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模式论文3000字
企业管理模式论文3000字
1.特步企业实施ERP的原因?
(1)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实施 ERP 的目的还在于当今企业要重视利用现代网络的大容量、高速度的特点,加强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功能代替人工劳动,要利用网络集成化、标准化的优势,逐步实现财务、业务及生产流程的一体化管理;即: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充分利用网络多道路、无界限的特点,扩大营销范围、拓宽生存空间,逐步向真正的电子商务化发展。通过 ERP 系统的实施来提高企业管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建议企业以上述参考提示为目标逐步逐项地改进,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倾向。
(2)企业决策管理方面:决策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并赢得市场竞争的管理活动,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需要科学研究、正确处理和快速反应。如:市场出现波动时或遇竞争对手时的价格调整,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无法准确地把握每个产品的动态成本数据是很难做到迅速反应的。决策者与决策层的统一,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实现信息与数据的共享和快速查询,管理人员相互间的沟通更加有效和及时,使决策正确而迅速,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传统管理模式往往造成有的部门经常忙昏头还要加班,而有的部门经常没有事做。 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合理地调动人力资源,解决业务流程中的瓶颈而提高企业整体运作。
(3)企业战略管理方面:通过实施 ERP 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即时性、共享性和准确性。 ERP系统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决策分析依据,由使企业领导从以往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用充分的时间来考虑战略管理和决策,这是企业的灵魂,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的策划。
(4)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现代企业竞争的一个常见现象是价格相戈,其实质是企业内部整个供应链和成本的竞争,关键在成本管理。企业营销成功与否,内部因素要起很大的作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实力相当的企业中有的能成功而有的却失败。结合 ERP 的实施并参考三大成本管理措施,即:货币成本靠制度把关,生产成本靠定额控制,管理成本靠民主监督。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仅仅依靠人工管理,上述三大成本管理措施的实行往往很难令人满意。
求一篇企业管理的毕业论文,3000字!谢谢
上传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是企业管理类的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的塑造与传播
希望我的诚意能得到你的分分。第一次分享我的论文
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思路与策略
谈及品牌,逢人必言:“品牌是大企业的专用武器”、“品牌不属于中小企业”等等。如此,中小型企业由于诸多方面的约束,即便具备高品质产品,也只能生存在社会低层——产品层面,而备受商家的“凌辱”、“欺诈”。 许多人把品牌当成了奢侈品,以为是大企业的专利。其实,建设品牌从来就是一个渐进的、与企业从始至终相伴相生共同成长的东西,有谁听说哪个企业做大后才说:“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建一个品牌吧”。海尔在当年产量不高、名气尚无,抡起大锤砸不合格冰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品牌了。大品牌哪个不是从小品牌发展而来的,所以,中小企业不必愚人自危,要有自信力。“革命”不分先后,建强势品牌,就从现在做起!
这些具备高品质产品的中小型企业如何“翻身做主”,从此阴影中逃脱出来?惟有塑造品牌,让企业管理、企业营销等环节从产品层面转向品牌层面,从而提升产品的品牌溢价,进而强化中间商、消费者的认可度和美誉度。那这些企业因何没有塑造自我品牌,受到哪些方面的约束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客观财力资源短缺:
国内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企业市场规模、产品规模都未达到一定的水准,从而大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方面的压力,面对着有限的资金,企业需要品牌研发、市场开发等一系列的费用支出,哪还有多余的资金来用于品牌塑造呢?即使可以挤出部分资金,但也是杯水车薪。
二、 主观心理压力:
诸多中小型企业在选择品牌战略的同时,都有个同样的顾虑:品牌塑造是个长期的工程,而工程的开展和继续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此类中小型企业如果选择品牌战略,都有可能面临被此拖跨的风险。所以,很多国内中小企业都不愿冒此风险,而选择默默无闻的产品路线。
