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3-02-19 10:52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工会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作用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职工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应该把职工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那么,工会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呢?

摘要: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会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把工会工作做好。工会要通过职工文化来维护职工的精神需求权,工会要充分利用职工文化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让职工文化充分发挥作用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作用

企业工会是要维护企业职工的切实利益,同时工会又承担着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促使企业职工充分发生创造性和能动性来促进企业发展的责任,工会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就必须要建设职工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会要切实做好职工文化建设工作,以职工文化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1.工会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工会是劳动者代表,因此必须要维护职工的经济权和精神需求权。工会必须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理由有:(1)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主管部门就是工会。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和员工共同认同形成的企业使命、道德规范、共同愿景、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等的总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主管部门。(2)工会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从抓好工会工作入手。与企业行政部门不同,工会是从职工的利益和职工素质出发来抓企业文化建设。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之间在工资福利方面进行协商、劳模年度评定等工会工作已经成为企业仪式的一部分,企业仪式也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因此工会的很多工作本身就已经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3)工会要做好维权工作,就必须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让职工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中,更容易得到企业领导层的认可。

2.工会可以通过职工文化建设来更好的维护职工的精神需求权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职工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需求权,主要体现在地位和收人尊重的需求、感情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等,工会维护职工精神需求权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工会通过职工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维护职工的精神需求权。

(1)职工文化。职工文化是企业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职工文化一般包括创作与欣赏文学艺术、开展与组织文娱体育活动、教育与培养实现道德教育、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知识等等。开展多方面的文化生活,可以陶冶职工的情操,美化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可以以职工文化建设为平台来提高职工的素质。职工文化管理和职工文化活动是职工文化的两个部分。职工文化管理:在工会工作中职工文化是一项重要内容,工会对每一阶段的职工文化活动应该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组织、规划、控制、协调,另外还要完善和管理职工文化设施。职工文化活动:工会往往会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职工文娱汇演、职工旅游和职工运动会等。

(2)通过职工文化建设来提高职工的素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可以以职工文化为平台,通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工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各种文化活动全面实施职工的素质建设,如宣传栏、电视、橱窗、报刊、技术技能比赛、职工书屋、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体育比赛等等。

(3)通过职工文化活动让更多的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精神需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实现。精神需求的层次越高,越不容易得到满足,利用职工文化可以很好的补偿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职工在感情和自我实现方面得不到的满足。比如职工在体育活动或文娱汇演中获奖就可以极大的满足其精神方面的需求。

3.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职工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应该把职工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1)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两者的主管部门不同,工会是职工文化的主管部门,企业行政、党委是企业文化的主管部门;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职工文化是一种知识、娱乐文化;提高职工素质是职工文化的主要目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的宗旨;企业文化考核职工以效率逻辑为标准,职工文化以感情逻辑标准来满足职工;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就必须要重视职工文化。

(2)企业的总体规划中应该纳入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通过调整内部要素来与外部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因此企业必须要科学系统的规划来应对外部变化莫测的环境。在企业文化总体规划中纳入职工文化,就必须把职工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融入到企业理念体系构建中;把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融入到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中;把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融入到企业礼仪建设中等。

(3)保证职工合法闲暇时间的权益。在新时代职工对自己的闲暇时间看的越来越重,要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首先就要保证职工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是职工除去劳动和生活所需之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职工有了足够的闲暇时间,才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精神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总之,工会要想得到企业领导人的重视,让企业领导人认可工会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工会干部就必须正确认识工会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从自身出发做好职工文化建设,利用职工文化平台维护职工的经济权和精神需求权,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来建设好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磊.工会推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道”与“术”———评乔东博士,《企业职工文化理论与实践》一书[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21-23.

[2]牛景琳.浅谈工会在推进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工友,2009,06:38-39

[3]龚声干.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04:61-63

[4]李红勤.工会与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问题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3:295

社会工作参考文献

在 毕业 论文 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作者的层次和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工作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12)

[2] 刘敏。转型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28.

[3] 彭红艳,胡昌平。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工会改革[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2.

[4] 周建军。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72.

[5] 王强。构建和谐社会时期上海郊区"三失"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以奉贤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19.

