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审稿流程

发布时间:2023-02-16 09:50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审稿流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西下寒武统地震事件沉积及其构造意义(项目批准号41072077),53万元,2011-2013年。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Pb-Zn-Cu-Ag成矿系统及发育机制. 经费50万元(项目批准号 U0933605,总经费170万元)。2010-2013年。3.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江西1∶5万陀上、鹿冈、乐安县幅区调(基[2010]矿评01-15-11),2010-2012年,540万元。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 青海沱沱河-玉树地区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Pb-Zn-Ag成矿作用研究. 经费60万元(项目编码:1212010818096,总经费300万元)。2008-2010年。5.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及其成因研究,08YJ72,2008-2010,项目负责人。6.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9)年规划项目,龙虎山旅游地学资源特色及可持续开发研究. 2009-2011,4000元,项目负责人。 1.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江西省丹霞地貌形成机制及其旅游景观特色研究,2004-2006年。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寒武系大陈岭组沉积异常与古海啸的关系,2006-2007年。3.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制作项目“江西省资源与环境信息展示系统”,2001-2002年。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立项课题. 龙虎山和龟峰丹霞地貌的典型独特性研究,2008-2009年。5.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貌景观形成机制与景观保护研究”,2002-2003年。6.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80所,四川盆地中南部中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条件研究,2005-2006年。7.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质遗迹及其多媒体展示,2007年。8. 鹰潭市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仙水岩地貌景观发育规律及保护措施研究. 2006-2007年。9. 江西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龙虎山-龟峰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遗产综合报告编写,2007-2008年。10.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龙虎山-龟峰丹霞地貌特征与多媒体展示.,2005年。 郭福生著. 浙江江山古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构造控制.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年2月.郭福生著. 大别造山带地壳组成演化与铀金成矿背景.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年2月郭福生主编. 江山地质概论及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第二版).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年7月。辜骏如 郭福生 夏菲主编.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年10月.周维勋 郭福生译. 世界铀矿床录.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12月. (执笔翻译16万字)彭花明 夏菲 郭福生 等编. 宝石学. 原子能出版社,2006年.郭福生主编. 地球科学概论.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9月.郭福生,姜勇彪,刘林清,张策. 江西广丰盆地白垩纪红层及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特征. 世界的丹霞(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261-266.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等. 一种特殊类型硅质岩的特征与成因研究. 地学前缘,2003,10(4).郭福生等.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 地学前缘,2003,10(3).郭福生等. 沙漠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世界地质,2003,22(2):152-156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寒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探讨. 地层学杂志,2003,27(4).郭福生等. 从动力地质作用原理探讨沙漠化成因.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24(3):157-166.郭福生等. 浅谈我院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共基础课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地质教育,2000,(1) 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 姜勇彪, 郭国林等. 江西龙虎山景观特色及其形成机制. 经济地理,2006,26(增刊):126-128曹秋香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沉积学报,2008,26(5):797-803曹秋香郭福生曹养同. 地质公园研究概论.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5):317-319姜勇彪,郭福生,孙传敏等.江西弋阳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山地学报,2008,26(1).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特征、成因及其国内对比.山地学报,2009,27(3).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孙传敏.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姜勇彪,郭福生,刘林清,彭花明.龙虎山丹霞地貌区河流阶地地貌面的热释光测年研究.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曹养同郭福生. 国家地质公园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述评. 地质找矿论丛,2007,(2)曹养同郭福生. 地质公园的建设历程述评.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52-53.彭花明、郭福生、严兆彬等. 浙江江山震旦系碳同位素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2006,35(6)朱志军、郭福生、孟显云等. 马尔柯夫链分析在甘肃礼县地区上石炭统东扎口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 Vol.29 No.4张红军郭福生李满根陈少华. 普通高校扩容后定编探析 东华理工学院(社科版),2006年,(3)杨志郭福生刘林清. 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1):64-66.杨志,郭福生. 龙虎山旅游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11(3):188-190郭国林郭福生刘晓东. 丹霞地貌砂岩的微观化学风化作用电子探针研究. 中国岩溶,2006,25(2):172-176严兆彬,郭福生等. 浙西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事件沉积的初步研究. 地质学报,2005,(6)严兆彬,郭福生. 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质找矿论丛,2005,(1)罗能辉,郭福生. 浙江江山寒武系三叶虫生态组合与古环境意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夏菲 郭福生 彭花明 辜骏如. 用Visual Foxpro6.0实现盈亏平衡自动化. 工业技术经济,2004.4李详 郭福生. MAPGIS二次开发中图数松散耦合机制的实现方案.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10)李祥 郭福生. 论基于Mapgis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工程,2004,30(10)

