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与心理学的关系论文
戏剧表演与心理学的关系论文
表演心理学是支配外在形式的一种心理动态,每一个表演者在参与演出的过程中都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会让整场演出很好的诠释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表演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表演心理学的论文篇一
《心理学应用于表演的探讨》
摘 要:从心理学出发,本文覆盖了心理学基本科学原理及概念。心理学在表演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上,从心理生活形成的原因,找到思维 方法 上的逻辑,推断出突发事件中的行为表现。通过阅读大量中外文献与书籍,我了解大量关于心理学应用的大量知识及心理学对于表演的作用。文中诠释了心理学帮助演员在舞台上心理状态,并试图运用逻辑推理、心理分析、心理暗示等表演中常用到的心理学方法,解决怎样调整演员的心理状态。以心理学在创造人物方面进行了解析。并结合事例印证了学习心理学对演员创造人物起到的作用。通过自己演出过的实习剧目、 毕业 大戏作为素材,根据斯坦尼体系及心理学的指导,探讨心理学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心理学的学习对于演员表演的帮助。
关键词:心理学;注意力集中;心理暗示
谈到演员表演的心理学,就必先表演天性的根源以及艺术鉴赏能力来做一探究,格林威而逊谈到“表演的天性来源于最初人类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以考验自身的体力和脑力的极限。”往往最初人们就是抱着这种心理,通过初级的游戏,挑战自己的能力,享受游戏的乐趣。心理达到愉悦,这就是表演心理的基本欲望。比如孩提时代的过家家或是扮演老师与学生,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习惯,这中模仿的游戏使人类熟悉了周围的环境,逐渐获得了对心理控制的能力,戏剧作品之称作戏剧,实际也就是与游戏有关,并非处于偶然,因为戏剧的任务是向人们提供生活的不断经历和经历的不断排练。
心理学在表演中的应用,表现在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上,从心理生活形成的原因,找到思维方法上的逻辑,推断出突发事件中的行为表现。对于戏剧的创作与欣赏,如果没有心理分析作为基础,就失去衡量和诠释的标尺。心理学是行为和体验的科学,而戏剧是生活的返照,心理学与表演则有着相辅相成互相借助之处。在我们刚接触到剧本的时候,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对角色在剧本中的最高任务的理解尤其重要。不仅要求演员对于剧本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还要求演员有很好的心理逻辑推理能力。我们通过心理分析与逻辑推理,设想在剧人本之外的信息。能否符合生活真实、构成艺术真实,关键在于人物心理活动是否符合逻辑。只要心理活动符合逻辑,一切不合理行为、意料之外行为,都符合生活真实,也都构成艺术真实。演员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的 “逻辑性” ,才能构成“艺术真实性” ,才能达到“戏剧性” 。
这些行为,都有性格心理方面的原因,因此,把心理学引入表演艺术是必要的。演员对于角色的分析,实际上是在初读剧本时就已经开始了。演员在初读剧本时,总会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出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印象来,这些感性的印象,已经是演员对于角色的认识与分析的开始了。然而,这种分析不是理性的分析,但是,在初读剧本时,演员对于角色的印象往往又总是最为真切,最鲜明生动,同时还会引起演员对于生活的许多真切的感受与许许多多的联想。这些感受与联想往往可能会成为演员以后进行人物形象创造的非常重要的契机和宝贵的财富。所以,它对于演员以后的角色创作来说,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心理学中心理暗示行为,能够帮助演员成功的塑造好一个角色,有很多必备的因素,但其中可以肯定,心理准备是最重要的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更好的进行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就是角色,结合我自己的 经验 ,每次在上台前,我总会按照顺序依次在心理思考这几个问题进行心理暗示,首先我把做过的人物分析拿在手中在阅读一遍,思考一遍规定情景、上场目的,然后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心理暗示,我告诉自己就是角色,继而拥有的就是人物的性格、形体、语言等。当让我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这时上场演出总是信心满满。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佛洛依德对表演学的贡献是对人类潜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人的精神活动在多种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方面,在在演员对角色的体验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发展阶段,揭示出这些层面就能使演员对角色的体验更加具备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表演的方方面面,心理学的渗透都伴随左右,两者有着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关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心里技术视为表演创作的一种动力,他形象的运用“统帅“来比喻智慧、意志、情感等要素对于表演创作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而智慧、意志和情感都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智慧是心理学中思维品质的总和,斯坦尼把他们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衍生出表演学意义上的智慧、意志和情感,可见心理学和表演之间存在很大的交集。那么学习心理学对于演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创作人物及演出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齐士龙.戏剧中的表演艺术.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
[2][苏]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1955年.
