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学生的成才之路论文
优秀大学生的成才之路论文
浅谈大学教育与大学生成才
摘要: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以及确立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方
法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成才的多种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教育;成才教育
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极为重要的阶段,每年都有上千万的高考
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他们都是优秀的,大多数同学进入高校后学习
都很努力,但是四、五年以后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出类拔萃
的优等生,毕业后不久就取得创造性成果;有的学得较差,走上工作岗
位后多年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为什么同学于寒窗之下,会有这样大的
差别呢?大学阶段里人才成长有什么规律可循呢?怎样才能学得更好
些,成长得更快些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浅见。
一、大学阶段在人才成长中的地位
大学教育,对于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具有突出的作用。
首先,从大学阶段的性质来看,并不是普通教育,为人们成才打下
一般的文明基础,大学是专业教育,为人才成功打下专业基础。一般来
说,人一生中的常规教育的“求学期”,是成才的打基础阶段,而大学阶
段正是“求学期”向“创造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大学生
既是为成才起飞的第一步。基础打得如何,第一步跨得怎样,直接关系
到起飞的方向、高度和持续性。
其次,从人的智力发展规律来看。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
为受过常规教育的文明人,通常在二十岁到三十岁是学习能力最旺盛
的时期。这时期,记忆力、动作和反应速度达到最佳状态,思维理解力、
比较判断力、创造力都正在积极向上地发展,而这个年龄正与正常入
学的大学生的年龄相吻合和交叉。
再次,从专门家成才史来看。不少杰出人才,在大学生活中已露出
苗头,作出了起飞的良好开端。十九世纪数学家闵考夫斯基,在求学期
间,参加了法国科学院数学大奖竞赛,以杰出成绩与英国大数学家史
密斯分享了荣誉。天文学家伽利略读大学时,就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
规律。朗道在求学期间,发表了专门论述量子力学的论文,在科学领域
里初露锋芒。各种统计都表明,一般说来,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正是二
十五岁至四十五岁,这正和大学生年龄相衔接。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经
过严格的正规训练,毕业后,可以在人才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域内,纵横
驰骋,自由飞翔,迅速成才。
另外,大学是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它有较高水平的导师,丰富的
图书资料,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还可以广泛接触到科学发展的最新成
果,使大学生创造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迅速积累,不断深化,能力大幅度
提高,为大学生成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由此可见,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托尔斯泰曾说“;如
果学生在学校里进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
将永远是摹仿和抄袭。”这句话可能有些绝对化,但也值得大学生们深
思。
二、大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
(一)打好宽厚的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金字塔和摩天大楼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由于建筑在坚实的地基
上,而不是建筑在松软的沙滩上。现代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
雄厚的基础理论上,而不是凭空产生的,所以今天的大学生,将来要成
为各类专家、科学家及各种有用人才,这就要从现在起重视基础课的
学习,必须有适当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两个重要特点:一
是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分化、综合多;二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快。这就
要求大学生应该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有些大学生片面地
认为,高等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所以对专业课的学习很重视,而忽
视基础课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果由于基础课学得不扎实,到
了高年级时,专业课也学不好。应该看到,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犹如
钢铁厂生产原材料阶段,而不是成品阶段。优质的原材料,才能加工优
质的成品,因此,大学生在学校里是打基础阶段。基础打好了,将来才
能提高专业学习质量,才能成为优秀人才。就这样说来,每个大学生要
看到这个弱点,不能满足于专业知识和课本知识的学习,应该注意扩
大自己的知识面,注意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的新知识、新成果。高年级学
生,要经常阅读本学科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这样既能提高外语水平,又
能吸收最新的科技知识。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
将来发展的方向,选学一些其它课程。
成才之路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成才之路作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饥体肤,空乏其身。”这是大思想家孟子留给我们的“珠玑”可是凡人又怎能参悟,相反只会断章取义,适得其反。新时代的孩童们在幸福的美好时光中也搀杂了悲凉与伤感。
父母在后面追,儿女们在前面跑,恨不得有一个地缝可钻。真的很向往神仙般的生活,个个法力高强,谁也奈何不了。可是梦想与实际又是有差距的。家长的思想压的我们已经不能再喘气了,可是谁用能端张凳子让我们歇息歇息呢?但是谁又做错了吗?并没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那我们又怎能奈何的了呢!