化学合成

〖检索时间〗2009-06-17
14:51:52
〖检索范围〗
〖起止年代〗
〖检索条件〗
〖检索结果〗检中1篇,选中1篇
1/1
【题 名】阿司匹林的合成条件研究
【作 者】丁健桦
郝丽
乐长高
王宁
【机 构】东华理工学院应化系,江西抚州344000
【刊 名】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28(1).-76-78
【文 摘】以水杨酸和醋酐为原料经O-酰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比较了三氯化铝、三氯化铋和无水碳酸钠三种不同催化剂以及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找到了最佳催化剂和最佳反应务件,即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其用量为水杨酸的2%,水杨酸与醋酐的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30min,回流温度为85℃左右,阿司匹林产率可迭72.6%。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同时,本法简单、快速、经济、无污染,产品质量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该文献符合您的要求,你可以自己去下载,当然也可以留下邮箱我发给你。

古代文学教学创新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古代文学教学创新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1】

摘 要:当代大学生人文知识欠缺问题非常明显,古代文学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奠定人文素质基础;二挖掘人文意蕴加强人文心理素质;三完善主体人格提升人文精神内涵。

关键词:古代文学 创新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高校要发挥人文素质文化功能,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把大学教育赋予以人为本的精神蕴涵,不仅传授知识,更需要人文精神。

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欠缺、人文精神衰退的问题非常严重。

作为人文学科的古代文学,应立足现实,适时跟进,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有效发掘古代文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心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文个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传授人文知识,奠定人文素质基础

人文知识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知识,是实现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古代文学作品是经过岁月层层淘洗积淀下来的,记录着前人的人格操守和志趣追求,表达着前人的热切情怀和饱满希望,诠释着前人的自强不息和奋发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文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选择适应新的文学发展形势的教材,使教材由单一变为多元的。

教材开放是古代文学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途径,不但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扩大知识容量和学习视野,从而提高学生辨析、思考、选择、综合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尽量简化、淡化文学史知识的灌输,重视向学生传授传统的人文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还要把学术界前沿的新成果吸收到教学中来,讲授有关材料的新发现、学术界的新观点,使文学史知识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丰富教材的内容,而且能使古老的文学史充满现代活力。

使学生与学术前沿保持同步,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兴趣,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奠定学生坚实的人文基础。

二、挖掘人文意蕴,加强人文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古代文学是古人精神意志的体现,所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意蕴,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有效保证人文精神的提升。

首先,培养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品格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在古代文学中体现得非常生动。

如先秦的典籍“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羿射日”,他们补天之阙缝,移地之阻隔,填海之惊涛,射上天骄阳,逐地上猛兽,面对灾难勇于抗争,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再如,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对人生理想执着的追求等等,展示着古人为了信仰和理想甘愿历经艰难险阻永不放弃的执著。

其次,坚守节操的人格精神。

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真正的“君子”应该坚守人格。

如屈原在遭受别人诋毁时申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效忠国家,坚持理想,不惜以死表白自己的高洁。

李白失意时,纵情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纵情山水而追求心灵的自由逍遥。

关汉卿狂放不羁,却高傲地宣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古代文学作为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神,所以发掘古代文学人文意蕴,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完善主体人格,提升人文精神内涵

人生的处境不外乎顺境、逆境、绝境。

古人和今人都在探寻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古代文学的人文性特点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是时代骄子,在自豪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压力。

古代文学体现了先民顽强不屈的精神。

如“鲧禹治水”,在先民与洪水做斗争的进程中,子继父业,直至制服洪水!《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舞了很多青年,激发大学生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改革精神。

作为大学生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引导他们反省自身,取长补短,做有开创性的人,树立和谐永续的发展观。

传统文化精华的关键词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圣贤荀子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了永续发展的自然观,是我们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可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态,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情怀。

大学生本身的健康全面发展,就是一种和谐、科学的成长和发展。

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一种胸怀,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古人对世事百态的态度,欧阳修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皆忘”是一种人生境界……从这些作品的阅读中,学生可以学会对人生追求的坚定与执著,可以感悟人生的伟大与崇高。

可以说,古代每一篇传诵不朽的优秀作品都融入了生命的无穷力量,蕴含着生活的坚定信念。

通过古代文学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坚定他们的思想抱负与理想追求。

这既能使学生满足现实的人生需求,又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握好人生方向。

参考文献

[1]刘金荣 谈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徐国华 涂育珍 古代文学教学困境与出路――古代文学课程教改探索.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1,(04)。

广西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2】

[摘 要]当前广西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但是文化建设相对不足。

中国古代文学在现代高校教育中日益“边缘化”,需要重新定位;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广西高校培养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人才。

因此,应对广西地方文化历史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主要在教材、课程、教法等方面进行实践改革,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广西文化建设。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 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一、问题提出