[3]李锦云.表演心理学.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
表演心理学的论文篇二
《浅谈声乐表演中心理因素的影响》
摘 要:在声乐表演中心理因素是导致演出成败的主要原因。声乐演唱本来就是高级的心理活动,是精神最为活跃的时刻,时刻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很多声乐演员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很重视声乐的技能和技巧,却不了解心理因素对演唱的影响,不重视心理素质的提高。人在歌唱时要求人体的发声、呼吸、共鸣、咬字等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其中心理和精神对这种活动影响很大,是歌唱能否成败的关键。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因素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表演;心理因素
一、感觉和知觉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人类的感觉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世界的一切物质对人类本身的刺激都会产生人类自身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人类知道了世界的物质,知道了它的形状、状态和形式。这个感觉保证了人类生存和正常生活。如果缺乏对世界物质的正确感觉或信息缺损,就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不良的影响和生存威胁。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
感觉和知觉是人的心理现象,很多高级的、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这两种心理现象中产生的。没有感知这个低级阶段的认识,人类就无法实现想象、思维等高级认识活动。就不会产生复杂的情绪体验,就不会有一定指向的兴趣、需要和动机。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种音乐。很多音乐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让我们得到刺激,产生各种情绪。或是愉悦,或是心碎、或是心潮激荡。让我们感觉到了音乐难以言传的美妙。这种感觉是最简单的音乐心理现象。只有经过这种感觉才能分辨、意识你所听到的音乐的属性,才能分清音乐的节奏、音色、音高等。对这种感觉的积累,越多、越深刻、越全面,越能了解音乐的本身。因此,声乐演员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一定要想做好案头工作,要反复聆听增加这种刺激,让自己感觉深刻,才能找到更好表达歌曲情感的方法。
二、意识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能够被人自己觉知的心理现象。意识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即有意识和无意识。很多时声乐演员在演唱中存在着大脑对演唱活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控制。在歌曲的处理方面如:速度、力度、音量是有目的的控制,而无意识的是长时间的练习把这些变成了习惯,就不用去控制了。这就引发了声乐演员平时要注意声乐基本功训练的问题,在不断地训练过程中,声乐演员的歌唱就进入了无意识状态,就不会出现歌唱障碍,影响歌唱了。
三、想象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可以把储存在大脑中的表象加工成新的形象。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头脑中就能产生景象和画面,这就是我们平时留存在大脑中零散的表象经过作品中文字的启发被加工成了形象,还会在我们大脑中如同放电影的感觉。正是这个想象,也让我们在欣赏音乐时产生音乐形象。在音乐活动中因为有了想象,就能从认识音乐、改造音乐达到创作音乐。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是进行“二度创作”必不可少的过程。想象可以让声乐表演者把自己的舞台形象设计成歌曲要求的人物;可以用角色的精神气质来表现作品。让声乐表演者很快进入角色,体验角色人物的生活感受,最后带来表演的成功。当然,想象也有它的负面作用。
声乐演员要重视想象的作用,充分利用想象让自己在舞台上表现更好。为此,声乐演员就要让自己多体验社会生活,要勤奋,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上各种行业、各种人物、各种性格的人,并且多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影视、戏曲、舞蹈、绘画等各类艺术作品。
四、情绪和情感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客观条件的变化往往会给人的情绪和情感带来变化。经常会有这样的状况,刚刚还是一个兴高采烈的一个人,当听到与他(她)有关的坏消息马上情绪大变,前后判若两个人。这种情况在声乐表演中也会遇到。例如:一个声乐演员正准备上台演唱,舞台的灯光突然熄灭了,一下子影响了这个演员的情绪。当舞台灯光回复后,这名声乐演员上台歌唱时就失去了往日的色彩。这就是因为客观条件影响了演员的情绪,给他心理带来了压力。
声乐表演本来就是一种情感表达,也可以说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从事声乐表演不能没有情感。声乐表演者的情感是来自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受到来自不同事物的影响,并不断自主地产生认识事物的态度。例如:我们听了一首健康向上的歌曲,就能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而听到一首思想堕落的靡靡之音,就会感到厌恶的情感。这里还表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不同,表现出爱与恨,悲与乐,这就是人的情感。
