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兴义师范学院论文布依语

发布时间:2023-02-15 02:29

兴义师范学院论文布依语

一、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王牌专业介绍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3个):应用心理学、化学(化学与合成方向)、应用化学(天然产物提取方向)

贵州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支持学科(3个):无机化学(2012年)、心理学(2014年)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5年)

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度):古代文学、民族传统体育学、有机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历史文献学
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简介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肇基于1813年重建的笔山书院,历经高等小学堂、兴义县立中学、贵州省兴义中学等历史时期。建国后,于1952年改为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开始了现代师范教育的历史。1975年名为兴义地区“五·七”师范大学,1978年改称兴义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师专,1993年又更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开始与 贵州师范大学 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生。2005年,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系“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201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两百年来,学校持续办学、未断文绪,而今,更是秉承“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3万人,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地理位置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地处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属“左右江革命老区”。学校位于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121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3.2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7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7.89万平方米;图书馆2.7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65万册,电子图书76.1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77.65万元。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37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和1个少数民族双语预科班;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农学九大学科门类;有1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1个省级一流培育教学团队、3个省级重点建设课程群、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1个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等19个校内科研机构(中心)。

教职工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663人,其中正高职称45人,副高职称213人,引进和培养博士59人、硕士333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4名、省教育厅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6名、省级、州级表彰27人。

人才培养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0476人,其中本科生7888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25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成为“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本专科综合就业率达89.90%。

科研成果 升本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获省部级项目93项、地厅级科研项目360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黔西南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师共发表论文近40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论文共500篇,SCI、EI、ISSHP等收录论文54篇;出版教材和著作82部;建有贵州省黔西南特色产业扶贫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1个。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

人口为2971460人。

民族概况

我国的布依族主要聚居于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人口数为2971460。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关系。壮语北部方言和望漠、册亨、独山、安龙、兴义等县的布依语基本相同。布依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没有文字,一直用汉文,建国以后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布依族的先民,一般被认为是由“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布依族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饶”、“布曼”,这可能是古代“僚”、“蛮”、“仲家”、“蛮僚”、“俚僚”、“夷僚”称谓的来源。从民族语言、古称、自称及地理分布考察,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在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布依族、壮族都称为“俚僚”、“蛮僚”或“夷僚”,五代以后,布依族称“仲家”、宋代壮族称为“僮”。“仲”与“僮”仍然是同音异写。后来由于长期分居,经济文化生活及风俗习惯产生了差异,便逐步形成了布依与壮两个民族。也有人认为布依族是由“百濮”的一支发展而来;还有人认为战国晚期到西汉的“夜郎”国与今日的布依族有渊源关系,因为夜郎辖地的中心地带在今盘江(古称豚水)流域,而盘江地区历来是布依族的聚居区。

布依族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文物,如青铜犁、锄和铁制锄、锸、铲等适用于稻田耕作的农具及稻田模型,与《史记》所记夜郎之民“椎髻、耕田、有邑聚”的情形互相印证,说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汉王朝对古夜郎的开拓和封建郡县制度的确立,历魏、晋、南北朝,大姓势力日益强大,阶级分化日益加深,封建领主经济逐步形成。唐代,中原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了一些羁縻州县,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世袭其地。五代时,增设了“八蕃”土司。宋朝继续推行“羁縻政策”,分别授予当地首领以刺史、司阶、司戈、将军等职衔,分别划归四川路、湖南路和广南西路节制。元代置罗甸宣慰司(安顺地区属其地)、顺元路军民安抚司(贵阳地区)、都匀军民府(黔南州部分县属其地)、于矢部万户所(兴义地区)及泗城州军民府(黔南州部分县属其地)等。

明朝和清朝初期,土司制度更加完备,土司和土官占有领地内全部田土,将属民世世代代束缚领地上(但不能任意杀戮和买卖属民)。土官对属民实行以劳役地租为主的剥削,同时进行残酷的超经济剥削,其名目达十余种之多。与此同时,明廷还在布依族地区推行“卫所屯田制度”,置营田使,经管“军屯”和“民屯”,后来,这些地区首先转化为封建地主经济。从明末到清初,随着布依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司境内的属民也日益发生两极分化,人口大量增加,开始出现了租佃和买卖田土的现象。土司和土官不得不承认领地内这种已经存在的田土买卖和租佃的合法性,并同意和褒奖开荒垦殖(新垦殖的田土也可买卖),以维持属民的生计。随着田土买卖的发展,有的土目、头人也日益贫困,将私田和粮田转售于汉人。布依族地区部分富裕的土官、把事及少数占有较多田地的属民,还有汉族地主和高利贷者形成了新的地主阶级,实物地租也逐步取代劳役地租。雍正五年(1727),清王朝采取的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政策,客观上确立和发展了布依族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加速了领主经济的崩溃,土司制度也随之消亡。

