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刊登的文章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刊登的文章
1898年出生于旧知识分子家庭,1986年6月逝世于北京,亨年88岁。沧县古称沧州,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动乱中,以习武成风,武林高手辈出而著称,同时也是文化事业较发达的地区。早年,孙楷第第一直在家乡读小学,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小学结业较迟。民国初年,他到沧县县城读中学。1922年,孙楷第考人北平高等师范(即今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开始受到乾嘉学派治学方法的影响,并认真研究了《广韵》、《集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正》及《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交述闻》等典籍,从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著作里,学习了校勘古籍的理论和方法。大学教师中,著名的古文学家杨树达对孙楷第影响最大。在杨树达指导下,孙楷第著有《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补正》、《刘子新论校释》、《读庄子淮南子札记》。杨树达在北京师范大学讲《韩非子》,曾在课堂上一再引用孙楷第《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补正》里的见解,给予肯定,还亲笔在《读庄子淮南子札记》一文之后加批道:“作得好。可喜也!”大学毕业后,孙楷第开始研究小说目录,这项工作也得到杨树达的赞同与支持。1931年孙楷第东渡日本访书,从策划到成行,都曾得助于杨树达。杨树达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对孙楷第有很深的影响。1928年,孙楷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时年已过三十。他留校任国文系助教,兼《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的编辑。北平图书馆工作经历1931年,他调到北平图书馆(即今北京图书馆)任编辑、写经组组长,同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私立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校的讲师。从这时开始,他便着力于编纂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由于正统观念的局限,中国小说自来没有专门的目录。据说乾隆皇帝本人爱读通俗小说,但庞大繁浩的《四库全书》编成,通俗小说竟成为缺项。因编写《中国大辞典》等工作需要,孙楷第在着手研究通俗小说时,便决定建立全新的小说目录学,把乾嘉学派重视版本、目录的方法,引入小说研究的领域。为创制小说书目,孙楷第遍闽北京公私所藏有关书籍,北京图书馆、孔德学校、北京大学及马廉、郑振铎等藏书中的善本小说,他都—一予以翻检阅读。并于1931年9月,受北京图书馆委派,东渡日本访书。1931年9月19日刚抵达东京,就惊闻“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使他“悲愤填膺,欲归复止”。他在编成《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时,于序言中特意指出:“此次所阅着不过稗官野史之微,非世所急。矧当国步艰难之日,听白山之鼙鼓,惊沪上之烟尘,草玄注易,实际何补?深唯古人‘玩物丧志’之言,所以恍然自失。”孙楷第对“九一八”与“一二八”的隐痛于此可见一斑。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孙楷第就编成了3种小说书目,并于。1933年由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合印行世,即《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十卷、《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六卷、《大连图书馆所见小说书目》—卷(附见于前书,并合为一册)。这3种书目是中国小说目录学的开山之作,从此孙楷第便以小说目录的创制者的身份为学林所知。小说书目问世后,孙楷第又以其深湛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为基础,开始研究小说本事,并着手撰写《小说旁证》。清代学者钱大昕曾说:读书要知道底本。孙楷第深受启发,在泛览四部群书中,凡遇到通俗小说来历、出处的有关资料,便—一予以摘抄。积久成帙,便进一步对资料进行排比、疏解、笺释,从中探悉一部小说从肇源、萌生到成型的过程,并由此进一步研究小说的写作、演变、流传及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历来文人著有《本事诗》、《本事词》一类篇什,而小说本事的收集、考证与研究也是始于孙楷第的。1935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九卷一号刊出了孙楷第的《小说旁证》,虽仅有8篇本事及序,但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小说旁证》全书共七卷,约40万字,共收有200篇本事考证文字。在序言中,孙楷第申明:“征其故实、考其原委,以见文章变化斟酌损益之所在”,“非云博识,聊为讲求谈论之资云尔。”在此后的半个世纪,孙楷第一直在不时修订、增在其“旁证”之作。在小说研究的同时,孙楷第也把目光投向古典戏曲。他的戏曲研究,同样体现着重视版本、校勘的特点。自1934年到1939年,孙楷第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曾遍阅明、清戏曲,并为其中近千种写下了札记,积为《读曲札记》稿本十数册。他还在友人朱福荣协助下,利用北京图书馆馆藏,抄录了明清曲家生平事迹资料数百册。有了这些准备工作,他的戏曲研究文章一刊发,就立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他写的《吴昌龄与杂剧西游记》(见《辅仁学志》1934年刊),辨日本发现的、由汉学家盐谷温印行的元杂剧《西游记》是杨讷(景贤)所作,并非如中外学界所认为的是吴昌龄所作。此文一出,足解学人之惑,立即受到国内及日本同行的认可。继3种书自之后撰写的《戏曲小说书录解题》是孙楷第关于小说、戏曲目录学的又一部力作。辛亥革命,清朝鼎革。北洋政府以承认清朝签订的条约及债务,来换取列强的支持,其中包括为“庚子事变”而付给英、法、德、日等国的巨额“赔款”。自“五四”以后,为时代潮流波及,各国纷纷以这笔分年支付的“赔款”在中国兴办一些文教事业。日本在其东方文化协会主持下,用“庚款”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并邀集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学者为其撰稿,在孙蜀丞(人和)与傅增湘介绍下,孙楷第应邀为该书撰写小说、戏曲类提要。自1934年12月,开始着手撰稿。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屡为社会舆论所批评,到“七七”事变,孙楷第便毅然搁笔,不再为日本东方文化协会撰稿。两年多时间内,孙楷第为数百部小说、戏曲、地方志撰写了提要,提要逐月交稿并打印成册。尽管长时期并未公开出版,但孙楷第所撰这部分提要的打印本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到1990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分提要,并题名为《戏曲小说书录解题》。 1937年夏,孙楷第受聘为北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但“七七”事变后北平各大学不能开学,而北京图书馆经费是以美国“庚款”维持的,所以孙楷第又回到北京图书馆继续工作。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宪兵强行接管了北京图书馆。