
中国编辑
10
中国图书评论
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
中国图书馆学报
2
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
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
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
图书情报知识
12
情报资料工作
13
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
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
图书馆学研究
18
图书与情报
19
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
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
3
中国档案
4
档案与建设
5
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
7
北京档案
8
档案管理
9
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除G35)
科学,科学研究 (除情报学)
1
科学学研究
2
科研管理
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
8
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
10
科技导报
G4
教育
G4
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
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
3
全球教育展望
4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
7
外国教育研究
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10
教育与经济
11
中国教育学刊
12
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
14
中国电化教育
15
教育学报
16
电化教育研究
17
教育探索
18
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
2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1
开放教育研究
22
教育导刊
23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4
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2/63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G62/63(除各科教学)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
1
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
3
教学与管理
4
上海教育科研
5
教育科学研究
6
教育研究与实验. 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
7
教学月刊. 中学版
8
外国中小学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G633.3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语文)
1
中学语文教学
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G633.4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外语)
1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
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G633.5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
历史教学
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G633.6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学)
1
数学教育学报
2
数学通报
G633.2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政治)
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
思想政治课教学
G633.7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物理)
1
物理教学
2
中学物理
G633.8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化学)
1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
化学教育
G633.91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生物)
1
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
中国高等教育
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
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
高教探索
10
黑龙江高教研究
11
复旦教育论坛
12
中国大学教学
9
种子
10
核农学报
1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
中国棉花
13
作物杂志
14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
1
植物病理学报
2
中国生物防治
3
植物保护学报
4
植物保护
5
农药
6
农药学学报
7
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8
植物检疫
9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
1
园艺学报
2
果树学报
3
中国蔬菜
4
北方园艺
5
食用菌学报
6
中国果树
7
中国食用菌
8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
1
林业科学
2
林业科学研究
3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
国外EI期刊
ISSN 期 刊 名
1002-0721 Journal of Rare Earths
1674-4926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学报编辑部
1007-1172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ience)
1003-7985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好投吗