我其实很想说,我们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优秀,并没有唐太宗的文韬武略,也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事银河落九天”。的浩然正气,更没有爱因斯坦足聚智慧的大脑。而我们却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但是孰又能从另一个角度,或许事一个独具慧眼的发现,发现事一个默不作声而非凡伟大的梦想。我们并没有得天独后,才华横溢,但是只要有伯乐去寻求,大海捞针又哪是纸上谈兵呢?
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在成长,困难,和付出。可以说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战神邢天尚且在利益面前摔倒。更何况呈弱不禁风的我们。人定胜天的理论在这现实当中显的不堪一击。天是那么的强大,而人们事有缺点的,事经不起“推敲”的。而我们孩童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过关斩将,“适者生存”的自然定理在这一刻有了完美的体现。
可能在人生中将要走的岁月里会有欢笑与泪水交织,但我们必须要像愚公一样,就算“太行”与“王屋”再高再险但我们的脚步事不能停的,让我们一起参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吧!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两个平凡的字呀,它凝聚了无数母亲的全部心血,讲述了无数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一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送儿子去外地求学。村口,树木葱笼,藤萝摇曳,好像在和他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把行李放在儿子的肩上,语重心长地说:“成才呀,在外面一定要好好读书呀!不要挂念娘,只要你成才,娘也就心满意足了!”母亲挥泪送走了七岁的儿子。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真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母亲整天是牵肠挂肚,日夜思念,每天都要站在岸边远眺那滚滚东去的江水,她是多么的希望儿子的学习就像这江水一样永不停息,希望儿子能早日学成归来。
就这样不知过去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有一天晚上,突然门响了,母亲忙去开门。当母亲发现是儿子回来了,她又惊又喜,忙问:“孩子,你可回来了!不知学业成绩又如何呢?”成才说:“娘,该学的我都学会了,没什么可学的了,另外加上十分想你,所以我就提前回来了。”娘的笑容立刻收敛了起来,一下了变得很严肃了。她略一思索,便吹灭了灯,对儿子说:“既然你说你已经学好了,那么你在黑暗中写字,我烙饼,咱娘俩儿比一比,行吗?”成才一听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于是,娘摸着黑烙饼,成才也在黑暗中写起字来了。不一会儿,娘点亮了灯,成才看娘烙了一摞又圆又薄的饼,再看看自己写的字,横不成行,竖不行列,他的脸红了,低下了头,说:“娘,对不起,我错了,我不应该那么的骄傲,我现在就重返课堂,您不要生气哦,娘!”
第二天,天还没亮,成才便带上娘烙好的饼,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
从此,成才发愤地读书。冬天手冻肿了,他也全然不顾;夏天,坟虫叮咬,也要学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他便成了人们爱戴的清官了。
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是天才的。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很伟大。只有勤奋才是成功的真正道路。
我们班有很多“学霸”。他们是比别人聪明吗?我想,并不是的。他们成“学霸”的过程,一定并不简单。他们的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努力。陈祉伊是我们班公认的“学霸”。他的作文无可挑剔。出笔成章。背诵能力超出常人,所会古诗数不胜数,博览群书。数学成绩相当稳定——90分以上。所会的英语单词堪称初中生。她懂得这么多的东西,一定不是一天学会的。一定是积累起来的。他每周上的课比他走的路还多(怎么可能)。每天积累的单词,好词好句比他吃的饭还多。他天天这样子,懂得的东西怎么能不多呢?他的努力是别人看不到的,他的付出得到了最终得到了汇报。
夏麒昊是我们班的数学天才之一(和我还有一定的距离)。速算是我们班最快的。玩24点是我最大的对手。奥数题目懂得很多。他的数学这么好,背后也是有原因的。他在外面花了很多的时间上了奥数班。他学会了很多类型的奥数,还做了很多的练习。算术水平能差吗。
他们用他们的时间换回来了知识,我们在玩的时候他们在学习。这样的学习怎么能不成功呢?没有任何捷径通向成功。只有勤奋才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道路。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永远都长不大,而到大水池以后,却能够长成大,显而易见,成才需要发展空间;再者狼通过自身的锻炼顽强地活了下来,可以看出,成才需要自身锻炼;学生在老师格外的关注下,进步十分快,不难看出,成才也需要他人的帮助。
成才需要发展空间
很多人都知道“文艺复兴”这场文化运动,但却很少人知道为什么在此之前,社会是那么地平静,竟没有人出来挑战,因为当时在教会的压迫下,那些学者没有发展空间。
再者,为什么岳飞打得完得完颜兀术准备弃城而逃,眼看岳飞就要胜利,但为什么还会惨败呢?因为高宗的十三道金牌,他不得不撤兵。我只想说,岳飞在当时没有发展空间。
……
成功需要自身锻炼
我想在成功的路上,全靠个人奋斗与勤奋的,唯有季羡林爷爷吧。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是季爷爷一生的写照。他年轻时经常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苦读,不懈努力奠定了他今日在学界的地位。我想这就是由于自身的锻炼而成才的吧。