[6] 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5.

[7] 郗英杰。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8]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 政治 与 公共政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4.

[9] [美]奈杰尔·托马斯着。 儿童 青少年社会工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1.

[10]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6.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32-38.

[2] 俞进。政府委托人民团体购买公共服务---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J].青年探索,2006(4):83-85.

[3] 李海、王军芳。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J].青年探索,2009(4):3-9.

[4]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39-72.

[5] 陈福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专论)[EB/OL].

[6] 李迎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4(1):96.

[7] 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106.

[8] 柳拯。关于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2009:5-8.

[9] 鄢勇兵。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初探[J].社会福利,2007(3):39.

[10] 许晓环。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服务机制[EB/OL].

[11] 山东共青团办公室。关于共青团组织如何应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考。[EB/OL].

[12] 李迪,周朝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1):47.

[13] 王铖。天津市和平区共青团参与管理青少年事务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8.

[14] 陶希东。跨部门协作:青少年服务跨界整合及政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3(2):56.

[15] 柳拯,黄胜伟。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 [美] Paula Allen-Meares.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60-261.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200-201.

[3] 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34.

[4] 郗杰英,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5]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6]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八大新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1(8):32-38.

[7] 郑洸。团中央对共青团体制改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23-25.

[8]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39-72.

[9] 沈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10]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上海:"政社合作"创新实践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15-02-06.

[11] 张华。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12] 沈黎。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关于民族精神的文章

1]雷杰.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孙秀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华民族精神新境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升华[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2).
[3]欧阳康. 民族精神的比较与融通——兼论中华民族的精神走向[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汪长柱,晨风. 略论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必然联系[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5).
[5]杨富有. 元上都扈从诗的民族精神要素发微[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6]曾代伟,郝廷婷. 论壮族的民族精神——以民族法文化为视角的考察[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7]常文昌. 重振民族精神 回归民族传统——香港诗人蓝海文新古典主义诗歌印象[J]. 兰州大学学报,1997,(3).
[8]曹开华.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2005.
[9]刘爱华,艾亚玮. 集体无意识下民族精神的回归与民众狂欢——民俗学视野中的《中国红歌会》[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0]孔养涛. “世界历史”坐标系中的民族理念——邓小平思考民族精神的理路[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1]刘世彬. 代表先进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对发展黔南民族文化的思考[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1).
[12]李道先,侯曙芳. 论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民族先进文化[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3]顿时春.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14]马军. 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加强医科大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5).
[15]张梅花,程辛荣. 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生成基线及其价值评判[J]. 煤炭高等教育,2008,(6).
[16]宁佐权.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J]. 中国德育,2008,(3).
[17]林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浅谈高校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使命[J]. 新余高专学报,2004,(1).
[18]叶桉,余玉荣,舒海平. 形式与载体的创新:毛泽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贡献[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3).
[19]李宏.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振奋民族精神——写在江孜抗英100周年[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20]梁继峰. 民族精神的培育与中国现代化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2006.
[21]张皓. 中国共产党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的弘扬[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6).
[22]王宪昭. 解读我国少数民族神话中的民族精神[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1).
[23]郑国华,程其练,刘媛媛. 中华体育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北京奥运会[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
[24]龚永辉. 民族精神研究与民族意识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05,(1).
[25]周德丰. 文化精神铸民魂——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精神[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26]许永铸. 在继承中升华民族精神——兼论宁波精神的内涵[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
[27]杜汉生,刘爽. 忧患意识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8]罗昆. 谈谈民族精神研究的一个问题——以民族实体和民族精神为例[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9).
[29]王国敏,若华. 马克思主义内化为民族精神的多维理路[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6).
[30]李康平. 江西革命老区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1]毛明春.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J]. 搏击(体育论坛),2009,(5).
[32]肖丹. 浅析构建大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体系的措施[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6).
[33]周玉玲,陆建洪. 中国科技发展与民族精神[J]. 宿州学院学报,2007,(1).
[34]康峰,刘涛. 民族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的途径[J]. 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10).
[35]章庆. 论信息科技课程中民族精神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J]. 科学时代(综合版),2007,(12).
[36]叶桉. 略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7]殷盈. 论旅游业民族精神培育功能的特点[J]. 韶关学院学报,2008,(11).
[38]罗建新. 古蜀神话中的民族精神[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5).
[39]王襄渝,王建超.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40]丁雪辉,黎万和. 论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1]任祥. 弘扬延安精神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5).
[42]杨建义. 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长效机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43]杜日辉,王世民,张龙. 论“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民族精神的塑造[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44]赵向群,侯文昌.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J]. 许昌学院学报,2003,(6).
[45]杨叔子. 甲申三百六十年启思——兼谈保持“两个务必”与弘扬民族精神[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6]陈逸平,雍际春. 地域文化研究与弘扬民族精神[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3).
[47]解丽霞.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48]朱西周. 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论雷锋及雷锋精神[J]. 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
[49]关伟,关捷. 论北洋海军将士的民族精神[J]. 北方论丛,2002,(2).
[50]朱伯掸. 易经的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曹艳春的学术成就

