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一、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和利用资源
1.“走”向自然,让学生拓宽审美视野
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给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以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展示。在一节美术课中,主题是画“咱家的风景”,我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建议,为何不把它画出来展现给同学们看呢?学生立刻响应。一星期后,一幅幅生动的作品交上了。当一个同学提议办个画展时,我又把办画展的工作交给了他们,只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展板、展览场地等。整个过程,学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有条不紊。经过学生的努力,画展成功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美术的许多教材来源于大自然,特别是农村学校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更具优越性。随处可见的各种树叶、树皮、树根,不同形式的瓜子壳、玉米皮、麦秸草、野草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果实等,经过学生的巧妙构思,精心制作,都能变成一件件富有童趣的工艺品。
2.融入民间,让艺术“走”向学生
山区学校可利用本地一些随处可得的自然材料,将民间的艺术形式融合到美术课上来。我在庆元县实习时,就利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兰氏根雕、双枪竹木作为一个现成的美术大课堂。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学习科技,让现代化农村理念“走”向学生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建设,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城市、农村一体化进程加快,涌现出很多科技示范园、种养殖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投入了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这些示范园和基地都是美术教育很好的自然课堂。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美术课是闭塞的泥潭,毫无生气。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方面,要注意方法的应用,让美术课越来越生动,学生越来越感兴趣。在教学中,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提倡因材、因人施教,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从而引起、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这才是高水准的教学。
1.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课,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由于生活、教育环境等各方面的差距,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学生,尽管其美术能力优于普通学生,但我们勉为其难地让他画一幅与高科技有关的城市景观,结果绝对是不理想的。因而,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本身的规律,它毕竟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农村的孩子对于美的认识应该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环境,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2.美化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人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沉闷,影响学习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创作欲望
农村学生喜欢美术课,这也给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教好每个学生,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就成了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课题。
学生的创作才能最初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每个学生所想的、所做的,以及所画的,有时候连做老师的都暗暗吃惊。他们有时用蜡笔涂抹课本里的插图,有时又会把自己亲手“孵”出的丑小鸭羞涩地掬向美术老师,以便得到“权威人士”的评价和认可。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头脑中没条条,少框框,不受规章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对于孩子亲手“孵”出的丑小鸭,美术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把优秀的、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创作。
参考文献:
[1]李正火.由“旧鞋变了”想到的[N].中国教育报,2002-8-13(3).
[2]苟晓章.要注意挖掘农村的美术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2-08-13(3).
浅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浅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论文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3]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虽说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但这四个领域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相对独立的。对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四个领域中学生对“欣赏·评述”这个领域的兴趣最淡。在七年级的第一堂美术课上做了一次口头调查:“什么是美术。”学生们理解为“美术就是画画”的占了全部被调查学生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对美术的范畴理解不全面;“小学美术课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很多学生对“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画画”记忆犹新,而对小学美术中“欣赏·评述”的内容几乎没有印象。
美术课程的价值首先应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但是在农村中学,欣赏课教师一般不上,或者学生自习,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也没有兴趣,从而使欣赏课流于形式,失去了美术欣赏课的作用。初中生对“欣赏·评述”领域的无兴趣使得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完成很困难。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对美术欣赏·评述课的学习兴趣呢?由于欣赏·评述课程内容较多,使用一种方法来教学是不可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应该采取“灵活多变、据实而定”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说作品”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做出自己的评述。”“评述”即是“说”。但是,“说”比“评述”显得要简单一些,通俗一些,方便一些,学生更易于接受,更能产生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作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例1. 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然后开“说”:同桌之间互说——前后桌之间互说——在班内说。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合理、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说”以后,趁机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不但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例2. 欣赏校园的春天的时候,学生对春天的描绘就可以大“说”特“说”。由于学生对如何用画笔描绘春天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先说说有哪些现象可以表明春天来了、如果要表现春天我们可以描绘哪些景物、关于春天有哪些词语、文章、歌曲、诗词等,学生“说”着“说”着就会感到“原来美好的春天这么好描绘!我们平时怎么没有注意到!”此时趁机再出示一些表现春天的绘画、雕塑、版画等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把作品与自己的刚才的想法进行对比,想象艺术家如何进行创作的。教师在旁适时讲解,学生同时也了解各种艺术表现方法,如果有可能,教师再现场示范一下简单的绘画等技法会更好,或者用多媒体演示一下也可以。学生会用他们充满激情的灵魂去欣赏、去创作,当然也激发起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例3. 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收集喜爱的作品,并带入课堂展示,学生先自己介绍带来的作品,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评点。由于存在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评述气氛相当热烈,为了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每位学习个体都进入主动欣赏的角色中,学生由被动欣赏转入主动欣赏。此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山水画的欣赏同语文课中诗词的欣赏结合起来进行评说。如讲到南北宋山水画时,把北宋山水画家范宽、郭熙等人的作品同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相比较;把南宋山水画同南宋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秦观诗词进行比较。这又完成了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的教学活动。
