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时代杂志大学排名
2021时代杂志大学排名
之前QS、泰晤士都已陆续发布了排名,今年最后一个权威排名榜单也终于尘埃落定。
本次排名涵盖了全球86个国家的近1500所顶尖大学,参考指标包括学校的全球/地区研究声誉、期刊/图书发表情况、会议活动、论文影响、国际合作等等,每一项指标所占的具体比重如下:
无论是:
这份榜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出意外,发布的世界大学榜单相较其他排名会更“偏爱”美国大学一些:
看出来了吧,美国不仅所占名额多,排名也是名列前茅。
英国最好的学校当属G5,牛剑的地位自然无法撼动,在这份榜单上打的最凶的反而是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
在亚洲范围内中国高校排名上升,清华亚洲排名第一!
最后附上全球大学排名TOP100 ,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学校or梦校在什么位置:
大学排名2021最新排名
大学排名2021最新排名按人气前三名是:
中国名牌大学按人气排名,第一名是厦门大学,第二名是四川大学,第三名是武汉大学。
大学从产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起初,主要是从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早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现代西方大学又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英国大学、德国大学再到美国大学这样逐渐演化过来的。无论哪一个时代的大学都是以前大学的创造性继承而不是否定。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2021年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近日,科软正式发布 2021 中国大学排名 ,分别从办学层次、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学术人才、重大学硕与成果、国际竞争力、科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医学类第一名:北京协和医学院、财经类第一名:上海财经大学、政法类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
其他类别的排名
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对合作办学大学(含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也进行了分别排名,其中对合作办学大学还计算了全国参考排名。
合作办学大学排名的对象有6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名列前三。
独立学院排名上榜高校共170所,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居全国前三。
民办高校排名上榜高校共192所,吉林外国语大学、珠海科技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位列前三。民办高校排名榜单中有46所是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其中23所位列排名百强。
2021-2022年度CWUR世界大学排名,哪些高校入围了前50强?
越临近高考,大学排名似乎发布得越频繁。日前,由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发布的2021-2022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正式出炉。总体来说,内地高校继续有着不俗表现,较上一年度新增了10所上榜高校。以下是排名前50强内地高校的具体排名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清华首次超过北大
透过上述榜单不难看出,清华大学是CWUR最新榜单中排名最高的内地大学,位列世界第58位,领先北京大学仅1个位次。值得一提的是,北大过往在该榜单中长期处于内地第一位,此次是清华首次反超北大。
“华东五校”集体无缘全球百强
让人稍感意外的是,紧随清北、位列第3位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而非“华东五校”,国科大也是仅有的三所入围全球百强的高校之一。
“华东五校”具体排名方面,由上海交通大学领衔,其后依次是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处于“华五”垫底的南京大学排名有些脱节,勉强搭上十强的末班车,不敌排名第8、9位的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三所高校排名被低估
排名第11至20位的高校全部来自“985工程”、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除了“川山吉”外,其余高校的排位大体正常。20名开外的高校中,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校明显被低估,至少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同济、北航、北师大要明显高于“川山吉”。
苏大位列非“一流大学”第一
苏州大学是排名最高的非“双一流”大学,位列内地第24、全球第277,领先近半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的多份世界大学排名中,苏大总是有亮眼表现,这也是该校被视作新一轮“双一流”升级热门院校的原因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一流学科建设也有较高的排名。
三所非“双一流”高校上榜
在整个榜单前50强中,出现了三所非“双一流”高校的身影,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其中,深大凭借地域和经济优势,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高考录取分数在不少省份已经达到了“双一流”大学水平。首医大和南医大两所医学名校虽然没有名校光环,但实力硬核,高考生想要考上同样非常不易。
深大、首医大和南医大也是新一轮“双一流”遴选中,有望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大热门。尤其是南医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档(全国前2名或2%)。
总得来说,2021-2022年度CWUR世界大学排名内地高校50强比较靠谱,但广大高考生仍不可以此为依据来决定高考志愿填报。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上一篇: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的论文
下一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