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学报2021年7月
灌溉排水学报2021年7月
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 .灌溉排水(改: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9.农机化研究 10.粮食与饲料工业 11.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4.农业机械 【附: 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又进一步作了统一答复:(1)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2)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3)“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政府行为;(4)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5)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的学术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这是迄今为止政府职能部门最具权威和最新的意见。(本段摘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16农业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2016农业类核心期刊有:
1、《中国农业科学》。
1960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半月刊。《中国农业科学》主要发表中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
2、《华北农学报》。
创刊于1962年,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主管,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主办的核心期刊。
《华北农学报》主要报道农业各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科研简报,报道农业学术动态。《华北农学报》主要栏目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研简报、专题研究等。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
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经济与管理、哲学、政治与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其中“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西部大开发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
4、《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创刊于199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
5、《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化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综述和研究简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北农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农业科学
宁夏大学田仓军先生的资料.谢谢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河南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河南正式期刊入选国内各类核心期刊情况
一、 社科期刊部分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统一刊号
地 址
邮编
电 话
社科核心
中文核心
CSSCI
社会期刊(中文核心2011年版9种)
1
中州学刊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CN41-1006/C
郑州市文化路50号中州学刊杂志社
450002
00、04、08
04、08、11
08C
2
史学月刊
河南大学、省历史学会
河南大学
CN41-1016/K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东一斋
475001
00、04、08
04、08、11
08C
3
华夏考古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CN41-1014/K
郑州市陇海路北三街9号
450000
00、04、08
04、08、11
08C
4
河南社会科学
省社科联
省社科联
CN41-1213/C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450002
00、08
04、08、11
08E
5
档案管理
省档案局
省档案局
CN41-1216/G2
郑州市金水路17号(省委北院)
450003
04、08、11
6
领导科学
省社科联
省社科联
CN41-1024/C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450002
04、08、11
7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省金融学会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CN41-1078/F
郑州市丰产路55号
450002
04、08、11
8
中原文物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CN41-1012/K
郑州市农业路8号河南博物院
450002
00、08
04、08、11
9
学习论坛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CN41-1023
郑州市文化路44号
450002
11
10
新闻爱好者
河南日报社
河南日报社
CN41-1025/G2
郑州市农业路28号
450003
04、08
11
企业活力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CN41-1020/F
郑州市文化路44号附1号
450002
04
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1年版7种)
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南师大
河南师大
CN41-1011/C
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453007