成才需要他人鼓励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有很多的挫折,更多的人的成才之路就在这众多的挫折中早早地终结的,因此,我说成才需要他人的帮助。
唐朝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非常有才华,但为什么前者在京城风光无限,可以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而杜甫却不得不“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遭受冷落呢?因此,我想,成才也需要他人的帮助。
成才,为每个人所渴望,但有时却偏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哀,但综上所述,我们得知,成才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但是,发展空间,自身锻炼,他人帮助等等,这为数众多的成才的因素中却唯有自身锻炼最易把握,也最容易出效果。因此,成才需要发展空间,也需要他们帮助,但是更需要自身锻炼。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那里不令是一个穷村子,还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那里有一户人家,父亲外出打工了,只有母亲与儿子在家,母亲想让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就让他去很远的一所小学去学习,让儿子踏上了成才之路。
儿子远出学习了,妈妈每天都在河边期待着儿子成长归来,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有一次,妈妈以为客人来了,便出去开门,谁知,自己的儿子回家向她说:“妈妈,我学业完成了。”这时,妈妈震惊了,到了晚上,妈妈对儿子说:“儿呀!我把油灯关了,看你能不能把字写好,我也在黑暗中烙饼,看你学了多少本领?”说完,便把油灯吹灭了。过了一会儿功夫,妈妈把油灯点上,儿子写的字横不横竖不竖的,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可妈妈烙的饼与平常做的烙饼没有什么两样。儿子从中深受启发,惭愧地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已是深夜,儿子与妈妈走出家门,儿子向妈妈要了几个烙饼,又重新踏上了成才之路。为什么他会这样做呢?因为这时他发愤了。
妈妈照常在河边等他的儿子归来,一晃就是两三年的时间,儿子带着自己的喜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母亲又开门了,见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国家的栋梁,心里感到十分的欣慰。
从古至今,没有那一位伟人不需要寂寞,不需要独自一人呆上一会。想要成才,就必须学会忍受寂寞,甚至享受寂寞。
有人会说,寂寞又不好,为什么要忍受它呢?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寂寞,而不是狭义的。唯有身处寂寞之中,人的理性才会被启发出来,开始思考那些凡人不会去想的哲理命题。
你可以尝试这样,找一处静谧无人的田野,闭上眼睛,感受自已内心的声音;或在夕阳斜晖照耀的无人教堂,感受历史的沧桑。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一些不同的道理。你才会感受天地的博大,蓝天的深邃,苍穹的理智与光辉。于是,你的情感与思想将得到了升华,而这种机会,也是其他诸般情境所不能及的,这就是寂寞的魅力。
寂寞也给人以灵感,当你听着秋风吹过的时候,你的脑海中灵光一现,或许一篇难做的论文一道难解的题目,会一下子迎刃而解。它甚至可以给予你真正的帮助。有一个孩子找表的故事就可以证明。工人把一块手表丢在了谷仓,怎麽也找不到,等大家都离开后,一个孩子躺在里面,却发现自己听到了极清晰的表秒声。那谷仓很大,却如此清晰,可见身处寂寞之人的心是多么明澈和圣洁,水至清则无鱼,我理解为:心至清则欲。
寂寞如此好处多多,知道还不行,还得做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他的一生多在寂寞与孤独中度过。他爱着寂寞,寂寞给予他灵感。有一次就由于被人打扰,他愤怒地打碎了即将竣工的一座宏伟群雕,那是一座基督悼念像。米开朗基罗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寂寞,而它回馈的是一个千古不灭的名字——米开朗基罗。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一天十几个小时身处寂寞,但若不留给心灵一个思考的时间,那将一生庸碌,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梵高的画曾创下世界最高价的记录,殊不知,他的一生也多在寂寞中度过。梵高从小就性格内向,每天独自一人去后山呆着,思考着大人都不曾想象的问题,同伴都很尊敬他,因为他身上有理性的光芒。但我不赞同他的过分闭锁,正是他在经受太多磨难后精神崩溃,导致最后自杀的惨剧。
寂寞就像土地,只有土地才能生长。我们都喜欢在安静的地方写作业。爱因斯坦的E=mc2也不会在闹市中思考出来。每当我身处寂寞时,才发现我思考了很多,经历了不少值得铭记的事,才发现我陷入了世纪的孤独中,才发现历史多么悠远,才发现世界如此广阔,才发现唯有时间,寂寞和爱才能长久。
只有寂寞,才会思考;只有思考,才会成长;只有成长,才会成熟;只有成熟,才会成才。人需要寂寞就如需要呼吸,寂寞是条伟大的路,是架通向成功的虹桥。
自学是成才的必经之路。人毕竟不是物,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像浇铸铁件那样,将人才按特定的模子浇铸出来。能否成才,成怎样的才,归根结底要靠自己。
学贵自得,自学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我身边有老师教,也要靠自学。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只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才能学到有价值的、切实有用的知识。自己探索得来的知识,往往可以掌握得更为深刻扎实,从而为精通它、应用它打下牢固的基础。“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这便是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的经验之谈。
