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2023-02-19 11:4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包含 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和 教育科学版。
这3个版 都是 中文核心期刊。
都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级别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术研究

2013 年,该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 位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九;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5项, 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项,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17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根据“自然亚洲”(natureasia) 网站2013年6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PublishingIndex:NPI)”中国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过去12 个月在《自然》(Nature) 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 总贡献点数(Corrected Counts:CC) 为2.14, 在内地高校中列第十二,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十五。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何积丰院士获2013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科技到校经费  院系名称  纵向经费(万元)横向经费(万元)经费总数(万元)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81036814491生命科学学院39530933488信息科学技术学院76227093471软件学院54127123253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231943216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73821182856化学系39917582157物理学系数学系2912181247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345610955网络教育学院163400563金融与统计学院27526553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90403493教育部 ( 上海市 ) 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8256284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2156188社会发展学院07777体育与健康学院07373教育科学学院0100100商学院04343公共管理学院0121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66其他单位1410141总计47142462129335备注: 1、以上经费中含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校内创新基金2、“其它”一栏中包含2013 年未列入以上单位统计的理科项目经费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文献总量435.48万余册,其中图书 355.78万余册,期刊合订本近 36.96万册,古籍文献 32.74万余册,学位论文 2.48万余册,非书资料 7.49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24个(含 334个子库),其中电子期刊 4.7万余种,电子图书近136万种,学位论文256.9万余篇。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 学术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杂志,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三种期刊。三刊均已连续多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献研究评价中心(CSSCI)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CSCD)等单位确定为各类“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十年动乱”期间被迫停刊,后于1978年复刊。该刊以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2001年, 该刊被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2004年,该刊“世界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学报名栏”;2006年, 该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2012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入选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复刊于1978年。 该刊主要刊登华东师大师生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同时适量刊登历届校友和海内外科研人员的优秀论文,以及反映有关科研课题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简报;其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该刊多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称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 该刊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栏目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该刊已连续多次被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称号,曾多次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的称号。

殷国明的学术成果

《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论文集,《新人文论》之一种, 1988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发展史》,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 1989年3月。《小说艺术的现在与未来》,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年。《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女性》(与陈志红合著),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0年。《作品是怎样产生的》,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艺术家与死》,花城出版社, 1992年。《 100种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台湾新雨出版社,1994年。《夜思录》,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3年出版。《第三只眼睛看美国》,花城出版社, 1995年。《 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大师对话录:钱谷融卷》(与钱谷融先生合著),北京文联出版公司, 2000年出版。《“人学”奥秘与魅力·大学活页文库第 32辑》,殷国明编著,华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跨文化”的必要和可能》,殷国明编著,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出版。《西方狼》,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漫话狼文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女性诱惑与大众流行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中国古典文艺心理学新探》, 1989年国家社科项目。《鲁迅研究》,广东 1988年社科项目。《 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 1994年。《小说的现在与未来》,获广东高教社科成果一等奖。《 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获上海2000年社科重点课题奖。 1998——2002年科研状况简目:共发表论文、学术短文150余篇,其中2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要在,“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分册,简目如下:1、独创的贫困,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4期2、推销自己:你的最佳选择,广东《南风窗》,1996年第12期3、上海评论界:何时失去了灵气?中华读书报,1996年7月31日4、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纪末”情结(主持人),《作品》,1995年第4期5、林耀德与死神的约会,中华读书报。6、《白夜》:贾平凹的新景旧梦,羊城晚报海外版,1996年。7、《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自何处?——关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澳门日报,1996年11月13日。