00、08
04、08、11
08C
2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
CN41-1027/C
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00号
450001
00、04
04、08、11
08C
3
经济经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省教育厅
CN41-1421/F
郑州市文化路80号
450002
00
04、08、11
08C
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解放军总参某部政治部
CN 41-1164/H
河南洛阳036信箱60号
471003
00
04、08、11
08C
5
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CN41-1028/C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校内6号楼
475001
00、04、08
04、08、11
08E
6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
CN41-1289/F
郑州市郑花路29号
450011
04
08、11
08E
7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改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省教育厅
41-1291/D
郑州市文化路80号
450002
11
10E
8
信阳师院学报(哲社版)
信阳师院
信阳师院
CN41-1030/C
信阳市长安路237号信阳师范学院
464000
00
9
商丘师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
CN41-1303/Z
商丘市平原路55号商丘师院
476000
00
二、 自然科学期刊部分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统一刊号
地 址
邮编
电 话
科技核心
中文核心
CSCD
社会期刊(中文核心2011年版19种)
1
电波科学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CN41-1185/TN
新乡市荣校路34号信息产业部第22所138信箱
453003
08
04、08、11
08C
2
机械强度
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CN41-1134/TH
郑州市嵩山南路81号
450052
08
04、08、11
08C
3
棉花学报
中国农学会
CN41-1163/S
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
455000
08
04、08、11
08C
4
眼科研究
省眼科研究所
CN41-1095/R
郑州市纬五路7号
450003
08
04、08、11
08E
5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CN41-1308/S
郑州市航海东路南郑州果树研究所
450009
08
04、08、11
08E
6
机械传动
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齿轮专业协会
CN41-1129/TH
郑州市嵩山南路81号
450052
08
04、08、11
08E
7
灌溉排水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水利学会
CN41-1337/S
新乡市建设路173号
453003
08
04、08、11
08E
8
烟草科技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CN41-1137/TS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
08
04、08、11
9
矿山机械
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
CN41-1138/TD
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
471039
08
04、08、11
10
轴承
洛阳轴承研究所
CN41-1148/TH
洛阳市吉林路
471039
08
04、08、11
11
电光与控制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CN41-1227/TN
洛阳市凯旋西路25号
471009
08
04、08、11
12
河南农业科学
省农业科学院
CN41-1092/S
郑州市农业路1号
450002
08
04、08、11
13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许昌继电器研究所
CN41-1401/TM
许昌市许继大道1706号
461000
08
04、08、11
14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CN 41-1385/P
郑州市陇海中路66号
450052
04、08、11
15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CN41-1128/TV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450003
04、08、11
16
地域研究与开发
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CN41-1085/P
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450052
人文核心
04、08、11
CSSCI
17
眼科新进展
新乡医学院
CN41-1105/R
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新乡医学院
453003
08
08、11
18
耐火材料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
CN41-1136/TF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3号
471039
08
08、11
19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省水利厅
CN41-1387/TV
郑州市纬五路11号省水利厅
450003
08
11
08E
20
金刚石与模料模具工程
郑州模料模具磨削研究所
CN41-1243/TG
郑州市华山路121号
450013
08
04、08
21
中国棉花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CN41-1140/S
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
455000
08
04、08
22
中国水土保持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CN41-1144/TV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450003