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知识绝大多数是自学来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富兰克林、爱迪生,大文学家安徒生、高尔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毛泽东,之所以有渊博的学问而成为盖世奇才,就是因为他们能长期坚持刻苦自学。拿富兰克林来说,他幼年家贫,8岁上学,12岁便当了印刷所的小学徒。但恶劣的处境并没有堵塞他寻求知识的途径。他发愤自学,为了打基础,硬是从零开始。经过近30年的努力,自学了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从而正确地解释了电的性质——电荷守恒定律,成功地揭示了雷电的秘密。
由此不难看出,自学是通向知识宝库的必经之路,自学提高是人们成才的普遍规律。
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种心情谁都能理解。但是,许多人把“成才”和“考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考大学,才能够成才。这种认识就片面了,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常见有的学生因为考不上大学而认为前途无望,有的家长因孩子考不上大学而冷眼看待,给孩子造成很重的精神负担。
我从电视上看到一个18岁的中学生,由于没有考上大学而灰心丧气,回到家就听到妈妈的唠叨声;考了两年也没考上,还有脸回家……爸爸用可怕的'目光盯着她。她害怕极了,走出家门,不敢回去。一向自尊心很强的她,选择了死路。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教训呀!
我们应该看到,上大学固然是较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一条成才之路。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道路。须知,没有进过高等学府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成为某一学科的专门人才。闻名于世的苏联作家高尔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美国政治学家和科学发明家富兰克林、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音乐家聂耳、绘画大师齐白石等,都没有进过大学,但这并没妨碍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就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因种种情况没上过大学的人,同样踏上了成才之路。
电光源专家蔡祖泉,只上过3年小学,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上海的曹南薇,没读完高中,但是却通过10年的努力,坚持自修,最后顺利通过全部考试,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能物理研究生。这些青年都用自己的成绩告诉人们,林外树木也成材,没有进过大学的人,同样也能成为专家。
古人说:同仰一高峰,登山千条道。那些为考不上大学而担心的同学们,请快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学习,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结出累累硕果的。
人生是一叶在大海中颠簸的小舟,成才是遥远的彼岸,读书是浆;人生是一圈漫长的马拉松;成才是远方的终点,读书是助跑线;人生是初生的小雏燕,成才是空中的浮云,读书是风。
成才是读书人心中恒定的梦想,而要想成才,最佳的途径唯有读书。
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它沉淀了世界伟人的沉思感悟,它向我们阐述人生哲理,它向我们展示人心的真善美,灵魂的高贵与丑恶。
读书增长我们的智慧。在语文的殿堂中游览,我们观赏陶渊明的朵朵菊花,龚自珍的点点落红;“天生我材必有用”使我们明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催我们奋进。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发现数字的奥秘,几何的趣味,拓取思维的浪花,谱写运算的旋律。在书山中攀登,我们不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
读书陶冶我们的情操。读《哲学辞典》,我们接触伟人的深邃思想,领悟世间百态的道理;读《沉思录》,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深深思考,用透彻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事物;读《菜根谭》,我们学会做人,懂得修身养性,做洁身自好的高尚者。
读书使人成才。毛泽东“为伟大的新中国而读书”,不分日夜地苦读《孙子兵法》,最终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开辟了新中国的道路。相反的,天资过人的方仲永,自幼就才华横溢,但因他在后来并无读书巩固,最终光芒消退,沦为庸人。由此便能看出读书的重要性。
作为祖国下一代的接班人,即将升起的太阳,我们这代学生被寄予厚望,并享受着优越的学习条件,但有些学生不思上进,将读书视作儿戏,这是何等愚妄。我们应鄙弃这种学习态度,用书本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在这个知识堆砌的年代里,我们只有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收获智慧,才能成才。
培根说:“书籍是人类思想的航船,它满载着人类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人。”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要说:“书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的生活因读书而精彩,读书铺就我的成才路……
