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志学会编辑出版分会
中国地方志学会编辑出版分会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妈妈》等短篇小说。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
王愿坚自1952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其中《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其它还有《早晨》《征途》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等。近几年的新作有《足迹》《标准》《草》《歌》等短篇小说,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党费》,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
王愿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袁鹰简介
袁鹰,原名田钟洛,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生于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1943年考入之江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即参加《莘莘》、《新生代》、袁鹰《联声》报刊的编辑。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分配在学生运动、文艺和宣传部门工作,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副刊编辑。建国后,《解放日报》文教组组长,《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主任,《散文世界》主编。
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风帆》,《第十个春天》等;诗集《江湖集》《花环》(与闻捷合著),儿童文学作品:游记《丁丁游历北京城》,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等;
散文集《胡伯伯向你们问好》,儿歌集《唱一唱北京》。其中《刘文学》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在第一次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二等奖。
他的不少作品,特别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诗歌、散文,如《青山翠竹》(选入课本时改为《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筏子》(选入课本时改为《黄河的主人》)等,都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和太阳比赛早起》入选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白杨》入选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本;《汉字的魅力》入选中学课本。
参考资料:人民网-近读袁鹰——记原《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鹰
文墨网的文墨网创办人刘宝军先生简介
姓名:刘宝军。性别:男。籍贯: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镇小庄村。工作单位:滦南县财政局。主要社会兼职:文墨网主持人,先后被聘为法制日报特约撰稿人、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记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网联盟河北代理、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文墨网总站 文墨网友谊阁 文墨网俱乐部 友谊第一网《香港税法鉴考》 《中国财政》杂志 1998年第4期《得贤则昌》 人民日报国内版 1999年11月30日《赞廉内助》 人民日报国内版 1999年7月17日《普通百姓有何错?》 中国文化报 1999年11月23日《信息经济――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的契机》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5月27日《遗产税制度下的富人和百姓》 国际经贸信息 2000年6月13日《入世后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中国财经报 2000年5月24日《呼之欲出的遗产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7月8日《“吃网饭”随笔》 中国财经报 2000年8月30日《姹紫嫣红 银行如花》 中国财经报 2000年9月27日《贪官曾是“好干部”?》 人民日报国内版 2000年9月26日《重视并善善待舆论监督》 人民日报国内版 2000年10月16日《漫话吃“网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10月21日《开门纳贤》 人民日报国内版 2000年11月1日《中国的高考与素质教育》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12月30日《他比比尔·盖茨更会赚钱》 《看世界》杂志 2001年第2期《巧用网络蚂蚁与吸血鬼》 《统计信息化》杂志 2001年3-4期《上网是否应讲“诚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7月20日《网络与传统产业手拉手》 中国产经新闻 2001年8月14日《话说上网的赔与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8月17日《互联网何时走出“冬季”》 人民政协报 2001年8月21日《网络语言的是与非》 中国产经新闻 2001年8月28日《网上营销―药店发展的“捷径”》 《中国药店》 2002年第3期《网络经济正从泡沫中淡出》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1年第32期《决策违法的7种现象》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年第39期《应重视税改后村集体债务问题》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3年第31期 1991年在第二届城市文学作品评奖中获“城市文学之星”奖,名列全国四名获奖者之首。