08
04、08
23
断块油气田
中原石油勘探局
CN41-1219/TE
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457001
08
24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郑州大学
CN41-1181/R
郑州大学一附院内
450052
08
04
25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CN41-1222/TH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39号
471039
04
26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新乡医学院
CN41-1106/R
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新乡医学院
453003
04
27
数学季刊(英文)
河南大学
CN41-1102/OI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
475001
04
08E
28
炼油技术与工程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CN41-1139/TE
洛阳市七里河063信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471003
08
04
29
矿产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CN41-1122/TD
郑州市陇海西路328号
450006
08
30
中国瓜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CN41-1374/S
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
450009
08
31
化学研究
河南大学
CN41-1083/O6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大校内
475001
08
32
材料开发与应用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CN41-1149/TB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21号
471039
08
33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
CN41-1192/R
郑州市经一路12号
450003
08
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1年版10种)
1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大学
CN41-1100/N
开封市明伦街
475001
08
04、08、11
08E
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师范大学
CN41-1109/N
新乡市建设路
453007
08
04、08、11
08E
3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大
CN41-1112/S
郑州市文化路
450002
08
04、08、11
08E
4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
CN41-1340/R
郑州市科学大道
450001
08
04、08、11
5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工业大学
CN41-1378/N
郑州市嵩山路
450052
08
04、08、11
6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郑州大学
CN41-1339/T
郑州市科学大道
450001
08
08、11
08E
7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郑州大学
CN41-1338/N
郑州市科学大道
450001
08
08、11
8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科技大学
CN41-1362/N
洛阳市涧西区西
471003
08
08、11
9
信阳师院学报(自然版)
信阳师范师院
CN41-1107/N
信阳市长安路
464000
08
04、11
10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理工大学
CN 41-1384/N
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454003
09
11
11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版)
郑州轻工业学院
CN41-1172/TS
郑州市东风路
450002
08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
CN41-1186/R
新乡市金穗大道
453003
08
河南省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数量统计
类别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备注
社科期刊
10
9
9
2011年版新增1种,出局1种
高校社科学报
5
6
7
2011年版新增1种
科技期刊
24
22
19
2011年版新增1种,出局4种
高校自科学报
6
8
10
2011年版新增2种
总计
45
45
45
总数在全国排名第13位
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分七编: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第二编 经济;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第六编 农业科学;第七编 工业技术。从2011年起由4年1版改为3年1版,河南期刊入选2008年版44种、2011年版44种,表中刊名黑体的为2011年(第六版)中文核心期刊,有5种期刊退出(蓝色)、5种期刊新进入(红色),与2008年数量相同。
其他核心期刊中的人文核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2008年版;CSSCI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核心库来源刊;科技核心为科技部主编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CSCD为中国科学院开发研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核心库来源刊,每两年遴选一次。
