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方面的教改核心论文
专业建设方面的教改核心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技能教育实践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突破口,改革高职教育专业的体系已成为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大事。高职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可从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准确定位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今后十年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师范系,如何适应未来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高职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认识
师范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相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等师范教育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专业教育。师范的师资在我国建国后则主要依靠中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业培养。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培养学校师资的学校为师范学校,并可独立设置,培养大量的教师以适应师范发展的需要。为了办好师范学校,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部还同时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指出,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城市中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教育的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他们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富于创新能力,并能对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发展后劲的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也已渗透进学前教育机构,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中对这些理念的要求更高,这也要求师范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
二、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技巧差是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师范教育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制度、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不足、学生技能训练不力有很大关系。首先,招生制度的缺陷导致高师生艺术教育技能形成先天不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其、美术等艺术基本素养的考察,即缺少面试这一重要环节。不懂音乐,不会画画,不会跳舞,语言表达不佳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对以后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较大的难度。其次,技艺类课程比例失调,导致高师生技艺训练后天营养不良。与中师相比,中师技艺类课程的开设一直贯穿中师教育的三年全程,课程开设在整个课程中也有较大的比例。而在高师,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只开设两年四学期,其后的三、四年级在学生见习、实习时,一些在低年级学会的艺术技巧由于长时间不练不用,到了在师范实习时变得很生疏。艺术教育能力差也是导致许多师范拒绝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师范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高师开设教育实践课程,通过师范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部分。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一直处于较轻的地位。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也是将师范实习看作是锻炼高师生在师范备课、上课的技能,而不重视高师生参与师范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见习、实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从而使高师师范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高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受到某种压抑。改革后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必须实现从“教”向“学”转变,实现“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转变。高师教师自身要密切关注师范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根据师范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师范教育活动的实际。
通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取得成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也才能稳步向前发展,并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培养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但当前教师教育在专业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教育学、心理学一直是师范院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这成为了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
2.缺少对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我们以前的中等师范教育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是成功的,原因在于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以及口语表达、演讲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然而,在各地取消了中等师范学校以后,这种良好的培养教师的传统也随之消失殆尽。反观当前的教师教育,特色不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校对学生从教的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
3.实践的时间少。学生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一般的学校只是在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实习,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去掉准备的时间和往返时间,也就二十几天。在这二十几天中,学生要听几节课,要准备教案,能上讲台亲自讲课的时间,最多五六节课,少则一节课。这样,学生还没有找到教师的感觉,实习就结束了。等到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甚至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当教师时,已面临毕业,没有改进的机会了。 (二)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几点建议
由于长期以来,教师教育忽视了教师专业的特点,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很差,教育教学技能不高,这直接导致我们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因此,教师教育必须体现师范专业的特点,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任务是培养专业化的教师,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的建设
教育学等公共课的开设是区分师范院校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师范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学好这些课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处理问题而不是凭经验或想当然。学校要重视教育学学科建设,最基本的一点是保证教育学、心理学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使教育学成为考试课,增加并保证教育学的课时比例,增设教育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可根据需要增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数量,如教育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法等,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广更深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教育学只是其他专业课程的陪衬。
2.加强对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
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样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引导的能力、合理地把握教材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课程开发的能力等等。表面看来,只要拥有相应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其实不然,因为教育的本质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教育对人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社会化。要很好地胜任教师这一工作,光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教育要加强教师多方面技能的培养。
3.教育教学实践应该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教师技能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平时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补救。学校应该每学期都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让学生到中小学或者在本校中采取模拟的形式亲自实践,亲自上讲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避免他们在象牙塔内的学院式的枯燥学习,又能使学生在教学第一线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前感受教师这一角色,提高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师范教育的改革必须做到几个结合:一是要将教师教育改革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二是要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职中指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将师范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四是要将课程知识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五是要将专业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构建融师范性、学术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开放性的新型师范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林崇德.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教师教育研究,2006,(3).
[2]靳希斌,黄耀军.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模式研究.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3]孙建华.教师专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4,(24).