三、 经营理念压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都从事着OEM生产,赚取着被压榨殆尽的不到10%的毛利,由于这些企业产品质量过硬,在常年累月的国外OEM规模生产中,积累了相当的财力资源,但由于当前人民币升值、油价上升等因素导致了生产成本上升,这些OEM企业都纷纷转向国内市场,从事自主生产和研发,这些拥有强大资金支持的转型企业几乎都会选择品牌之路,但由于长期受国外市场模式的影响,对国内市场不甚了解,对国内品牌战略的实施始终不从下手。
面对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上述诸多压力,笔者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1、 重点投放,各个击破
应该说,资金压力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品牌战略所遇到的共同的“拦路虎”,如何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做品牌呢?大概很多人都会质疑;没有强大的资金怎么做品牌啊?笔者认为,如何运用有限的资金是关键,中小企业可以将这些资金针对性的投放到某一个重点市场,而选择投放市场也很重要,这需要企业前期充分的市调,包括产品的铺货情况、竞争者情况、消费者购买力等因素,然后运用本土化品牌传播、促销手段,进行重点区域市场的强大运作。
在成功运作区域市场的品牌战略后,企业在复制传播,对其余市场各个击破。
2、 快速品牌战略:
笔者认为,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需要以高质产品为依托,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初次体验,将企业感情、历史等灌注给消费者,从而加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有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系的亲密疏离往往不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品牌也可以快速建立,通过各种传播策略加大品牌的知名度。
3、 转型企业品牌战略:
对于拥有强大资金背景转型公司的品牌需求,笔者提出了两项措施:
转变思想:由于这类企业受国外市场运作规则的影响较深,在转入国内后,企业需及时转变观念和思想,区别对待国内外市场不同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和切入国内市场。
借助外脑:这类企业往往会面临着人才压力,而国内日渐成熟的企业咨询公司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由于咨询公司对国内市场熟悉,品牌国内运营理念也比较成熟,所以,企业可以借助外脑,快速的运用本土化策略对品牌进行定位、管理和传播。
长期从业于家电行业,具有系统的品牌策划知识理论,并成功参与策划多起家电行业极具影响力的论坛活动,中国家电营销传媒新生代人物,在文案创意、品牌策划、行业观察等方面颇有见解。现为某著名家电专业媒体专题编辑。曾策划多篇产业分析报告,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建起强势品牌呢?
一、端正认识,走出误区
认识决定行为。在品牌建设的认识上,许多中小企业还存在误区,使他们裹足不前:
1.以销量代替品牌。认为品牌太虚,看不见摸不着,“我把销量做大了还不是一样?”甚至有人说,“销量这么好这不是品牌的力量是什么?”他不知道这是建品牌的大好时机,占领市场无疑是重要的,但这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占领消费者的心。只有建立消费者忠诚,让你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地位,才能使自己未雨绸缪。产品无论多么相似,只有品牌使它变得不一样,否则,过不了多久模仿者来了,怎么办?到那时再惊呼就有些晚了。
2.做空壳品牌。与上面相反的是,有人把品牌当成了筐,设想先做响一个品牌(筐),然后往筐里放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准好卖。他们认为,只要把“筐”做出了名,在品牌(筐)的作用下,做一个成一个那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们把做品牌当成了老母鸡孵小鸡,简单化、庸俗化,不知道品牌与产品的关系,不懂品牌需要灵魂、要有个性。
其实做品牌与做销量并不在在两种不同的做法,那种说只做品牌做长线要么是纯心骗人,要么就是根本不会用做品牌的办法把销量做上去,用这种说法遮羞罢了。如果做品牌不是为了销售,品牌能当饭吃吗?其实做品牌也是为卖产品打工,品牌不高雅,其它销售手段也不低俗,况且现在的竞争环境别指望单靠品牌就可以拉动销售!其实事实上正相反,是其它营销手段渐渐失效的情况下,加上品牌才行!
在销量中做出了品牌,在品牌中做出了销量,谁在先后的情况都有,重要的是让两者相得益彰,而不是两张皮,两股道上跑车。
建设品牌是理性的、科学的过程。一个品牌的塑造过程,就是一个企业的提升过程。一个品牌被市场、被消费者认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端正认识,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再小的企业,都会走向飞跃!
3.做品牌投入高,风险大。许多人认为做品牌就是拼命打广告,做知名度。他们眼看着一个个广告巨人速生速灭,于是以此为鉴,这烧钱的事咱可不能干。他们不知道做品牌还有其它办法,结果品牌成了无辜,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给泼出去了。
4.打造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快速建立起来的不是品牌。这又是极其害人的歪调!最有价值的品牌有很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老品牌甚至是百年品牌,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老品牌当年是缓慢成长的,更没有人否认新兴品牌如“三星”“微软”不是品牌。我国搞市场经济不足三十年,难道你能够说“海尔”“联想”在创业之初不是做品牌,百年之后他们才有资格称做品牌吗?
