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2023-02-15 17:58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东莞理工学院属于二本大学 ,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2009年2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师资队伍精干, 人才 荟萃。现有教职工1065人,其中正高职称97人,副高职称243人,博士20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7人,东莞市科技领军人才或后备人才6人。专任教师中,75%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42%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为双聘院士,聘请了丘成桐、蔡睿贤等国内外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东莞理工学院设有14个院(系)、26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层次省内在第二批A线招生,同时面向其他十多个省、市、区招生;专科层次在第三批A线面向省内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0460人,其中本科生8599人,专科生1861人。创办了按新机制运作的本科独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莞城校区办学。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7020平方米,一般图书112万册,中外文现刊1692多种,数字资源11500GB;开通千兆校园网,建立了24322多个信息点。《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东莞理工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2月。

  东莞理工学院怎么样?(网友评价,前面好评,后面差评)

  好评我读本科,东莞理工有好有坏,不过如果你只关心自己的前途而无视其它的话,应该是不错的,总之还行,就是伙食不好,环境不错

  好评对于东莞来说,是一间好的2A学校了。反正住宿条件比广州的很多学校都好。大一去莞城新校区,不确定以后会不会搬去寮步旧校区。学风不好不坏,毕竟有愿意读书的也有不愿意的。莞城校区交通很便利,寮步校区相对来说不太便利。莞城校区比较小,但两个校区的环境都很好。

  好评理科院校,文科专业都一般了新生去莞城校区,学校小,宿舍6人大二回来松山湖后,学校大,环境好,宿舍4人不过莞城方便很多,在市区

  好评东莞理工还是不错的啦。现在又换成4人宿舍了。硬件不错,马上就要升级变大学了

  好评环境很好资金充足政府重视就业相对比较容易学风有待提高

  好评好,东莞理工本身就是比较好的理科学院,加上工业设计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是比较热门的专业

  好评今年新生会在莞城校区。莞城校区位于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松山湖校区虽比较偏僻,但是环境优美,空气特别好,校园建筑比较新而且漂亮。住宿条件很好,大部分都是4人间,唯一遗憾的是没空调。如果是为了毕业留在东莞发展,建议报考。如果只为学术,建议北上找学校

  好评12届大一在莞城校区,校区比较小,各方面设备也不那么齐全,不过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吃喝便宜多选大二回来松山湖校区,校区很大,自行车20分钟左右,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不过位于郊区,吃个夜宵也要跑到大岭山去

  好评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新校区很好,宿舍和教室都有空调,4个人一间房,环境都很好。学风也不错,学生们都很助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是位于小坑村,环境优美,交通也很方便,有几趟公交车到莞城。

  差评我想跟你说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来了你后悔~只会从学生上挖钱~1.环境虽好,但周围施工,施工人员还盗窃。2.禁止一切与学校利益冲突的事情:如不许买外卖,宁可抓外卖人员,不抓盗窃贼~3.交电费和水费,还经常断水,断电。在宿舍不许你用电饭煲之类,名义为宿舍禁止高电压工具。还会检查宿舍没收~4.没网速~还跟电信串通,其他大学301M网速~这里801M网速~还要是不稳定~骗钱的垃圾学校许许多多的不好,你来后会发现你当初选择是多么的错误和傻。在此警告:真的别来~

  差评环境算是一间大学,总体来说算是半间大学,学风不好,其他都好,东莞什么都缺,就不缺钱,东莞理工学院作为东莞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给予很大支持啊

  差评貌似挺多人徘徊复读和就读这间学校。这学校新校区在寮步,你们这届是第二届,所以各方面都不是很完善的,不过设备都是新的倒还不错。理科2b还有专科的院校,校风肯定不好的拉,不过东莞理工学院啊,广工啊这些2a理科院校校风一样差到要死,在大学学习纯碎靠你自己的自控能力的。宿舍不了解,不过不是你考虑复读的因素。如果你平时能上2a的话,这次失常发挥,可以考虑复读,毕竟学校新建不是特别好,2b院校珠海那几间不错。如果你平时都是差不多这个成绩,那就读吧,反正也是本科,出来工作靠个人能力,跟学校没多大关系的。

