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当代商报理论与创新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2023-02-19 00:17

当代商报理论与创新期刊投稿

还是觉得这些应该会有用
大多数报刊杂志都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稿源,要在激烈的用稿竞争中获胜,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变成铅字,让你的研究成果为更多的人认可和受益,也让大家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投稿时须注意以下5个问题:

1.投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 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2.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 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3.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4.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 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 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 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5.讲究投稿策略

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 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 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
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 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一、 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
二、 投稿时作者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市级文学刊物作编辑工作时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附言:我是某协会会员,某华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可以说我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今寄诗作几首,在你们这类市级刊物上发表应该是绰绰有余吧``````。诚想,有哪一位编辑愿发这种骄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没市级刊物,何以给市级刊物投稿呢!当时,我还年轻,耐着性子看完诗作,其实所谓的诗作连上县级刊物的水平都达不到,纯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罢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总认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应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谚语,来稿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稿件,甚至讲已得到了某主编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赏识。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 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文学报刊在国内有一千余家,再加上各类报纸的文学副刊,那就数不胜数。经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编辑的赏识,除了质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没找对投稿的报刊。其实,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来讲,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都要比纯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时期报纸宣传主题,也可以说是应景之作。如果是这种稿件,一般不易在纯文学刊物发表。当然,也有一些大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水平并不低,这要看是什么报了。文学刊物一般分为市级、省级、中央级。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
四、 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
五、 稿件要自留底稿,便于一稿多投。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给报纸副刊投稿切忌投长稿。众所周知,报纸副刊的容量极其有限,稿件字数太多,版面无法容纳,编辑修改起来费时费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会选择其它稿件,稿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七、 寄稿时要在稿末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
《时代青年》杂志编辑郜艳
《风流一代》杂志编辑郑儒凤
《深圳青年.国际》杂志编辑慧慧:
《女友》杂志编辑莎梨
《爱人》杂志编辑贾琼
《楚风.新故事》杂志编辑罗尔
《青春阅读》杂志社
《花溪》杂志编辑木每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
《课堂内外.高中版》杂志社
《辽宁青年》杂志编辑宋凌燕
《青年心理》杂志编辑李明宇
《求职与打工》杂志编辑王学亮
《中国大学生》杂志编辑李东辉
《女报.记实》杂志编辑肖海生
《女报.时尚》杂志编辑小王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
《新空间》杂志社
《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徐风
《广西文学.情感真品》杂志编辑韦露
《莫愁》杂志陆编辑
《时代姐妹》杂志编辑蒹葭
《爱情故事》
《女士》李晓洁编辑
《大学时代》荷洁编辑
《新青年》陈大霞编
《青少年文汇》骆洪亮编辑
《知音.打工》郭敏编辑
《新女性》子规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杂志信箱:
依怡信箱:
《少女》编辑陶陶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人生与伴侣》黄伯益编辑
《现代交际》于蕾编辑
《顺德日报》 副刊
《温州都市报》 副刊
《新安晚报》 文学之舟
《镇江日报》 副刊
《中国气象报》
<<衢州日报>>
安徽经济报
《四川日报》蜀风
《北京新报》 城市闲情
《承德晚报》
《当代商报》 杨小丹
《都市天地报》
《都市女报》 副刊
《梅州日报》 副刊
《华商报》 副刊
《番禹报》 副刊
《厦门晚报》 副刊
《档案报》 副刊
《北京晚报》 副刊编辑
《云南政协报》 观察周刊
《桂林晚报》 闲情
《厦门日报》 海燕
《京华时报》 胡同版
《湖州晚报》