1991年获唐山劳动日报社“党在我心中”清曲杯征文二等奖。1991-1994年获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1992年获第二届华夏写作大赛优秀奖。1992年获中国财政杂志社“财苑新风赞”征文优秀奖;1994年获财政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信用”征文二等奖;1995年获唐山市文联、唐山市作家协会“唐山市文学新秀”奖。1996年获河北省财政厅《会计法》实施十周年征文鼓励奖。1997年被唐山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评为“优秀对台宣传通讯员”。1997年获河北税务杂志社1996年度优秀作品二等奖。1998年获人民日报海外版“贵宾金卡”奖。1998年获人民日报“成山杯”金台随感征文三等奖。1998年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优秀特约记者”奖。1998年获唐山市珠算协会、会计学会调研课题论文三等奖。1999年获唐山市会计学会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2001年获唐山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党校、社科联“理论研讨征文二等奖”。2002年获光明日报、新华出版社“漫步漫笔”征文三奖。2002年获河北省财政厅“重点难点问题调研”成果三等奖。 1989年 被唐山人民广播电台聘为特邀记者1989年 被河北农民报聘为特邀通讯员1989年 被河北经济日报聘为特邀通讯员1991年 被财政部《乡镇财政》杂志聘为特约通讯员1993年 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聘为特约记者1995年 被批准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为会员1998年 被批准加入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为会员1999年 被聘为《世界经济》杂志采编员2001年 被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聘为通讯员2001年 被聘为中国经济时报河北记者站特约记者2001年 被聘为法制日报特约撰稿人2001年 被《发现》杂志社聘为副理事长2003年 被《华夏诗词》聘为特约创作员 1984年至1989年,刘宝军主要给滦南人民广播电台、滦南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唐山人民广播电台、唐山电视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写消息、通讯、新闻调查,也搞图片报道,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并被唐山人民广播电台聘为特约记者,被河北经济日报、河北农民报聘为特邀通讯员,多次受到县委宣传部表彰。1990年刘宝军被调到滦南县财政局办公室做文字工作,随之,他的稿件内容和投稿范围也有了新的突破:刘宝军的论文《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农税改革——“两税法”及其现实意义》、《中国历代财税机构沿革考略》、《唐代的税制改革及其现实思考》先后在《中国财政》上刊出,中国财政杂志社副总编辑刘凤桐特意打来电话,说刘宝军的几篇论文对当时制定减轻农民负担方案,谋划新的农业税条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鼓励刘宝军多看多想多写,还介绍刘宝军做《乡镇财政》杂志(财政部地方司主办,后来改为《县乡财政》)的特约通讯员。《婚礼事变》、《滦南县金刚石厂向全国同行业挑战》(与人民日报记者赵川东合写)、《少讲套话》、《说孝》、《“听”与“顶”》、《赞廉内助》、《重视并善待舆论监督》等多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国内版上刊出后,受到县财政局、市财政局、宣传部的精神、物质奖励,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蒋荫安与刘宝军谈话后,亲自与通联部联系,破例聘刘宝军做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记者(一般要求被聘者为各地方报刊职业记者)。刘宝军不负厚爱,勤奋不懈地采访、调查、写稿,寄稿数和上稿数都在特约记者中名列前茅,《信息经济――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的契机》、《遗产税制度下的富人和百姓》、《呼之欲出的遗产税》、《贪官曾是“好干部”?》、《漫话吃“网饭”》、《中国的高考与素质教育》、《上网是否应讲“诚信”?》、《话说上网的赔与赚》等多篇稿件先后被采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人民日报海外版召开专题会议,刘宝军以特约记者身份参会后,根据会议要求和驻港记者提供的资料,努力学习、研究,认真写作,较好地完成了《香港税法鉴考》、《科技在香港经济中的启动作用》、《回归后的香港财政》等3篇集研究性、背景性和新闻性于一体的文章,先后刊登在回归前后的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专栏,并在1998年1月召开的总结表彰会上向刘宝军颁发了“贵宾金卡”奖。1998年11月,刘宝军以较高的上稿篇数被评为1993-1998年度优秀特约记者,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中国知识经济研究人才库》以词条形式收入了刘宝军的名字和简介。由于办公室工作十分繁杂,上班时间忙于公文和事务性工作,刘宝军就利用好晚上、中午和周六、周日。只要身体允许,晚上总是到午夜才休息,中午没有午睡过,周末很少上街散散心,加上烟、酒、牌、骰一样不会,为读书、调查、写作赢得了不少时间。刘宝军采访过县内的水泥、轧钢、金刚石、纸业、轧辊、预制板、石棉瓦、家具、纺纱、洁具、养鸡、面粉、印刷、商业等30多家国有、合资、集体、个体企业和柏各庄、东黄坨、宋道口、侯各庄、长凝、姚王庄等40多个基层单位、行政村,也采、写过北京、石家庄、秦皇岛、承德等地一些事件和景区,《移风易俗谱新篇——滦南县厚养薄葬的调查》、《为百姓筑“脊梁”——记滦南县水泥厂》、《只用6分地100天收入1万元》、《“面粉状元”陈贵凤的“网纲绳”理论》、《“面包冠军”靠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有理论重实践的农民企业家——张卫东》、《庄头北建材有限公司砸碎所有非合格品》、《北京大学生的周末市场观》、《经济账?法律账?》