我喜欢在充满书香的地方,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快乐。我像一只小鸟,在书的阳光下歌唱,在书的海洋中翱翔。
我读过许多的书,如《海的女儿》中,美人鱼的行为让我见证了什么是纯洁和真正的爱情;《丑小鸭》中,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只要有理想,有追求,通过拼搏,每个人都会实现心中的梦想;要有追求,通过拼搏,每个人都会让明天更美好;在《园丁与主人里》我学会了尊重,学会了自信,总有一天,你会承认我是对的;《奇迹》让我见证了只要坚持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好汉杰克》让我懂得了不要怕对手的强大,只要有智慧、实力,就能战胜对方。
读书不仅使我我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还教会我该怎样做人。著名作家肖复兴曾说过:“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一颗星的星空。”的确,读书让我感到快乐和充实。因为有书的陪伴,我获得了不断攀登的力量。我要借用书籍这个阶梯,不断拾级而上,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智慧装扮自己,用书来美化自己,用能力证明自己。我是通过读书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
读书,铺就了我的成才之路……
《践行农大精神,走好成才之路》论文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拥有着久远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始终以“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为核心内涵,在百年岁月中,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许,我们有着不同的梦想,但我们都选择了农大,因为我们知道在这方沃土上有着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带我们飞向梦想的彼岸。如今,怀着对先辈,对母校的崇高之情,我们再一次以莘莘学子的赤子情怀感受农大百年以来的精神食粮——农大精神。百年山农,百年传承。办学伊始,学校首任校长王景禧先生提出了“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根源。学校在发展中又日益形成了“登高必自”的校训,凝练了以“树人、求真、包容、开放”为核心的大学文化,特别是以“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为核心元素的“农大精神”,更是对农大百年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科学概括,集中体现了百年农大优良的学风、校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爱国爱校是农大人的政治品质。兴校报国、国强校荣是农大人始终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和行为准则。从农大前身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秉承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念,到新中国成立初陈瑞泰、丁巨波、李家文等一大批留学海外、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的毅然回国,再到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育成的50多个新品种、研究出的80多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和取得的20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奖励,无不体现着农大人爱国爱校、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爱国爱校是一种情怀,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有了爱国爱校的情怀,就有了一种健全的心态,也有了学习的动力。
一个在校的大学生,爱国之心应该是对国家的信任,也就是对国家领导人信任,对国家现行政策的信任,对国家美好前景的信任。因为,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都赶不上一个国家管理层的集体智慧,而国家管理层的使命,就是使国家强盛,使人民幸福。生活中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国外也常常出现不实报道,丑化我们的国家形象,我们要相信国家的声音,相信领导人有能力处理好国内外复杂的事务,使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发展的空间一天比一天大。
一个大学生是否爱自己的学校,决定着他在校时的心态,而心态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对学校充满爱,整天兴致勃勃的学生,谈起学校的时候,会兴致勃勃,为人处世时表里如一,人际关系融洽。一个心中有恨的学生,会牢骚满腹,情绪低落,与人相处时,不是面带怒气,就是六神无主,人格分裂,让人感到不可理喻,人际关系紧张,越是紧张,他心中的恨越大,形成恶性循环。这两种学生,学习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
我们为什么来求学?家长为什么出钱让我们来念书?我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大学里成才。说得具体一些,家长花钱,就是让我们来枣庄学院买知识的。到商店里购买不能讲价的商品,如果你跟售货员发生了冲突,引起不愉快,买回来的商品,仍然是那件商品的全部价值。一个学生如果对学校、对院系、对老师怨声载道,家长花了同样的钱,你可能买不到知识。在其他事情上做错了,我们可以说“花钱买了个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大学四年如果荒废了,就可能葬送自己的一生。走出校门,在社会上没有立身之地,吃了一堑之后,却失去了长一智的机会。那时候,这样的学生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果是一位独生子女,这个家庭就意味着走了下坡路,家长对他的希望化作了泡影。
