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杂志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杂志
各省、市日报(小的市不一定有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少年儿童报(后改为中国少年报)流行的刊物有《连环画报》、《中国妇女》、《新观察》、《大众科学》、《科学画报》、《语文知识》等。《红旗》于1958年6月报日创刊是党中央理论刊物对象是县团级以上干部和理论工作者。
20世纪初期(1900-1930),中国有啥报纸杂志?
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邸报是封建宫廷发布消息的政府机关报。相传汉代已有邸报,但此说不可靠。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唐代,当时,我国是个封建大国,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各地方政府就在京城设立了一种叫“ 邸”的联络机构。邸报是由这种联络机构发布的。在“邸”这个机构里有“邸吏 ”,“邸报”就是由“邸吏”负责传发的。“邸报”并不是一个报的专名,而是一种通称。有时也叫“朝报”、“杂报”等等,它是我国最原始的报纸。
近代中国历史最早的报纸为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949年5月停刊。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大地构造学及其论著有哪些?
五十年代初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加之苏联大地构造派理论的传入与影响,虽然有其“一边倒”的负面影响,但确实活跃了中国大地构造学界的学术气氛,有的中国大地构造学家,把1949—1966年划分为中国大地构学发展的五个阶段之一,为大发展和百家争鸣的时期,这一时期,确实是中国大地构造学派形成的前夜,蕴育了中国大地构造学派。
在中央提出科学文化艺术界贯彻“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方针的感召下,中国大地构造学确实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显现在地质科学的学术刊物上最为明显,新中国诞生之前主要两个学术刊物上发表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论文零星可数,而解放后,则急剧增多,以《地质论评》在1957年第17卷上就发表有关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论文23篇,随着《中国科学翻了身的中国地质学》在这一领域有明显的反响,其中有:
黄汲清的《中国西北部新构造运动几种类型》;
陈国达的《论中国东南沿海区大地构造性质》;
向鼎璞的《新疆大地构造轮廓》;
王曰伦的《燕山运动之意义》;
马杏垣的《山西五台山区构造特征及深岩历史》;
李春昱的《对于“渭河”地堑的质疑》;
王鸿祯的《中国东部元古代褶皱带》;
冯景兰的《我国新构造运动在地貌及其有关方面的证据》;
金伯良的《甘肃走廓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与意义》;
王建章的《河西走廓一带地质力学的探讨》;
王钟堂的《山西大同煤田地层及构造》;
袁捷的《贺兰山北段地质构造》;
谌义睿的《新疆大地构造与矿床关系》等。
这些论文基本代表了当时不同论点的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质学的观点,起到了相互交流,博采众长,有力地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为后来的学派的林立,奠定了基础。
从1949—1959年间,在《中国地质学会会志》后改名为《地质学报》上发表的有关大地构造论文共30余篇,不包括前述苏联著名大地构造学家的专文8篇,诸如沙茨基、杨申、霍姆多夫斯基,其中别洛乌索夫就有5篇专文发表,我国学者的论文题目如下:
李春昱的《四川运动及其在中国的分布》(30卷1,1950年)
潘钟祥的《东亚造山运动及花岗岩侵入之规程》(30卷1,1950年)
刘之远的《湖北西南部地质构造》(31卷1,1951年)
李四光的《关于地质构造的三重基本概念》(33卷4,1953年)
黄汲清的《鄂尔多斯地台西沿的大地构造轮廓和寻找石油的方向》(35卷3,1955年)
喻德的《中国大地构造与矿产分布》(34卷3,1954年)
翁文波的《介绍苏联从大地构造研究石油资源的理论》(34卷3,1954年)
张伯声的《“中国东部地质构造基本特征”读后》(34卷3,1954年)
李四光的《施卷构造及其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34卷4,1954年)
张文堂的《几个“诱导”多字型构造》(35卷2,1955年)
王鸿祯的《从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岩层发育论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分区》(35卷4,1955年)
孙殿卿等的《河北蓟县迁西间山字型构造的商讨》(36卷1,1956年)
周圣生的《湖北东南地质及其构造特征》(36卷1,1956年)
袁复礼的《新疆天山北部前拗陷带及准噶尔盆地陆台地质研讨报告》(36卷2,1956年)
李四光、黄孝葵的《莲花状构造》(37卷4,1957年)
陈国达的《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39卷3,1959年)
黄汲清的《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分区及其特点的新认识》(39卷2,1959年)
20世纪90年代,我国出现了哪些散文杂志?
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繁荣导致了多种散文杂志的创刊,如《散文〈海外版〉》、《中华散文》、《当代散文》、《美文》、《散文天地》等等。另有不少大型刊物也开始注重发表散文,如《十月》、《收获》等,《钟山》还搞了同题散文大赛,各省作协刊物也都扩大了散文版面,有不少还开辟了散文专号或专辑;而各家报纸的改版,增加副刊版面,则给发表散文提供了更多的场所。尤其是晚报热、周末版热的掀起,更使散文有了用武之地。书籍出版部门也不甘落后,陆续推出众多的散文集,从五四时期的名家名作专集,到当代知名作家的作品集等等,不一而足。
上一篇:sci论文是指被什么收录
下一篇: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是北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