品牌之路不是成长的漫长、人们接受的漫长,而是方法不正确和不尽正确而走了许多弯路导致的漫长,品牌竖立起来之后坚持和维护的漫长。相反,大多数情况是,如今的大品牌如果当年不是快速建立起品牌,早被对手打死了,方法和定力不够早夭折了。
快速建立品牌没有什么不对的,做品牌不是快点慢点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企业在快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和快速达成了销售量之后做了些什么、怎样做的。
他们只知道在广告中大喊大叫,一条道跑到黑地狂造知名度,不知道品牌生命归根到底要靠美誉度来支撑;只知道制造空泛的让人毫无感觉的品牌概念,不知道品牌概念要与产品的功能功效恰当吻合,要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到品牌的与众不同;只知道劫道式的到处堵满消费者的眼帘,不知道用独具价值的品牌内涵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只知道用媒体强行灌输,不知道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点上与消费者互动沟通,使他们在品牌体验中认同品牌,产生好感;只知道争抢消费者的钱包,不知道通过提供恰当的价值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而让消费者主动掏钱,并把对该品牌的美好印象储存在心中,传播出去……这样造就的品牌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他们活跃在媒体上,注册在商标局,但就是没有活在消费者心里,所以,性命当然不长。而这些,正好是与做真品牌相悖的!
品牌是完全可以比较快地建立起来的。做品牌,是在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给产品塑造一个灵魂,这个灵魂是用历史、用情感、用文化塑造出来。比起讨论塑造品牌的时间长短来说,讨论如果做品牌的内容更重要。你想想,你朋友的要好程度难道是以结识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的吗?
二、中小企业做品牌需要的基本条件
一个好产品
消费者是通过产品感知品牌、接受品牌的,在每一种消费需求面前,都有无数的产品孙子似的等候着“上帝”的垂青,所以,产品必须经得起消费者挑剔,这是做品牌做营销的基础。中小企业做品牌一定要根植于产品这个基础,品牌源自产品,高于产品,而且消费者最初的品牌体验就是从你的产品中得到的。海尔的品牌美誉就是从海尔冰箱(当初叫利渤海尔电冰箱)始终如一的高质量和超前的优质服务中得来的。如果没有一流的、可信赖的产品或服务,再好的品牌也无所依托,无从建造。
一个好理念
如果说,一个好产品是一个品牌的依托的话,那么,一个好企业经营理念则是建设好品牌的思想源泉、文化源泉和道德源泉。比如,急功近利者做不长品牌,一个企业如果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就会导致只重视品牌知名度,忽视品牌美誉度,销售换来了金钱,却没有换来消费者满意和忠诚。许多貌似强大的巨人企业和品牌,像流行歌曲,火一阵儿;再比如,缺少商德的企业做不了品牌,像蓝田,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好好做市场,什么品牌呀、产品呀只不是在股市套钱的道具;还有的即使有好品牌也会被毁于一旦,像南京的冠生园。
一个好外脑
建设品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还是一项新工作。西方的品牌理论和实践经过了近百年的总结与沉淀,形成了庞大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专业工作,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与评估、品牌定位、品牌营销与传播……这是一般企业难以自理的。世界著名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常常请专业咨询公司帮助工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我国的企业,搞市场经济不过二十几年,有的连起码的营销战术都不会,建品牌更无从下手,所以借外脑是条捷径。品牌建设是一门研究消费者与产品关系的学问,许多时候需要从外向内看品牌,外脑往往能够更客观、更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种本土思维
大凡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在核心技术、规模实力、市场投入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些方面不能与他们硬拼,我们要立足本土、立足本企业搞品牌。
中小型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土生土长。历史造就的我们比外企更加了解自己的市场、自己的文化、还有自己的消费者。我们在语言沟通、地理优势、人文环境还有在为顾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等方面,能比外企更有优势和竞争力。中小企业必须从这方面做起。比如,在食品、中药、普及性家用电器等方面,完全可以把品牌做强做大。格兰仕微波炉就是在强手如林的中外品牌的夹缝中兢兢业业,由小到大成长起来的,当初,他的微波炉也许不算最好,但是中国老百姓能用得起来的。新利毛纺公司原来是一家村办企业,硬是凭借着自己在人缘、地缘、血缘等方面的本土化的渠道优势,在短短的几年当中,一跃成为中国毛纺业的第四大名牌。
三、中小企业强势品牌的建立
1.精心寻找一个好产品
产品是品牌依托,是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美誉度的物质基础。俗语说,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小企业在没有条件全方位整合多种资源大规模投入做品牌的时候,那么在产品的方方面面就必须做得过硬、到位,最根本的是要比现有同类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选产品有两个秘诀:第一,创新性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从未满足过的需求。比如,前些年出现的一种产品——晾衣架,这个产品是为了方便楼房住院户在阳台上晾衣服用的,升降自如,风刮不掉,这个产品优点和用法一看就能接受,“恋衣”牌晾衣架只靠渠道和终端铺货就打开了销路,品牌也在经销商和消费者中不知不觉地树立了起来。做这种产品品牌要注意的要点是,市场动作要快,要尽可能地快跑,跑得远一点,因为模仿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要与模仿者拉开距离。第二,日常常用、价值不高、但反复购买性强的产品。比如“恰恰”瓜子,就因为好吃,好吃就再买,好吃就让别人也吃,没做广告就火遍全国。(有限的一点广告是后来做的,是火上浇油——更火了)。别看瓜子不起眼,但是做的是大市场大品牌!