出于爱国热忱,孙楷第决然中断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弃职家居。在当时,这一义愤之举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徐森玉曾借“二十四郡,唯颜鲁公”加以称许,以唐代“安史之乱”时河北二十四那尽为安禄山所下,唯颜真卿独守平原的典故,表彰孙楷第敢于面对强暴,抗厉守高。这时他的生活亦颇艰苦,常要靠卖书或亲朋接济度日。1942年,辅仁大学的储皖峰教授去世,校长陈垣便介绍孙楷第接替了这一教职。陈垣是孙楷第十分尊重的师长,他们的友谊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初期陈垣去世,在学术研究及个人生活方面都有许多交往。作为抗日战争期间滞留北平的学者,孙指第始终与敌伪泾渭分明,不受威胁利诱。1938年春,日本京都大学计划编《中国小说戏剧辞典》。派专人到北平与孙楷第接谈,提出请他担任编辑,并许以优厚报酬,尽管他衣食不时仍毫不犹疑地辞谢了。同年秋天,所谓“日中文化协议会”成立,日本汉学家盐谷温专程来北平,参加成立大会。成立大会于北海滩澜堂设盛宴,盐谷温派他的学生执其亲笔信到北平图书馆,邀请孙楷第赴宴,孙楷第回信称:“有病不能与会”,婉言辞谢。1942年,盐谷温再次来北平参加“日中文化协议会”的例会,是时孙楷第的专著《也是园古今杂剧》。(后改题《也是园古今杂剧考》。)已发表,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盐谷温又派学生到孙楷第家,请他去六国饭店为盐谷温在北平的门生专门讲一次“也是国古今杂剧”,孙楷第仍然以病辞。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由北平内迁的各大学纷纷复员返回。于是孙楷第践继前约,到北京大学出任国文系教授。1948年,孙楷第转入燕京大学国文系,仍任教授,直到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孙楷第仍继续从事自己的古典文学研究及教学工作.除“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他一直坚持写作,并逐一修订增补着旧作。1952年,北京各大学统一进行了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1953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文学研究所。从一建所孙楷第就成为文学所的专职研究人员,直到去世。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以后又两次改变归良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楷第一生中最后的三十余年就是在文学所度过的,文学所是他一生任职时间最长的单位。50年代初次为高级知识分子评定职称,他被评为二级研究员。进入50年代,孙楷第在撰述新作同时,开始修订旧作。1952-1953年,上海上杂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元曲家考略》、《也是国古今杂剧考》、《傀儡戏考原》等著作。《元曲家考略》始撰于40年代后期,自1949年开始刊发,1953年上杂出版社版共收有甲、乙两稿(即两卷)。其中一部分内容是建国后的新作。《也是国古今杂剧考》原题《述也是国古今杂剧》,最早于1940年以图书季刊的专刊本形式出版。《傀儡戏考原》共收入两篇关于傀儡戏的文章:《傀儡戏考原》、《近代戏曲原出傀儡戏影戏考》,前者原刊《汉学》1944年第一辑,后者见1942年《辅仁学志》第十一卷。这3种书都是上杂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理论从书”之一种,在结集时又都经过认真的增订校改。此后,作家出版社于1956年出版了《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的新一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又于1981年重印);于1958年出版了《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大连图书馆所见小说书目》的新一版(合为一册,人民文学出版社亦于1981年重印)。这3种书的再版,也作了相应的校勘增订工作,成为研究古典小说的必备参考书。此外,上海的棠棣出版社还将孙楷第的论文集《论中国短篇白话小说》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的一种,于1953年11月出版。该书共收入论文5篇,书前有郑振铎序。1958年,孙楷第将前此所写的论文作了一次编集校订工作,并辑为《沧州集》,交给了中华书局,于7年后——1965年——分上下两册出版。《沧州集》分为六卷,共收入文史等方面的旧作45篇。除了编校出版旧著,孙楷第还着力于继写《元曲家考略》及《小说旁证》。《元曲家考略》的丙、丁两稿基木写于五六十年代,其中的《薛昂夫》、《张小山》等篇在《文学评论》上一刊出,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小说旁证》中关于、金海陵纵欲亡身。(见《醒世但言》卷23)本事的考辨,是关于小说演变、形成问题的典范性论说大。 打倒“四人帮”之后,孙楷第不顾年迈体弱,废寝忘食地投身到科研工作中。他把《元曲家考略》已写出的甲、乙、丙、了四稿合为一编,又进行了一次严格的校订,交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1年重版。他亲自把编《沧州集》时因种种原因未能收入的论文及新作重作编订,又结为《沧州后集》,仍由中华书局于1985年出版。《沧州后集》共分五卷,并有附录2篇。至此,孙楷第所撰论文,基本上都已收入到文集当中。此外,他还续写了两篇新的元曲家的考略,刊登在《文学遗产》1983年第4期上。当笔者的《贯云石评传》完稿后,孙先生曾数易其稿地为其撰写了序文。1984年。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为纪念维吾尔族元曲家贯云石逝世660周年,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并邀请孙楷第到会。他虽未能赴会,但写了长信驰书致贺。这封信刊发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的专刊上,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小说旁证》的增订校勘工作一直没有搁笔。直到孙楷第去世,该书已编出成稿,有待出版。而自1984年开始,将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写的提要编集成书,又占据了孙楷第的许多时间。在临终前,他已把全部文稿找齐,校读过一遍,并定了书名及分卷原则。该书已于199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夏天,文学研究所的领导去看望在重病中的孙楷第。当问到他还有什么未了之事时,他在手心写了一个“书”字。直到去世,他的万册藏书也未达回,他的许多著作仍未整理出版。对于一个一生可以用“读书”、“写书”四个字概括的正直知识分子,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遗恨呢?孙楷第去世后,根据生前遗愿,未举行任何仪式。仅按他的请求,将骨灰埋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始于斯、终于斯,经过近一个花甲的岁月,他长眠在母校的怀抱中。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能不能发表中学化学老师论文
一般不能!能发中小学文章的学报不多!
马啸的发表的主要论文