对于中国文学教学改革研究,国内高校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针对以往注重知识积累的弊端,为适应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提出要以培养人文素养和提高应用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二是教学内容,针对以往重史和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要读文本、读经典、重本轻史;三是教学方法,探索了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总之,学界基本是在宏观上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教材)体系与模式、课堂改革、教师风格化教学等不同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加以研究和尝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这些改革,总的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

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整理归纳利用,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2]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这一问题,以期在微观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然目前已有之研究,基本停留在微观层面,即主要探讨引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诸种意义和作用,论述也较为简单。

总的来说,对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学界的研究仍是尝鼎一脔。

因此,本文试图将广西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实践考察,以解决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这一难题。

二、现实的需要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发挥高等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加快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等要求,广西高等教育应将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融合到教学和学术创新活动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确立培养“创新文化人才”的教育理念,发挥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大学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价值观念的变化,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很多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一样,在现代高校教育中日益“边缘化”,课时也在不断压缩。

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普遍存在“学习古代文学有什么用”的疑问,认为学习古代文学没有前途,学生的学习目的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是为了获得文学修养,因此,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低。

学生中不仅对于古代优秀的作家作品不甚了解的大有人在,如许多大学生都没有看完四大名著,而且他们对于地方文化特质和文化名人等更是茫然不知。

这样的现状显然不利于学科体系建设。

因此,对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此外,当前广西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但是文化建设相对不足,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进行广西地方历史文化的教育,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广西文化建设。

尤其是,自2012年以来,广西重点培育打造“14+10”产业体系,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国家战略,推进广西―东盟经济圈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是文化的建设,广西需要大量从事文化传播工作、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人才,这就要求广西高校培养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探讨地方历史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重新定位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教育界只注重古代文学的基础课功能,而忽视了它的文化传播功能。

众所周知,文化和文学只有在传播中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故对古代文学这门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既强调其基础课的功能,又要突出其文化传播功能。

因此,古代文学这一门课程,应该改变以往的定位,而重新定位为要为广西培养适合的文学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以服务于广西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外,广西各历史文化名城是广西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中心,若以学生身边的地方文化为突破口,将容易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将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而且,作为传统课程的古代文学得益于传统而又囿于传统,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普遍遵循的套路是注重重点词、句的解读,并没有注重对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性教学;而从教学手段来看,也主要采用的是背和记相结合的模式。

因此,课程改革极易流于形式。

而若将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中,将地方文化作为古代作品理解的图释者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承载者,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的情怀,教学改革则较易操作,而且也符合高校目前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实用性和多样性的时代趋势。

总的来说,古代文学在教学中引入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这是改变古代文学教学中只重“史”之文学历程,而忽视古代文学史之空间地域特色之弊端,让学生从时空两维度立体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途径。

古代文学教学与广西地方历史文化的结合,既让古代文学教学更具实践性与现实性,又让学生参与地方历史文化宣传与保护,对推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无疑有着示范作用。

四、改革实践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改革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今日中国高校众多,教材繁杂,然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对古代文学的教学,大致还是延续写作背景、作家生平以及作品介绍等教学模式,这就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应主要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转变观念,引入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从教材、课程、教法上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材改革

目前的古代文学教材普遍使用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及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很难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有学者指出“教学研究的变革,归根到底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它需要理性思维的.力量,它要求研究者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

[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编写一本题为《广西历代作家作品选》的纸质本教材。

该教材当是一本既能体现广西地方文化特色,又能培养人文素养的作品选读教材。

教材编写的主要内容如下:

1.选择作品的标准要能体现广西地方文化的特色,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及适应教学的需要,选择具体标准有:(1)与文化名胜古迹有关;(2)为广西历史文化名人所作;(3)能彰显地方文化特色;(4)具有乡土情怀。

2.作品的编写体例拟遵循以下原则:(1)作家传记类资料。

主要包括作者列传、传主与广西有关的论述以及后人的若干评价等。

(2)文本原文。

通过查阅地方志、地方诗文词集、地方民俗文化、地方历史文献等,精选经典作品。

(3)研究资料。

提供学界不同学者所撰写的关于作品或作家的论文,一篇作品选择二、三个不同的代表性看法即可,以为教学提供多元理解的资料。

(4)思考与练习。

选择某篇作品,涉及几个主要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理解作品;练习的形式多样,包括读书笔记、文学评论、文学创作、文学采风等等。