103、雇主替代责任的经济学分析,《判解研究》,2007年第3辑(CSSCI集刊),法学核心期刊,独作102、性别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之思考——以实行配额制度为中心,《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4期(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101、劳动安全保护体现公司社会责任,《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3月7日第3版。,独作100、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anti-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in China,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公开学术演讲的论文,独作99、中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之比较研究,载于《中美劳动争议与处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并获北京市法学会2006年度三级课题优秀成果奖,独作98、美国2006年养老金法案——让员工拥有更大的退休保障,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1月25日第四版,一作97、论职场性骚扰的雇主责任——以雇主禁止性骚扰义务为中心,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1期,被中国法律经济学网和中国民商法网全文转载,独作96、脱离人体的器官或组织的法律属性及其支配规则,《中国法学》,2006第1期(CSSCI)(属于1A类法学核心期刊),二作95、论胎盘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河北法学》2006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6.6全文 转载(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94、劳动派遣关系中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法律科学》2006年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93、论雇主的保护照顾义务,《法学论坛》2006年第3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92、人体医疗废物的权利归属及其支配规则《政治与法律》2006第1期(CSSCI)法学核心期刊,二作91、双重劳动关系之肯定论,《政法论丛》第2期2006,独作90、《企业应保障职工享有平等就业权》,《工人日报》2006 .6.5,独作89、《劳务派遣成焦点 如何不让劳动者吃亏》,《工人日报》2006。3 (被采访),独作88、受害人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研究,《河北科技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一作87、论尸体的法律属性及其处置规则,《法学家》2005年第4期(CSSCI)法学核心期刊,二作86、知情权之私法保护,《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85、违反医疗告知义务之侵权责任,《法学杂志》2005年第6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84、论<劳动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法制日报》2005年9月18日第3版,独作83、《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理性选择》《法律适用》2005年第5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法学核心期刊,独作82、论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及其内部关系,《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19期摘要转摘,二作81、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分析,《燕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第6期,一作80、劳动合同法确立劳动派遣肯定论,2005年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海,独作79、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商业秘密侵权中的适用,《前沿》2005年第10期,核心期刊,一作78、《应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监察中的作用》,《工人日报》2005年7月25日第7版,独作77、《加强与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重要法律工具》,《法学杂志》2005年第4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76、入世与河北省劳资关系协调研究,《燕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独作75、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劳资关系协调的探讨,《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独作74、浅议集体谈判制度,《当代法学》2003第2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73、入世与我国劳资关系协调的探讨,《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第2期,独作72、工资集体协商,<河北工运>2003,第3期,独作71、借鉴西方工会权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会权利,《当代法学》2003第1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70、网上隐私权的保护,《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独作69、略论三方协商机制, 《工会理论研究》2003年第3期,核心期刊,独作68、工会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新视点,《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被人大报刊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22《工会工作》全文转载2003年第五期,独作67、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第1期,独作66、关于雇员参与公司管理的探讨,《燕山大学学报》2003第1期,二作65、对就业歧视现象的反思, 《工运研究》2002年第20期,独作64、人才领先 企业腾飞的根本——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和应对措施,〈河北法制报〉 2002、11、4,第三版,独作63、社会保障刍议,《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第四期,独作62、依法辞职不应赔偿,河北工人报,2002.7.10.3,独作61、入世与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论文选),北京市法学会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分会2001年年会,独作60、关于我国竞业禁止的立法思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第3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59、WTO与我国环境保护,现代工商,2002.3-4,独作58、“入世”与大力扩大职教生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4期,独作57、对入世后中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探讨,继续教育,2002年第2期,独作56、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法律思考,教育现代化,2002年第3期,独作55、论企业改制中职工持股与劳动权利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经济》同时获科技与经济杂志社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年第3期,独作54、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思考,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2年第1期,独作53、浅谈WTO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影响,新疆社科论坛,2001.