声乐表演中的情绪与情感作用与生活中的情绪与情感是不同的,生活中的情绪与情感很多是因为利益的关系而带来的,与生存和安全有最直接关系。声乐表演中的情绪与情感是构成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具有生命力的根本。声乐表演中的情绪与情感的运用是为了表现艺术的内涵和灵魂。是为观众提供带有共性的认识与感受,不存在实用的功利目的。演唱者把情绪与情感用在作品中,把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与观众分享,让观众与他同愤怒、同欢喜,同悲伤,就是为了让艺术更加展示魅力,让声乐表演“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目的是让声乐表演者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加强学习提高心理素质,更好地把歌唱好。
参考文献:
[1]张凯.音乐心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徐厚道.心理学概论[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喻宜萱.喻宜萱声乐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
表演心理学的论文篇三
《谈艺术心理学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要:舞台演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演唱过程中,无论是歌曲的歌词、旋律、声乐技巧,以及舞台的表演与观众的交流、声情并茂的演唱等,心理活动都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艺术心理学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及当前声乐表演中心理调控能力缺失的表现,从而提出如何加强声乐表演心理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心理学;声乐表演;调控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一种心理活动,歌唱自然也不例外,也总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进行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对歌唱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歌唱中的心理调控,是一个连续的、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几乎所有的声乐学习者,在进行学习和表演时,都会遇到心理调控方面的问题,所以探究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心理调控,对于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能力有着切实的积极意义。
1艺术心理学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感动人,是传达思想、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只有歌者以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本意,才可能使听众受到感染,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依靠歌唱心理思维的指导,培养敏锐的知觉,发展充分的 想象力 ,不断对复杂的歌唱现象做出理智的分析、判断和思考的表达,取决于演唱者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音乐想象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对它实质认识还很肤浅,它与感觉、知觉、意象、联想、思维、情感及意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黑格尔也曾指出:"创作就是艺术想象活动,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演唱中的艺术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思维方式 ,它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能增强演唱者的情感活动。在对作品演唱时,演唱者应使自己进入想象的境界,将情感化为意象。通过想象的情感、画面空间,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表象来表达,就如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物,在演唱时借助于想象来完成。
良好的歌唱状态包括呼吸、共鸣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的协调使用,以及具有较自由、轻松、自如、充满信心的良好歌唱心理,在歌唱中二者形成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是歌唱训练的基础。事实证明:歌唱表演的成功与否,除了本身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两者缺一不可,歌唱的技巧可以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掌握,但这并不等于获得了歌唱的全部能力。
