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fuel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发布时间:2023-02-17 21:58

fuel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具体如下:

1、登陆fuel官网,注册用户之后作者登录,提交新手稿,按照步骤来就行了。

2、表格都放在一个word文件中。

3、每个图片都保存为单独的文件。

4、manuscript文本放一个word文档(文献管理用endnote的话到官网下载fuel文献格式模板即可);之后这些都是单独上传的。

注意事项:

1、发表内容符合fuel期刊领域范围,最好看看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章以前是否有被fuel收录过。

2、稿件格式等严格按照fuel投稿指南要求,特别是参考文献格式问题;语言方面时态和语法问题也非常重要,尽可能短句为主。

3、研究内容等的确具有创新性,即时是一个小点有创新性也要讲清楚,能够吸引主编和审稿人的兴趣,能够得到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有谁知道燃料化学学报的投稿格式

煤炭转化的征稿简则

《煤炭转化》1978年创刊,原名《煤炭综合利用译丛》,1992年更名为《煤炭转化》。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本刊连续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0,2004,2008版);为《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1992年至今连续30次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北方十佳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全国能源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山西优秀期刊”“山西一级期刊”;《煤炭转化》多项学术计量指标持续走在全国科技期刊前列。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其他重大重要项目的论文刊载率即基金论文比最高为1.380,名列中国国科技期刊第1位;影响因子连续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前300名排行表”.期刊机构用户达2000多个;国际个人读者分布27个国家和地区,高端用户除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香港中央图书馆、台湾汉学中心、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外,还发行于法国国防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日本国会图书馆等国家和地区。办刊宗旨:跟踪世界煤炭转化、煤炭综合利用的最新发展,报道国内外煤炭加工转化的科研开发等成果,促进我国煤转化科学的发展一、刊载内容 煤科学;煤的净化和燃烧;煤的热解和焦化;煤的气化和煤气净化;煤的液化和产品提质;煤转化过程中的催化;煤系资源的综合利用等.二、投稿要求 1.来稿要文字精炼,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综述与专论”稿件不超过8 000字;“研究与开发”稿件不超过6 000字;论文要附200字的中文摘要和相应的英文摘要、3个~8个中英文关键词,题目、作者单位要译成英文.题目不得超过20字,来稿注明各作者职称,并提供作者电话和Email,通讯地址要详细.2.文中图表要少而精,原图及其图中字母、标值、标目必须清楚,图、表中的文字以及图注、表注以英文表示,图、表题文字以中英文表示.3.来稿须发电子稿件和打印稿1份,文稿中字母和符号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所引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30篇.只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列在正文中,引用多作者文献,列出三个作者后加“等”,参考文献必须按要求格式书写,否则退回重写.4.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编排标准,不执行任何目前国内未经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电子版期刊规范.期刊 序号 作者(中外文一律姓在前,中国人的英译名不缩写).题名[J].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例1 [1] 刘泽常,高洪阁,王 力等.高温条件下钙基固硫剂脱硫特性研究[J].煤炭转化,1999,22(4):54-56.[2] Eser S,Jenkins R G,Wei G Q et al.High Temperature Swelling of Coal/Tetralin Mixtures in a High Pressure Microdilatometer[J].Fuel,1991,70:1445-1455.书籍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2 [1] 朱之培,高晋生.煤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53-197.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会议录 序号 作者.题名//整本文献的编者姓名ed(多编者用eds),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三、优先条件本刊对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重点攻关项目的有关论文及研究性论文,优先发表.作者须随稿提供项目证明,并注明项目名称、年度和编号.四、稿件审理1.根据本刊出版周期和编审程序特约定,自收到稿件之日起,三个月内不通知作者已采用者,可自行处理或向本刊询问,在投向本刊三个月内又投向他刊而未向本刊说明,并被他刊刊出,将在本刊刊出一稿多投者的姓名,同时通报给其工作单位的有关部门,并列入黑名单.?2.来稿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另投它刊或附说明.3.稿件一经刊用,将酌致稿酬,并赠当期刊物.