第4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52、论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第1期,独作51、论知情权,《侵权法热点问题法律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独作50、论公司的社会责任,燕山大学学报,2002第1卷,独作49、浅议票据行为的异常形态——票据变造,经济师,2002.7,核心期刊,独作48、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探讨,农业经济,2002第1期,核心期刊,独作47、对中小企业保护的法律思考,河北法学,2001.19卷(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46、对农民就业问题的法律思考,北方经济,2001.12,核心期刊,独作45、我国公民知情权的法律思考,北方论丛,2001(3)(CSSCI),核心期刊,独作44、重视职业病防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世界,2002.8,独作43、农民工,亟需法律呵护,河北法制报,2002.9.12.3,独作42、浅析职工劳动权的保障,工人日报,2002.8.9.5,独作41、浅谈WTO〈政府采购协议〉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影响,前沿,2002.3,核心期刊,独作40、浅谈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与国际人才流动,经济师,2002.8,核心期刊,独作39、劳动法相关背景资料,工人日报,2001.3.9.7,独作38、新旧〈工会法〉内容之比较,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11.6.3,独作37、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及对策,农村经济,2002.8,核心期刊,独作36、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职权,工人日报,2001.11.19.5,被转载在上海劳动报2001年12月28日星期五,同时被收录在《工会法》实用手册中,金城出版社,独作35、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制度改革探析,工人日报,2000.09.06.7,在“2000年中国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被引用(法学家2001年第1期第73、74页),独作34、我国加入WTO与户籍制度的改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 .12(CSSCI)核心期刊,独作33、劳动权与生存权探析,劳动世界, 2002.1,独作32、WTO对我国就业制度的影响及对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3,独作31、走进工资集体协商,经济论坛,2002.20,核心期刊,独作30、对目前我国开征遗产税问题的思考,经济师,2002.5,核心期刊,独作29、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法律思考,前沿,2002.6,核心期刊,独作28、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刍议,农村经济,2002.6,核心期刊,独作27、外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概况,法学杂志,2001.3,法学核心期刊,独作26、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农场经济管理,2002.3,独作25、票据抗辩的法律探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2.4,独作24、浅议企业民主管理的利益机制,经济师,2002.4,核心期刊,独作23、完善我国农业保险法制刻不容缓,北方经济,2002.5,核心期刊,独作22、WTO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科学论坛,2002.3,核心期刊,独作21、按劳分红浅探,经济论坛,2002年第14期,核心期刊,独作20、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上海工运,2002.4,独作19、工会法应突出工会的维权职能,工人日报,2001.10.18.2,独作18、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人日报,2000.06.02.4,独作17、《对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建议》,中国工运,2002.5。(获秦皇岛市第二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在“2000年中国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被引用(法学家2001年第1期第73、74页),独作16、员工跳槽与商业秘密保护,中国律师,2000.12,独作15、入世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相关对策,理论探讨,2002年第3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14、WTO与中国劳动法律协调,前沿,2002.2,被北京市法学会《法学信息》第9期(总218期)转载,核心期刊,独作13、一人公司探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3,独作12、劳动者罢工权初论,燕山大学学报,2002.2,独作11、对农民就业问题的法律思考,农业科技通讯,2002年第3期,独作10、略论我国劳动争议的企业调解,法学杂志,2000年第4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9、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保护,中国劳动,2002.8,法学核心期刊,独作8、我国竞业禁止的立法思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3(CSSCI)核心期刊,独作7、对职工持股的理论探讨,河北学刊,2002年第4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6、公司人格否认原则价值目标的理性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5、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之比较及启示,当代法学,2002.7,法学核心期刊,独作4、劳动者知情权的法律思考,工会论坛,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独作3、公民环境权的法律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2、浅析弱权利——劳动权的保障,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核心期刊,独作1、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探讨,当代法学,2002年第8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1、副主编《类型侵权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号:03BFX016)2、副主编《劳动法教程》,21世纪法学通用教材,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3、参编《侵权法热点问题法律应用》,杨立新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4、参编《中国人格权法立法报告》,杨立新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6月版(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5、参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关怀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教材)2003年6月第1版,参与编著第16、17两章内容;6、参编〈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版7、参编〈工会法与集体合同制度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版8、参编〈劳动合同与对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版9、参编《劳动与社会保障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正在出版中。