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电子版

发布时间:2023-02-14 12:23

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电子版

《中国中小企业》杂志自1994年创刊以来,就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支持。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曾于1994年为本刊题词“办好杂志,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也曾于1995年为本刊题词“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杂志的工作也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多年来,杂志始终坚持办刊宗旨,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围绕党和国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认真及时地在中小企业司支持下做好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更好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进一步提高刊物的指导性、及时性、实效性,在进一步认真学习党的宣传工作指导方针和委有关指示后,《中国中小企业》杂志在2009年下半年对栏目做了较大调整,开辟了政策导读、要闻大事、观察与思考、国际合作、区域经济、产业纵深、创业之路、企业心声、知心顾问、管理实务、资金融通、案例分析、文化家园、信息窗等栏目,全面、及时、如实地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报道广大中小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报道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及其经营理念、经验和策略等。
九品论文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若还有疑问欢迎提出咨询
望采纳

请问国内中小企业管理方面的期刊都有哪些,可以的话给推荐几本,再就是有什么好的论坛,希望能给点建议

向你推荐以下期刊:
1、企业管理(这是核心期刊)
2、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3、大众企业管理
4、江苏企业管理
5、山东企业管理
6、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的主要工作

中心成立以来,为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交流,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多次召开全国工作会,布置工作,交流经验,组织经贸活动,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和大型国内外展览,开展培训咨询,取得了丰硕成果。(一) 建立并扩大对外合作渠道截止2010年底,中心共组织国际交流近400批,13000多人次。中心已与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韩国、土耳其、越南、马来西亚、智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有较密切的业务往来。中心与国外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21份,推动了中小企业的交流。在2001年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和工商论坛会议(由原国家经贸委负责主办)期间,创立了“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心,为进一步加强APEC区域中小企业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二) 举办大型经贸交流活动截止2010年底,主办或承办大型经贸活动30次,利用外资协议金额106亿美元,实际利用额94亿美元。如1992年、1994年在天津和北京举办了国际中小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展览暨合作洽谈会(中国境内首次举办中小企业展览会);此后多年先后在常州、苏州、广西等举办中小企业博览会(交易会);1998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在烟台、青岛和福州举办了五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1999年、2005年承办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国中小企业产品展览会”和“中国中小企业纺织品、服装展览会”。中心还承担了“亚欧会议中小企业部长级会议”的筹办工作,承办了“第四届中德高技术对话论坛”、“第一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多个国际会议。(三) 加强对中小企业人员的培训从1991年开始,中心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和研讨会。截止到2010年底,组织了近340期各种培训班、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53350余名,其中引智培训50多期,培训人员4000多人;援外培训近70期,来自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2230多位经贸管理官员和中小企业代表来华研修和考察;利用政府扶持资金免费培训3万余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心组织的中德政府间合作项目、援外培训项目和面向全国举办的“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中国中小企业大讲堂”曾先后受到商务部、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等部门及领导的表扬,受到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欢迎。(四) 做好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获取信息,中心创办了《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编辑出版了《中国中小企业年鉴》、《中国行业企业百强》、《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服务指南》、《中国中小企业推荐目录》等。在中小企业司的支持下,中心承担了“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利用现代网络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等服务。中心还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整合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战略制订、融资服务、品牌培育、园区建设等提供咨询服务。由中心指导建设的天津中小企业发展园、国家新能源产业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连云港)示范园区等已成为中小企业集聚和区域经济振兴的重要载体。(五) 承担研究工作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国资委等委托,承担了“利用外资设立民营企业担保基金”(三期)、“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风险防范研究”、“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研究”、“节能减排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的政策研究”、“欧洲行业组织在促进中小企业节能降耗中的作用”、“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东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研”、“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对策研究”和“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运营发展报告”等十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调研,中心形成了一支涉及中小企业发展多方面的社会化专家队伍,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服务水平提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消除了中小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缩短了企业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有效弥补了中小企业的天生不足,强化了中小企业专业化营销的特长,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然而,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却是千差万别,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要求,更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为了解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对信息化的需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组织每周电脑报、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社、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联合开展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活动。

  一、中小企业认可信息化的作用

  1、认识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60.8%的中小企业设置有专职信息化建设和运行部门,说明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在企业中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而且其中有31%的企业由首席信息官或副总经理主管信息化工作,39%的中小企业专门设置了信息化部门的部门经理专职管理企业中的信息化工作。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有32.5%的中小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成果表示满意,而12%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成果不满意,5.5%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成果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但基本认可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有益。仅有2。8%的企业认为信息化没有明显的应用效果。

  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2、人才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IT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IT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技术力量缺乏可能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企业中信息化程度越高则越需要较多的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