  差评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学风太差,特别是在厚街分校,的确是乱搞,那简直不是学校,纯粹是打着东莞理工学院的晃子,搞文凭挣钱,老师没上过一堂课,有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去过,也没考过,也确能毕业,也能有才 考试 成绩,政府也从来不过问,教育部也从来不知情,不过问!这教育界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差评(本人手打版好累人==)……这个学校的话……新校区在科技园环境是不错的、、。听说新校区宿舍是上面床下面桌子、可以自己选要不要有空调、有6人有4人的学校分配、校风就不知道了、、好像有钱人比较多可能会有攀比炫富风气、、

  差评佛山科技学院不好,本部校区太旧了,北校区污染严重,住宿条件也差。东莞理工和五邑大学都还不错。

  差评不好,作为一间技术学校,完全不接地气,高高在上,今日想去询问一下招生情况,学校没有安排招生咨询服务点不说,想入去问,谁知保安入都不给入。这样的学校,老爷一个,会关心学生吗?学校会有一些实用的教学吗?别想了!

  差评真的不好,多有钱本地人啊,这是本人亲身经历,一个悲剧

  差评东莞这边的治安都被公认的不好的啊,但是市区还好,经常有巡警巡逻,但是镇区就不行了很乱,如果你要来这边晚上尽量少出去,东莞理工学校这种地方治安怎么样也不好很差,但是学校教学就不懂啦。

  差评理科院校,没有特别好的文科专业,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专科了,都是本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这两个专业我不多加评论,能不能学好看你自己吧住宿的话,大一6人,大二4人,并且大一是在莞城校区,大二才回来松山湖校区松山湖校区还是挺大的,自行车一圈22分钟左右 ;

