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体育教学该怎么去教论文
当今体育教学该怎么去教论文
关于体育教学的论文
一、对初中体育教学单元的概念的解读,以及其重要意义的阐述
体育教学单元是体育教学中的基本单位,它以课为最根本基础。具有连续性、时段性的特点。即一个单元既不能跨学期、学年,且也不能在同一个教学时段内选用两种不同的教材。因此,单元教学计划必须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初中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好了,就意味着可以将体育教学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有多么的重要。优秀的单元设计,可以为确保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完整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此外,优秀的单元设计能全面考虑到体育教材完整性和层次性,重视其实用性和可行性,对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不足可以弥补,如此使得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且实用。
二、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中的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和搭配教材内容。当教师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点的就是,新旧教材的体系是有区别的。旧教材是以学期为单位,且分成了上下册,因此内容比较明晰。教师制定的单元计划只要依据课时就可以,非常简单。而新课程下的体育教材就明显不同,没有明确规定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是以学段为单位。此种情况下,教师若不能对教材吃透,就很难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2.依据地方特点。为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当地的特点,更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需求作为优先,逐渐从传统的单一到多样化的改变。因此,校本课程教学不仅是提高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是一种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制定一个合理的单元教学的校本课程方案设计,能真正落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单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恰当把握。作为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必须具有研讨精神。对新的教材要尽快掌握和熟悉,对教学中出现的困惑要及时解决,对教材的整体难易程度要心中有数,唯有如此,在制定单元计划的时候,你才能创造性地使用多样教学手段,制定计划的时候也能游刃有余。
三、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应遵循的科学原则
1.不间断性原则。不间断性,强调的是在对初中体育的教学单元进行设计的时候,其教学内容无论怎样的扩展,必须是在现有的体育知识的基础之上,且必须保证其是有效的,延续的。唯有如此,体育教学知识的前后知识是连贯的,才能使得在日常教学中不会出现教学形式以及情景和内容的频繁改变,从而反映体育技术。
2.时效性原则。对教学时间的.具体要求,是明显区别于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标志。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犯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那就是本来适合在冬季开展的教学内容,放到了夏季,或反之。针对此点,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在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将安全健康放在单元教学设计的首位,然后遵循实效性原则要将体育教学内容的适宜季节充分考虑其中。
3.节约性原则。如今,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富民强,国家对教育投资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多学校体育器材配置已日趋完善。然而在偏远地区,山区学校的体育器材还是不能与体育教学相配套,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所以,在设计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务必不能奢侈浪费,一定要考虑到教学成本,且不能随意的变更。节约性原则既节约了资金,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因为考虑的周密性而节约了组织教学的时间。
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的科学探讨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抛开旧的传统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对教学进行指导。新的教育理念的认知,不能只是单纯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的实施。教师必须给自己插上学习理论和进行教学实践的一对翅膀,这样才能将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位。
2.学习方法要灵活多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样选择。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倡导的是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在体育教学所传授的学习方法中,既指的是学生,也指的是老师,师生共同学习,是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双赢方案。因此新课标的实施过程,实则就是一个教师学与教,到学生学到不用学的过程。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寻求多种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融入到单元设计之中,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同时教师还要对学习方法给予高效的指导,最终实现学生能够自己探索,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目标。
3.充分提高学生课堂的主导地位。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之下,对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在单元模块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因循传统的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加大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在整个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心筹备,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一切准备后之后,最后让学生尽情表现。
4.体育教师在课时设置上,要科学合理。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的安排,看似给教师增加了难度,实则是给了一线教师广阔的发挥空间。单元教学计划必须根据体育单元的教学容量、内容的需要,同时还要兼顾到学期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
5.做到重点掌握,难点突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后对重点要进反复讲解、诠释。对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突破,确保每个学生重点掌握,难点突破。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张弛有度,教学组织才能游刃有余。
6.单元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注重学生的经验和感受。在实际的日常常规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不行的,这些都无法取代来自学生的自身实践感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活动去感觉领悟,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在教学设计上,要预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给他们体验和反思的机会,在这样的环节中,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
五、结束语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学单元设计,是确保课堂高效、高质的保证。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棒。可以说,如果单元设计设计的科学得到,教学效果自然就会良好,我们的工作也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反之,不仅不能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日常的教学中,上述问题,教师往往不能足够的注意或者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们的初中体育教学,同时也影响到初中整个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我们对要注意的事项、遵循原则、应对策略进行科学探讨,从而制定出高效科学的单元计划,对整个初中体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应用措施硕士论文
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应用措施硕士论文
第1篇: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了,他们才愿意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学好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初中生的发展需要开展教学,这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一种途径。