我们在进行声乐指导的过程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唱得很好,但一到舞台上演唱或参加比赛就出现心跳加快、身体僵硬、两腿发抖、脸色发白、直冒冷汗、气息上浮、声嘶力竭、节奏不稳、忘词跑调,有时甚至伴奏都听不清,失去自控力,脑海一片空白的心理异常,乃至于失去了对歌唱器官的调节能力,因而导致了演唱的失败。因此,歌唱对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对歌唱者的水平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声乐表演中心理调控能力缺失的表现
2.1演出中的过度紧张
很多歌唱者,特别是没有过太多舞台经验的初学者,站在舞台上会感到明显的进展,表现为手脚多汗、呼吸不均、腿部打颤等现象,甚至更为严重者,大脑会突然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站在台上要做什么,亦或着演唱中突然忘词等等,这些心理调控的能力的欠缺,严重了影响了正常的歌唱,更不用说完美的、超水平发挥的歌唱了。
2.2高音恐惧症
高音的训练和演唱,是声乐教学中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因为很多声乐作品,为了情感抒发的需要,需要用更为高亢和明亮的声音,才能够予以淋漓尽致的表达。长期以来,因为观众对于声乐这门学科的了解有限,将高音的演唱看作是演唱成败和演唱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即便是在声乐学习者中间,也存在着这种倾向,认为高音唱得好,就是演唱能力强,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2.3环境适应能力差
琴房是每一个声乐学习者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琴房更是见证了一个声乐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但是很多声乐学习者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琴房依赖症",即在琴房里演唱,往往是自然和从容的,甚至还会超水平发挥。而一旦离开了琴房,到了新的演唱环境,面对着自己不熟悉的环境,演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加强声乐表演心理的培养策略
首先, 学 唱歌 的人要适当学习心理学知识。通过学习心理学学会控制和运用自己的心理形态,指导自己对技巧表现的控制。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教导学生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帮他们找出原因,消除障碍,获得声乐学习的成功。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对性情急躁、喜欢急于求成的学生,老师就可控制其急躁、任性的情绪,培养他们的坚韧、顽强的能力;而对于怯弱、迟疑、反应慢的学生,老师则要帮助其克服孤僻、忧虑和自卑的心理,培养他们的顽强、自信的精神。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表演态度。第一,要对自己的水平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第二,要放下包袱,既要理智地正视自我,又要勇于表现自我,以饱满的激情和专注的状态进入演唱,唱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在演出过程中,老师应多教导学生懂得全神贯注,告诉他们,如果此时还想如何一鸣惊人,对演出效果作过分企求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演出的质量。另外,在平时训练中,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意志锻炼,尤其是帮助性情怯弱、迟疑的学生克服孤僻、忧虑的心理,培养他们对演唱事业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等。要告诉他们,对曾经的怯场失利自己要勇敢面对,并认真 总结 失败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增强自信心,促进表演心理的健康发展。
最后,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演唱技艺。紧张恐惧的关键性问题就是信心问题,而信心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实力,即演唱水平的高低。俗话讲:"艺高人胆大。"作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技巧和技术,才能在演出时淋漓尽致、声情并茂地发挥。成功的表演来源于平时扎实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表演者一定要具有正确的心理状态。歌唱者在训练或演唱时,全身放松但不松懈;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不紧张;积极、热情、主动地训练及唱歌,但不慌乱。具备了正确的心理状态,就是打好了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结论
近年来随着声乐 教育 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乐工作者认识到了心理调控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意义,心理调控,看起来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但是将其放到实际的教学和表演过程中,就会发现,心理调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是完全有规律可循,从容把握的。
参考文献:
[1]苏明海.声乐表演中"怯场"的分析与解决[J].大众文艺.2010(11):98-100.
[2]曲波.歌唱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76-77.
[3]刘芳.论声乐表演者的心理调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9):45-46.