  二、中小企业伯患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1、硬件设备情况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拥有10台以上电脑的中小企业占47.9%,有6.2%的中小企业甚至已经拥有100台以上的规模。有18.7%的中小企业还拥有5台以上的笔记本,71.9%的中小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而且有21.5%的中小企业拥有3台以上的服务器。可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2、网络设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调查企业都拥有至少一台网络设备。26.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网络设备。所有受调查企业都拥有至少一台专业存储设备。21.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存储设备。

  由于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打印机产品在受访企业中的配备率很高,91.6%的中小企业配有打印机,甚至有57%的企业配有3台以上的打印机。

  3、网络平台建设情况

  企业内部网的建设为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网络。各企业虽然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一样,但多数企业都利用已有的IT资源,建成了完善程度不同的内部网络。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仅有17.3%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局域网的价值,并且建设了本单位的局域网。在被调查企业中,82.7%的企业拥有局域网,而且有50.6%的企业局域网已覆盖了全单位的所有部门。

  4、主干网带宽

  企业上网需求正在迅速上升,大多数企业通过宽带主干网接人互联网。12.7%的受访企业通过10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48.3%的企业通过100M以下、1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通过10M以下带宽接人互联网的企业仅占39%。对于具有较多上网需求的企业来说,互联网接入带宽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速率,也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因此,加强接入服务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5、联网率

  全面实施信息化需要将企业中的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全面实现互联。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越高说明企业信息化实施覆盖范围越广,员工参与程度越高。从调查结果看,34.8%的中小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超过90%,42.5%的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低于70%。中小企业中计算计联网率总体水平较高,但还需要继续加强,以便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信息化。

  在被调查企业中,只有23.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网站,51.4%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有独立的顶级域名。此外,还有24.7%的企业表示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独立的网站,全面地实现企业上网。

  6、电子商务

  四成中小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近一半中小企业尚未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相对竞争力的变化影响,要从B2C和B2B两个层面来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不能以中大企业的系统架构来建设其电子商务系统,应有自己的一套建设原则,否则容易遭遇人才不足、系统不相容、导入经费过高、组织不适应等问题。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阻力

  技术人才缺乏、资金匮乏、内部业务流程不规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阻力。值得欣喜的是,中国中小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基本达成一致,只有不到15%的被访者认为企业领导是信息化建设的阻力。

  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广泛,薪资水平稍欠竞争力,对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人才吸引和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信息化促使企业营销、采购等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降低他们用信息化手段梳理业务流程的积极性。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

  1、信息化持续投入状况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到网络的构建和大型管理软件的上马,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更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否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统计结果表明,35.9%企业的信息化没有稳定、持续的信息化投入。

  2、近两年信息化投入与销售收入比重

  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逐年升高。从2003年、2004年这两年信息化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该比重均值呈上升趋势,2003年该比重均值为1.16%,2004年则为1.35%,比2003年增长16.4%。与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通常在2%--3%之间相比,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3、信息化投入结构

  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来看,本次调查结果并不支持“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现象”的结论,中小企业硬件、软件、服务三部分投入的比重均值依次为49.7%、30.2%、25.5%。这个投入结构比例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趋于合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度过硬件投入的大规模初期阶段,今后的硬件投入会朝着升级、换代方向发展。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1、软件系统需求

  2006年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安全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大热点,财务管理系统的新建、完善、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成为44.6%企业的重点,信息安全也是近四成企业的建设重点。另外,30%左右的企业将计划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2、硬件产品需求

  2006年中小企业对IT硬件保持较高的购买热情。台式电脑有64.2%的企业意向购买,打印机、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网络产品有40%以上的企业打算购买;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带动安全产品的需求,35.8%企业计划购买安全产品。

  3、信息服务需求

  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指导咨询、新技术讲座,需求比例分别高达63.3%、57.3%,对信息化建设评估、项目监理的需求比例也在20%以上。

  4、对IT产品的选购因素

  从台式PC机的主要品牌提及率看,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品牌在中小企业中大受欢迎。调查结果表明,联想遥遥领先,其次是方正,兼容机排名第三。国外晶牌DELL、HP、IBM的提及率明显较低。

  在PCJ艮务器领域,品牌集中度低于台式电脑领域。IBM和联想差距不大,二者共同占据中小企业PC服务器的半边天:DELL提及率第三,HP第四,二者提及率近30%。在打印机领域,HP、联想、EPSON是中小企业打印机的三大晶牌,提及率分别为28.5%、17.7%、14.9%。不论企业规模如何,互联网均是用户获取相关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中小企业在产品购买时比较谨慎。59.2%的企业在决策前会从互联网上查询相关信息,货比三家,努力寻找最优选择,还有44.7%的企业会直接到市场上询问比较。当然,厂商或经销商的推介作用也不容忽视,它能对44.9%的企业购买IT产品产生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对价格敏感性降低,采购时“性能比”成为最关注的因素。此外,应用案例参考、技术趋势分析、厂商/经销商信息对三成企业的采购过程有影响。

上一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下一篇:关于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