一、做好课堂导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在一上课的时候,讲课方式就毫无激情,只会照本宣科,缺乏新意,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然也会觉得教师的教学单调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样后面的教学也很难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需要做好课堂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方式是有意思的,这样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可能在刚刚上课的时候,采取的热身运动,一般都是慢跑或者是原地活动等,这些活动学生可能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还会觉得有趣,但是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可能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创新,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课前导入,在学习篮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表演花式篮球,激发他们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他们童年时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到体育课堂上,如踢毽子、跳皮筋等,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优化练习设计,突出多样化和趣味性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并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只是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主要还是来自学生的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将教师所教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体育课堂上,不少教师所采取的练习方式都较为机械,比如说练习项目以考试的要求为准,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这种练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不利于他们兴趣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进行体育练习的时候,应当优化设计,可以采取多种练习方式,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使学生感受到练习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在练习的时候,引入一些小游戏或者是设置一些小比赛,如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比赛竞争,这样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采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上难以找出两片相同的树叶,在一个班级里也难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和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身体素质等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比如,有的学生十分热衷于体育学习,有的学生则较为反感体育学习,还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体育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接受能力也比较弱。
由于这样的一些情况,不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缺乏兴趣,不愿意学习体育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上的学生,如班级里某一位同学在训练的过程中取得了进步,教师应当及时提出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肯定,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加强烈,兴趣也能得到较好的激发。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学会对学生激励,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采取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也比较重,渴望接触新鲜事物。在教学时,教师如果长期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认为教师的教学枯燥无趣。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体育知识的时候,教师也要学会不断地创新,在课堂上不能被自己的思想所束缚,而是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认识到体育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总之,体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观,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2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体育课程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初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调重复,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等,严重限制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成为阻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需要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学校和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片面地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和升学率,要求学生和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他们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他们不重视体育课程是因为体育课程在中高考中不占份额,对升学没有直接的影响,
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2.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在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基本都是教师在教学一些简单的田径项目和各种体操,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使原本就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更让学生难以接受,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严重打击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体育课时较少,教材老套,脱离学生的实际
新课改要求体育课时一星期有4~5节,但实际分配下来的体育课时基本都是一节或者两节,体育课程安排课时少,是限制学生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传统的体育教材较为陈旧,而且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一种方法和理论指导,缺乏技术的主要特征与关键的技术分析,远离实际,年级跨度大,教材容量太大,学生在上课时每个项目都要学一点。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会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现状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任务,学校必须加强对体育科学的重视,将体育课程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通过增加体育课时,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学校要将重点放在更新体育教材,完善体育设施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体育锻炼的良好平台,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另外,学校要注意增加体育课时,给学生足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
2.丰富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教学内容的单一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之举。体育教师要将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引入体育课程中,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最为热衷的活动,将这些体育项目带到体育教学中,让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更
好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3.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以完成当堂教学任务为目标,简单给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运动积极性的提高,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如游戏教学法,将游戏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另外,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如篮球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完善体育设施,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篇:新课改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在体育课上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带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还有些教师就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对于缺乏一定自律性的学生是十分不可取的。要改变体育课堂上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要遵循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进而增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
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是在教学中教师都十分倡导的教学原则,这对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统一的训练,有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这些体育训练任务,但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要全部完成这些任务就会显得吃力,而且,同样的训练任务也不利于其他学生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进行体育课的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对其进行恰当的训练与指导,从而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勇气与能力。对于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能力也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点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亲身示范、详细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学生实践锻炼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尽量避免不规范的动作出现,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并且,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设计不同的体育运动目标,让学生不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使其在轻松而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锻炼。