2.借势
中小企业没有品牌,也不可能有太多投入,甚至连信用都有人怀疑,怎么办?一个字:“借”,“借”是省钱的办法。
借渠道终端
毛线这种商品很特殊,一是季节性强,进原料和资金周转周期长,数额大。二是到消费手中的是毛线,不是最终产品衣服,在品牌认知上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作用比消费者更重要。新利公司资金不足,没有渠道和终端,硬是靠“借”的办法做成一个名牌。
新利公司为了借渠道终端,每年在初夏召开一次经销商订货会,300多人全部由新利包专机飞昆明,白天游玩,晚上研讨工作。营销战术请经销商畅所欲言,产品定价由经销商说了算,为此专门成立了由经销商代表组成的新利毛线定价委员会。大家彼此开诚布公,定好价格,然后新利公司请经销商订货,凡现金订货者都有返利,多订多返。由于新利公司敞开心扉把经销商当作一家人的做法,经销商每年都会放心的订货。到了秋季,货到了,这可是现金进货,利润空间又大,所以经销商就会卖力地推销新利毛线。新利公司在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把新利品牌打了出去,借渠道挤进了原来靠高投入才能挤进的只有大品牌参与竞争的平台。正可谓借梯上楼。
借产品,打自己品牌
恒基伟业公司在看好掌上电脑的市场前景后,整合了一批生产掌上电脑的中小企业,利用自己的渠道和网络,推出“商务通”这个品牌,一举成为国内掌上电脑老大。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耐克公司自己从未生产过一双鞋,却大把大把地从运动鞋上赚钞票的事早已尽人皆知。
这两个案例说明,“借”是中小型企业来一种全新的建设品牌的思路。
3.先为人作嫁衣,然后再做自己的品牌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从1993年试产微波炉,曾给GE、欧洲的一些企业做OEM,现在格兰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2000年初,经国家权威部门评估,格兰仕的无形资产达101亿元,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对于这种策略有人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油水都被别人捞去了,自己只喝点“刷碗水”,这样会走不出其他品牌的阴影,永远也创不出自己的品牌。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忘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产品无法打入市场,生存都有困难的情况下,采用“非品牌化”策略或“放弃品牌所有权”策略虽然有喝他人“刷碗水”的味道,但是能使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这是硬道理,暂时喝喝“刷碗水”是为了生存进而建设自己的品牌又何妨。格兰仕的发展模式对国内企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OEM做多了也就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人们都知道有个格兰仕,也知道很多品牌的微波炉其实就是格兰仕生产的,到这时候,格兰仕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去就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在做OEM不仅可以赚到自己原先赚不到的钱,还可以学到知名企业的经营方法和经验。放弃品牌本身就一种品牌策略,它不是要永远地抛开品牌,更不是对品牌的否定,而是要中小企业先把远大的梦想暂时放在一边,踏踏实实把自己做大做强,以积蓄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力量,暂时放弃是为了来日更好的拥有。中小企业在品牌的困惑面前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还要有曲线救国的智慧。
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3000字的论文?