猜你喜欢:
1. 表演艺术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音乐表演的心理论文
3. 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4. 心理学方面的论文2000字
5. 表演学术论文范文
简述表演职业的形成和心理的关系
表演职业的形成和心理的关系,它们是相互的影响的,在他们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叫表演心理
表演心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兴的理论流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表演性理论家洛伊兹.赫兹曼(Lois Holzman)及表演理论家、社会治疗的创始人弗莱德.纽曼(Fried Newman)等人共同创立的,提出了旨在通过发展式表演的研究方法来促进人们发展的心理理论体系。表演心理认为人与动物都能模仿他人,但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对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能力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表演,人们从这种表演中得到发展。
中文名
表演心理
外文名
the Psychology of performance
1.表演心理概述
1.1表演与普通行为的差别
表演与普通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个人社会生活的重复性情境中根据社会所赋予的角色去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具有共性的行为是社会强加于个体的。表演具有创造性,个体在表演中可以表达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特个性。但在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存在的历史性、表演性的维度已被大大削弱,以至于个体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允许。绝大部分人在成年后就停止了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社会环境没有能为他们提供扮演他人角色的机会。
1.2表演心理的研究目的
表演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唤起人们对生活中表演维度的注意。表演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婴儿与儿童期所进行的能促进人迅速发展的表演也能延续到人的一生,在此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其代表人物赫兹曼认为,表演心理是一种高心灵的后现代化,这一观点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表演心理学属于一种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第二,表演心理学在性质上食欲科学主义心理学不同的,它是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反叛。而另一位代表人物纽曼认为,表演心理是一种没有哲学的哲学思考,其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哲学化的表演为人们的快乐生活打开一扇们。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家格根(KennethGergen)认为表演心理学是关于心理过程本质的一种陈述,同时也是一种表演性活动的表征,他认为表演心理学的研究与社会实践是一个统一体,如果心理机能的本质是来自于社会实践,那么心理活动在本质上就是表演。总结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认为,表演心理学是采用新的范式研究日常生活中人的表演心理与表演行为,旨在促进人的发展,具有后现代人文主义倾向的边缘性学科。
2.表演心理学的源起
表演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首创的心理剧及其于1921年创建的“自发性剧院”。在此剧院里,既没有剧本也无需排练,业余演员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事件即兴表演。后来,纽曼等人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社会治疗的理论,并把其应用到心理治疗的实践之中。社会治疗的建构离不开两个理论基石,即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在这两个概念的启发下,纽曼指出,社会治疗既是一种创造新的生活形式的过程,也是创造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围绕着如何创造新的生活形式,以及如何创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纽曼提出了他的表演理论。表演理论是社会治疗实践的理论总结,并且在社会治疗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后来,赫兹曼等人在表演理论的基础之上,于1999年在其一本专著《表演心理学:心灵的后现代文化》中正式提出了表演心理学的概念。在表演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格根做出了很大贡献,赫兹曼指出:“表演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社会心理学家格根的努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格根就开始在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年会上组织表演心理学座谈会”。表演心理的起源也与科学心理学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实验心理学为主体的科学心理学,在解决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艺术等问题方面一直显得力不从心。公众对科学心理学的怀疑与不信任在与日俱增。尽管许多心理学家早就意识到了科学心理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投入大量精力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其中美国心理学协会曾于1995年发动了一场耗资数百万美元的运动来改善公众对心理学怀疑的印象,这场运动计划“去更好地让公众、执政者和媒体知道心理科学的价值”。但这种努力最终并没有能阻止人们对科学心理学的质疑,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者对它的挑战,并催生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纽曼虽然没有学院心理学的背景,但他的工作却进入了当代心理学批判的中心,他认为当代心理学所采用的现代科学范式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方法论并把科学心理学称之为“方法论的保守主义”。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纽曼与他的同伴一起经过长期实践集体创造了既作为工具又作为结果的方法论:发展式表演———正在进行的创造新环境的集体活动,在这种环境中人们能够更好地表演他们的生活。这种方法论是后来表演心理学的核心所在,所以说科学心理学自身发展的不足是导致表演心理学诞生的一个重要渊源。