二、鼓励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学生只有自己参与体育运动,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与乐趣。体育也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其更关注学生的参与体验,在语文、数学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便能学会这些内容,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则要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地尝试实践,他们才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趣味,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积极参与锻炼,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概括讲解了篮球运动的基本注意事项后让学生直接进行篮球运动,为了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动作,或者会采取不太恰当的方式进行合作,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总结,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参与体育运动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三、寓教于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寓教于乐是体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发展期,通过采用有趣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更有助于学生思维与身体的发展,从而真正地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好玩的特点,为其设计相应的体育游戏。例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接力跑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接力跑,最后计算小组的总用时。这样的游戏方式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游戏,还可以让学生在跑步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释放。并且,学生竭尽全力地奔跑也有助于压力的释放,接力形式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寓教于乐,从而真正地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良好发展,为其今后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4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康、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所提出的理念中就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以实践的形式存在,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观察、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将正常的课程教学与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呢?值得重点关注与探讨。
一、初中生心理素质现状以及加强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在提出有效的对策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目前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以及通过体育教学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初中生心理素质现状
心理素质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由于学生处于初中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而且在这一时期学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压力、外界新鲜事物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初中生存在的不健康心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抑郁心理,就是初中生无法应付外界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其次是逆反心理,初中生对外界存在抗拒心理,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育还是家长的劝解都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最后是封闭心理,常常表现为不爱与人讲话,封闭自我,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以上都较为典型,当然也存在其他方面。
2.通过体育教学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项体育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相关素质,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两个面有机结合,不仅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体育的教学要求,而且在体育活动的帮助下,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遵
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首先,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生的兴趣、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如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利用竞赛的机制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
2.激励教育,锻炼学生心理素质
初中生的综合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不高,难以较快地融入不同的环境中,这一特点会阻碍初中生的进步与发展。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体育教师有必要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激励教育法,对学生的意志和心理素质进行磨炼,以此来达到加强的作用。具体来讲,比如在进行800米的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时间,对于在规定时间内跑完的学生并且成绩前列或者是进步最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学生予以相应的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营造比赛氛围,磨炼学生意志
心理素质在很多方面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奥运健将在比赛的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有再完善的技能也是无法得以正常地发挥,同时,假若初中生在考试过程中心理素质不佳,则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比赛的氛围,通过激烈的比赛,让学生置身于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以此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通过体育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5篇:浅谈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体育学习主要是以身体活动为主,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辅,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人的精神活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动作操作不当或是负荷太大而造成的身体损伤,为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有碍体育运动的开展及普及。
一、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
1.直接原因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等等。
2.诱因
一是学生对运动损伤认识不足,在课堂上看到一些安全隐患会认为“自己不会在此出现损伤”的学生出现身体损伤的可能性很高,此外,有的学生忽视动作的规范性和身体的承受能力,擅自增加运动强度,极易造成运动损伤;二是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在进行一些活动时没有控制好重心的位置,使身体与机械或器材发生碰撞,造成损伤;三是运动量过大,大学生身体素质差,若教师安排的体育运动负荷量大,就极易造成损伤;四是动作不规范或动作粗野,有的学生故意损伤他人,缺少道德教育,这是体育课上容易造成损伤的一个原因;五是天气恶劣,冻伤,中暑以及光线不良也容易造成损伤。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及措施
1.正确认识体育运动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要做好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上出现运动损伤,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是一些主客观因素相互交织。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师除了在课上教授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内容,还要拓展其他的宣传渠道,为学生和一些教职员工传授保护措施,避免运动损伤出现。
2.合理安排教学量及运动负荷量
在体育课上,学生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运动损伤,适当的运动量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项目要求,合理安排运动量,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3.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在进行热身运动前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准备:一是根据体育项目合理安排热身运动的动作和运动时间;二是学生仔细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是否能进行该体育活动;三是天气情况,天气恶劣不适合进行户外运动,需要安排室内运动等。在进行热身运动时要注意易受伤部位的运动,增加拉伸运动,提高肌肉的弹性,避免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
4.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在课上除了教授学生项目运动要领,还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体情况,对“吃不消”的学生要求低一点,休息时间多一点;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要求高一点,充分发挥其身体优势。此外,活动量还与上课时间有关,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运动量要降低,因为学生处于空腹状态,剧烈运动容易出现体力不支、昏迷等情况。
5.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排除心理障碍