8、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与王国维(上),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9、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与王国维(下),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0、大足球,踢不动,合肥晚报,1997年12月12日。11、独创的贫困,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2、龙年话“龙”,解放日报,2000年2月9日。13、语言革新与新学统的产生——关于中国20世纪文学变迁中历史叙述的重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4、寂静出诗人——兼与“愤怒出诗人”观念比较,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5、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一种比较性描述的尝试,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1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钱谷融主编,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17、在翻译的大洋里探索、追寻和创造美,北京《光明日报》2001年4月5日。18、语言转换与现代中国文学的美学面貌,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19、卡夫卡与尼采,中华读书报,2001年8月22日,第17版。20、造就新的学术传统,广东《学术研究》,1998年第2期。21、西方文化叛逆者在中国的命运——从尼采到弗洛依德,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22、人学与美学的氤氲化醇——关于钱谷融先生《论“文学是人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23、论性情——关于中国文学的主体论,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10期转载24、论文艺批评的魅力——关于文艺问题的问答,钱谷融,殷国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25、话语转换与现代文学,南京《文学评论丛刊》第一卷第2期,1998年11月出版。26、新千年的感觉,载《历史的定格》,新世纪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27、《论“文学是人学”发表的前前后后》,载《文坛:2000中国年度文坛纪事》,漓江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28、关于德里达,北京《博览群书》,1999年,第11期。29、心灵花园北京《神州学人》,1998年第4期。30、钱谷融先生谈读书,《中文自学指导》,2001年第4期。31、中西文学交流中的“理论距离”——从朱光潜与克罗齐的关系谈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12期转载32、关于中西文明“结婚论”的产生——探讨梁启超在中西文艺理论交流中的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1期33、阅读林贤治,南方日报,1998年6月23日34、瞧啊,作家那一双透彻的眼睛!广东《佛山文艺》,2000年6月(下)。35、“很漫画”的感觉,上海《交际与口才》,2001年12月号36、妥协也是一种进取——关于赛珍珠《圣颅》中的拉西尔,山东《济南时报》1999年10月11日37、西方文化叛徒在中国的命运——从尼采到弗洛依德,上海《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一期38、关于海德格尔,澳门日报,1999年8月25日39、文学批评中的“一强三弱”,上海文学报,1999年5月40、在艺术的本体建构中追逐诗意——20世纪语言革新与文学发展关系的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41、“飞龙在天”的奥秘,南方日报,2000年2月20日42、人道主义的魅力——重读钱谷融先生的《论“文学是人学”》,广州《东方文化》,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8期转载43、戈壁望月,解放日报,2001年10月15日44、小地方,大文学——澳门文学创作一瞥,光明日报,1999年7月8日45、博尔赫斯的秘密,中华读书报,2000年7月25日46、酒桌上的“礼貌先生”,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3期47、落叶的感觉,山东《济南时报》,2000年3月6日48、“新青年”的涵义,南方日报,1999年7月22日49、贾宝玉痴爱真情——《红楼梦》里话做人之十一,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12期50、钟声回荡,上海,解放日报,2001年1月8日51、关于十七年文学中的“假嗓子”现象,河北石家庄《文论报》,1999年8月52、上海的夹竹桃,上海新闻报,1999年3月5日53、真诚不可回避——关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2期54、往来无穷,交流创新,文论报,1999年10月21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55、宜于西而不戾于中——关于克罗齐的中国化56、关于萨特:一种行动着的美学,文论报,1999年57、参与世界文化的创造,河北《文论报》,1998年6月58、关于昆德拉,广东《随笔》,2000年第一期59、论灵气:关于中国的文学本体论,《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10期50、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钱谷融,·殷国明,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5期。61、被金钱出卖的父爱——关于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一期62、贾母的悲剧——《红楼梦》里话做人之八,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9期63、知识状态的批判,《上海文学》,1999年第12期64、艺术创作是一种有情思维——钱谷融先生谈话录,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一期65、跨文化对话的必要和可能,广东《粤海风》,1999年第5、6期66、追寻“大象无形”的美学理想——于钱钟书的文学理论发现,《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66、“闪光的不全是金子”——关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巴萨尼奥,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7期67、读“桥”有感——《钱谷融先生谈话录》后记,北京《博览群书》,1999年8月68、晴雯的性情绝唱——《红楼梦》里话做人,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10期69、她为什么一脚踢开凌吉士——关于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9期70、冲出孤独的嗥叫——关于鲁迅笔下的魏连殳,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12期71、刘姥姥的“投其所好”——《红楼梦》里话做人之四,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5期72、袭人的“低姿态”——《红楼梦》里话做人之一,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1期73、鸳鸯直面近忧远虑——《红楼梦》里话做人之六,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7期74、林黛玉的独标至情——《红楼梦》里话做人,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11期75、俏平儿的“抽头退步”——《红楼梦》里话做人之五,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6期76、薛宝钗的“藏欲”,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2期77、是什么制造了难忍难熬的恐惧感?——关于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3期78、两个“精刮”人的“爱情”——关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6期79、“圆形监狱”中的真正囚徒——关于雨果《悲惨世界》中的沙威,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4期80、人心中的“围城”是如何人建立的?——关于钱钟书的《围城》,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8期81、“野心”有时是人性的陷阱——关于《红与黑》中的于连,上海《交际与口才》,1999年第10期82、“猫腻”的感觉,上海《交际与口才》,2001年第9期83、优秀人才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1期。84、如何识面又识人,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5期。85、破除别人的戒心,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4期。86、万不得已才说“不”,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3期87、不同文化话幽默,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2期88、如何理解“遥远”的国度,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7期89、交际中的坦诚原则,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9期90、风姐的“伺候好老太太”——《红楼梦》里话做人之三,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3期91、车站情结,齐鲁晚报,1998年11月21日92、关于无边的人道主义,广东《粤海风》,1998年第3、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3期转载93、独创的贫困——有感于“垮世纪文学批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3,期94、薛姨妈的老谋深算————《红楼梦》里话做人之七,上海《交际与口才》,1998年第8期95、新青年的过去与现在,上海《上海文化》,1999年第2、3期。