二、“画作品”法。
学生在“说”过作品之后,往往有一种要表现的冲动,此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画”出来,便是把“一种虚无飘渺、捉摸不定的感觉真实的再现在你的面前”。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使“欣赏”课显的不单调,学生充满了兴趣。对于“画”法,则不要求学生太高:简单的线造型、漫画的方式均可。
例4. 在欣赏建筑艺术的时候,学生感慨很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此时,我便让他们把自己的建筑“设计”用画笔表现出来,结果就是创造出了一大批风格特异的建筑。
三、“临摹、改编作品”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按着学生兴趣的方向进行引领。既然学生对造型、表现等学习内容很感兴趣,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适当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呢?临摹名作的过程就是深入欣赏的过程,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适当的进行交流,而这就是最好的评述活动。
学生在临摹名作的过程,能够很好的贯彻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够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文化的情境中认识美术,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名作的“改编”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体验大师们的创作技法和思路。在欣赏现代作品的时候,学生就对“加上胡子的蒙娜丽莎”很感兴趣,在欣赏了多件 “改编”作品后,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创作激情,此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名作来改编,很容易就能激发出学生的灵感,创作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来。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美术兴趣论文
外在因素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未上小学之前,孩子喜欢画画总会得到家长的鼓励和夸奖。上小学后,孩子们的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原先对画画的兴趣爱好也慢慢被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座必须攀登的高山所遮蔽住了。当今,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大都一致认定,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而画画就是不务正业!再者,在农村,,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只有学生的优异成绩和学校的高升学率才能给学校带来荣誉,因此必要的时候美术课还会被语文、数学或是英语这三大主科的教师借用。这样一来,美术课倒成了形同虚设的课程。虽然有些学校也是确确实实设有美术课的,但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图省事,只叫学生自己画画,课堂气氛低沉。这样一来,学生会对美术失去兴趣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美术这一学科如此不受重视加之学生们课业如此繁重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否还存有希望呢?有名人这样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既然是这样,那么就着力去行动一番吧。社会与学校这一大因素,我们是很难改变的,但是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一、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其实就是了解学生,能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比如在五年级《走进自然》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风景画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其他主题的画。这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其他主题的画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
二、从转变自身开始
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对于教学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我们美术教师在教授美术时既不应有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的思想,也不该持应付的心态。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要求学生。要多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少有苛刻的指责。再者,我们美术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任课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一年级《玩陶泥》的课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放开地捏自己想捏的物体,让他们再回到玩泥巴的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陶器,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提高创新能力》
一、运用电化教学、发挥学生想象
苏联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美的形象性特点,一般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因此它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在美术教学中,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但是我们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学生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 而美术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而兴趣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 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电化教学,把它作为引起学生美术兴趣,激发美术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我在上《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兔子、小鸡、小鱼、白马的动画片,中间插播音乐,学生欣赏后都陶醉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创设的情境之中,问:“听了这段音乐动物圆舞曲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答:“音乐很美” 、“好像是在和小动物们跳舞呢”“仿佛是在森林里听小鸟们开演唱会。” 这时学生已经想要画小动物了,借此情景我便推波助澜,在黑板上当场示范画一幅可爱的小动物图画,学生们更加兴致勃勃了。当学生作画时我提出要求,不能只限于教材或老师的范画,而要把自己心理所想的画出来,学生欢呼雀跃。在教师的鼓舞和指导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情趣可爱、形态万千的动物图,到最后小结时,我把学生的优秀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构成一幅动物群图,然后再度播放音乐,曲图并茂,学生们开心极了。
又例如在执教《平面构成》一课, 我在备课时考虑平面构成的意思比较不容易理解,为了吸引学生,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景投影。为了使学生了解“构成”的含义,我打开投影仪自己双手放在上面, 让双手重叠、交叉、错叠后,屏幕上出观了一个牛头、老虎,接着我拿出一些大小不一的硬币、纸张、剪刀等实物 逐一拼出了一朵花,一只蝴蝶等东西,学生们看见后,不由发出了啧啧赞叹声,同学们都想亲手试一试,于是我让大家先动脑想象,根据自己身边的实物如尺子、铅笔、 橡皮……等,可以拼成什么东西呢?同学们拼好后举手回答。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到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用几块形状、大小不同的橡皮构成丁一个抽象人物、有的同学三角尺和铅笔构成了一架飞机……这时候,屏幕上一会儿出现一座房子,一棵树、一只狮子等。植物、动物、抽象的、具体的无所不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同学们通过实物理新组合,了解了构成的含义,当讲到“平面构成”时,我又借助投影仪讲述平面构成的方法和步骤,并用圆、方、三角形(硬纸板)经过剪切(分解)移位、构成, 并采用错叠、文叉、重叠等方法构成了各兵器或抽象的图案。分别用圆、方、三角形剪一下或两下,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拼一拼”在屏幕上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图案。好奇、兴趣激起了大家学习的欲望,他们来劲了,创造欲象熊熊烈火又高又旺。有的同学完成了一幅作品还要继续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创造性……
二、激发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农村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的剪、拼、撕、贴、刻、折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也是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才能出现美创造意识。
上一篇:中国保健营养文章怎么查询
下一篇:健康中国杂志是什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