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船政文化论文(食品专业)

发布时间:2023-02-15 21:49

船政文化论文(食品专业)

1.船政文化概况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1842年,西方列强炮火轰开了福州大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火的洗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发扬光大船政文化精华,营造再掀闽江开放潮、推动福州大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有着深远的意义。
[编辑本段]2.船政文化内涵及主要精神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1、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中国官僚机构与近代工业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机体。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
3、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设备最完整的造船基地。
4、近代中国培养科技队伍的基地。船政学堂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关人才。船政局产生了中国早期无产阶级和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5、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建船政局制造出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的供应基地,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
6、中国航空业的摇篮。福建船政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
7、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船政文化所体现的自立自强、开放革新、学习进取等等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
以上仅是船政文化丰富内涵的主要体现。至于船政文化外延,更是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方方面面,联系广泛。此次船政文化研讨会已征集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少论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深入探讨,传承创新,更好为现实发展服务。船政文化名称,可根据不同场合和需要,冠以马尾、福州、福建或中国马尾,以区别于沪、津。
福建船政为后人留下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有诸多传统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一、民族自强。19世纪中叶,列强侵华势力扩张使“神威远震”的“天朝上国”向外国人屈膝妥协,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有识之士莫不为之痛心疾首,谋求富国强兵之道。“师夷长技以制夷”、“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治水师不可;欲整治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买船有受外国支配之弊,只有造轮船才能夺彼族所恃”、“船政之兴衰在于人才的培养”等主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革新图强的呼声愈来愈高。福建船政正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创办的。船政员工以其坚韧不拔的民族自强精神,艰苦创业,开拓革新,创造了许多旷古未有的光辉业绩。不仅制造出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批军舰、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制造出中国第一批飞机,而且创办了船政学堂,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社会科学人才,翻译西方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西方学术著作《天演论》,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对外开放和中国近代化进程。
二、崇尚科学。在兴建船政之前,左宗棠就考虑如何培养人才,以应需要,建议设立“艺局”。沈葆桢高瞻远瞩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船政前途的兴衰在于人才的培养。建厂之初就创办“求是堂艺局”,不久改称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后学堂。后又增设绘事院、艺圃,民国二年船政学堂分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福州海军学校、艺圃改称福州海军艺术学校,绘事院改称绘算所。1917年设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后艺术学校改为勤工学校,增设福建省林森高级商船职业学校。1946年勤工、商船二校合并,改称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为中国近代的造船、航海、文化、天文、航空、铁路、机械等培养大批科技人才。1867年建成船政衙门,沈葆桢特地写了一副楹联悬挂在大门:“且慢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以此激励广大员工勤奋进取,认真刻苦学习格物致知的科学道理。船政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行政管理层层负责、处处把关,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洋务。
三、对外开放。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左宗棠、沈葆桢等人更明白知夷才能制夷的道理,既重视社会经济的改造,更重视近代西方最新科技成就的吸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举措,把开放意识化为扎实的行动。“请进来”就是以高价购买、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高薪聘请洋教习,实行“拿来主义”。先后聘用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共81名洋师、洋匠。聘用过程始终在坚持“独立自主、权操在我”原则的同时,注重发挥外籍专家的作用。对表现优秀的洋教习一再续聘,而不能胜任者则断然解雇遣返。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注重与中国国情结合,有所继承和创新。“送出去”即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船政学堂毕业生中选出天资颖异、学有根柢者赴法、英等西方国家深究造船驶船、练兵制胜之理。学成而归,报效国家。事实说明,“拿来主义”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用。据有关资料,从1877年船政派第一批留学生至今,全国先后派遣留学生已达100多万名,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造就了一批批中华民族精英。