东莞理工成人教育学院的科研成果

年份 序号 论文标题 发表刊物 发表日期 作者姓名1992年 1 通过在职进修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2.5 宁景群1993年 1 东莞理工学院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发展成人教育 《华南师大成人教育》 1993.2 朱志德1994年 1 论毛泽东诗词的语言艺术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4.6 朱志德1995年 1 当前理工大专课程的主要矛盾及改进措施 《现代教育论丛》 1995.6 朱志德2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武陵学刊》 1995.9 朱志德3 东莞理工学院成教方向准、效果好 《东莞日报》 1995.4 朱志德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 《人事管理研究》 1995.4 宁景群5 学分制基本模式述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5.9 段雄春6 对学分、学分制及其二者关系的理解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5.3 段雄春7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分析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5.1 段雄春8 我院施行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5.2 段雄春9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1.5+0.5+1.0”教学模式构想 《教育研究》 1995.2 段雄春 毛济安1996年 1 论学分制的本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6.3 段雄春2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若干问题的辩证思考 《西北教育管理研究》 1996.3 段雄春3 对学年制和学分制的再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6.4 段雄春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 《人才培养目标研讨会论文集》 1996.6 段雄春   陈生永 陈军1997年 1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7.4 宁景群2 学习能力:人的必备素质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7.3 宁景群1998年 1 运用ISO9000—94的质量标准的思想进行教学质量控制的研究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8.1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高教自考拓新路,坚持自学能成才 《东莞日报》 1998.3 宁景群3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1998.4 宁景群4 对成教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8.6 宁景群5 提高自考质量 《东莞日报》 1998.6 宁景群 卢柱钦6 关于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成人教育的思考 《高教探索》 1998.7 朱志德7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考质量 《河北成人教育》 入选《中华教育文库现代教育艺术研究卷》 1998.8/1998.12 宁景群8 浅谈道德教育 《世纪之交社科文丛》 1998.12 宁景群1999年 1 对我院实行学分制的回顾与思考 《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1999.1 段雄春2 广东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教专科教育研究》 1999.10 朱志德3 浅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调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9.6 宁景群4 减轻心理压力,适应改革形势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1999.12 宁景群2000年 1 地方高校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和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1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2 论现代市场经济机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1  刘健  杨丹宇3 我院成人学历教育实行“一级管理”的体会 《广东成人教育》 2000.4 朱志德4 八载成教雨露中,万六英才攀高峰——东莞理工学院建院八年成教发展结硕果 《广东成人教育》入选《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研究论文集》第二辑 2000.4/2000.8 朱志德5 改变观念,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11 朱志德6 联合办学实施外延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0.4 宁景群7 发挥地缘优势,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中国高等教育》 2000.6 段雄春 曾文光 黄海宇8 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能力 《教育探索》 2000.7 宁景群9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成人教育》 2000.8 宁景群10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与培养创新精神 《广东成人教育》 2001.1 宁景群2001年 1 高等教育产业应“化”在哪里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1.1 段雄春2 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讨论述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1.1 段雄春2002年 1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2.1 段雄春2 转变观念 办出成人教育的特色 《中国高教研究》 2002.1 段雄春3 办出东莞特色,加快成教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报》 2002.3 段雄春4 成人教育也应加强成“人”教育 《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 2002.3 段雄春2004年 1 着眼社会需要 办出成人高等教育地方特色 《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2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4 宁景群3 试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4 段雄春2005年 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段雄春2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5 段雄春3 怎样组织成人教育课堂教学 《 成人教育 》 2005 杨惠平4 高等院校创新型师生的培养 《 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冒云辉 何鹏举5 古代中西方人性善恶论比较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5 冒云辉 罗美珍 何鹏举2006年 1 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刘春江2 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 纠3 成人教育是构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舒 文4 成教脱产学生的心理现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谢伟红5 浅谈成人英语教学的师生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孙玉琳6 管教结合,努力提高成教出勤率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黄 为7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培训方法探析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段雄春8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程克江9 关于提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段雄春10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思考成人会计课程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张新建11 浅谈会计学原理的教学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张新建12 成人教育体验式教学初探--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 淇13 成人函授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柴森林14 英语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认识与思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杜一青15 在我院成人公共英语教学中建立分级教学体系的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左 哲16 发挥成教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中的主体作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莫兰桂17 试探成人教育翻译课程的改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惠萍18 对应用写作规范性的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 伟19 浅谈如何提高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效果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谢伟红20 浅谈成人教育英语写作中的汉化现象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李惠萍21 供应链管理与看板--浅议供应链管理对丰田式生产的借鉴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刘春江22 供应管理对供需企业绩效及分销商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欧阳波23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莫兰桂24 发展责任保险,共建和谐东莞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10 汤 景25 浅入深出--成人教育学习方法新思维 《继续教育研究》 2006.10 段雄春26 略论和谐社会中政府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6.4 柴森林27 对完善目前中国财政公共监督体系的几点构想 《市场论坛 》 2006.9 陈海东28 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市场论坛 》 2006.11 杨惠平29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 》 2006.8 舒文30 新编经济法概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5 舒文 序号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负责人1 学分制实践研究(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3、9—2000、12 段雄春2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参加) 广东省教育厅 1995 段雄春3 地方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立项 1996、9—2000、12 段雄春 曾文光 余成 黄海宇 詹伟文4 珠三角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东莞理工学院 2004年 安少华 段雄春 宁景群 杨丹宇 陈建新5 “十一五”东莞市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成教学院.理工学院 2006.05--2006.12 段雄春6 地方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东莞理工学院 2004.08--2006.09 程克江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授奖名称 时间 获奖人或单位1 简论成人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2005年广东成人教育优秀论文奖 2006.03 段雄春

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研究论文

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研究论文

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那么,创业教育如何教育工商管理呢?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局限,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性探索。本文遵循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构建了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工商管理专业探寻一条较为适合的、有特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创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1]。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创业教育对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高校与外部社会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其创业教育始于1999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时至今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3],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创业教育类课程在部分高校已经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也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或者在课外进行一些创业竞赛,只是单纯为大学生创业而进行创业教育,存在问题较多,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影响我国创业教育水平提升的主要瓶颈之一。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管理类专业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相继建设了一批实验室、实验中心和实习基地等,很多商学院也在尝试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且还邀请资深企业家给学生上课,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美国创业教育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教学和实践体系非常完整,且与整个创业过程息息相关,学校在创业教育整个过程中开展了很多相关的活动。因此,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构建适合我国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弊端,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性探索,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旨在为工商管理专业探寻一条较为适合的、有特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之路。