1、《明代西北科举与社会环境——以庆阳府进士与举人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为线索》,《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2、《明代庆阳科举群体的施政风格与个性特质初探》,《西夏研究》,2010年第4期。3、《晚清西方考察者眼中陇东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风貌——以C. D.布鲁斯探险队与克拉克考察队对固原、庆阳的探查为例》,《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4.《试论曾国藩的转移社会风气之道》《贵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0,2,独。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摘录。5.《晚清时势与曾国藩体用观的嬗变》,《贵州文史丛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第1期。5.《试论万木草堂的教育特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7.《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 期。8.《试论曾国藩的自强御侮之道》,《安徽史学》,2002年第4期。9.《左宗棠与开发甘肃》,《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10.《左宗棠对西北水利开发与建设的贡献》,《求索》,2003年第2期。11.《左宗棠与近代西北生态环境的治理》,《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 第2期。12.《试论左宗棠振兴新疆文教的措施与特点》,《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 第3期。13.《左宗棠与开发宁夏》,《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该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三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14.《左宗棠与近代西北蚕桑业》,《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15.《左宗棠与甘肃水利建设》,《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6.《左宗棠与兰州开发》,《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17.《左宗棠与甘肃吏治人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18.《吐鲁番59TAM303MU墓所出道教符录考释》,《西域研究》,2004年第4期19.《国内五十年来左宗棠在西北活动研究评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20. 《二十年来有关清代前期治理西北蒙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21. 《1980年以来古代中央王朝统辖西北民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22.《明朝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初探》,《西藏研究》,2008年第2期。23.《近三十年来蒙藏关系史研究评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4.《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西域研究》,2008年第2期,第2作者。25.《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明清庆阳方志所载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与新品种的引种为例》,《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8月版。26.《左宗棠与泾河治理》,《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27.《左宗棠与开发董志原》,《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28.《左宗棠与陇东开发》,《陇东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唐皇凤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1、《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战略路径》,《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3期,第一作者。 2、《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特征》,《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CSSCI,独立发表。 3、《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困境与路径选择》,《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第2期,北大核心,独立发表。 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府治理模式转型》,《中州学刊》2014年第10期,CSSCI,独立发表。 5、《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0期,CSSCI,第一作者,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 6、《法治建设:转型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江汉论坛》2014年第9期,CSSCI,独立发表。7、《构建法治秩序: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8、《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若干思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CSSCI,独立发表。9、《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CSSCI,独立发表。10、《现代治理视域下的县域治理与县政发展:基于县乡公务员调研问卷的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1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以《县域公务员治理理念与政治心态调查》为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11、《中国特色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6日,独立发表。12、《社会建设:开掘中国政治发展内源动力的战略抉择》,《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5期,CSSCI,独立发表。13、《以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中国的战略选择》,《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14、《增强执政党调适性: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战略取向》,《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15、《变革型政党:对中国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与未来愿景的一种理论解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3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16、《社会管理创新: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性工程》,《江汉论坛》2013年第4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0期以《社会管理创新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题全文转载。