王京华的介绍

王晓波的大事年表

1968年7月生于四川。1987年2月至1990年书法及绘画作品参加中国书画艺术沙龙展并多次获优秀作品奖。1988年起艺术评论、书画作品发表于香港、深圳及全国报、刊、网络等媒体。1988年9月10日为《四川日报》的《天府周末》版题写中国书法刊头字。先后30多幅国画被《四川青年报》、《四川文化报》、《四川日报》、《四川统一战线》、《通川日报》、《西南民兵》、《家庭与生活报》、《中国农民报》、《中国人口报》、等报刊发表。1989年10月16日国画作品及简历并被《中国大众美术报》》的“当代美术拔萃”版介绍。 1990年10月至今先后任深圳艺术沙龙任美术评论员、物业资产管理和商业管理公司任总经理/副总经理。 期间,参与多项大型策展:《共和国十大元帅光辉业绩展》、《90`艺术系列大展》、《深圳艺木沙龙首届会员作品展》、《中国当代艺术展》、《深圳荔枝节名优新产品展》等大型展览,以及电视媒体的脚本编写及其拍摄参与。其中, 美术评论: 《跨越时空的创作》、《生动的抓取》、《古今中外融通,著述与绘画兼得--记英籍华人著名艺术家杨希雪》、《师法内外、笔墨兼融》等发表在香港《文汇报》、香港《当代艺术报》、《中国书画报》、《北京青年报》、《深圳商报》。1991年3月作品《秋荷》、《铁石劲树》参加深圳市博物馆深圳艺术沙龙会员作品展和深圳市博物馆南国艺术厅首届全国邀请展。1991年10月至1992年8月参与香港《当代艺术报》编审工作,任责任编辑。《古今中外融通,著述与绘画兼得 --记著名艺木家杨希雪》发表于香港《当代艺术报》、《世界华人报》。1992年参与高层写字楼的管理及企业文化策划工作,其间于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兼职任香港《深业通讯》编辑与美编。 期间中断了书法与绘画,撰写的文章/摄影作品散见《深圳特区报》、《深圳法制报》、 《深圳商报》、《中外房地产导报》、《深圳房地产研究》等报刊。1995年为油画家陈培辉先生《我们的总设计师》这幅油画写评论:《跨越时空的创作》,发表于1995年6月23日星期五发表于《深圳商报》。在1998年11月至2001年4月参与深圳房地产高层住宅的管理、别墅区管理、两条商业街的策划和起动。2001年5月至2007年6月先后参与深圳商业购物广场的改造和商业管理,2个商业会所经营管理和1个商业会所的等备,社区商业街的策划、起动、运营。其间:基本无书画艺术活动和创作。2007年11月发表对张靓颖单典乐评《真乃“天下无双”之靓颖》。艺评章子怡早年肖像摄影《说子怡的这幅肖象》。以及第20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评介。2007年9月作品8件在伦敦萨奇画廊展藏。2008年5月撰写评论《董小明<半亩方塘>的未来意义》。2008年5月16日至18日参加《08香港国际艺术展》,并参加由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长唐英年主持的《"香港对话":"文化投资"国际论坛》,以及由亚洲艺术文献库主持的来自美国、英国、澳洲、中国北京与香港、日本等8位国际知名艺术界领袖参与的《时移势易:博物馆与文化欲望”大型博物馆专题国际论坛》。2008年6月捐赠3幅作品参加由北京天禄琳琅艺术网、新浪收藏、《北京日报》、《中国商报》、《人民政协报》、《中国书画报》、《金融投资报》等机构主办与支持的艺术品拍卖及款项全部捐赠灾区的活动。2008年8-12月:发表对著名国际策展人、艺评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汉雅轩画廊总监张颂仁的人物专访《张颂仁先生的魅力》。为德国“历史轮流转” 新媒体艺术在香港歌德学院的展览发表艺评《媒体的记忆:重演历史、体验过去》。评论张培力的多媒体《静音》深圳展:《张培力呈现了“逆向时间”》。在原《美术同盟》首页发表《美玩蹦蹦球池与抗衡灾难》,解读严隐鸿在世各地展出的以油画为主的装置艺术作品《球池》。在《艺术国际》发表评论徐唯辛先生的油画《工棚》《矿工肖像》:《永不衰退的视觉写实》。