10、参编《美国劳动雇佣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11、参编《宪法与行政法治发展报告》 (2004年-2005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2、专著《雇主替代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13、合著〈中国民法的法律物格制度研究〉2008年将出版,人民法院出版社主持及参与的课题项目1、主研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类型侵权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号:03BFX016)已结项2、主研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课题项目,民法法律物格制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5SFB20313、参与2002年度司法部 “法制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专项任务,“中国人格权法立法报告“。已结项,并获得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4、参与2007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的重要项目,项目名称:〈民事权利保全请求权体系与民事行为规制研究〉,项目编号:06AaFX004。5、主持2006年北京市法学会三级课题《中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之比较研究》,已结项,并获北京市法学会2006年度三级课题优秀成果奖。6、主持2002年燕山大学教育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为: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已结项7、主持2002年燕山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入世与河北省劳资关系协调研究,已结项8、主持2003年河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已结项9、主持河北省2007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雇主替代责任研究,课题号074572243学术获奖:1、《网上隐私权保护》获2002年河北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2、《对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建议》获2002秦皇岛市第二届社科成果“三等奖”。3、《入世后我省劳资关系协调问题研究》获2002河北省工会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4、2001年“优化配置西部资源,坚持高效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及保护对策〉荣获中国发展西部经济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特等奖”。5、《重视劳动争议调解》获内蒙古科技出版社 “优秀论文”一等奖6、《论企业改制中职工持股与劳动权利的关系问题》获科技与经济杂志社优秀论文一等奖7、《内蒙古地区环境演变与水资源》获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8、《对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探讨》荣获第七界冀鲁豫三省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思考》荣获第七界冀鲁豫三省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0、《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地位》获200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工运理论政策研究论文“二等奖”11、《入世与河北省劳资关系协调研究》载于《燕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4获2005年北京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会成立五周年学术论文评选的“二等奖”12、《中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之比较研究》获北京市法学会2006年度三级课题优秀成果奖。14、《劳动派遣关系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获2007年秦皇岛市第四届社科成果“二等奖”15、《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法律思考》获2004年河北省教育厅第九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学术研究会兼职情况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河北工人报》读者法律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劳动争议网专家团队成员学术成果被权威期刊转摘、转载情况1、《工会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新视点》发表在《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22《工会工作》全文转载2003年第五期2、《对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建议》在“2000年中国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被引用(法学家2001年第1期第73、74页)并获秦皇岛市第二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3、《WTO与中国劳动法律协调》被北京市法学会《法学信息》第9期(总218期)转载4、《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职权》发表在《工人日报》2001.11.19.5同时被收录在《工会法》实用手册中,金城出版社,被转载在上海劳动报2001年12月28日星期五5、《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理性选择》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和劳动法学》全文转载2005年第8期6、《知情权之私法保护》载于《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被具有权威性的学术网站中国民商法网全文转载,被正义网,南方法制网等专门法律网站全文转载。7、《论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及其内部关系》载于《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转摘。8、《劳动派遣关系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 《法律科学》2006年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第九期全文转载,并获秦皇岛2007年第四届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9、论胎盘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河北法学》2006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第4期全文转载(法学核心期刊)10、性别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之思考——以实行配额制度为中心,《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4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上一篇:投稿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评职称

下一篇:空军医学杂志是统计源期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