2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教学环节,其目标是在实践教学中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工商管理专业所需的系统技能,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拓性的思维,使之具有较强的管理实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本文将运用系统的设计思想,遵循创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对所有大学生开展普及性创业教育,对部分大学生开展专业性创业教育,使少数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同时,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有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教育。具体原则如下:

(1)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逐步强化与渗透创业教育,构建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使普及性创业教育与专业性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所有大学生接受普及性创业教育,部分大学生接受专业性创业教育,少数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即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以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目的。

(3)全过程实践的原则。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贯穿于大学4年的始终。

(4)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原则。即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基础设置的监控。其目的是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2.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就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遵循上述原则,本文拟构建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基于专业的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

2.2.1课内实践教学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课内实践教学设计主要是在原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创业教育的四大课程模块,即创业意识类模块、创业知识类模块、创业能力类模块和创业实务操作类模块,如表1所示。在四大模块中,针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大三以后完成,即在原有课程模块基础上,开设创业实务操作类的课程,如创业设计、企业经营沙盘模拟、企业管理决策模拟等课程。

2.2.2课外实践教学设计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各年级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情况,结合各年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分层次设计课外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将其贯穿于学生大学4年学习的始终。将课堂外创业实践活动的训练作为辅助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过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案的延伸和补充,建立起“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课外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课后创业实践活动辅助教学方案。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1)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环节,是学校、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通过建立相应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将教学过程植根于企业创业实践的土壤之中,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践基础。

(2)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一方面,可让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发展的实践;另一方面,请企业家走进课堂,探讨逐步建立教学与企业发展之间利益相关的机制以及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共同成长的有效方式,如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和税务代理、ERP服务等。(3)创建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整合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4],借助网络平台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如可邀请企业家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交流,使学生接受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格、创业经验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做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4)开展各类创业大赛。一是针对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创业小组为单位,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大赛。二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创业大赛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企业经营管理大赛等,通过大赛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5)进行拓展训练。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激励学生挑战自我、激发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3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证措施

3.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工商管理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社会适应性。因此,为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应由知识中心观向创业智慧观转变,从培养“学术型”人才、“职能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

3.2完善课程体系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本文构建了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拓展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基于专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课程设置应着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渗透”,即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侧重于创业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二是突出“融合”,即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三是侧重“综合”,即注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是增大“弹性”,即增大有关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比例和选择弹性,拓宽学生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精神。

3.3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

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各种教学方法对不同能力培养的作用程度,优化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式实验教学、沙盘模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系统整合和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补充,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与实战能力的训练。如编写反映创业管理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本土案例,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案例资源,通过创业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和把握创业管理的真谛和精髓。通过为学生创设虚拟的企业创业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创业知识融于创业活动情境之中,进而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建立包括案例讨论、在线实验、在线创业论坛等模块在内的虚拟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3.4培养双向型教师队伍

“双向型”教师是指具备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师,是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制订科学的教师发展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注意吸纳、聘请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国内培养和国外培养相结合、学历提高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和丰富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3.5培育校园创业文化

创业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的延伸,也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校园创业文化是指各高校以创新创业为价值取向而着力打造的一种独有的高校校园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创新欲望,能为大学生的创业营造富有感召力的良好精神环境和氛围,引导广大学生自发自觉投身创业实践。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高质量的“创业报告”、“创业论坛”、“企业家课堂”等活动营造学校创业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4结语

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5]。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与配合。目前,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影响其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仅从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入手,提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改革取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夏维力,路艳.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改革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2):91-94.

[2]张育广.美日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95-98.

[3]田耘.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16-117.

[4]潘玉香.基于B/S模式下高校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版,2007(3):39-42.

[5]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从职称评定看高校人才评价的弊端论文

高校人才工作直接决定高校的发展方向和整合人力资源的能力。人才评价是高校人才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但是现下一些高校的高校人才评价存在着弊端,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职称评定看高校人才评价的弊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从职称评定看高校人才评价的弊端全文如下:

摘要 :高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在职称评定中存在“唯学历”、“唯外语”、“唯计算机”、“唯论文”的“一刀切”现象,我们应采取代表作匿名评审,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职称评定应该“双轨制”,评“教学型教授”和“研究型教授”,用人要重公论,重程序,重技术手段,决策模型可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关键词: 职称评定;人才评价