上传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是企业管理类的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的塑造与传播
希望我的诚意能得到你的分分。第一次分享我的论文
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思路与策略
谈及品牌,逢人必言:“品牌是大企业的专用武器”、“品牌不属于中小企业”等等。如此,中小型企业由于诸多方面的约束,即便具备高品质产品,也只能生存在社会低层——产品层面,而备受商家的“凌辱”、“欺诈”。 许多人把品牌当成了奢侈品,以为是大企业的专利。其实,建设品牌从来就是一个渐进的、与企业从始至终相伴相生共同成长的东西,有谁听说哪个企业做大后才说:“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建一个品牌吧”。海尔在当年产量不高、名气尚无,抡起大锤砸不合格冰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品牌了。大品牌哪个不是从小品牌发展而来的,所以,中小企业不必愚人自危,要有自信力。“革命”不分先后,建强势品牌,就从现在做起!
这些具备高品质产品的中小型企业如何“翻身做主”,从此阴影中逃脱出来?惟有塑造品牌,让企业管理、企业营销等环节从产品层面转向品牌层面,从而提升产品的品牌溢价,进而强化中间商、消费者的认可度和美誉度。那这些企业因何没有塑造自我品牌,受到哪些方面的约束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客观财力资源短缺:
国内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由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企业市场规模、产品规模都未达到一定的水准,从而大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方面的压力,面对着有限的资金,企业需要品牌研发、市场开发等一系列的费用支出,哪还有多余的资金来用于品牌塑造呢?即使可以挤出部分资金,但也是杯水车薪。
二、 主观心理压力:
诸多中小型企业在选择品牌战略的同时,都有个同样的顾虑:品牌塑造是个长期的工程,而工程的开展和继续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此类中小型企业如果选择品牌战略,都有可能面临被此拖跨的风险。所以,很多国内中小企业都不愿冒此风险,而选择默默无闻的产品路线。
三、 经营理念压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都从事着OEM生产,赚取着被压榨殆尽的不到10%的毛利,由于这些企业产品质量过硬,在常年累月的国外OEM规模生产中,积累了相当的财力资源,但由于当前人民币升值、油价上升等因素导致了生产成本上升,这些OEM企业都纷纷转向国内市场,从事自主生产和研发,这些拥有强大资金支持的转型企业几乎都会选择品牌之路,但由于长期受国外市场模式的影响,对国内市场不甚了解,对国内品牌战略的实施始终不从下手。
面对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上述诸多压力,笔者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1、 重点投放,各个击破
应该说,资金压力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品牌战略所遇到的共同的“拦路虎”,如何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做品牌呢?大概很多人都会质疑;没有强大的资金怎么做品牌啊?笔者认为,如何运用有限的资金是关键,中小企业可以将这些资金针对性的投放到某一个重点市场,而选择投放市场也很重要,这需要企业前期充分的市调,包括产品的铺货情况、竞争者情况、消费者购买力等因素,然后运用本土化品牌传播、促销手段,进行重点区域市场的强大运作。
在成功运作区域市场的品牌战略后,企业在复制传播,对其余市场各个击破。
2、 快速品牌战略:
笔者认为,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需要以高质产品为依托,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初次体验,将企业感情、历史等灌注给消费者,从而加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有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系的亲密疏离往往不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品牌也可以快速建立,通过各种传播策略加大品牌的知名度。
3、 转型企业品牌战略:
对于拥有强大资金背景转型公司的品牌需求,笔者提出了两项措施:
转变思想:由于这类企业受国外市场运作规则的影响较深,在转入国内后,企业需及时转变观念和思想,区别对待国内外市场不同的游戏规则。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和切入国内市场。
借助外脑:这类企业往往会面临着人才压力,而国内日渐成熟的企业咨询公司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由于咨询公司对国内市场熟悉,品牌国内运营理念也比较成熟,所以,企业可以借助外脑,快速的运用本土化策略对品牌进行定位、管理和传播。
长期从业于家电行业,具有系统的品牌策划知识理论,并成功参与策划多起家电行业极具影响力的论坛活动,中国家电营销传媒新生代人物,在文案创意、品牌策划、行业观察等方面颇有见解。现为某著名家电专业媒体专题编辑。曾策划多篇产业分析报告,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地建起强势品牌呢?