(5)作品数量控制在100篇以内。

不限于广西籍作家的作品,与广西有关的作家或作品均可入选。

(二)课程改革

1.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设置广西地方文学教学的专题版块。

依照《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广西卷)》等著作,将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渗透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如讲述先秦神话传说时,可引入广西壮瑶等族的“布洛陀”、“莫一大王”、“一幅壮锦”、“百鸟衣”、“盘瓠王”、“密洛陀”等民间故事;又如讲述唐宋代文学时,可重点讲述客桂文人的文学活动,如柳宗元、李商隐、苏轼、秦观、黄庭坚、范成大等;又如在讲述明清文学时,可重点介绍桂籍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如蒋冕、戴钦、吴廷举、岭西五大家、临桂词人群体等。

2.重新设计实习实训环节中的“文学创作与采风”的课程。

通过与广西各地景区的联系与合作,让学生前往实习,以宣扬广西地方文化为主题进行文学采风与创作,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转为实地考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调研、作业检查等方式,丰富古代文学教学方式。

(三)教法改革

古代文学的教学历来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环节。

以往的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应转变观念,在教学方法上跳出传统模式,从单纯的讲授型教学转变为研究探索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能力,提高授课效果。

具体改革措施有:

1.在教学环节中实现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相融合。

主要形式有:

(1)将“寻找古代文学中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如唐宋文人与桂林山水)”以作业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及地方文化名胜,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促进学生的创新型、主动型学习。

这样,课外学习古代文学与文化便从“规定”变成 “需要”乃至“必要”,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中,让学生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形式,在广西地方文化典籍、广西历史文化名人、广西地方文化现象等中选题,将身边的“历史文化”进行重建,形成自己对广西地方文化的“认知结构”。

另外,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改革均应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即是在原有的教学计划中融入广西地方文化资源,不应对教学计划进行重大修改,而只是局部调整教学时间,适当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五、余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校开设古代文学课程始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是在西方学术视野下建构而成。

在借鉴西方美学思想、文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20世纪的中国学者试图建立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1910年,林传甲著《中国文学史》由武林谋新室出版。

同年,东吴大学教授黄人开始撰写并讲授《中国文学史》。

此后百年,出现的中国文学史专著难以计数,且各大高校均开设这一课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文学史教材有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

西方学者韦勒克和沃伦认为“编写某一个时期的文学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关于如何叙述的问题:我们需要辨出一种传统惯例的衰退和另一传统惯例的兴起。

为什么这一传统惯例的变化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发生是一个历史问题,用一般的术语是不能解释的”,又说“文学上某一时期的历史就在于探索从一个规范体系到另一个规范体系的变化”。

[4]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中,如何叙述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即是立足于地方历史文化教育的视野来叙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从而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熟悉广西各地方文化资源的专业人才。

[ 注 释 ]

[1] 张晓霞.近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2] 沈辉.论引入地方文化资源改革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践意义[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 施良方.教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6.

[4] 雷・韦勒克,奥・沃伦合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307.