社会经济

秦、汉时代,布依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已有了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但比中原地区落后。随着秦汉封建势力的伸入,客观上促进了布依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随之逐步确立。以后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一直统治着布依族地区。大约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布依族的社会生产力又有了新的发展,农具中锄头的重量和长度都普遍增加了,锄口也由过去的贴钢改进为夹钢。从前用棍棒脱粒,这时学会了使用挞斗打谷,效率大大提高。罗甸、安龙和平塘等地还使用了水碾。随着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随之产生了地主经济。地主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日益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剥削越来越加重。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势力开始侵入黔南,促成了布依族地区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以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布依族人民更加陷入苦难的深渊。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布依族人民的处境更为悲惨,政治上根本没有地位,经济、文化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黔南布依族地区,各族人民惨遭蹂躏和杀害。1945年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布依族地区推行保甲制度,对布依族采取强制同化政策,不承认布依族为一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依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废除了产生民族压迫和封建剥削的根源。随之又完成了城镇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按照党的民族政策,布依族地区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1956年8月成立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成立了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1963年9月成立了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6年2月成立了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82年2月成立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今日布依族地区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建国前,布依族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建国以后,建起了钢铁、煤炭、电力、机器制造、化工、纺织、建材、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皮革、食糖、酿酒、食品加工、卷烟、造纸、印刷、电子等工业,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少数民族产业工人发展到数万。富有民族特点的布依族蜡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国后建立了安顺市蜡染厂,产品驰名中外,畅销日本、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各国。农业产量连年递增,水利设施、水电站的建设和农业机械在迅速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粮食产量大增,农林牧副渔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县区乡之间有公路连接,黔桂、滇黔、川黔、湘黔铁路干线通过布依族地区,贵阳市还有四通八达的航空线,改变了布依族地区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文教卫生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小学基本普及,县和部分区有了中学,还办起了中专、技工学校、师范学校和师范专科学校。建国前,常年流行天花、霍乱、疟疾、痢疾等传染病。广大人民缺医少药,遇上了传染病,更是家破人亡。建国后,党和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帮助布依族人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布依族地区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网,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文化艺术

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歇后语和谜语等。以民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分“大调”、“小调”两种。“大调”用于婚丧等隆重的场合,音调高昂大方,引人入胜。“小调”则在月夜或“赶表”谈情说爱的时候唱,音调柔和、婉转、活泼动听。戏曲以地戏和花灯著称,情节生动、优美。常见的舞蹈有织布舞、狮子舞等,动作协调,矫健轻捷。乐器有唢呐、月琴、姊妹箫、锣、铜鼓等。铜鼓是历来受珍视的传统乐器,遇隆重节庆方能敲击,在丧葬和祭祀中须由鬼师敲击。工艺美术以蜡染素负盛名,色调纯朴,图案美观。编织品如荔波竹席和平塘斗笠,驰誉四方。

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服饰特色是洁净淡雅和庄重大方。男子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花围腰,也有着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节日里还佩戴各种银质首饰。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称“座家”的习俗。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建国前,普遍信仰鬼神,崇拜祖先。也有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节日除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外,还有“四月八”、“六月六”。“四月八”又称“牛王节”,须蒸糯米祭祖和给牛吃,并让牛休耕一天。“六月六”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仅次于春节,布依语称“更将”。人们赋予它各种神话传说,有的地区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怎么样?

你好!
兴义师范学院由原兴义师专和兴义师范合并而成,我看她校徽上写的是2009年。现在有湖南街校区(市内校区)、西校区、北校区(顶效)、安龙校区组成。现共有十个专业为本科专业,其他皆为高职。安龙校区的读一年后转过来读吧。具体的专业我就不说了,很多!收费嘛~比起我在长沙读书的便宜太多了,估计北校区宿舍条件比较好,那是刚修建的,规模和配套设施都还可以,但是治安不敢恭维!不过你不要太张扬了也没什么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哈哈!欢迎你来兴义读书生活,这里的景色很好的,小吃也是顶呱呱,绝对值得来!我都打算以后回来养老呢!哈哈哈~就这么多吧!想了解更多,再去百度一下吧~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怎么样?

好吧!让我这个当地人来回答你吧!
首先告诉你,
兴义市

黔西南州
的州府,可是由于建市时间较短,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在各类设施上根本不想一个市。
其次,兴义的学校,高中最好,
清华北大
都有定点名额,但这几年有没有变化我就不知道啦。兴义唯一一所大学,现在叫兴义学院,是由以前的师专和师范合并而成。也是才升本没多久,设施很差,比中学都不如,但是现在正在建立新校区,坐落在兴义市顶效开发区(火车站附近),新校区的环境就好很多,面积也很大,很有大学的感觉,但是现在是否已经投入使用我就不知道啦,不过兴义学院,是一个本二院校。
有什么问题再问我吧!
兴义是我老家!

