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刘红

发布时间:2023-02-18 14:4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刘红

1993年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乐学善思,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快乐中轻松学到知识,始终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学为宗旨,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在每年的市学年统考中,所担任的语文学科平均分均超过市同级同科的平均分,在本校内均在同级同科的前三名。2003—2004学年度平均分荣获市同级同科第二名;2006—2007学年度平均分荣获市同级同科第二名;2007—2008学年度平均分荣获市同级同科第三名。在学校年度考核中,2001、2002、2003、2006、2007、2008、2010等学年度均获优秀等次,曾多次荣获乡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的荣誉称号,2004年获校级名师的称号,2002年度获市先进教师的荣誉称号。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因此,在各种语文大赛里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项。2002年全国“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中荣获辅导学生作文“优秀奖” ;2009年在“清镇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诗文创作比赛中获一等奖;2009、2010年在贵阳市第二届、第三届初中语文知识竞赛中荣获指导教师三等奖;2009、2010年全国“文心雕龙杯”作文大赛中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了很多理论上的教学经验,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教学论文,其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知名度》在第二届“学校文化与品牌学校建设”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论坛征文中荣获二等奖。

刘红的发表的论文

《鄂西土家祭祀歌舞-----撒尔嚯音乐特性》2010,4《四川戏剧》,《明传奇剧繁荣发展原因研究述评》2010年《戏剧文学》《歌剧原野的音乐创作特点》2009年《戏剧文学》《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2007年7期《山东科技》《论歌唱艺术中的素质体现》2007年12期《中国校外教育》《从宋祖英的歌唱风格看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作家杂志》2009年6期《论歌唱艺术中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电影评介》《原生态民歌兴起带来得文化价值》《戏剧文学》2009年6期《明清文人与昆曲发展三探》2009年12期《作家杂志》《浅谈高师声乐教学的竞争机制》2003《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

刘红的人物介绍

刘红,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获莫斯科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博士学位,2004-09年赴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国访问或合作研究。1994年博士毕业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任教。2001年任教授,2004年起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北航生医学院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中心主任。刘红教授的科研团队以对我国深空探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生物技术及理论、生物能源和生物过程的研究。刘红教授创建了环境生物学与生命保障技术实验室,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领导进行了我国首次有人参与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主编出版了我国首部关于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专著《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理论与技术》。刘红教授的研究团队与俄罗斯科学院从事此方向研究的主要研究所科学家建立了密切、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成立了“中俄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研究中心”。每年引进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专家来华讲学与合作,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吸收国际上各主要研究单位的经验。同时,积极参加国际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人在太空等涉及该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及时掌握国际发展动态,交流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担任了2010年37届国际空间科学大会的F4.3(闭合生命保障系统模拟)专题会议主要科学组织者,2009年“人在太空”的专题会议主席,并在“COSPAR大会”上多次做邀请报告。刘红教授首次提出了利用人大肠内有机物生物发电为人体植入式设备供电的方法,并开展了系统研究。系统开展了超声波强化污水生物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机制和工艺研究。刘红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国际合作重大、重点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编著出版专著2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各1项。 1983 – 1987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学士学位1989 – 1994莫斯科大学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专业博士学位1994 – 1996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后 1987– 1989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助教1996 – 200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2001 – 2004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2004 – 2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2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

刘红院士:人类在太空如何长期生存——漫谈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中国 科技 新闻网7月1日讯 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搭乘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这也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他们将在太空站驻留三个月。这也是对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等关键技术的考验。

人类离开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物圈,到太空中,哪些东西是生存所必需的?航天员在空间站生存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怎么来的?人类到了月球和火星上又如何生存?《大学之前》第二季第六期就请到“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院士,与大家分享太空生存的理论基础、创新的实验科目以及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当年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刘红院士也是出于改变家乡环境的心愿,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环境保护专业。随后在公派到莫斯科大学攻读“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运用”方向时,在当地盐碱地的调研经历,让她坚定了将研究生命保障系统作为志业的决心。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短期内的太空停留,航天员赖以生存的物资可全部携带。但如果人类进行更长时间、更远距离的太空 探索 ,仅靠携带供给是不够的,这也激发了了刘红院士对“地外生命保障系统”的研究。

而为了能够开展“月宫一号”实验,获得学校对场地的支持,刘红在有一次跟随校长访问俄罗斯密闭实验系统时,提前彩打了十几份PPT,随时准备在路上说服领导,最终让她找到机会打动了领导,获得了批准。

在刘红院士及团队的努力下,2014年“月宫一号”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密闭实验(105天),首次成功实现了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2017年5月-2018年5月他们还完成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月宫365”。

目前,让生命保障系统真正适应地外环境,还需进一步研究在空间环境下,如月球、火星表面以及微重力条件下的相关表现,通过对比来获得矫正参数和矫正模型。刘红团队一边等待可以将生命保障系统带到地外环境测试的合适机会,一边拓展系统在地面极端条件下的应用性。

谈到青少年如何选择大学专业,刘红院士表示,最重要的是从内心出发,想清楚自己想学什么,以后想做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后学习有激情,未来才会有好发展。

《大学之前》是中国科协青少年 科技 中心于2020年策划的院士专家大型线上直播活动,旨在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走上科研道路的,了解科学家这份荣耀的职业,让科学精神激励青少年成长,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科学 探索 事业。

上一篇:社会与公益期刊是什么级别

下一篇:科技核心期刊目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