在体育课上,体育运动场所器材数量多,容易出现碰伤等,教师要会紧急处理伤口,学生还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教师对此类学生要进行开导,安抚学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损伤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处理,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预防。笔者提出增加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热身运动和合理安排运动量等措施,旨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论文摘要: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以及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对体育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我国体育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已经普遍成为体育教师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正视不同学生具有的性格特点与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因材施教的含义出发,对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以及现状进行研究与阐述,对因材施教在体育中的应用提出一些见解。 论文关键词: 体育;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对因材施教做出了尝试,孔子教授仁义之道时对是不是要立即执行仁义之道给出了冉有与子路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并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在教育中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能够对其自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体育教学中仍旧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何为因材施教,为什么要因材施教以及怎样因材施教都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因材施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开展工作中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要重视这些差异并尊重这些差异,既要发现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又要看到个性,以此为基础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应大部分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并对学习树立兴趣与自信,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材施教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规律,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发展,体育教学属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人或个性发展也是辩证统一的,从这一点出发来看因材施教,能证明因材施教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在任何时期都适用的一种教学理念。 二、体育教学应用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1.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阵地,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还要求面对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某一个学生的个性不适应教学方式就放弃这个学生。事实上,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同样的规律,体育教学中班级式的教学就是以这种规律为基础的,但是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性,这是无法避免或消除的。所以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是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深化的必然要求。 2.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体育教育中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能够让学生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的根本途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育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是学校以及体育课堂上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抛弃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对教育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因材施教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模式才是尊重个体的教学模式,才能够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 3.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并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优秀的成绩,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更加任重而道远,这不仅给了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一份荣耀,同时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增加了一些压力。在体育教学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如果只是按照教材来进行教学而不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与发展学生的优势,则不可能发挥出个别学生的潜力。即将学校的体育教育的目的单一地认为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从学生基础体质或个性出发,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就不能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4.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体育教育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个性化教育凸显出来。体育教育的意义在于对锻炼学生的身体、锻炼学生品质、培养学生情操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忽略了个性化教育,使一些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思想素质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因材施教在尊重每个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学习到体育的理论及应用,使学生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所以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体育教学目的的达成。 5.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传统的体育教学把教学的对象整体划一,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对每一个学生没有区分,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因为体育的教学特点如需要一定的训练强度等,都可能造成一些体育基础薄弱的同学对体育课程失去信心,继而发展成对体育失去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因材施教依据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体育中感受到乐趣,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体育教学面临的现状 1.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体育素质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尤其是在高校中这种差异更加明显与突出,我国高校的录取制度决定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文化素质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而在身体素质与对体育的理解与认识上参差不齐。首先是由于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存在学生与学生身体素质基础的差异;其次是在应试教育中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与生活中缺乏体育锻炼意识造成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总之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引起重视。 2.对学生的激励制度与评测机制缺乏科学性。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通过统一的考核与单一的评测标准来完成对学生的判定,这严重地忽略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这种评测机制可能会影响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质好的学生认为体育简单,没有挑战性,而体质较差的学生会长期面临失败,背负一定的精神负担,这种现象的出现违背了体育教育的初衷,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体育教育和其它教学一样被教育所重视,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但是,对于高校而言,大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导致了体育教学的高质量、高标准发展,为此,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应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大学体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注重实效,依旧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中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毫无兴趣可言,由此也导致了他们身体素质的下降,影响学习效果。为此,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下,我国一些大学校园在体育教学方面未能够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在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教学;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被动性较为明显,他们在教师的机械式指导下一味地学。这种强调单方面教学的模式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的同时,也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不符合当代所倡导的体育理念。