黄河与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关系如何?在黄河附近傍河开采地下水,将引起这种补排关系如何变化?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发展的地区之一,加之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到400m3,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山东省水资源年内分配极其不均,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6-9月份,由此造成汛期洪涝灾害频繁,大量弃水白白流走。针对山东省一方面干旱缺水、地下水超采严重(1999年超采面积为16032km2)的局面,山东省科厅下达“地下水回灌补源模式研究与示范”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提出山东省不同类型水文地质区回灌补源模式和关键技术。通过研究,该课题完整地提出了该省不同水源、不同类型区和不同工程形式的地下水回灌补源模式,取得了回灌补源关键技术的系列成果。该项目设置了位于胶东滨海、鲁西北平原和鲁中南山丘区的6个示范区。邹平引黄灌溉补给地下水研究区(补源区)作为引黄补源模式示范区位于胡楼引黄灌区的东南部,总面积346km2,设计灌溉面积36万亩。补源区主要靠过清一干区供水补源。全长46.46km,,干渠以下干支渠16条,长约64.9km;斗农渠330条。供水干支渠与区内的主要排水河道及支流相连,构成了均匀分布的蓄灌结合的补源工程体系。
邹平县引黄灌区远离黄河,其引黄不仅受到黄河水资源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自流区用水的限制,工农业用水得不到保证。为此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与自流区形成时间差,将黄河水蓄存于补源区,从而弥补补源区水资源不足的弱点。
2研究实例与区域概况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9.5mm。邹平县低山区至丘陵区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并以侧渗和基流方式下泄,至山前倾斜平原前缘排泄入小清河,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该单元还可具体分为低山丘陵基岩裂隙—孔隙水区、山前冲洪积扇孔隙水径流区和黄河泛滥平原孔隙水排泄区等3个子单元。在邹平县城以北的平原区主要是第四纪山前冲洪积地层的孔隙水。含水层岩性大多为细砂、粉砂或砂性粘土,东部富水程度大于西部,共有三个含水层组。
第一含水层组:为全新统与上更新统地层,上下各层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可作为一个统一潜水含水层。其中含典型砂层2~3层,总厚2~25m。水位降深 6m的涌水量一般达20~40m3/h,最大者可达 80m3/h。第二含水层组:为中更新统地层,埋深为60~150m,层厚0~80m不等,富水性各地不一,单孔出水量一般在20~40 m3/h。第三含水层组:以下更新统地层为主,为承压水,埋深一般大于150m。底板埋深从县城南部水库附近的120m到小清河一线则达到800m以上。以中砂含水层为主,次为细砂及粗砂,砂层间有粘土隔水层,补给条件差。
城区北部肖镇干渠以北地段,位于城区以外,也在现有水位降落漏斗之外,且地势平坦,无障碍物,输水条件好;加之松散地层总厚度达280~350m,砂层多,导水性强;已有的引黄渠系,还可通过引水期渠底下渗用来对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进行人工补源,涵养含水层,实现地下水库的功效。因此被选作新地下水供水水源地,规划取水量2.0万m3/d左右(1,2)。规划面积约9 km2。
根据对肖镇试验区干渠为期3年的观测研究表明(1),肖镇干渠引水后,渠两侧潜水位急剧上升,水位明显上升区的波及范围超过1km。据估算,肖镇干渠的年补给地下水总量可达到472.2万m3。近年来,邹平县城区范围迅速扩大,用水需求日益加大。邹平县城北地下水水源地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选定的新水源地。由于该水源地位于多条引黄渠网内,依据渠网条件、合理利用含水地层的容水和释水能力,可以形成地下水库。通过引黄期间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自由补给,是防止地下水降落漏斗急剧扩展,实现水源地的稳定、高效和持续开发的技术关键。根据1997年至1998年在补源区东部的小店试验区的渠系对地下水的渗漏补给观测研究(2),新民河以东、西杜支渠以南、小店干渠以北3个渠段向地下水的直接渗漏补给量达238.5万m3/a,表明在此基础上扩大地下水开发是可行的。
(注:1.黄委会引黄灌溉局.深沟远引、蓄灌结合、地下水回灌补源技术在胡楼引黄灌区的推广. 黄委会制黄基金项目,1997.11
2.山东省邹平县水利局,邹平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研究,1998.6)
3地下水库渗流模型
3.1边界条件处理
3.1.1计算区范围与潜水边界类型
本次计算区范围面积995m2,见图1。外部边界为:
①北部小清河,取为分时段水头已知边界,水头值平时取河床标高,汛期(7~8月)按水头高出河床1.5m计。②马四干渠作为西部边界,潴龙河—孝妇河—胜利河作为东部边界, 在汛期(7~8月)取定水头边界,其他时间取隔水边界。④南部边界(自东向西)分别为35m等高线、黄山、黛溪河横截面及长白山脉北部50m等高线,其中以长白山、黄山作为隔水边界,皆取为分时段变水头边界。
3.1.2潜水内部边界
计算区范围内有杏花河向NE方向斜穿过;且众多水渠交错,其中南北方向的有:肖镇干渠、四干东延、利民河、长白沟、安袁河等;南北向的有马四干渠、六六河、新民河、青梅大沟等。计算中将考虑这些地表水体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引黄期均作为定水头边界,其他时段则作为隔水边界。
3.1.3承压含水层边界与底部边界
与潜水含水层内外边界对应的第一、第二承压含水层边界都按隔水边界处理,以保证模拟结果留有较安全余地。
将基岩视为孔隙含水层的底部边界,并统一将基岩设为定水头边界,水头值取当地地面标高值。
3.2定解问题
为充分反映三个含水层组的划分原则,采用准三维流模型,即把每个含水层组视为一个整体化水平侧向流动系统,水流纵向运动用层组间的越流来表示[1-2],其结构如图2所示。设潜水运动满足Dupuit假定,并假设深部基岩的水位保持不变。这样可分层建立微分方程,并与已给定的各种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相配合[3-4],获得一组定解问题如(1)式。
3.3水均衡因素、含水层介质参数
3.3.1源汇项
①降水与蒸发项。据该县气象部门多年系列资料统计,得出不同保证率P条件下年度降水量分别为:P=95%,291.2mm;P=75%,426.0mm;P=50%,528.4mm。并根据近15年的分月统计数据,用样条光滑插值函数给出各所需时刻的降水强度p和水面蒸发强度值ew。预报年份则按这15年的月度平均值计算。
试验表明,降雨入渗系数a 和潜水蒸发系数C及潜水位埋深d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②灌溉项。本县灌溉水量既随时间变化,又随地域变化。灌溉回归系数取0.1~0.3。
③抽水项。系指地下水水源地和集中抽水地域,在计算区内主要涉及县城城北新水源地、城东北企业集中开采区、城南黛溪河水源地以及几个乡镇集中开采区。其中:城北新水源地按照供水规模规划动态地增加抽水点及水量。
3.4.2含水层参数