[4]刘捷.建构与整合:论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纬教材教法,2003,(4).
[5]晨云.教育理论文章要增强可读性.文汇报,2003.
课程建设实践与未来课程改革思考论文
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未来课程改革思考论文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院内涵建设
学校的任务毋庸置疑就是培养学生,为社会发展服务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建设人才的平台,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就是学校的课程教学。课程建设对于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明确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提供完备的教学资料和学生学习资料,还能够提供教学互动的平台,能够统一教学标准,统一考核标准,为学校的同类课程标准化教学和考核提供有力的保障。
2.树立专业发展目标
专业建设的实质就是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人才培养措施的设计。专业的内容和区分实际上就是专业所包含的各类课程,如果把构成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而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对专业的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建设成联合精品课程后每门课程的开设都不是孤立的,课程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呼应,知识结构和体系会更加紧凑和完整。专业的发展目标会更清晰和明确,专业的岗位定位及职业能力都会融入到课程中,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而建立该专业所涉及领域的知识结构和行动能力。
3.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工程,课程建设需要大量的素材和资源支撑,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名教师所能完成的,需要教学团队合作进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以教学为主,科研工作基本为零,教师之间也很少有机会能在同一个平台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缺乏合作和沟通。精品课程的建设正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各负其责,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搜集大量资料,对该课程所涉及的所有东西都要接触和熟悉,在这个过程中本身就让教师对该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该门课程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精品课程网站也成为课程教学有力的资源平台。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流程
精品课程的开发流程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步骤,但是不管建设什么样的精品课程,课程的建设都要以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依据,脱离评审指标的精品课程建设是不会被大家认可的。在建设精品课程之前如果能够理清思路制定好实施步骤,会大大提高效率少走弯路。电气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9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都事先制动好了详细的流程图。建设精品课程之前首先成立课题组,由系主任牵头,以思维活跃、文件搜集能力强的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思路清晰、熟悉课程内容的任课教师为小组成员。课题组共同制定好开发流程和具体实施的阶段时间表。以我系2012年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小组讨论制定的时间表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精品课程的建设肯定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专业,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据和总体指导。精品课程的建设肯定要进行一定的课程改革,这样就要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且要在精品课程建设之前就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务处与科研处负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科学谨慎,要有专家指导,要有企业调研,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有关精神,按照基于工作岗位、工作过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过程中要体现联合申报课程的总体性,课程内容和能力培养要与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相呼应,相一致。我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之前分别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科学的修订。
2.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框架
精品课程建设要有系统性,开始具体建设之前要对总体有一个详细的设计和规划,也就是要有一个具体的框架。我系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之前,共同讨论和制定了每门课程的总体框架,这样在建设中会更有目的和效率。设计精品课程框架的前提依据就是评审指标,课程建设的内容要把评审指标的内容完全包括进去,还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有特色和亮点的栏目,比如在制定岗位对接实践的课程时就加入了“顶岗实习动态管理”栏目和“岗位明星展示”栏目,在创新培养课程中加入了第二课堂的内容等。具体做法是每门课程建立相应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都要编号对应网站的位置,对应每一项评审指标,文件夹里面建立空的word文件,每个文件都是具体的支撑材料,在建设过程中就要完善这些文件,当所有的文件都完成时精品课程的总体结构也就完成了。
3.教学录像和说课录像的录制
2011年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明确规定,教学录像上网率要超过课程内容的50%。课程教学录像的录制可以说是精品课程建设中工作量很大的一项工作,我系为此购置了多台摄像机,平时也不断积累视频素材。课程录像的基本要求是要清晰流畅,主讲教师语言简练,思路清晰。根据课程标准详细制定录像内容和时间,最好老师与学生统一着装,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所,比如理论教学可以在教室,上机指导可以在机房,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边讲边练可以在特定的实习实训室等。视频制作要精良,一门课程要统一片头,教学录像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我系在录制教学录像时要求所有课程按着“六步教学法”来进行,具体步骤是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在录像中每个环节要清晰体现并用文字注释。说课录像的录制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都是找专业的视频制作公司来录制。课程负责人的说课录像就是对课程建设的总体描述,是评审专家必看的内容之一。说课录像中主要内容要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定位、建设背景、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保证教学质量的方法、网络资源建设等。视频的制作要呈现动态画面,要有解说,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换,要有音乐背景,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增加课程趣味性和亮点。
4.精品课程网站的制作
精品课程网站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再好的内容,再丰富的资源也要用很好的方式展现出来,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产品或表现形式就是网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教师来进行网站的设计和开发,这样可以锻炼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网站的建设要由课程负责人提出想法,包括网站的框架及要达到的效果。2012年我系申报的是5门课程的联合申报课程,所以网站的总体是由6个网页构成的——1个课程总体网站和5门课程的分网站,6个网站之间可相互切换。总的来说,就是5个课程网站总体风格一致,网站色彩有区分,相互之间有关联。
三、精品课程申报书与优化整合申报书的填写
精品课程建设申报书的填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如果把申报书里的内容填完了就说明该门精品课程70%的工作量已经完成,其余的事情就是把需要用到的内容从申报书里复制出去就可以了。申报书是课程建设的浓缩,填写注意事项如下:
第一,要注意前后呼应,保持一致;第二,内容要全面,第三,文字要精简;第四,表现形式要多样(图、表、数字等);第五,版面要规范、整洁,必要时开辟视频窗口;第六,佐证材料要充实,用原件扫描。联合申报课程每门课要填申报书,还要填整合优化情况表。整合优化情况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课程平台建设、结构重组、内容整合优化等方面情况;一部分是联合课程整合优化后的教学效果。填写整合优化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体现5门课程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要说出整合优化的意义和好处,还要给出具体的整合优化思路和具体做法,最后给出整合优化后的效果,对教学的促进和学生能力提高的证明。总之,不同的课程需要侧重的地方不一样,要体现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不要全是枯燥的文字叙述,要结合文字、图片、表格多种表现形式。整合优化表也是评审专家必看的内容之一,所以填写时要认真对待。
四、精品课程建设的心得与体会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整理大量的文件,制作大量的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和电子教案,有的甚至要出专用的教材。精品课程建设也不是短时间突击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平时的各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积累素材,总结经验,思考方案;需要对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分析,或者要通过实践的验证,再形成清晰的思路和丰富的素材,素材主要包括大量的照片、视频和动画;还要有学校层面的大力配合,教务部门的详尽指导,学院的统筹安排。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需要多人参与,多方配合的一项工作。教师通过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更系统地了解课程建设的思路,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还可以锻炼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更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一些指导文件,也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了解。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五、课程建设的展望
目前国家级精品课程已经不再评比,随着精品课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山东省也会在未来几年结束精品课程的评比。但根据教育部的相关精神,下一步替代精品课程的是升级版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建设肯定是教学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会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建设。职业院校要在未来寻求更大的突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课程改革,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优秀高技能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电力拖动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微观课堂的时效性。要求师生配合得当,教师做好课下准备,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上主要解决理论向实践技能转化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科学评价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微观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仍然起着核心作用,所以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提高微观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对微观课堂进行调控,即教师通过对学生感官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合理的调动,具体是对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的充分调节和使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学习中,以求得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出现在课堂当中,我们要利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为微观课堂服务,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只对传统内容的重新演绎。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换代很快,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断更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锻造。这就要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微观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和学生的功能发生根本变化,从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建立辅助学生的教学资源库(比如微课、相关知识视频录制和练习题库),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1当前高职院校微观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学时安排不合理
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压缩了各种学科的课时,使得教师只能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拓展,学生不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缺少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1.2“填鸭式”教学方式固化
以船舶电力拖动课程为例,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讲授的方式进行微观课堂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学习者、记忆者,使得学生缺乏自我思考、自我加工、自我深化和自我创新的过程,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没有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现代的一些通信和娱乐手段吸引,造成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1.3课堂教学内容“一刀切”
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同,对船舶电力拖动课程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采取“一刀切”式教学使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消化不良。
1.4“专兼结合,双师结构”
目的尚未达到部分校内专职教师对实际工作岗位了解不足,理论联系实践环节欠缺;部分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欠佳,造成照本宣科的局面,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
1.5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1名教师面对40人左右的标准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小班教学成为专职教师不可跨越的屏障。
2解决高职院校微观课堂问题的途径
为了解决微观课堂出现的问题,结合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对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实践性探索建议。
2.1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高职院校必须清醒认识到微观课堂改革的重要性,为了使专业教师能够树立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解放思想,高职院校必须为教师发展营造积极、活跃的创新氛围,一切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给足专业教师对微观课堂教学的自主权。为保证教师在专业上的可持续性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并与时俱进。
2.2完善教师执教能力