好投。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

吴礼权的主要论文

1.《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3.《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4.《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5.《“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6.《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7.《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载《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8.《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9.《〈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合作),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 年第 期转载。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1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12.《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13.《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14.《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15.《语言美学发轫》,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16.《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17.《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18.《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20.《试论赋的修辞特点》,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21.《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2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3.《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24.《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5.《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26.《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综合类核心期刊《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27.《〈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28.《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攽的排调语篇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29.《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30.《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31.《〈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2.《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33.《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34.《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35.《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36.《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37.《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38.《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糓与钱俶外交语言解构》,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39.《〈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40.《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41.《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42.《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43.《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44.《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45.《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46.《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47.《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48.《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9.《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0.《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载《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51.《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52.《“夫人”运用的失范》,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53.《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54.《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55.《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56.《“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5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58.《修辞心理学论略》,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59.《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61.《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载《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62.《潘金莲形象的意义》,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63.《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64.《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载《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65.《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66.《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67.《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68.《论夸张》,载《中国第一届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9年6月。69.《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0.《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71.《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72.《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73.《[请读我唇]三人谈》(与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74.《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教授[林语堂与萧伯纳]》,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75.《修辞学研究新增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76.《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77.《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78.《[金瓶梅]的语言艺术》,载《经典丛话·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79.《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总181期)。80.《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号(2000年)。81.《评黎运汉著[汉语风格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第2版。82.《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8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中国文学中的双关修辞模式》,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4期(总184期)。84.《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载《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85.《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与修辞学教材的改革创新》,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86.《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87.《论精细修辞文本的心理机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88.《异语修辞文本论析》,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4期。89.《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学的建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90.《论旁逸修辞文本的建构》,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91.《论拈连修辞文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92.《论结尾的修辞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93.《顶真式衔接:段落衔接的一种新模式》,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94.《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95.《论锻句与修辞》,《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96.《吞吐之间,蓄意无穷——留白的表达策略》,台湾《国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总207期)。97.《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98.《论事务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9.《从统计分析看“简约”与“繁丰”的修辞特征及其风格建构的原则》,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100.《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1.《基于计算分析的法律语体修辞特征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02.《论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103.《论起首的修辞策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4.《论口语体的基本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载《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05.《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06.《韵文体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的计算研究》,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07.《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108.《中国修辞学:走出历史偏见和现实困惑》,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09.《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的演进》,载《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110.《从计算分析看文艺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修辞学论文集》第七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11.《评谭学纯、朱玲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12.《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8月出版。113.《话本小说“正话”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114.《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5.《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16.《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7.《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118.《论修辞学与语法学、逻辑学及语用学的关系》,《平顶山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119.《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四种特殊类型》,载《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120.《由汉语词汇的实证统计分析看林语堂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中国人思维特点所作的论断》,《跨越与前进――从林语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与相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06年10月出版。121.《八股文篇章结构形式的渊源》,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122.《评朱玲[文学文体建构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23.《修辞学的科学认知观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载《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2007学术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124.《八股文“收结文”之“煞尾虚词”类型及其历史演进》,载《修辞学论文集》第十一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125.《比喻造词与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3期转摘。126.《〈史记〉史传体篇章结构修辞模式对传奇小说的影响》,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27.《“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128.《段落衔接的修辞策略》,《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29.《南北朝时代列锦辞格的转型与发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09年第8期。130.《从〈全唐诗〉所存录五代诗的考察看“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1.《学术史研究与学科本体研究的延展与深化》,《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0年第1期。132.《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133.《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4.《从〈全唐诗〉所录唐及五代词的考察看“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0年第1期。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异——论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136.《“列锦”修辞格的源头考索》,核心期刊《长江学术》,2010年第4期。137.《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138.《“列锦”辞格在初唐的发展演进》,《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39.《还原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差异的真实面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1期.。140.《艺术语言的创造与语言发展变化的活力动力》,《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月刊),2011年第5期.。141.《网络词汇成活率问题的一点思考》(第一作者),《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2.《名词铺排与唐诗创作》,《蜕变与开新——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11,7出版。143.《海峡两岸词汇“同义异序”现象的理据分析兼及“熊猫”与“猫熊”成词的修辞与逻辑理据》,载郑锦全·曾金金主编《二十一世纪初叶两岸四地汉语变迁》,台湾新学林,2011年12月出版。144.《晚唐时代“列锦”辞格的发展演进状况考察》,《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45.《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46.《海峡两岸现代汉语词汇“同义异序、”同义异构“现象透析》,核心期刊《复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147.《王力先生对汉语修辞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4期。148.《由〈全唐诗〉的考察看中唐“列锦”辞格发展演进之状况》,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149.《孔子“正名”论的语言学阐释》,《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50.《杜甫诗歌与名词铺排》(第一作者),《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51.《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在海峡两岸的存续现状探析——以海峡两岸对西方人名翻译的修辞行为为例》(第一作者),《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2.《列锦辞格的基本类型》,《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153.《先秦两汉诗赋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特点》,《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4.《元曲“列锦”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追求》,《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5.《“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经验及对中国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启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156.《修辞的性别分野与女性修辞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157.《宋词“列锦”结构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158.《明清词“列锦”结构模式的发展演进考察》,《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辑,核心期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始建于解放前夕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门类齐全、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3107亩,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建筑面积97.4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4亿多元,图书馆文献总量494.82万册,其中,纸质藏书235.44万册。学校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等8个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械设备健康维护、煤矿安全开采技术等18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3个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有79个教学实验室(中心),其中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1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16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类项目;有5个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56个固定实习基地,18个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设有19个教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88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8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获批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专业获批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专业获批为省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具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硕士工作。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86人,正高职称259人,博士563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湖南省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8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33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71人。
  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办学格局与育人体系。现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3.5万余人。学校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75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8项,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共39门。学生在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以品行优秀、素质全面、能力突出而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60多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约20万名各类高层次人才。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42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1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400余项,推广新技术7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71部;学校办有《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矿业工程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其中学报社科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学报自科版和社科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毛泽东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等国家40余所高校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近年来有多批学生赴国外、境外交流研修或攻读硕士学位,派遣多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教师赴美国、泰国等国家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沐浴湘风楚雨、承载湖湘灵韵的科大人秉承“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校训,进一步弘扬和创新矿业与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看电影杂志邮发代号是多少

下一篇: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