96、“尝试”的魅力,载《当代散文精品1999》,广州出版社,1999年出版。97、敏感的心痕,载《当代散文精品1999》,广州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98、人学与美学的氤氲化醇,载《新千年文谭》,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99、抵抗消解,走出“无所谓”,合肥晚报,1998年4月18日100、关于《论“人学是人学”》(之一)——钱谷融谈话录,《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6期。101、关于《论“人学是人学”》(之二)——钱谷融谈话录,《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6期。102、关于《论“人学是人学”》(之三),——钱谷融谈话录,《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6期。103、关于艺术的具体性,钱谷融,殷国明,中文自学指导,2001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一期转载,104、关于网络文学,解放日报,1999年12月105、中国当代文学选读,主编:钱谷融、殷国明,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10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自学考试指南》,编者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107、青春的哀怨——关于郁达夫的《逃走》,《郁达夫名作欣赏》,温儒敏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108、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上海五十年文学批评丛书·理论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109、寻找精神家园——关于郁达夫的《在寒风里》,《郁达夫名作欣赏》,温儒敏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110、与父亲面对面——关于“背影”的联想,《随笔》,2000年第5期文111、不必当面教训人,上海《交际与口才》,2000年第6期。112、读“桥”有感,济南时报,1999年4月12日113、走出“天才梦”,苍凉看人生,上海《中文自修》,2001年第3期114、打开藏着珍珠的小盒子——关于鲁迅的《朝花夕拾》,载《导读——初中生外文学名著》,上海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115、如何理解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载《导读——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上海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116、在比较中拓展欣赏的视野——《围城》导读,载《导读——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上海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117、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关于巴金《家》的艺术启迪,载《导读——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上海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118、钱谷融:读书寄怀秋水,对人如坐春风,载《丽娃河畔逸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119、文学、文化与女性主义,深圳特区报,1996年120、批评的“三气”,《上海文学》,1996年第11期121、戴安娜被追踪的追踪,上海《海上文坛》,1997年第12期( 2001年)122、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的艰难和困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123、“猫腻”的感觉,上海《交际与口才》,2001年第9期。124、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世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钱谷融,·殷国明,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5期。125、戈壁望月,解放日报,2001年10月15日。126、“很漫画”的感觉,上海《交际与口才》,2001年12月号127、“体用之争”与白话文运动——20世纪中国预言变革与文学发展关系的探讨《河北学刊》,2001年第6期,入选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新时期全国优秀学术成果文献》一书(中科编学字[2001]第09号);入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128、个性与传统:建立一种博大的美学胸怀——关于全球化声浪中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6期。(2002年)129、关于“9·11”事件的文化思考,《粤海风》,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6期转载130、批评家要“靓”,新民晚报,2002年3月17日。131、西方文论与现代文艺美学的发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132、金顶寺的故事,南方日报,2002年2月24日。133、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的艰难与困惑,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2期。134、从尼采到德里达:不断破解与不断建构,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135、从张洁说起,新民晚报,2002年4月7日。136、作家的长相,新民晚报,2002年2月24日。137、天马的传说,解放日报,2002年4月21日。138、“随意书写”的感觉,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5月3日。139、20世纪中国文学概况,《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40、长相的奥秘,《新民晚报》,2002年9月8日。141、阅读马旷源,《太原日报》2002年7月29日142、我的高考在冬季,《南方日报》,2002年7月14日。143、热浪袭来话寂静,《解放日报》,2002年7月31日。144、神游冥想的感觉,《解放日报》,2002年8月20日,星期二。145、盼望理论与生命之花的齐开并放,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5日。146、“肉体狂喜”的背后,上海美术出版社《创意》,2002年第3期。147、文化交流、发展和整合未来的世界,《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148、个性与传统——建立一种博大的美学胸怀,《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5期转载。149、“跨文化”:一种电视传播新视野,南方电视学刊,2002年第2期,获第三届中国电视“南方杯”优秀作品奖。150、金顶寺的故事,《南方日报》2002年2月24日。151、“救文学”从大学开始,新民晚报,2002年10月6日。152、“通”:“西学中注”还是“中学西注”?153、“革命话语”与学术理性——关于中国20世纪文学的启蒙话题,广东《东方文化》,2002年第5期。154、鸟叫与城市生态学,《解放日报》,2002年6月17日155、一条人格化的河流,上海《读者导报》,2002年11月1日

周振鹤的主要作品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体国经野之道》(百家文库),香港:中华书局,1990年9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1月;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 先秦卷》(周振鹤、李晓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体国经野之道》,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国读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月。 《周振鹤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学腊一十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长水声闻》(三十年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随无涯之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逸言殊语》,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6月。《中人白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知者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逸言殊语》(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余事若觉》,中华书局,2012年3月。 《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周振鹤编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圣谕广训:集解与研究》,周振鹤撰集、顾美华点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3月。《汉书地理志汇释》,周振鹤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明)王士性撰:《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7月。 