17、《稳定与发展双重视阈下的中国社会建设》,《人文杂志》2013年第6期,CSSCI,独立发表。18、《社会资本、善治和政治信任:基于全球191 个国家和地区数据的分析》,载《比较政治学研究》(第5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9月版,第18~38页,第一作者。19、《中国式维稳:困境与超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5期,CSSCI,独立发表。该文被《新华月报》2012年10月号(下半月)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当代社科视野》2012年第10期摘编。20、《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中国经验及其理性审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CSSCI,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21、《大变革时代的中国政治稳定:新举措与新战略》,《当代中国政治报告》2012年第10辑,独立发表。22、《组织化调控:社会转型的中国经验》,《江汉论坛》2012年 1期,CSSCI,独立发表。23、《制度正义: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议题》,《桂海论丛》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24、《公共预算改革: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生长点》,《21世纪国际评论》2011年第1期,独立发表。25、《城中湖水域治理的机构能力与机制缺陷分析:以武汉东湖为个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2期,CSSCI,独立发表。26、《价值冲突与权益均衡:县级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机理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1期,CSSCI,独立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收入俞可平主编:《政府创新的中国经验》,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27、《分权制衡与制度正义:转型中国制衡资本权力路径的若干思考》,载徐湘林主编《转型期的政治建设与政府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版,第178~209页。28、《村庄合并的政治社会后果分析:以AH县为例》,《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CSSCI,第一作者。29、《构建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抉择》,《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独立发表。30、《大国民主的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阐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CSSCI,独立发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31、《新中国60年国家治理体系的变迁及理性审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32、《风险社会视野下的民主政治再造》,《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33、《风险治理与民主: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新视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CSSCI,独立发表。34、《非政府组织:转型中国政府治理的减压阀》,《学习月刊》2010年第1期,独立发表。35、《为中国政改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南风窗》2010年第8期,独立发表。36、《回归政治缓冲:当代中国信访制度功能变迁的理性审视》,《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独立发表。37、《制衡资本权力:转型中国确保制度正义的关键》,《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38、《民主创建和谐:党内和谐的制度资源分析》,《政治与法律》2007第6期,第一作者。39、《常态社会与运动式治理——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研究》,《开放时代》2007年第3期,独立发表。40、《理性化与民主化——西欧现代制度文明成长的内在机理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1、《社会成长与国家治理——以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分析对象》,《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独立发表。42、《市场、分权与自治: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成长轨迹》,《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独立发表。43、《大国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与主要困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4、《大国治理与政治建设: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战略选择》,《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5、《“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对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困境的若干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6、《公务员制度的变异与控制:对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情况的若干反思》,《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独立发表。47、《政策网络与政策后果:中国的运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独立发表。48、《超越官僚制:现实抑或乌托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6期,独立发表。49、《美国预算管理:过程与制度的分析—兼论其对中国预算改革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独立发表。50、《“政令肠梗阻”:别把“令箭”当“鸡毛”》,《清风》2011年第5期,独立发表。51、《“省管县”:扩权强县的新招?》,《清风》2010年第7期,独立发表。52、《干部西天取经:不妨一试!》,《清风》2011年第2期,独立发表。另有各种书评、报纸、收入各种公开出版的论文集中的学术论文十余篇。
上一篇:公司金融类型的毕业论文选题
下一篇:车时代期刊是不是科技期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