2008年12月出席国际艺评人协会香港分会全新双语网页正式启活动。2008年12月7日应邀参加香港2008年终“茶聚政务司司长官邸”的艺术活动。2009年1月及之后几个月内发表影评章子怡主演的电影:《电影<梅兰芳>的几点随感》。张靓颖单典乐评:《真乃“天下无双”之靓颖》, 艺评“法国五月” 艺术节多元素舞蹈:《舞蹈七巧板》。2009年4月至8月应邀参加“香港法国五月艺术节”和“中法文化之春” 艺术活动,尤其是在《当代艺术网》对《路易威登:创意情感》艺术展连续推出4篇评论:《(1)香港艺术馆被“包” 》、《(2)创意瞩目的LV美术馆》、《(3)艺术的多元化生态》、《(4)艺术:LV品牌的DNA》受到港澳艺术界和商业界的跨界思考和广泛关注。为香港青年艺术家曾建华先生的媒体数码装置艺术作品撰发评论《曾建华作品的另类吸引》。并对香港深圳相关展览进行系列评论。2009年多篇艺术理论与批评发表于等媒体。2008年8月至10月初组织实施“庆国庆.杨希雪专辑”艺术推介系列策划。2009年9月至11月底参与著名英籍华人艺术家杨希雪先生“文化回归”北京、广东、肇庆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巡回艺术活动策划和媒体宣传活动。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从事杨希雪艺术研究,对著名英籍华人艺术家杨希雪先生历年来在欧洲和多次回国艺术交流的电视节目、影视、录相、新闻报道、讲学授课、绘画示范等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同时,对杨希雪艺术理论进行研究,己在《艺术国际》发表理论研究文稿《艺术的主观表达与哲学思考》。并对杨希雪全方景观理论和吉尼斯世界长卷《文化五千》进行系列研究。2009 年10 月7 日,对在香港“中国会”里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著名中国艺术家黄锐生生讲座进行报道:《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黄锐艺术讲座》。2009 年9月在《当代艺术网》撰文《江因风的人本科学主义追求》,评论青年批评家、艺术家江因风“音乐极限书写” 。2009 年10 月在《当代艺术网》发表北京著名书法家艺评:《读赵文涛先生的书法作品》。2010年3月重点推出关于著名华人粱洁华先生人物画解读及其在理论与技法上的创新:在《中国网. 艺术中国》发表《看梁洁华人物画的继承和创新》。继《中国网. 艺术中国》发表后《看梁洁华人物画的继承和创新》被《香术艺术评论》、原《美术同盟》和《艺术上海》首页转发。同月《香港艺术评论》发表王晓波为英国艺术家Simon Birch先生策展的多套媒体视觉综装置展「HOPE & GLORY」「希望&光荣」评论文章《跨界联动与混合呈现》。在《中国网.艺术中国》发表艺评范曾先生的文章《笔墨师古且出新——我看范曾先生的笔墨新意》, 同月被《雅昌艺术网.博客专栏》首页推荐。为著名艺术家、香港现代水墨画协会会长陈成球先生撰写艺评:《应目会心、神超理得 ---陈成球先生的新水墨艺术》发表于《中国网.艺术中国》。文章《抽象艺术最早起源于中国及兼谈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理论探讨它诸《艺术国际》和《雅昌艺术网.博客专栏》。《中国网.艺术中国》发表《齐白石作品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2010年4月在《艺术上海》发表《实现视觉形象再造的新媒介艺术---关于杨希雪的“Space 太空漫步系列”的对话》。《香港艺术评论》发表评著名美籍华人艺术家王健先生:《跨越与融合:从西到东谈王健》。在此期间, 还对电影《梅兰芳》发表影评:《电影《梅兰芳》的几点随感》,张靓颖专辑蝶评《什么类型都想尝试的歌手---张靓颖专辑〈张靓颖@音乐〉》,发表采访《Hidy Ng-备受国际时装界推崇的香港著名设计师》。