四、改革创新。福建船政创办过程,在当时传统封建制度和封闭锁国思想禁锢下,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压力、困难可想而知。船政创业者坚持改革创新,义无反顾。“以一篑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坚定自信,催人奋进。以新知识来教育学生,更派出大批优秀毕业生到西方汲取新知。注重实践,背离传统科举制度之道,使学生学以致用,成为有用之才。以“生死以之”的决心,知难而上,排除来自统治阶级内部及英、法列强等外部的种种非议、刁难、掣肘、阻挠、破坏,克服腐败的官僚体制、经费匮乏、缺乏经验等种种困难,使福建船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绩效。正如光绪元年左宗棠奉命议奏所陈:“中国轮船局分设闽、沪,闽局所设船、铁诸厂,华匠能以机器造机器,华人能通西法作船主,沪局所不如”。
五、学以致用。学习新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首先是重视新知育才,船政学堂先后开办制造(造船)、绘图(设计)、艺圃(技工)、驾驶、轮机、电讯等专业,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学制造者学法文和造船需要的基础数学、物理、解析几何、微积分、机械学以及重学、水力学、材料力学、制造、制机等课程。学驾驶者学习英文和驾驶需要的算术、几何、代数、三角、航海天文、航海理论、地理、驾驶学、御风、测量、演放鱼雷等;学管轮者另授汽理、行船汽机、机器画法、机器实习、修定鱼雷等。艺圃是专门培养初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技工学校,艺徒半工半读,主要学习语文、算术、几何、机械作图等。同时,重视实践,如学驾驶者在理论学习三年后经考核转入练船,实践科目有航海术、炮术、指挥等航海技能。先后配置“福星”、“建威”、“扬武”号等练船专供学生实习,洋员教其驾驶,由海口、近洋而远洋,“凡水火之分度、礁沙之夷险、风信之征验、桅柁之将迎,皆令即所习闻者,印之实境,熟极巧生”。学用结合使船政学生基本掌握了制造、航海技术,因而在大批洋师匠如约回国后,船政“可不用洋匠而能造,不用洋人而能驾”。
六、追求卓越。以育才为例,主要包括:(1)精选生员。每次招生采用“广报精收”的办法,考选十分严格。(2)严选教师。学堂开办初期“延致熟习中外语言、文学洋师”,请了不少外籍语言、专业教师。1879年后逐渐改由最优秀的留学生如严复、郑清濂、魏瀚等担任。要求为师者不单在课堂上“授道解惑”,更在思想的品德、志向、学问、作风、仪表、体魄、奉献等诸方面作出好榜样。(3)严正风纪。对学生思想教育抓得很紧,管理极严。学生稍有违规,小则记过,大者斥革;每三月一考,成绩一等赏银,三等记惰,两次三等责戒,三次斥出,学员淘汰率极高。(4)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锻炼相结合。对实习课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因此,船政学堂生员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蔚为风气。一位参观过船政学堂的法国工程师赞叹:“他们把敏捷的思维、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渴望成功的思想,全都用在学习上,这体现了中国人的特点”。即使到了国外留学也依然如此。如1877年首批12名留英海军生,留学三年全都成绩良好,令外国士官生吃惊。结业评结中:严宗光(严复)“考试屡优”,蒋超英“造诣最深”,刘步蟾、林曾泰“成绩优异”,何心川、方伯谦、林永升、叶祖珪、萨镇冰“于行军布阵及一切战法无不谙练”,黄建勋、林颖启、江懋祉“专心学习”,1879年先后学成归国,服务海军建设。
七、爱国忘我。这不仅表现在船政创业者恃“生死以之”精神开拓革新、艰苦创业,更表现在历次抗击外来侵略者战斗中以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勇杀敌、视死如归。1874年沈葆桢亲率福建舰队赴台,在日军武装侵略面前以坚定的爱国精神与坚强的武装实力,逼贪得无厌的日侵略军退出台湾,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并开始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1884年甲申中法海战,船政学生参战25人中捐躯18人;水师牺牲的6位舰长中有5位是船政学堂毕业的青年人;留学归来的船政学堂毕业生杨兆楠、薛有福、黄季良等一批参战青年也在战斗中献身。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中船政学堂毕业生为国捐躯的不少,如邓世昌、林永升等管带(舰长)。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战败,清廷李鸿章等为寻觅可以为已脱罪卸责之说词,改写战报,捏造战情,罗织在前方浴血奋战之下属以代罪。这方面已有不少史实记载及研究资料为含冤者辩诬,“官书多妄,野史多诬”之说法可谓入木三分。1938年抗日战争在保卫武汉大会战中,中山舰(原名“永丰”)官兵与敌机奋战到底,16名将士壮烈殉国。舰长萨师俊在指挥台中弹,在自己腿被炸断、手臂重伤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继续指挥,高呼:全舰官兵努力杀敌,誓与本舰共存亡!他们大义凛然、浩气长存,不愧为民族的脊梁,永远值得后人怀念。
八、当好表率。福建船政的创办者尤其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精明干练,处事果断,以身作则,公正廉明,成为僚属的楷模。他的过人之处在于:(1)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处处表现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重,坚定走民族开放和民族自强之路,没有顾及个人宠辱得失。(2)在艰难的环境中埋头苦干。务实开拓,有胆有识,奖惩严明。(3)严守中华传统美德,廉洁自律、光明磊落,令人景仰。左宗棠在后来致总理衙门书中称:“闽局之有成,赖幼丹(沈葆桢,字幼丹)中丞清强忠实,能得华洋之心,总司其上,而朴干之官绅员弁分效奔走于下”。语不惊人,却道出了领导者当好表率的十分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3.船政学堂毕业生历史名人
由船政学堂毕业的部分历史名人:
前学堂: 魏翰(造船专家、民国时任海军造船总监、福州船政局长)。
后学堂: 刘步蟾;邓世昌;严复;罗丰禄;詹天佑;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