余志伟的学术论文

1.余志伟,萍乐坳陷西部中石碳世黄龙期沉积相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通讯,86(1).2.余志伟,江西萍乐坳陷西部中石碳统黄龙组白云岩成因探讨,沉积学报(核心期刊),88(3).3.余志伟等,TR-B/PE薄膜试验研究,大连科技情报,90(1).4.余志伟等,研磨碳酸钙填料在文化印刷用纸中的应用,江西造纸,90(2).5.余志伟等,新型电工电子级填料的特征及应用,电子化工材料信息,90(12).6.余志伟等,TR材料的工艺特性及应用效果,热固性树脂,91(2).7.余志伟,粉石英在微孔硅酸钙保温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华东地质学院学报,97(3).8.余志伟等,硅微粉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华东地质学院学报,98(1).9.廖巨浪 余志伟,粉石英在蓄电池胶壳中的应用”,华东地质学院学报,98(2).10.余志伟等,“增韧硅微粉研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98(4).11.余志伟等,“硅微粉染色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98(6).12.余志伟,“粉石英分级技术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99(1).13.余志伟,“粉石英表面改性研究”,无机盐工业(核心期刊),99(1).14.余志伟等,一种新型工业矿物原料-粉石英,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99(1).15.余志伟,包膜硅微粉增韧环氧树脂机理的研究,热固性树脂,99(1).16.余志伟,碳氧同位素在白云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核心期刊),99(1).17.余志伟等,电工专用填料开发研究,华东地质学院学报,99(2).18.余志伟等,利用粉石英尾砂开发电工填料的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99(3).19.余志伟等,粉石英改性及效果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99(4).20.余志伟等,石英表面改性及应用效果,化工冶金(核心期刊),99(10).21.邓慧宇 余志伟等,粉石英尾砂超细粉碎研究,中国粉体技术,2000(2).22.余志伟,改性粉石英在PE薄膜中的应用,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0(4).23.余志伟,江西滑石矿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1(1).24.余志伟,粉石英填料在硬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1(2).25.余志伟等,矿物填料改性工艺研究,化工矿物与加工(核心期刊),2001(4).26.余志伟,改性填料提高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研究,西安工程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01(3).27.余志伟等,纳米稀土转光材料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核心期刊),2001(11)(SCI检索).29.余志伟,粉石英在环氧树脂封装材中的应用,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2(2).30.余志伟等,西部粉石英矿开发利用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2(3).31.余志伟等,江西省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开发,中国粉体技术(核心期刊),2002(3).32.邓慧宇 余志伟等,金溪膨润土钠化改型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2(2).33.余志伟等,镁质粘土抗菌材料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3(2).34.余志伟等,膨润土纳米抗均材料研制,矿物岩石(核心期刊),2003(4) (EI检索).35.余志伟等,Reseach on rare earth encapsulated luminescent material,journal of rare earths(核心期刊),December 2004(EI检索).36.漆小鹏 余志伟,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无机发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中国稀土学报(核心期刊),2003(2).37.余志伟等,明矾石合成4A分子筛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4A).38.余志伟等,天然粉石英矿加工技术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4(4A).39.周春为 余志伟,宜黄晶质石墨碱法提纯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增刊).40.葛金龙 余志伟,环氧树脂/纳米粘土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增刊)42.余志伟等,纳米粘土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塑料科技(核心期刊),2005(4).43.漆小鹏 余志伟,纳米级稀土-微米级无机填料复合转光材料的研究,稀土(核心期刊),2005(1).44.余志伟等,纳米粘土/EP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5(4).45.余志伟等,纳米粘土提高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绝缘材料,2005(3)46.张延峰 余志伟,镁质粘土新型抗菌材料,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5(5).47.余志伟,纳米粘土增强材料研究,精细化工(核心期刊),2007(9)48.余志伟,云阳微结晶石英岩矿成因探讨,地质科技情报(核心期刊),2007(9)49.余志伟等,宜黄细晶质石墨酸法提纯实验研究,东华理工大学学报,7007()50.邢丽华,余志伟(通讯作者),石墨伴生钒矿中钒的焙烧浸取及分析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7(6)51.海霞,余志伟(通讯作者),石英表面覆钛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2008,31(4)52.余志伟,玉山蒙脱土结构改性几应用研究,非金属矿(核心期刊), 2008,31(4)53.余志伟,邢丽华,石墨尾矿提钒及综合利用研究,金属矿山(核心期刊),2008,386期(8)54.余志伟,海霞,赵安,Mg-土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精细化工(核心期刊), 2008,(12)

青海查查香卡铀矿床

刘林 冯伟 宋宪生 宋哲 李卫 陈擎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介绍了查查香卡铀矿床勘查过程和矿区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该矿床铀资源调查评价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区域性北西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变质火山岩+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的“三位一体”成矿机理,认为查查香卡铀矿床具有形成铀多金属矿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查查香卡铀矿床;成矿机理;铀多金属;潜力

查查香卡铀矿床属青海省乌兰县赛什克乡南柯柯村管辖,位于乌兰县城南的南坡,海拔4000~4200m。矿床南部有109国道,由398km里程碑向西北方向进入县级公路到达查查香卡农场,行程24km。由查查香卡农场北东有汽车便道行驶20km可直达矿床(图1)。矿床的西部及西北部从乌兰县或德令哈横穿牦牛山,到达查查香卡农场。

图1 查查香卡铀矿床交通位置图

1—城镇;2—铁路;3—国道;4—县级公路;5—河流;6—湖泊;7—查查看卡铀矿床

1 发现和勘查过程

(1)第一阶段:矿床发现与初期勘查(1969~1971)

1969~1971年二机部西北一八二队对查查香卡地区进行了初步勘查。

1969年由二机部西北一八二队第三分队在1∶2.5万伽马普查中发现了17、18两条异常带,从而为查查香卡铀矿床(原324小型矿床)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1]。

1970年通过1∶10000伽马详查、1∶2000伽马详测、槽探系统控制长2000m,手掘硐探4个,确定324地区中段为主要矿化段[1]。

1971年机掘硐探1个,手掘2个,钻孔3个,控制深度200m,控制长度500m,了解了324地区中段深部矿化,发现1个工业矿孔。

1969~1971年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2]。发现工业矿体13个,单个长35~70m,厚0.75~3.5m,品位0.054%~0.073%,平均长49.7m,平均品位0.062%,埋深0~50m;后备矿体26个,单个长35~210m,厚0.7~5.0m,品位0.035%~0.046%,平均长70.5m,平均厚1.83m,平均品位0.038%,埋深0~100m。

表1 1969~1971年完成的工作量统计

(2)第二阶段:停滞期(1972~2008)

根据核工业部三局南昌会议精神,遵照“富、近、浅、易”原则,结合324小型矿床的具体情况,经青海652大队研究,核工业部三局批准,1972年撤出324地区。

(3)第三阶段:评价期(2009~2012)