质朴厚德是农大人的人格品质。做人诚实、做事踏实、作风朴实是农大人的优秀品行。一代代农大人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视学术为生命,为了国家的富强、农民的富裕、学校的发展,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埋头苦干,甘于奉献,集中体现了质朴厚德的人格品质。
有人说:人生大致有两个状态难以把握,一个是失败甚至是惨败的时候;一个是成功得有点儿张扬的时候,前一种好理解,其实后一种尤为重要。因为这种“大意“很可能让你转胜为败。我深有同感。我始终认为质朴谨慎求实是美德,胜不骄败不馁是良好风格。因此,我把学校能够出现办学的社会声誉日渐提升的良好局面,归因于我们学校有团结向上和求真务实的领导集体,有爱岗敬业和厚德博学的教师队伍,有舒适而和谐的育人环境,有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的结果。所以,我们珍惜荣誉,更珍惜学校这个团队和氛围。
我们知道,创新和发展都是在踏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丢弃了踏实的态度,再新奇的思想也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所以为了保持荣誉,再创辉煌,我们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追求实效”的三实精神,坚持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不放松,不仅要做到经常听课督导教学,及时评课指导教学,而且还要与教师一起分析学情和研究教学,真正实现领导班子同心合力、齐抓共管,探索适合我校教情和学情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路。我们要继续鼓励教师以“博学多识的学者,为人师表的楷模,爱生如子的父母,爱岗敬业的红烛”为职业形象追求。努力实现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高雅的仪表影响人,以博学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让每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让每位教师都能释放出自己生命中的最大潜能。我们还要继续引导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珍惜学习时间,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拼搏进取,再创辉煌佳绩。
求真创新是农大人的学术品质。求真、求实、求新是农大人的不懈追求。善于接受新事物、以创新求发展,是农大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动力源泉。正是凭着这种求真创新精神,农大人建成了一个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取得了一项项重大科研成果。
实干奋进是农大人的创业品质。崇尚实干、自强不息、永攀高峰是农大人走向成功的传家宝。农大人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即使是在“文革”那样的逆境中,依然发扬实干奋进精神,努力为解决国家粮食短缺分忧解难。学校建校以来培养的15万余名优秀人才,以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深入扎实的作风,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盛誉。
祖国的命运也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贡献与奋斗。我们应该时时想想我为祖国做些什么,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索取些什么,热爱祖国决不能只靠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山东农业大学的普通学生,我们要爱祖国的满腔热情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实际工作中,爱岗敬业,求实奉献,为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的兴旺添砖加瓦,为学校取得好的成绩而努力学习。
所谓“大学精神”是什么?从大了说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而从小处说,她是我们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领航人!
不像“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开放的北大精神,“ 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的农大精神充满着我们山东人质朴务实,埋头苦干的品质,更加独特的显示着我们悠久而深厚的齐鲁文化。遥想去年,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就感受了“登高必自”百年校训的魅力。可是我们的大学精神哪去了?是什么呢?盼啊盼,终于,今年我看到了,听到了,也亲身感受到了。
人虽然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文学大师钱钟书说过:一个人在二十岁不狂是没志气。可是当提到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所谓的名校,可是又有几个会想到我们的农大?虽然我们是说“登高必自”但是,我们的目标高度绝不是1545米的玉皇顶,而是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
谁能帮我找个 大学生成才之路 论文
《关于打劫银行的几点建议》
上一篇:现代临床护理杂志样刊发票
下一篇:民间艺术年画论文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