一、科学评价高校人才对中国的现代化

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它每年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在社会创新、政府决策及和谐社会的的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近5年来,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三大奖占全国总数的比例都超过了50%,高校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占全国总数的比例超过了80%。高校是生产力的推动机,是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留住人才、管好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珍惜人才,不要让让人才无谓的耗费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无用功。科学评价高校人才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职称评定是人才的激励机制,而不是人才的评价

标准。高职称不能等同于高管理能力,高职

称不能等同于高科研能力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改善了人才队伍的结构,它使得职称低的老师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一个上升的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职称评定慢慢的变味了,拿职称来衡量人是当今社会公认的潜规则,职称评定意味着什么?在高校教师看来,它关系到待遇、关系到脸面、关系到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的认可度。职称与工资、奖金挂钩,不同的职称有着不同的岗位津贴。当然,现在评聘是分开了,有正教授的职称,单位不一定聘你当正教授,但被聘为正教授的一定具有正教授的职称。人们错误的把职称评定定位于人才评价,通常认为:高职称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比低职称的教师要高。如果你没有正教授职称,哪怕你能力再强都难有出头之日,难以获得认可。

职称常常和某些硬指标挂钩。例如:某高校的各个学院需要提拔院长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为正教授,结果有2个学院在愿意且能够当院长的人选中没有正教授,于是就对全市招聘,最终其中一个学院从外单位“空降”了一个院长来,另一个学院直到现在都没招聘到,院长一职就这么一直空缺着,这样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基本工作。再比如:副教授申报正教授的评审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科研课题,而申报科研课题的审批条件之一是必须有正教授挂名,如果你在一个有很多正教授的成熟学科还好说,可以搭顺风车,请其他正教授挂名,但如果你在一个新兴的没有正教授的学科,那就难办了,这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没有解的怪圈,永远没有科研课题,就永远没资格评正教授。高职称=高管理能力吗?高职称=高科研能力吗?笔者认为不能完全画等号,因为职称只是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应该成为人才的评价标准,我们应早日走出这个误区,更何况我们的职称评定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三、目前高校职称评定的弊端

(一)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学历大战

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学历大战,以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分到高校任教的年轻教师为例,他必须继续一边工作,一边功读博士,如果不读博士的话,那么他连副教授都可能评不上,原因是现在大学里拥有副教授的人是最多的,已经没有多余指标,除非前面有退休的,但如果前面没有退休的,那这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读博士,湖北省职称评定文件规定,博士毕业后,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职务工作二年以上,其他条件达到,可以直接转成副教授,而不用参加繁琐的评审。虽然在《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中对于评审正教授一职,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是博士毕业,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高校已经规定,没有博士毕业就不能评正教授,有的甚至规定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不能评正教授。所以,几乎所有分来的研究生,他们都在忙着考博士、读博士,他们正处在结婚生子的年龄,课程对他们来说也是新备,还要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再加上读博士,这简直就是不堪承受之重。

(二)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论文数量之战、论文等级之战

在职称评议、评审中普遍存在发表论文越多,那么他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就越高的认识倾向。《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中规定:评审正教授一职需要: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专业课教师十五篇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十三篇以上,其中,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专业课教师六篇以上,公共基础课教师五篇以上,随着竞争的加剧,水涨船高,发表的论文数及刊物级别远远不止这么多,使职称评定走入了以数量代替质量、以形式代替内容的误区。有的学校要求必须是重要期刊,有的专业重要期刊还有几个,而有的专业重要期刊就只有一本,千军万马都要过这个独木桥,为了能发文章,花费上万元买版面,还要另花上万元打点编辑,这就造成了某些学科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刊物级别与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没有绝对的关系,所谓核心期刊,是依据国家《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的,它只能反映出某学科的文献在数量上的分布特点,指导文献采购,而不能完全反映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当然有的也对它的影响因子、立即指数、载文量、引文数量、被引频次、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等数量指标进行了修正,但期刊中所载论文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等质量指标却难以得到体现。有的学校过分地强调三大检索系统的地位,把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作为一个分值很大的量化指标,所谓的三大检索系统其实是属于商业性的数据库,其收录的原则是依据客户的需要,当然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文献有的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同时,也不能否定没有被其收录的文献就没有价值和水平。没评上正教授的教师拼命写论文,增加筹码以便评上,而评上了正教授的,每年也得拼命写论文,以便完成科研任务。