布依语祝福短信

  布依语除了请教布依族和买书看的话,是很难在网上找到他们的祝福语的

  有个文字样品如下: Lix haux miz luanh gwnl, lix xeenz miz luanh yungh。有饭不乱吃,有钱不乱用。

  布依语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212万。分布在贵州省南部,分为3个土语区。临近南北盘江和与广西交界的兴义、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罗甸、独山、荔波等县说布依语的居民区连成一片,是第一土语区。这一区的北面,惠水、都匀、贵定,直到贵阳市郊区,是第二土语区。第一土语区的西北、第二土语区的西面,镇宁、关岭、晴隆等县是第三土语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境内,也居住着自称为布依的人,他们说的话属于壮语的北部方言。

  布依语是单音节词居多、有声调、以词序和助词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除了少数复音的单词以外,每一个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的单音节都有词汇意义或词素意义。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的前面,宾语在作谓语的动词的后面。

  语音 ①声母分为单纯、化、唇化3类。塞擦音声母较少,除个别地区外固有词中不出现送气音声母。②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和-i、-u、-、-m、-n、-、-p、-t、-k等韵尾组成。韵尾前面的元音分长短,大部分地区a、i、u、4个元音分长短。长a舌位最低,短a舌位稍高,长的i、u、后面有过渡音。除个别地方外,元音e和o没有长短的对立,根据它们的音长来看,应属于长元音。第2、3土语e复音化为ia,o复音化为ua,其中的a也是长的。韵尾-k有的地方实际读音为-。在长元音后面的-k或-有的地方已失落。③布依语有6个舒声调和2个(或3个、4个)促声调。按调位的原理,可以把促声调归并到调值相同或相近的舒声调中去。但是某一个促声调归并到某一个舒声调的具体归法各地并不一致。因此把促声调独立出来,便于对方言进行比较研究。习惯上就说某地有8个、9个或10个调,它的性质和汉语的平上去入又分阴阳很相似。

  在把布依语和同语支的其它语言比较时,可以看到,布依语的辅音系统中没有pl-、kl-一类的复辅音声母。这样的复辅音,在布依语有的地方读为化音或舌面音,有的地方失去l,只剩下l前面的单纯辅音。如: 由kl变为,中间经过了kj的阶段。镇宁话的送气成分是伴随着声调产生的。

  布依语3个土语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第二、三土语比第一土语多一个塞擦音和相对应的在第一土语是或s。

  第三土语以镇宁话的语音特点最为突出,那就是:①声调有合并现象。别的地方的第3和第4调,在那里合并为一个(称为第3调而没有第4调)。②第3调是高调,在一些词里,伴随着这个高调出现送气音声母,如kha“头”、kh“杀”、tha“哭”、pha“捏紧”。镇宁读第3调、别的地方读第4调的词却不出现送气音声母。③有3对摩擦音声母,根据声调的不同,读为清浊两类。第1、3(一半)、5、7调和清声母s、h、f同时出现,第2、3(另一半)、6、8调和浊声母z、、v同时出现。如: ④别的地方的-m、-两个韵尾,镇宁合并为一个-,别的地方的-p、-k两个韵尾,镇宁合并为一个-k。⑤长短元音的对立减少了。i、u、都不分长短。镇宁以外的第三土语区内,虽没有上述第①、③两个特点,有些地方却有第②、④两个特点。第④⑤两个特点几乎是整个第三土语区的特点。由于有了第三土语,使布依语在壮侗语族中更显示了自己的特点。

  语法 ①有丰富的量词。典型的量词具有3种作用:一是标明事物的类别、性质或可度量性。二是代替它所统摄的名词,接受形容词、代词、性质名词和动宾结构的修饰。三是作数词和名词的中介。名词、量词、数词同时出现时,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居中,名词在后。但数词de“一、某一、每”和其它数词的位置不同。这是由于它除了是数词以外,还有非确定指示代词的性质,因此它要和指示代词 n“这”te1“那” 的位置相一致,即放在名词或量词或量名结构之后。②表明动作的时间或情貌,使用在动词后加助词或动词前加副词的方法,如kn1leu4“吃了”,k i“吃毕”,kn1kwa5“吃过”,ha4kn1“将要吃”,fkn1“未吃”。③有一个置于实词之前的结构助词 ka ,可以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动词、形容词相结合,如kam“你的”,kan“这个”,kakn1“吃的”,kadi“红的”。如果不把它看作助词而看作实词,就可以叫做被饰代词。④介词大都来自动词。⑤名词的修饰语除量词和由“二”以上的数词同量词组成的数量词组在名词前面外,都在名词的后面。

上一篇:哪个网站可以免费下论文

下一篇: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是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