《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此外还主编有《上海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 1.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历史地理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象郡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3期3.方言地理与历史行政地理的关系,复旦学报,1984年第3期(合作)4.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地理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合作)5.秦汉宗教地理略说,中国文化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6.西汉县城特殊职能探讨,历史地理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17.唐代安史之乱与北方人民的南迁,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8.从北到南与自东徂西——中国文化地理差异的考察,复旦学报,1988年第6期9.中国历代移民大势与汉语方言地理关系,国外人文地理,1988第1期10.秦一代为四十八郡说,历史地理第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1.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历史地理第9辑,199012.行政区划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1990年第4期13.方志所见16-19世纪上海方言,顾颉刚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199014.新闻史上未被发现与利用的一份重要资料——评介范约翰的《中文报刊目录》,复旦学报,1992年1期15.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 地理学报,1992年第1期16.明代卫所屯田的典型实例,中华文史论从,第51辑,199317.一九一三年俄人波列伏依的中文报刊目录,出版史料,1993年第3期18.汉郡再考,文史集林,第1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19.地戏起源臆测,道儒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0.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复旦学报,1994年第6期21.假如齐国统一天下,二十一世纪,1995年第2期22.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3.历史上行政区划的等第变迁,中国方域,1995年第2期24.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中国历史代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复旦学报,1995年3-4期25.别琴竹枝词百首笺释——洋泾浜英语研究之一,上海文化,1995年第3期26.从汉代“部”的概今来理解县乡亭里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27.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畲诞辰二百周年,中国研究,1996年第1期28.客家源流异说,学术月刊,1996年第3期29.秦汉风俗区划浅议,历史地理,第1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0.“存史”应是评判方志质量的主要标准,上海修志向导,1996年第4期31. 中国古代划分行政区划边界的两大原则,中国方域,1996年5-6期32.十九二十世纪之际中日欧语言接触研究——以历史、经济、封建三译语为说,传统与现代化1996年6期33.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幅员的伸缩变化,中国方域,1997年1-2期34.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复旦学报,1997年第3期35.从“九州异俗”到“六合同风”——两汉风俗地理区划的变迁,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36. 县制起源三阶段说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上,后收入1999年出版的《周振鹤自选集》37.官绅新一轮契约——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复旦学报,1998年第4期38.同时代的人对容闳的看法,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39.晚清上海书院西学与儒学教育的进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40.《遐尔贯珍》中的一些过渡性的地理学术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第19辑,1999年3月41.澳门与MACAO得名缘由,辞海新知,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6月42.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设想,历史地理,15辑,1999年10月43.家谱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国牒谱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44.《六合丛谈》综述,中华文史论丛,第6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45.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46.早稻田大学所藏《西域水道记》修订本,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1期47.行政区划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48.历史学:在人文与科学之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49.《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50.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51.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2.秦代洞庭、苍梧两郡悬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53.持渡书在中日书籍史上的意义——以《戌番外船持渡书大意书》为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54.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周振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55.“脱亚入欧”的虚与实——对日本前近代社会的断想,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56.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献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57.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文化史意义,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1期

中国科学社会学期刊有哪些?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学术月刊
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战线
江苏社会科学
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学刊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江社会科学
田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求是学刊
人文杂志
江西社会科学
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习与探索
江汉论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求索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思想战线
山东社会科学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辑刊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学术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国外社会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术交流
东岳论丛
东南学术
学海
学术论坛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探索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北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社会科学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湖南社会科学
学术探索
探索与争鸣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高校理论战线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云南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北京社会科学
前沿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一篇:化学工程与装备是核心期刊吗

下一篇: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是双核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