表演心理学的作用
自从学习表演以来,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萦绕在我身边,到后来深入的学习了表演之后我才慢慢的发现,原来表演艺术和心理学有着那么多惊人的相似!心理学里存在有许多种的分支,有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催眠心理学等等。
而不经意间的一个假设,让我就推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心理学中的知识,能否运用在表演艺术中前期的解放天性和基础的元素训练,到中期的塑造人物性格,使它们达成某种潜意识的内在理解。
学习过表演的人都知道,学习表演专业知识的第一项是先解放天性,因为表演即游戏,学习表演一定要带着游戏的感觉,游戏的感觉是一种自娱,是一种自我的享受。何为解放天性?解放天性可以拆开来说。
天性:人分为第一天性和第二天性,第一天性乃是儿童时期最无知,最天真,最烂漫的时期。而第二天性则是后天随着社会的培养与塑造形成的。
可以打个比方刚出生时候的儿童穿有一条薄薄的短裤,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他学会了穿衣服,穿裤子,穿袜子乃至穿上厚厚的外套,戴着厚厚的沉重的面具,可能面具上的笑容是多么的灿烂,但是熟不知面具的下面却是一张扭曲的面庞。
解放:慢慢的把面具摘下,把外套丢掉,慢慢的把社会禁锢自己的东西解除掉。尽量可能的去还原自己的第一天性,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拥有孩子气的投入到表演的学习中去。
而心理学中的催眠可能大家都以为是让人睡着,让人把内心最深处的东西都说出来,其实不然。催眠分为深度催眠和浅度催眠,前面说的让人睡着,把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说出来这些都是属于深度催眠的范畴。
而浅度催眠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例如:在清晨,我们听到闹钟的响声时,我们会下意识的把闹钟关掉,然后继续睡觉,当我们觉得自己再一次完全睡着了,却又会突然意识到自己该起床了,于是我们会猛的坐了起来。
又或者我们坐在嘈杂的公车上,疲惫不堪的等待回家,这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呆望着路边的一切,很长时间过去了,突然听到广播里报出的站名,我们突然缓过神来该下车了,但刚才所看到的一切,所想到的一切我们居然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心理训练与表演训练相结合,来进行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学对表演的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还记得当初我的心理学导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给我说的,心理学并不是一门学科。
它是一个工具,是一个软工具,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变成你需要的形状供你使用,它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
而正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所以它也是我们表演中不能缺少的,它将始终贯穿于我们的表演生涯当中,因为我们的表演既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我们的基础,而高于生活将是我们追求的艺术。
表演心理学的作用
表演心理学的作用:在表演中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心理波动,而演员沉浸在角色中,完全无法自拔,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表演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取向,它是在心理治疗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治疗的实践是表演理论产生的基础,表演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丰富,最终逐渐形成表演心理学。
在表演心理学形成之后,心理学家们又用表演心理学来指导具体的实践研究,除继续把表演心理学应用社会治疗之外,还把它应用于教育实践以及政治生活中。表演心理学为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两者的整合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演心理学应重视人的思维、创造性、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等高级心理的研究,构建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表演的舞台,从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它试图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设计的事件、人物、产品甚至历史。预见事物的发展发现,是通过研究它的历史而确定的。这个是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第一个实践意义。
既然是心理学,更多的是注重人的心理,确切地说,是消费者的心理。把消费者的需求、心理研究透彻,对于产品的满意度会有很大的帮助。
艺术设计与心理学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必修课。一是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了解艺术构成等方面,使得设计更美观,有更好的销路。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作品不需要实用。而对于设计师来说,实用是首要条件,而美观是市场的催化剂。这些也是艺术设计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如何看待儿童戏剧表演? 有人说儿童戏剧迎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审美趣味,儿
能优化儿童自身的表达演绎能力。
少儿的心理发育很大程度决定了将来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儿童剧对于儿童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幼童正处于心理发育急剧上升阶段,所受到的教育对其影响非常深刻,而儿童剧给儿童带来开心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知识。
儿童剧是以儿童为观众的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神话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剧种的统称。它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思考方式,要求思想鲜明,形象真实,情节生动,向儿童观众进行美的陶冶。
上一篇:海洋环境科学期刊论文好发吗
下一篇:国家与社会安全为主题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