2011年1月至12月,王晓波首次在《艺术上海》策划推出在《杨希雪·国礼艺术大师风采撷影》1-8集,《艺术中国》发表《读杨希雪变象视觉艺术》。在4-5月应邀参加“香港法国五月艺术节”艺术活动和艺评。6月《思考文化艺术的开放状态》被《艺术国际》博客首页作为“热点文章”刊发。2011年5月和12月分别在新浪博客和雅昌网发表影评章子怡、郭富城主演的《<最爱>:悲凉中获得超越》。《艺无常理而新》一文2011-9-7日首发于《香港艺术评论》,2011-9-8 《艺术国际》首页发表,并被《雅昌艺术网.博客专栏》首页转发。10月《乔布斯与计算器PC文化》发表于《香港艺术评论》。10月《艺术中国》发表《贝聿铭的家乡情怀》。11月为英国华人杨希雪先生敬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的十米长卷水彩画《和谐图》写艺评:《杨希雪《和谐图》的文化意义》、《祈愿和平,世界大同》、《对和谐世界的期翼》先后发于《世界华人周刊》、《艺术上海》、《新浪论坛》。12月《雅虎娱乐》发表娱乐评论《彰显活力的张靓颖张靓颖》、音乐评论《方鹂鹂:永运的江南》,《中国网.艺术中国》发表王晓波影评:《金陵十三钗:强烈对比的美让我感动》,《香港艺术评论》和《艺术中国》发表《光耀传统的个性派大师潘天寿》。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王晓波在《福布斯中文》发表影评王家卫导演,章子怡、梁朝伟主演的电影《<一代宗师>的武学与哲思》;《艺术中国》发表音乐、电影、视觉、文化等艺术评论,许鞍华导演、刘德华、叶德娴主演的《桃姐》:《桃姐的回答》 。 《艺术中国》音乐评介著名青年歌星张靓颖专辑《第七感》:《张靓颖续唱自信、力量和超越的新专辑<第七感>》 ;邓伟标先生新专辑《玛雅新纪元》:《<玛雅新纪元>的平静与和谐》;《艺术中国.音乐》给当今乐坛最年轻、最成功的杰出旅英打击乐独奏家王贝贝写艺评《王贝贝:横跨音乐、舞蹈、雕塑的多元艺术》;《艺术中国》乐评《九万里风鹏正举 -广东流行乐坛的明天更美好》;《圣乐飘飘:法国巴洛克古乐团》。《音乐浪潮:马特诺电音琴奏响天籁之音》;《绘画结缘音乐:用听觉表现视觉艺术之魂》;《艺术上海》发表《邂逅法国里昂敲击乐完美炫技》,《圣乐飘飘:法国巴洛克古乐团》。 在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还在艺术中国、福布斯中文网、香港艺术评论、中国艺术新闻网、凤凰网文化、香港商报文化周刊等重点推出:发表视觉艺术评论《安迪·沃霍就是时尚本身》 ;《杨希雪画作再入白金汉宫 又被英女王收藏》 ;《杨希雪当代艺术中的中国文化轨迹》 ;《数码多媒体为历史文化增辉添彩---「颐养谢尘喧 ─ 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观感》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彰显四大国际特色》 ;《跨文化盛宴:2013法国五月艺术节》 ;《绘画结缘音乐:用听觉表现视觉艺术之魂》 ;《"东欧芳华"呈献文化魅力》 。中国艺术新闻网等发表:《访问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古迹活化构建平台,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王晓波接受香港商报记者韦正风采访: 《让文艺回归文艺---被禁60年后<武训传>重发DVD》 。给著名当代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先生的“新象形文字” 作品《地书》写艺术评论, 《艺术中国》:《<地书>的开创性贡献与借鉴性狭窄及其杂合性缺失》;玩转地铁周刊:《到OCT 看《地书》 。

上一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论文

下一篇:浙江教学月刊社是省级期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