求化学论文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的演化及发展探析摘要:对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简述;对其最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国内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关键词: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固体高分子膜燃料电池随着工业化过程的进一步加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污染程度加剧,导致了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因此环保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为此,绿色能源技术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并且正在逐步成为一种趋势。经过了各方的互相协作和努力,燃料电池技术正日趋成熟。作为一项重要技术,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电化学的发电装置,等温地按电化学方式,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不必经过热机过程,不受卡诺循环限制,因而能量转化效率高,且无噪音,无污染,因此正在成为理想的替代能源。1 燃料电池的演化过程1.1 燃料电池的演化过程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无污染、高效率汽车、游艇动力和发电设备,在本质上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1839年,格罗夫发表了第一篇有关燃料电池研究的报告。1889年,蒙德和朗格尔采用了浸有电解质的多孔非传导材料为电池隔膜,一铂黑为电催化剂,以钻孔的铂或金片为电流收集器组装出燃料电池。但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奥斯卡尔德等人在探索燃料电池发电过程的实验都因为反映速度太慢而使实验没有成功。与此同时,热机研究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运用而迅速发展。因此燃料电池技术在数十年内没能取得大的进展。直到1923年,由施密特提出了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培根提出了双孔结构电池概念,并成功开发出中温度培根型碱性燃料电池。以此为基础,经过一系列发展,这项燃料电池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由普拉特一惠特尼公司研制出的燃料电池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宇航飞行,使得燃料电池进入了应用阶段。1.2 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它就是按电化学原理,即原电池工作原理,等温地把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因而实际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从本质上说是水电解的一个“逆”装置。电解水过程中,通过外加电源将水电解,产生氢和氧;而在燃料电池中,则是氢和氧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因此,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与电解水装置是相类似的,它主要由4部分组成,即阳极、阴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其阳极为氢电极,阴极为氧电极。通常,阳极和阴极上都含有一定量的催化剂,目的是用来加速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两极之间是电解质,电解质可分为碱性型、磷酸型、固体氧化物型、熔融碳酸盐型和质子交换膜型等类型。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以磷酸型或质子交换膜型为例):(1)氢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阳极;(2)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1个氢分子解离为2个氢离子,即质子,并释放出2个电子;(3)在电池的另一端,氧气(或空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阴极,同时,氢离子穿过电解质到达阴极,电子通过外电路也到达阴极;(4)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氧与氢离子和电子发生反应生成水;与此同时,电子在外电路的连接下形成电流,通过适当连接可以向负载输出电能。1.3 燃料电池的特点由上所述可知,燃料电池在本质上是电化学转化装置,它能够通过电化学过程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因而具有如下优点:1)干净清洁。利于环保,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噪音,并自给供水;2)高效。由于其转化过程没有经过热机过程,因此效率高。3)适用性。由于污染小,无噪音,可靠,可使用于终端用户,因而可减少各种损失,并节省设备投资。4)可调制性。由于它是组合的结构,因而可以调节,以满足需求。5)燃料多样性。由于燃料可以是氢气、天然气、煤气、沼气的功能碳氢化合物燃料。基于以上特点。燃料电池成为绿色能源技术发展的重点。成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之一。2 国内外燃料电池的最新进展2.1 碱性燃料电池(AFC)AFC技术是第一代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功地应用于航天飞行领域。它是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技术。目前德国一家公司开发的AFC在潜艇动力实验上获得了成功。国内对AFC的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主要是集中在中科院的下属研究机构。武汉大学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即开始对AFC进行基础研究。上世纪70年代,由于航天工业的需求,天津电源研究所研制出lkW AFX2系统。与此同时,A型号(即以纯氢、纯氧为燃料和氧化剂)、B型号(即以N2H4分解气、空气氧为燃料和氧化剂)燃料电池系统也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制成功。此外,其它的研究机构也都展开了对AFC的研究。2.2 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PAFC也是第一代燃料电池技术,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应用技术。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应用和批量生产。目前美国、日本、欧洲各国已有100多台200KW 发电机组投入使用或在安装中,最长的已经运行了37000小时。因此已经证实了PAFC是高度可靠的电源。只是由于其成本太高,目前只能作为区域性电站来现场供电、供热。国内对PAFC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尽管如此,在对PAFC的研究过程中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俗成绩。如国内学者魏子栋等人在对氧化还原发应的电催化剂研究过程中发现了Fe、Co对Pt的锚定效应。2.3 熔融碳酸型燃料电池(MCF℃)MCFC是属于第二代燃料电池技术。目前对MCF℃ 的研究国家有美国、日本和西欧,主要是应用于设备发电,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美国对MCFC的研究单位有国际燃料电池公司和能源研究公司及M—C动力公司。而日本对MCFC的主要是NEIX)公司、电力公司、煤气公司和机电设备厂商组成的MCFC研究开发组。大坂工业技术研究所从1991年开始10kW的MCFC单电池的长期运行试验,到1995年l1月止,累计运行了4万小时,确证了MCFC实用化的可能。德国MTU宣布在MCFC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由该公司开发出来的世界上最大的280kW 的单电池还在运行。国内对MCFC的研究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从1993年开始的。现在正处于组合电池的研究阶段。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与创新突破,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率先在国内成功进行了1~1.5l 的熔融碳酸型燃料电池(M ℃)发电实验,取得了在国外一些国家至少需要6年甚至10年左右时间才能获得的成果。参加项目评审的专家认为,它整体水平达到了当前国内领先水平、国际20世纪90年代初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2.4 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系统(PEMF℃)PEMFC是属于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将PEMFC应用于宇航飞行,但由于技术问题,使得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Ballad公司才展开对PEMFC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开发出来的电池组合功率达到了1000W/L、700W/kg的指标,因此这一技术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Ballad公司在这一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国内对PEMFC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天津电源研究所展开一聚苯乙烯蟥酸膜为电解质的PEM—FC基础研究。但进展缓慢。而国外在这一领域发展较快。因此在90年代开展了PEMFC的跟踪研究。目前,在PEM 方面,国内技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北京富原新技术开发总公司已出现了50W、75W、150W、5KW 等样机。而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已研制出5KW,10KW 的大功率型质子交换墨燃料电池系统,这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上一篇:学术期刊检索号在哪个位置

下一篇: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