有关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的读后感 作文(450字)

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我们跟随老师来到福州马尾船政博物馆。在这之前,我对中国的船政可以说是了解的微乎其微,但走进船政博物馆,那种感觉,那种历史遗留下来的碎片,却把那一幕幕的过去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风云巨变的十九世纪,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之变局,面对数千年未遇之强敌,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轰响中警醒。船政的诞生,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冀,带来了蓝色的梦想与祈望。然而,清廷的腐败和历史的局限,船政虽经一番艰苦创业,最终还是从辉煌走向衰落。孕育中的海军梦、强国梦,伴随着那块沉重的黄龙旗的坠落而破灭。巍巍罗星塔,滔滔马江水,见证着一个复国强兵梦的悲壮演绎,一段血与火铸就的荣辱历程……     古老的昨天艰难离去,船政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船政文化已成为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它激励人们重振雄风,与时俱进,共同致力于中华的崛起。 
    在参观完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后,我才知道造船仅仅是船政的一小部分,切身感受了船政文化的博大精深。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近代船政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层楼博物馆,为我们展示了船政的简介,船政概要、发展,船政科教发展历程,船政的产业发展以及海军基地。      走进船政文化博物馆,历史一幕幕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各大战争中出现的巡舰的模型把仿佛我们带回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当中,震撼之余,我也明白了如今的和平社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船政学堂的课程表、学生的笔记本以及各种船政科技令我看到了前人的决心和努力。环顾自己四周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不禁感慨:先辈们在过去简陋的设施环境中尚且能够奋发图强,我们难道不应当向那些伟人看齐,奋发向上,充实自我,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回报那些先去的烈士们?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走出来,荣辱交加。为中国船政有那样的先辈们、有那样的灿烂文化而感到骄傲,同时也为那无辜的牺牲而感到惋惜与心痛。 此次参观马尾船政文化,让我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历史和科技的发展,从中体会了很多、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们只有励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成就最出色的自我,才能回馈社会,报效国家。发奋学习、努力奋斗、薪火相传,不让先人们白白牺牲是我们的任务!

船政文化的文化内涵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船政文化所体现的自立自强、开放革新、学习进取等等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以上仅是船政文化丰富内涵的主要体现。至于船政文化外延,更是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方方面面,联系广泛。此次船政文化研讨会已征集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少论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深入探讨,传承创新,更好为现实发展服务。船政文化名称,可根据不同场合和需要,冠以马尾、福州、福建或中国马尾,以区别于沪、津。

船政文化的介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学术研究

校训 创新,求实,求是,自强 校歌 创作灵感: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学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放眼看世界”的活动,但由于晚清政府的腐败,国门被列强所破,致使船政一度没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才重新恢复了对船政文化的建设。2006年,福建船政学院140周年校庆,作为献礼,船政学院“ZOO乐队”创造了《船政之光》。歌曲由乐队的原贝斯手蔡汉峰作曲,在填词方面,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来渲染我们的船政,但当时词作者本人认为用最质朴的言语最能体现当代大学生,而且是身在船政本校的学生自己对学校由兴盛到没落的哀叹,对列强踏破国门的愤怒,以及对学校从没落到如今初春嫩叶般欣欣向荣,表达今后蓬勃发展的期望。这首歌经过多次的改编,如今大家听到的是最新的版本,一条长长的校园林荫道,承载了船政学子百年的兴衰。 歌词:当你来到这个世界,如传说般轰轰烈烈所有人为你欢呼,燃烧起激情的火焰是你让我看清世界,摆脱落后向封建告别所有人为你高歌,系上百年情怀的结有一天我会老去,你依然会散发朝气这一天为你高歌,让你的光芒照耀天际让船政之光照耀世界让我们团结在一起让船政之光环绕世界祝福你(有)更辉煌的明天 1842年,西方列强炮火轰开福州大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火的洗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要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术,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将之称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化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学校通过举办研讨会、出版专著《船政学堂》和刊物《船政》、编写学生素质教育读本《观澜船政文化》等形式,广泛宣传船政学堂的职业教育思想,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界人士主动去了解、研究和应用它,影响日益显著。一方面全员教育,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由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拍摄的《坚船起锚》、《材出闽堂》、《海军根基》等船政系列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船政文化的辉煌与博大。

上一篇:成人本科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四川职业技术大学学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