、《电脑比酸梨便宜》、《乡镇企业靠什么叫响全国——滦南县金刚石厂的经营之道》、《老百姓感受大降息》、《双塔山上“度”人生》等大量稿件及照片在中国财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乡镇财政》杂志、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产经新闻、国际经贸消息、新华社《世界经济》杂志、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快讯》杂志、《中国保险》杂志等部级和国家级媒体刊出,有20多篇稿件(有的与周利军合写)入选县政府编写的《发家之道100例》一书和农民日报编写的《农民科技致富门路》一书,部级和国家级上稿数达到平均每月3—5篇,每年40-50篇。1996年,在徐州举办全国财政系统通讯员培训班,刘宝军应负责组织工作的《乡镇财政》编辑部之邀到培训班讲课,从通讯、调查、论文和纪实文学4个方面讲了些体会和写作要点,反响较好,杂志上还登了刘宝军讲话的照片和摘要。刘宝军在断火庄村采写的《赵长源养蛋鸡有“诀窍”》一稿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播发后,全国各地向赵长源请教问题、要求拜师、前来参观、请求授课等来人、来函使赵长源应接不暇,后来他只好拿着90多封来信向刘宝军和县政府求援(县政府当时打印了赵长源的综合复信并给他了足够的信封和邮票,后来还支持了他一些生产资金),引起县政府领导的重视,《滦南快讯》以两个整版的篇幅专题刊发了题为《90多封来信引起的思考》的政府专论,对当时制定经济政策、指导农民发展多种经济、确定经营思路起到了借鉴作用。1994年到2000年间,刘宝军在基层财政所工作,亲身参与、体验了一线征税工作,对农村干部、群众的生活,对征纳关系、农税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见解,先后写出了《建立新型农税征纳关系》、《立足培植壮大财源》、《农税征收中的法律问题》、《香港税法鉴考》等10多篇论文,《上坡子财政所步步上高坡》、《滦南财政迈上新台阶》等20多篇报道和组照,《眼睛》、《老财政的脸》、《倔伯咧嘴》、《老农话回归》、《老蔫完税》等多篇纪实文学在中国财经报、《中国财政》杂志、《乡镇财政》杂志、中国经济时报刊出。1996年,刘宝军买了电脑,后来又接入了互联网,开始学习应用Internet,用全新的方式和最前卫的手段与编辑部和被采访人联系、查找学习资料、向编辑部发送稿件乃至在线采访,取得了用通常方式不可能取得的成效。比如刘宝军一行在北京研讨会后游香山时,遇到几位国外游客,其中有一位叫丹尼斯·霍朋的美国朋友过来与大家聊天,他说自己正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出售月球。刘宝军一行人都还没有听清楚他说的具体意思,这位美国朋友就匆匆去追他的同伴了,但他在刘宝军通讯录上留下了E-mail地址和ICQ号码,后来,刘宝军通过Internet对这位美国朋友进行了十几次采访,写出了《他比比尔·盖茨更会赚钱》一文,在《看世界》杂志(当时由新华社主办)上发表了。又如刘宝军在互联网上的QQ中,无意间与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相遇,并就他的“昆朋网城”、网站“烧钱”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很快写了一篇题为《姜昆:取个网名叫“笨笨”》的专访,然后把“采访”记录从电脑上复制、整理,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网络周刊”上发表了。再如,一位与刘宝军素有联系的编辑从《世界经济》调到《中国药店》杂志后,给刘宝军发来email,说他刚来乍到,组稿有些困难,想让刘宝军写一篇关于网络营销和连锁药店的文章,刘宝军对此行业生疏,如果没有互联网,是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有较深的了解并写出较好文章的。刘宝军连续在互联网上浏览、研究了20多家网上药店,从网上购买了3种药品,下载、学习了23篇关于网上药店的理论、实践文章后,就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论文《网上营销――药店发展的“捷径”》,发表在2002年第三期《中国药店》上。刘宝军通过email与中国人民大学“网院”助理赫成义联系后,用QQ采访了3个试点“网大”的45名学生,对相关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写出了《“网大”生:人才市场“冷”与“热”》,发表在《北京纪事》2003年15-16期。与此同时,刘宝军还逐步深入地写出了《“网词”鲜活却非文化幸事》、《话说上网赔与赚》《互联网何时走出“冬季”》、《吃“网饭”随笔》、《信息经济――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的契机》、《网络经济正从泡沫中淡出》、《上网有益却危机四伏》、《网络行为还要进一步规范》、《新经济:“人才横渡”为哪般?》、《姹紫嫣红,银行如花》、《入世后,中国互联网业何去何从》、《ASP:真正的互联网时代》等较多较好的IT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财经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产经新闻、《经济世界》、《青年一代》等报刊上。“中青在线”网站编辑冯健、李学凌从网上看到刘宝军的一些IT文章后,通过popo与刘宝军联系,聘刘宝军为“专栏作家”,并在网站为刘宝军建立了专栏作家个人网页;人民日报社一位副总编看到刘宝军一些关于网络经济的论文后,说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中国经济快讯》正招聘特约通讯员,并介绍了通讯员权利和义务,刘宝军表示愿意后,这位副总编当即与《中国经济快讯》编辑部主任姜洁联系,让刘宝军做特约通讯员。刘宝军的文学作品被编入小说集《冷遇》、散文集《热风》、诗集《世纪之吻》出版。2002年,新华联合数据公司唐山负责人马会杰了解到刘宝军的成绩后,说想赠给刘宝军一个网站系统,用“联合数据”的网站宣传刘宝军的作品,同时也通过网站本身的“样品作用”来宣传联合数据的系统软件。”刘宝军为网站取名“文墨网”(又名“翰墨园”,设有“书法”“篆刻”“相册”“摄影纪事”“文人墨客”“散文”“诗歌”“论文”“小说”“幼芽”十个通用栏目,同时设有几个个人专栏。由于当时联合数据的模板是企业的,刘宝军在使用中做成了文学的,从软件功能和网页制作上讲,是一种新的突破。2004年,刘宝军的“文墨网”实现了软件升级,申请了国际域名:又名“刘宝军在线”“文墨e园”。加上朱炳泉、肖波、艾蒿等几位栏目主持人的参与,使网站在规模上和人气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中国图片网(滦南)”“滦南文化网”“滦南文学”网的合作伙伴。刘宝军被中网联盟聘为河北代理。
上一篇:电子商务概论的毕业论文题目
下一篇:激光技术杂志可以付费加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