以某高校为例,如果评上了正教授,那么该教授每年必须完成55分的科研分,学校规定,发一篇论文算8分,那么该教授每年必须发表7篇论文,除非他还有其他科研课题。凡是重大理论问题或科技项目都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在这期间不可能发表很多论文,例如袁隆平就只发明了杂交水稻,爱因斯坦只发明了相对论等。有的论文是学生写的,却要挂上老师的名字,学生图的是借老师的名好发表些,老师图的是完成科研工作量,这直接导致了学术腐败,很多教师是为写论文而写论文,制造了大量的学术垃圾,治学态度很浮躁。

(三)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公共关系之战,投票表决不一定公平

某高校的职称评定是这样的,先由校职称评定领导小组投票表决,通过了的人再报到省里面去评,这种很多人接受且看起来公平的方法,实质上掩盖了一种不公平,有的人活动能力强,善于公关,请客送礼,拉拢了很多评委。现在有些大学是由原来几所学院合并而来的,有的评委就投自己原校区的熟人的票,有时各个评委之间的决策行为又会产生相互影响的情况,所以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公共关系之战,投票表决不一定公平。

(四)职称评定已经演变成计算机、英语之战

现在职称评定中计算机和英语过关成了一个硬指标,有的教师只在自己读书时学过,工作中根本用不到,也就忘了大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要用其长,容其短,更何况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强求一个人什么都行,计算机、英语不过关,不能代表那个老师的学术水平差,有的老师把精力用在了专业研究上而忽视了计算机、英语的学习。

四、不合理的职称系列设置导致高校大批优秀实验人

才流失,是我国只重视理论,轻视动手实践的根源

高校的职称设有:教师系列、实验系列、图书系列、研究系列等,其中只有实验系列是副高为最高职称(高级实验师为副高职称),没有正高职称,因此,教师纷纷认为做实验工作低人一等,实验人员不安心本质工作。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光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必须要脚踏实地的苦干才行。现在我们国家说起来要重视实验工作,说起来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那都是喊口号,没有落到实处。领导热衷于购买一些先进的仪器,这样别人参观的时候好看一些,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工作时,学校也喜欢让他们参观实验室,这样可以少汇报一点工作,时间好混一点。其实,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有了优秀的实验人才,才能确定实验室怎样建才合理,仪器设备如何配置才最优化,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却不是这样,实验系列由于没有高级职称,广大实验人员感到前途渺茫而纷纷转岗,难道实验系列设一个正高就那么难吗?

另一方面,国家有规定,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主任一职必须由正高职称的人担当,而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了满足这个要求,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主任都有教师系列的来兼任,而那个正教授,他还有他的工作,他又不坐班,在实验室看都看不到他,正真做事的还是实验人员,这就形成了有权的无责,有责的无权,严重挫伤了实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写实验室建设方案时,这对于正教授来说是最不起眼的小事,他往往不会亲力亲为,而实验人员也觉得这也不该我负责,也敷衍了事,这就给我国实验室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重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光喊一句口号,人事部门要把实验系列增加正高级实验师,这件事才算落到了实处。

五、建立正确的人才评价观

高校人才评价,不能只“唯学历”、“唯外语”、“唯计算机”、“唯职称”,不搞“一刀切”,我们应全面科学的衡量一个人,要看他是否“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评职称时,不管他论文发表没,只需他提供几篇代表作,匿名让同行的专家评议打分。我们可以推广江西理工大学的做法,职称评定“双轨制”,可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评“教学型教授”和“研究型教授”。用人要扩大民主,重公论,重程序,重技术手段,决策模型可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反对长官意志和主观臆断,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程发良. 当前高校人才问题的若干思考[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04,(09)

[2] 粟湘福, 魏风劲.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本质功能[J]. 教师教育研究 , 2006,(04)

[3] 张正峰. 试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方法的数量化技术化倾向 [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7)

[4] 崔金奇. 试论职称评定与高校人才资源开发[J]. 经济师,2005,(02)

[5]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2008,(06)

上一篇:国际航空期刊是中文核心吗

下一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审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