(二)教学效果低下
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当下一些高校对于体育教学虽然倾注了一定的心血,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有所提示,但是这些高校体育教师并未重视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仍旧继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即使创新但是也未能够体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效果,在教学上过分强调形式主义,长此以往,体育教学不能够取得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导致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这种现象与时代所呼吁的发展体育运动口号极为不符。
(三)体育教育忽略能力重视技能
以往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方面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体育技能,一些教师在这种目标模式下进行各种教学方案的设计,由此使学生的体育技能有所提高。当下,一些高校仍然沿袭了以往的旧模式,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过分强调体育技能,对各种体育动作的规范性较为严厉,但是在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却比较忽视,由此导致了学生体育知识的不完善,比如在交往、自学、观察以及创新等方面较为弱化,最终导致了体育教学质量的下滑。
(四)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偏低
鉴于当下高校扩招现象频繁加大,一些高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不能够达到既定的标准和要求,甚至有些高校严重缺乏体育教师,不同年级段都是一两个体育教师授课,这种现象使得教师不能够及时授课,授课效率也较为低下。这些高校普遍存在教师综合素质低下的情况,在教学方式上未能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同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低下。
(五)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
大学生活类似于一个小社会,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待大学生不像对待低年龄段学生那样考虑周全,为此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小事故,涉及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各种教学器械应用或是一些对抗运动中,大学生未做好充分的安全保护意识,容易导致一些扭伤、擦伤和碰撞事件的发生,有时候甚至还会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人身伤害。一系列的体育安全事故容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得他们对于体育课堂产生抵触心理。
二、大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
高校体育教育是极为关键的,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前提,应该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高校师资力量和学生身体素质未前提,摈弃旧时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此外,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他们的需求为主,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进去,选取他们所乐忠于的体育形式,在教学中加大创新力度,可以将游戏教学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由此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二)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对于高校来说,发展体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主,由此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应该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摒弃以往教师一味教书的习惯,根据学生的需求去教学,由此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可以多调查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比如男生对于跆拳道、击剑等感兴趣,女生对于健美操、游泳等感兴趣,学校可以以他们的兴趣点为基点,不断满足他们的兴趣要求。对于一些传统性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创新方式,由此满足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三)加强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难免会涉及很多肢体运动,在运动中由于动作幅度的`程度不一,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给学生灌输安全知识,让他们时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一些大幅度的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简单到难慢慢过渡,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将安全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去抓。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一些简单的事故处理措施能够得心应手,充分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规范高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体育教师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学的与众不同。在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技能等方面都能给做到得心应手。学校也应该定期开展一些有关体育教学的培训,让教师通过培训强化自身知识,达到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大学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要求高校不断立足于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行之有效的对策应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钱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2]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张维刚.素质教育评价中的几个要素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04)
[4]庄志彬.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5]滕忠红.个体特征对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影响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作者:李元伟单位: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摘要:
体育教学在当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的中国,综合国力日益上升,国际地位稳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的教学,使当代学生以健康的身心去发展。
关键词:
现状;教学生态化;对策;
1、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现状
我们国家在体育方面一直希望教学生态化,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制约因素使它受到影响。针对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分析:体育相对于其它的学科而言,有很大的不同,也会比较复杂。大学体育是以人类、自然界以及社会作为主心骨,这也是它发展的舞台。首先,大学体育主要是学生在上,老师在教,所以他们是属于人类这个范畴;大学体育中的自然界指的是教学的场地、器材以及其他的设备;而存在于学校中的体育精神以及老师教学观念则属于社会范畴。所以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的原因主要从人、自然、社会这三方面入手。首先从人的方面来说,体育课程在大学的学习课程中并没有一定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可有可无,他们认为体育课又苦又累还对他们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每天对体育课都是抱怨,不愿意去上体育课,去上体育课也是为了应对考试,这种应试教学模式使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学生的消极性也阻碍了当代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发展;对于自然方面,如今的大学教育中,国家对于专业课程、科学技术等都太过于重视,却忽视了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这也使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方面的一些审批比较艰难,对体育教育资金投资减少,引起了体育器材及其设备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发展。而在社会因素方面,学校的文化背景、学校的历史传统等,一些学校的传统中存在保守观念,学生没有深刻地理解体育精神以及老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这也是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的一大原因。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体育环境已经呈现反生态的趋势,使我们生态化教育失去了生机。
2、教学生态化必须存在的原因
如果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描述,就是每个物种出现并且进化时,必须经历一系列变化,产生微妙的反应,以便能适应物种的进化。从生态学的角度去看大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求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都要具备一定的关联性,使体育教学的发展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程度。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影响着课程的进行,如果老师以热情饱满的态度上课,学生也会激起兴趣,受到老师的感染,从而更加积极地练习。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这就属于课堂中的生态化。当学生的体育意识欠缺时,就会影响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进步。教学主体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对体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学生态化能够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生态化也能从根源解决当代体育所存在的问题。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我们必须把遵守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遵循其规律的同时去发挥我们的力量,才能使体育到到更好的发展。在体育的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生理反应,在依照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