2009~2012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在本区开展了铀矿调查评价工作。

2009年在查查香卡324地区中段施工探槽10个,长度387.1m,发现4个地表工业矿体。

2010年在324地区中段施工了4条勘探线,5个钻孔,完成工作量1853.21m。发现2个工业铀矿孔,2个铀矿化孔。

2011年在查查香卡324地区完成实测地质剖面12条,约8.94km,发现4~5条铀异常带;完成1∶2000地面伽马能谱测量11条、面积12km2;施工钻孔10个,完成工作量3179.76m,发现1个工业铀矿孔,1个异常孔。

2012年在查查香卡地区完成1∶2000地质剖面4条,长度7.01km,发现Cu、Au等金属矿化;1∶1万激电测量60个点3条激电测深剖面,显示可能为两条金属硫化物异常带。表层矿化较弱,向深部500 m左右可能有较好多金属矿化;施工5个钻孔,完成1883.44m,发现1个工业铀矿孔、1个异常孔,在C76钻孔中见到两层黄铁矿化层(16.5~4.3m)。初步确定查查香卡矿化带为铀、多金属矿化带。

根据地表槽探圈定了4个工业铀矿体,钻孔在矿化带中部查证发现了4个工业铀矿孔、2个铀矿化孔,铀矿体5~7层,累计厚度10.82~8.12m,品位0.05%~0.25%。同时发现了该区铌、稀土等多金属矿化,且与铀呈正相关关系。在铀矿体周围发现铌矿体3个、矿化体11个,控制矿体长200~357m,厚2m左右,品位0.0883%~0.2498%。还发现有稀土矿化,圈定矿化体5个,主要为铈、镧、钇等矿化。

2 矿床基本特征

矿床位于丁字口-埃姆尼克山-牦牛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岩浆弧带与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的结合部,夹持于泽日肯和陶力古隆起之间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中。

2.1 矿区地质

查查香卡铀矿床属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铀成矿带乌兰南山铀成矿亚带。位于柴达木北缘残山断褶带东段,华力西期下义山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中(图2),矿化赋存在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OST)变质火山岩中,受北西向挤压破碎带控制,长约9km,宽约2km。

矿床内主要矿化围岩为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变质火山岩,主要以各类绿片岩为主,夹云母石英片岩及大理岩。地层产状北西西向。岩浆岩主要有华力西期中粗粒花岗闪长岩、条纹状混杂岩、中细粒闪长岩、条带状闪长岩等;脉岩有中细粒石英闪长岩脉、闪长斑岩脉、辉长岩脉、斑状角闪正长岩脉、石英脉等。

矿化赋存于北西向斜长角闪片岩挤压构造破碎带中,其中富矿地段复合于斜长角闪片岩之早期北西向构造带上,长2km,宽数米至百余米,倾向北东,倾角65°;矿后局部有北东向构造叠加,石英脉沿晚期北东向构造充填。该区伽马异常带断续长9km,呈北西向展布,在其中2km长的范围内,铀、钍矿化较好,矿化断续长几十米至几百米,宽几十厘米至十几米;该矿床同时为多种稀土元素的成矿区,主要有铌、铈、镧、铱等矿化[2,3]。

图2 查查香卡铀矿床矿体平面展布图

2.2 含矿岩石岩性特征

查查香卡矿床围岩为碎裂斜长角闪片岩等(图3),近矿围岩蚀变强烈,主要有钠长石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铀含量较高,坑道口碎石一般为(200~300)×10-6,最高达878×10-。6 矿化岩石为灰黑色碎裂闪长岩,灰黑色,块状,主要成分为角闪石,镜下鉴定为斜长角闪片岩,岩石呈纤维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说明矿石经过了一定的动力构造变质作用,片理化发育,岩石较破碎;矿石主要成分为角闪石(70%)、斜长石(20%),少量黑云母(3%)、石英(3%)、方解石(4%),此外还有微量的绢云母、阳起石和绿帘石等;岩石中大量角闪石呈不规则纤柱状晶体,彼此嵌连而平行排列,大小为(0.12~0.15)mm×0.11mm,组成较为密集的条带,角闪石不同程度遭受阳起石化蚀变;斜长石双晶不明显,局部有挤压破碎,具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现象。

2.3 铀矿化带特征

查查香卡铀矿床可以划分为西、中、东3段[2]。西段有3条异常带,长500~900m,宽2~10m,一般为(100~200)×0.1258nC/kg.h,最高大于1000×0.1258nC/kg.h;中段异常断续长200m,宽几十米至百余米(由多条带组成),一般(100~300)×0.1258nC/kg.h,最高大于1000×0.1258nC/kg.h(图4);东段异常断续长3000m,一般(50~150)×0.1258nC/kg.h,最高大于1000×0.1258nC/kg.h。