微观课堂改革要想成功,必须完善教师执教能力,因为教师是微观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教练和裁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授什么内容,还要考虑为什么教,要将所教内容与实际案例相连接,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高职微观课堂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执教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专业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还要具有相应课程的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实践微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教师自身教学思想的制约,教师在教改过程中思想不够开放,无法放开手脚充分行使在微观课堂中教师的自主权。
2.3创新微观课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微观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在微观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完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研室教师应集中研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兼顾数十个孩子的学习,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了个性化的教育。无法对个体学生的学习偏好或者学习习惯等进行教学行为的改变,但对现在的网络时代而言,允许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呈现不同的教学资源,即要求教师针对同一问题设置不同的旁枝情节。比如,通过线上的基础测试,进行数据采集,充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程度,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软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适应其各方面的需求,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目标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教师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处理问题也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学生容易被何种课件和资料吸引、能保持多久的.注意力、达到怎样的知识吸收水平及是否获得相应的创新能力等相关信息,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4创新微观课堂的学习情景
根据现代高职教学理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即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中获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转换观念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养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以船舶电力拖动微观课堂教学为例,教学团队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了船舶电力拖动基本的控制线路分析、船舶甲板机械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机舱辅机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辅机自动调节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防污染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5个学习情景,让学生5人一组,各司其职,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训练,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5创设“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综合考核体系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微观课堂最有效的模式,最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实践中的全面实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考核的多元化。以船舶电力拖动微观课堂教学为例,考核分4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布置任务,预习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分析教师给的具体项目实例任务,收集相关资料。第二部分:学生确立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工作,比如总体负责人、分析员和汇报人等,在此期间教师到各个团队中了解实际情况,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第三部分:学生撰写分析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用PPT等现代化手段,展示自己分析研究的成果,并讲述在工作过程中的得与失和具体的心路历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第四部分: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高低、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团队的协作精神等方面,要求具有公平、公正性。实践证明,创设的综合考核体系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对现代高职教育而言,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2.6建设专业课程教学资源
将课堂的空间维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给学生提供课程相关的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打下良好基础。利用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生动诠释相关概念、原理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项目、习题库等,并设置在线答疑环节,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与企业组织者和一线优秀工人的在线联系,让学生接触社会相关领域更多优秀的工作者,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作为微观课堂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必须加以重视,并给予支持。
2.7把控学习目标的进展
评价深入到课程进程的方方面面,从课前的知识预习情况(比如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PPT等记录),到课上的考勤评价、课堂表现、课堂知识评价、测评评价,到课后的作业评价、问卷分析等。这种综合性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师增加测验、考试及作业数量,其目的是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换,评价结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便于进行教学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把控学生学习目标的进展。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微观课堂改革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学理念。专业教师要对课程进行充分的分析,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项目式教学,使用恰当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感受主动学习的乐趣,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0(1):15-17.
[2]汪鸿.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8):175-176.
[3]杜远阳.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2(6):100-102.
[4]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62-65+74.
[5]周晓龙.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差异教学[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60-63.
[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周晓龙.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高职微观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4):73-77.
上一篇: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怎么样
下一篇:文学作品赏析论文大纲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