据水动态拟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得到: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南部为0.6~0.8m/d,北部为0.3~0.5m/d;给水度,南部取0.10,北部取0.05。第一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南部为0.6~0.8m/d,北部为0.3~0.5m/d;储水系数,统一取0.0005。第二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南部为0.6~0.8m/d,北部为0.2~0.3m/d;储水系数,统一取0.000 5。纵向渗透系数:统一取KC 1 = 0.02m/d,KC 2 = 0.02m/d,基岩与上覆含水层间的越流系数统一取 bC 3 = 0.000 012/d。
4、地下水库引黄补源数值模拟计算
4.1 补源方式
4.1.1 补源时段的设定
以10d(即1旬)作为时间步长,补源时段分为两种类型:①灌溉型:完全按照农作物灌溉基本需求分配引黄时间(累计有12旬/年),并假定除补源期和雨季(7月中旬~8月份)之外,渠道不具有补源作用。②常年型:渠道内保证常年有水,也假定雨季(7月中旬~8月份)不需补源,即引黄时间为31旬/a。
4.1.2 新井位设置与计算阶段划分
新井位全部设在肖镇干渠以北的渠网内,全部计算过程设定为10年,并分成两个阶段:①新水源地供水能力增加期(2001~2004):鉴于19200m3/d供水能力是通过施工逐步达到的,模拟中也对供水能力进行了动态调整。②新水源地供水均衡期(2005-2010):本阶段用于揭示水源地形成后在正常供水条件下的水源地稳定性。
4.2 不同补源条件下的水源地开发能力
将上述各要素代入数值模型方程求解,得到2001年底的地下水库与周边地区地下水(包括潜水与两层承压水)的水头分布值。模拟表明,在用水集中的乡镇和县城区,都产生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最大最深的降落漏斗,位于县城东北企业密集区,最大降深值为55.127m。具体潜水面形态见图3,从图3中可清晰看出县城东北与礼参、韩店、朱套几个地域型降落漏斗。
4.2.1 不进行引黄补源
当不进行引黄灌渠补源时,地下水水源地的补给仅有大气降水与地层的内侧向及深部的水流运动,会出现水位持续下降、水源枯竭的现象。县城东北部企业集中开采区的水位埋深可从2001年底的55.127m下降到2005年底的61.529m,到2010年底时则达到70.890m,10年下降15.763m;而新水源地水位埋深从2001年底的11.014m下降到2010年底时的46.308m,10年下降35.294m(参见图4)。
4.2.2 灌溉型补源
即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有限度的引黄补源,每年只有4个月的补源期。在此条件下,几个关键点的地下水潜水位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渠网内新水源地的最低水位随季节有所起伏,2001年底埋深为10.915m;到2005年底水源地形成时,降至18.603m,4年下降了7.712m;2010年底又降至19.385m,6年降幅只有0.782m。这样的水位值与降落速度基本上可满足水源地开发的正常要求。
4.2.3 常年型补源
保持引黄灌渠内常年有水,即通过灌渠向水源地进行常年补源,如图6所示。从图6可见,渠网内新水源地抽水点2001年底水位埋深10.915m,2005年底17.415m,5年下降6.500m;2010年底17.774m,5年仅下降0.359m。显示出新水源地成孔期水位呈一定下降趋势,但后期水位下降非常微弱,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且季节性起伏波动也比灌溉型的明显减弱。县城东北部常年补源条件下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虽然继续下降,但水位下降速度非常缓慢,其中水位埋深最大的413号点由2000年底的55.127m下降至2004年底55.968m (4年下降0.841m);2010年底降至56.656m,10年只下降1.529m,说明常年引黄补源条件下,县城东北水位漏斗下降得到基本遏制。
4.2.4 改造型补源
减少城北企业开采区的开采量是阻止潜水位降落漏斗继续下降的理想途径,其可选方式之一是在减少城东北开采水量的同时,通过增加渠网内开采,保证总开采量的平衡或进一步增大。
仍采用灌溉型引黄补源方式,并从2005年开始,将城东北集中开采区的开采量减少1/4,从28 800m3/d降为21 600m3/d;同时在渠网内增设6口井的供水量7 200m3/d,几处关键点的地下水位变化如图7所示。从水位变化效果看,城东北开采区在减少开采量之后,潜水位持续回弹,6年内由埋深56.632m减少到46.917m,上升了9.715m;而渠网内最大降深处水位埋深从18.603m下降为19.463m,6年只下降了0.860m。这种现象说明,采取减少城东北地下水开采量,扩大渠网内地下水开采的方针,既能激发引黄渠道对地下水源地的补给,提高水源地的产出效率,又能有效地抑制城东北老开采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急剧下降的势头。
5 结 语
(1)在山东省引黄灌溉补源区充分利用与自流区灌溉用水形成的时间差,在自流区不引水的时期,将黄河水蓄存在补源漏斗区可以有效解决区域缺水的矛盾,是适时引黄灌溉、蓄灌结合、以井保丰的典型模式。
(2)在城区北部肖镇干渠以北,马四干东延渠及曹家支渠以南约9 km2面积内圈定新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是适宜的。建立的模拟模型可以用于地下水调蓄水库的供水能力和开发利用模式的预报和评价。
(3)不同的补源方式模拟,为该区的地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坚持引黄补源,在保证总开采量平衡前提下,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扩大渠网内地下水开采,将激发引黄渠道对地下水源地的补给、提高水源地效率、抑制开采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急剧下降。
参考文献
[1]薛禹群主编,《地下水动力学》[M],地质出版社,1997.9
[2]孙讷正,《地下水流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M],地质出版社,1981.5
[3]薛禹群、谢春红,《水文地质学数值法》[M],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0.9
[4]陈崇希、唐仲华,《地下水流问题数值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6
[5]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10
[6] , Ground Water Recharge and Wells, A Guide to Aquifer Storage Recovery, Lewis Publishers,2000 [M]
[7] 刘青勇,马承新,张保祥,地下水回灌补源模式研究与示范,水利水电技术,2004(2):57-59.
上一篇:国际热点问题论文3000字
下一篇:第一财经杂志pdf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