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含矿构造带闪长碎裂岩(或糜棱岩)及碎裂闪长岩中,富矿地段为碎裂岩或糜棱岩,岩石破碎强烈、弱硅化、片理发育;碳酸盐呈细脉或星点状分布多的地段矿化比较好,其他多为贫矿化地段。

镜下见沥青铀矿充填交代黄铁矿现象,铀矿化以浸染分散状或吸附形式存在于含矿岩石中。矿化基本有3种表现形式:碳酸盐成细脉状沿岩石片理充填成条状构造或呈星点状分布于含矿岩石中,一般矿化较富;白色长石-石英-碳酸盐脉成细脉状沿片理分布于含矿岩石中;岩石片理化发育,为黑绿色或紫色,肉眼看不到脉体,但矿化较好。对所采集的查查香卡矿床矿石、含矿岩石和围岩进行的铀钍、U4+和U6+分析表明,查查香卡矿床铀矿化蚀变碎裂岩的铀含量为0.1022%~0.11011%,而围岩斜长角闪片岩的铀含量较低,为(15~18)×10-6;微量钍分析表明,矿化岩石中钍含量比较高,为(2916~659)×10-6,而围岩的钍含量较低,只有116×10-6,矿床中铀以原始富集为主。另外通过矿化岩石U4+和U6+含量的对比也可以看出铀的富集特征,矿化岩石 U4+的含量分别为0.10674%和124×10-6,而U6+含量分别为0.10436%和9310×10-6, U4+相对U6+含量要高,U4+/U6+比值分别为1∶1.55和1∶1.33,铀以U4+为主,U6+含量较低。对矿化岩石和非矿岩石的化学全分析表明,矿化岩石碱性元素中的Na2O含量为11 89%~2139%,非矿岩石Na2O 为0.174%, Na2O富集程度达2155~3123倍,说明查查香卡矿床有钠交代铀矿床的一些特征,可以与北祁连冷龙岭碱交代铀成矿带进行对比,显示了成矿特征的相似性[4]。

图3 查查香卡铀矿床纵剖面图

1—碎裂闪长岩;2—闪长岩;3—正长岩;4—斜长角闪片岩;5—碎裂斜长角闪片岩;6—斜长角闪岩;7—碎裂斜长角闪岩;8—角闪岩;9—碎裂角闪岩;10—辉绿岩;11—铀矿体;12—块段编号

图4 查查香卡铀矿床8号勘探线剖面图

3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查查香卡铀矿床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勘查,即1969~1971年的初步勘查和2008~2012年的调查评价。前一阶段主要为地表调查和槽探揭露,认为:①矿化主要分布于构造挤压破碎带闪长碎裂岩及碎裂闪长岩中,富矿地段为碎裂岩或糜棱岩,岩石破碎强烈,片理化发育,肉红色长石和碳酸盐呈细脉或星点状,其分布多的地段矿化最好;②岩石蚀变较强,主要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阳起石化、碳酸盐化、钠黝帘石化、钠长石化和弱硅化等;③区内成矿构造主要表现为片理化、碎裂岩化及糜棱岩化带,走向为NW W,倾向NNE;④由地表到深部钍矿化逐渐变贫,而铀矿化则相反,由地表到深部逐渐矿化增强;⑤根据伴生元素分析结果认为324地区属多种稀有金属成矿区,铀、钍、铌、铈、镧在矿化岩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非矿化岩石。

2008年以来,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通过在柴达木地区实施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铀矿调查评价项目,对查查香卡铀矿床进行了调查评价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3.1 通过对查查香卡异常带中段槽探揭露和钻探查证,圈定了铀、铌、稀土矿(化)体,初步估算3341铀、铌资源量

根据槽探圈定了4个工业铀矿体、6个矿化体,钻孔在矿化带中部查证发现了4个工业铀矿孔、2个铀矿化孔,矿床接近中型规模。

在铀矿体及周围发现铌矿体3个、矿化体11个。发现了该区铌、稀土等多金属矿化,且与铀呈正相关关系(图5),铀与铌、稀土元素伴生。按铀矿床伴生组分综合利用,圈定了13个矿体,圈定5个稀土矿化体(主要为铈、镧、钇等)[5]。

图5 查查香卡铀矿床铀、铌、稀土元素含量关系

3.2 大致查明查查香卡铀矿床区域构造位置,属于古隆起与蛇绿混杂岩带的结合部,为断裂破碎带与多期次岩浆活动区

矿床处于丁字口-埃姆尼克山-牦牛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岩浆弧带与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的结合部,夹持于泽日肯和陶力古隆起之间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中。