3、对当代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进行反思并采取对策
现阶段的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发展还在萌芽阶段,要想它发展长久,我们必须去实行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它。首先,我们要形成体育教学生态化理念,让学生充满对体育改革的信心,提高体育生态化的意识。学生是主体,要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充分理解,但也要充分地考虑生态理念,坚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能够使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也能使体育教学生态化迈出坚实的一步;其次,师生关系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老师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地位,师生之间总是有一层隔阂,正因为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师生不平等,学生只能处在被动地位,任由老师去灌输,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也引起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因为没有交流沟通,这也使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所以我们必须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平等相处,成为朋友,以朋友的交流方式去上课,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因为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次数增加了,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的状态时刻保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丰富发展课程内容,使学生方方面面都能提高,最重要的是我们国家必须增加对体育方面的投资,增加一些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生态化保驾护航;最后,要实施更为科学严格的体育考核考试,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应考虑多方面内容,不能只是一味的根据原有的方式进行评估。需制定出一套考核机制,在课程内容合理的情况下,对每位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要评估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重点是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体育教育生态化发展不断丰富,这才会使它长久地发展下去。
4、结语
总的来说,对当代体育教学生态化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进行有效地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每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以发挥这节课的最大价值。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除了要条理清晰、内容具体、更要满足教材的特点,进行细化和形象化,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从点到面层层递进。
参考文献
[1]王丽.大学体育的作用[J].陕西教育,2016(09).
[2]程思浩.体育教学生态化研究[J].教育研究,2013(02).
[3]李奎.体育教学生态化对人的影响[J].新时代导报,2009(05).
摘要:
为了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储量、体育观念及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理论知识;教学观念;课程设计;考核评价
大学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必须基于国家制定的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处理现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及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专业理论知识
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自身的体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托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传统的基本体育理论在系统性与科学性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教学改革中无法发挥实际价值,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但是,在教学改革中,如果一味地应用新型体育概念与体育术语等体育名词,会影响大学体育理论系统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二)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很多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受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质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教师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此外,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运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法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
(三)课程设计单一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设计过于单一,且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与中学时基本一样;教学内容过于传统,与社会发展脱节,且内容过于单调;这些现状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且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课程设置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厌学,最终降低了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法及考核体系的有效性不足
高校沿用传统体育考核方法、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这种单一的模式影响了考核的效果及评价的有效性。例如,有些学生在中小学时期身体素质较差,不爱进行体育锻炼,经过大学一年的体育教学后,虽然体育能力和运动技术相较于其他学生仍不成熟,但相比自身却有了很大突破,如果按照传统的绝对化计分考核评价,很难看出其进步,容易降低学生学习体育课程,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外,很多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这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作弊,这导致考核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解决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问题的策略
(一)教师应增加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储量
教师应该及时分析和把握教学改革方向,并在原有教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更新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或者聘请专业教授入校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丰富体育教学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
(二)转变体育观念及教学方法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应当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告别从前简单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与人性化,在培养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要通过教学理论的趣味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科学设置体育教学课程内容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不断引进新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实效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生理及心理状况的发展,要基于其实际发展情况,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其综合素质。鉴于我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点,要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时代性,就要根据不同区域学生的习惯与兴趣,优化设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安排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体育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使用多考、纵比、常验的方法才能够提高其实际运用效果。多考是指在体育考试中,高校可以推行两次考试,取最高成绩的制度。纵比是指在考试时要实行“因人而异”的考试原则,对于身体素质本身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分析其实际情况,并适当加分,给予鼓励。常验是指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多次进行随堂测考、实践测考,并将随堂考评成绩纳入最终成绩评价内,从而提高考核评价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知识的动力。
三、结语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的问题。相关部门及高校领导、教师必须共同努力,应对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研研讨、深化研究等方式,制定并落实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效果,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杜江伟.浅析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夷学院学报,2013(5):79-82.