异常带位于泽日肯隆起与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之间,受加里东—印支多期次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北西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5]。长约9km,宽约2km。

3.3 大致查明查查香卡铀矿床的含铀建造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为一套蛇绿混杂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

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以各类绿片岩为主,部分为角闪片岩类,少量为变余中基—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局部夹含放射虫硅质岩、海绿石砂岩及细碧岩等。绿片岩、角闪片岩恢复原岩为一套海相喷发沉积的中基—基性火山碎屑岩。总体上该层位为一套蛇绿混杂岩。

滩涧山群斜长角闪片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图6):在完整岩石中,稀土配分型式为右倾型,富轻稀土,∑Ce>∑Y;稀土元素总量与铀矿化程度成正比,即稀土元素总量越大,铀矿化强度越大[4]。

图6 查查香卡地区斜长角闪片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

3.4 大致查明查查香卡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具多旋回特征,铀矿化主要受印支—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控制

区内可划分出吕梁、四堡-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6个构造-岩浆活动旋回(表2)。断裂破碎带及华力西期、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区内Cu、Au等多金属、U等矿化提供了空间和物质来源,其中印支-燕山期是铀矿化的重要阶段。

3.5 发现了查查香卡地区有铜、金多金属矿找矿线索

地表调查中,在查查香卡地区含铀异常破碎带中发现了Cu、Au等金属矿化,见有孔雀石、铜蓝和明金[5],Cu含量0.6825%, Au含量560×10-9。矿化与石英脉、强褐铁矿化蚀变带关系密切。激电测深剖面发现了2~3条激电异常,与地表发现的控矿构造蚀变带相吻合,向深部500m左右可能有较好的金属矿化。钻孔中发现了2层黄铁矿化层,埋深在330.5~342.5m、396.6~400.6m之间,厚度分别为12.0m、4.0m。

表2 查查香卡地区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一览表

3.6 总结提出了查查香卡铀矿床“三位一体”成矿模式

综上所述,查查香卡铀矿床位于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与由达肯达坂群和吕梁-印支期基性-中酸性岩浆岩组成的泽日肯隆起的结合部位,赋存于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变质火山岩,受北西西向的区域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印支-燕山期的酸、碱性岩浆-热液活动是区内重要的铀成矿作用。

控制查查香卡铀矿床的断裂破碎带是区域性长期活动的断裂带,发育于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中,形成于加里东末期,于华力西期又有活动。断裂带内基性、中性和酸性脉体发育,铀矿化与正长岩脉、石英脉等关系密切,反映出该断裂带既是铀成矿溶液的导矿构造,亦是铀成矿的容矿构造。与成矿构造相邻的达肯达坂群(铀含量(30~40)×10-6)和滩涧山群(铀含量(15~18)×10-6),在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中,地层中的铀不断活化向断裂带中迁移、富集,多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形成了铀矿床。

综合分析认为,查查香卡铀矿床形成于区域北西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变质火山岩与华力西-印支期岩浆-热液联合控制的“三位一体”[5,6]成矿模式,具备形成铀多金属矿床的条件。

4 结束语

已有的地质调查表明,查查香卡伽马异常带断续长9km,经对中段2km长的范围内铀资源评价,铀资源量接近中型规模,铌资源量340.6t(按铀伴生铌的资源量1052.6t)。铀矿体呈扁豆体产出,往深部有钍变贫、铀变富的趋势;平衡系数1~117,地表偏镭,地下基本平衡。初显良好的找矿潜力。

查查香卡矿化带尚发现有较好铜、金等矿化线索,其北侧有与之相平行的已发现赛坝沟、托莫尔日特金矿床的托莫尔日特构造带,因此查查香卡铀矿床具有形成铀多金属综合矿床的可能。

因此,查查香卡铀多金属矿有待开展预查和综合研究等工作,可望达到大型铀多金属矿床规模。

参考文献

[1]核工业西北182队第三分队.324地区1971年地质工作总结[R],1971.

[2]核工业西北182队第三分队.324地区1972年工作设计专题报告[R],1972.

[3]孙圭,赵致和.中国北西部铀矿地质[M].核工业西北地质局,1998.

[4]傅成铭,权志高,周伟.青海查查香卡矿床铀、稀土元素矿化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J].铀矿地质,2011,27(2):103-107.

[5]刘林,宋宪生,冯伟,等.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查查香卡地区1∶25万铀资源区域评价[R],2010.

[6]刘林,冯伟,陈擎,等.柴达木东北缘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刘林,男,1964年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青海地质勘查院院长。1987年至今在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铀矿地质工作,近期主要承担柴达木盆地北缘预测评价及查查香卡铀矿床勘查工作。

上一篇:论文引用文献如何标注页码

下一篇:旅游文章写得最好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