[2]杨俊,盛大洋.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茶叶,2016(10):273-274.
[3]刘喜林.论校园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J].才智,2016(25):131.
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一、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一
限于对教学指导思想的不深入理解以及对体育功能价值认知的狭隘,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选择简单化、形式化、易于组织的体育项目,这类项目过于陈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传统的体操、田径的铅球等,虽然这些项目在推动学生体育发展上不存在负面影响,但刻板地将这些项目填鸭式地教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喜爱、兴趣,忽略了当下体育教学的时尚项目、创新项目,这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体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另外,教师在教学方面深入学习不够,教学理论与技能相对滞后,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难以在学生体育课上体现出来,放鸭子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体育课的组织与实施不单单是让学生集合后集体动动手、抬抬脚,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组织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创造性,既帮助学生认识体育,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师素质的不完善以及靠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体育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很难有质的突破,也制约着体育课的实施。
(二)学校重视不足
中学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体育的开展既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又需要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因此,学校重视程度大不大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的丰富与否,影响着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否过硬。当前,部分中学注重学生的升学,全部精力与财力投入到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因而对体育课建设相对漠视,体育基础设施落后,体育教师不受重视。有的农村中学体育仅有几个篮球和排球,根本就缺少体育场地设施,当然这与地方教育财政具有一定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家在针对农村中学教育上针对学生体育锻炼依然提供了教育经费与辅助政策,恰恰是学校对体育课的轻视,使得这部分经费没有落实到体育中,严重影响了体育基础设施的改善。
(三)学生投入不足
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也把升学作为了中学学习的唯一目标。因此,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较为冷漠,上体育课影响学习的思想较为广泛。体育本身具有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健康的体质,然而学生对这一点认识不足,缺乏体育兴趣,上体育课走形式。学生是体育课的主体,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兴趣、时间等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课的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一)转变教学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思想,真正领悟新课标对于体育的基本要求,把突出学生综合体质放在首要位置。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一个健全的身心。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的教师职工,应该通过培训、自我学习等途径,学习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要求,把握体育教改的实质,突出学生在体育课中应获得的成效。只有整体上把握体育新理念,才能在教学思想上实现转变。把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放一放,强调自己要不断学习和完善体育教学新理念、新技能,突出对体育课创新教学的重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主要目的来重新审视当下的教学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为学生上好体育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体育课开展得好坏,与体育课内容与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为推动体育课的改革向发展学生转变,一方面体育课内容应与学生基本要求相适应,在本学校基本体育资源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新的教学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把健美操、机械舞、骑马舞等时尚体育运动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融入的方式既可以模块化也可以元素化,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保守,突出课堂元素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课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向培养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和发展能力方面改革。突出引导学生主动涉猎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分析,以实际行动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前,推动体育教改的教学方法研究较多,注入合作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虽然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但教改方法的主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师要想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理论积累,另一方面要多了解目前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把握原则和重点,不断尝试与改进,实现教学方法综合化、差异化,以适应多元的学生体育需求。
(三)提高重视,加大投入
学校领导是统领学校教学任务的关键,是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挥棒,体育课要想有系统的、科学的发展,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各级各类中学领导层应充分认识体育的基本功能,并转变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念,把体育课融入到学生整体培养环节。突出对体育课基础物质条件的支持,同时加大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体育教师进修提供良好平台,建立体育教师教学激励与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四)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基本理念的教育。具体途径可以通过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辩论会、体育讲座等形式,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在思想上重新认识体育,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认识体育、喜欢体育、建立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环境,以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课,把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充分启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认真分析体育功能价值以及如何上好一门体育课,如何在体育课中学会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这种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理念的教育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认知,能够较为快捷、有效地推动学生对体育的整体把握,为下一步上好体育课打好基础。
三、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关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发展,关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各级中学应充分重视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软硬件问题,转变思想,提高重视,既要完善中学体育课开展的基本设施,又要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素质的改革,真正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练习转变。
上一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总编辑定
下一篇:安全论文500字左右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