一、端正认识,走出误区
认识决定行为。在品牌建设的认识上,许多中小企业还存在误区,使他们裹足不前:
1.以销量代替品牌。认为品牌太虚,看不见摸不着,“我把销量做大了还不是一样?”甚至有人说,“销量这么好这不是品牌的力量是什么?”他不知道这是建品牌的大好时机,占领市场无疑是重要的,但这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占领消费者的心。只有建立消费者忠诚,让你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地位,才能使自己未雨绸缪。产品无论多么相似,只有品牌使它变得不一样,否则,过不了多久模仿者来了,怎么办?到那时再惊呼就有些晚了。
2.做空壳品牌。与上面相反的是,有人把品牌当成了筐,设想先做响一个品牌(筐),然后往筐里放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准好卖。他们认为,只要把“筐”做出了名,在品牌(筐)的作用下,做一个成一个那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们把做品牌当成了老母鸡孵小鸡,简单化、庸俗化,不知道品牌与产品的关系,不懂品牌需要灵魂、要有个性。
其实做品牌与做销量并不在在两种不同的做法,那种说只做品牌做长线要么是纯心骗人,要么就是根本不会用做品牌的办法把销量做上去,用这种说法遮羞罢了。如果做品牌不是为了销售,品牌能当饭吃吗?其实做品牌也是为卖产品打工,品牌不高雅,其它销售手段也不低俗,况且现在的竞争环境别指望单靠品牌就可以拉动销售!其实事实上正相反,是其它营销手段渐渐失效的情况下,加上品牌才行!
在销量中做出了品牌,在品牌中做出了销量,谁在先后的情况都有,重要的是让两者相得益彰,而不是两张皮,两股道上跑车。
建设品牌是理性的、科学的过程。一个品牌的塑造过程,就是一个企业的提升过程。一个品牌被市场、被消费者认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端正认识,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再小的企业,都会走向飞跃!
3.做品牌投入高,风险大。许多人认为做品牌就是拼命打广告,做知名度。他们眼看着一个个广告巨人速生速灭,于是以此为鉴,这烧钱的事咱可不能干。他们不知道做品牌还有其它办法,结果品牌成了无辜,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给泼出去了。
4.打造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快速建立起来的不是品牌。这又是极其害人的歪调!最有价值的品牌有很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老品牌甚至是百年品牌,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些老品牌当年是缓慢成长的,更没有人否认新兴品牌如“三星”“微软”不是品牌。我国搞市场经济不足三十年,难道你能够说“海尔”“联想”在创业之初不是做品牌,百年之后他们才有资格称做品牌吗?
品牌之路不是成长的漫长、人们接受的漫长,而是方法不正确和不尽正确而走了许多弯路导致的漫长,品牌竖立起来之后坚持和维护的漫长。相反,大多数情况是,如今的大品牌如果当年不是快速建立起品牌,早被对手打死了,方法和定力不够早夭折了。
快速建立品牌没有什么不对的,做品牌不是快点慢点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企业在快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和快速达成了销售量之后做了些什么、怎样做的。
他们只知道在广告中大喊大叫,一条道跑到黑地狂造知名度,不知道品牌生命归根到底要靠美誉度来支撑;只知道制造空泛的让人毫无感觉的品牌概念,不知道品牌概念要与产品的功能功效恰当吻合,要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到品牌的与众不同;只知道劫道式的到处堵满消费者的眼帘,不知道用独具价值的品牌内涵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只知道用媒体强行灌输,不知道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点上与消费者互动沟通,使他们在品牌体验中认同品牌,产生好感;只知道争抢消费者的钱包,不知道通过提供恰当的价值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而让消费者主动掏钱,并把对该品牌的美好印象储存在心中,传播出去……这样造就的品牌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他们活跃在媒体上,注册在商标局,但就是没有活在消费者心里,所以,性命当然不长。而这些,正好是与做真品牌相悖的!
品牌是完全可以比较快地建立起来的。做品牌,是在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给产品塑造一个灵魂,这个灵魂是用历史、用情感、用文化塑造出来。比起讨论塑造品牌的时间长短来说,讨论如果做品牌的内容更重要。你想想,你朋友的要好程度难道是以结识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的吗?
二、中小企业做品牌需要的基本条件
一个好产品
消费者是通过产品感知品牌、接受品牌的,在每一种消费需求面前,都有无数的产品孙子似的等候着“上帝”的垂青,所以,产品必须经得起消费者挑剔,这是做品牌做营销的基础。中小企业做品牌一定要根植于产品这个基础,品牌源自产品,高于产品,而且消费者最初的品牌体验就是从你的产品中得到的。海尔的品牌美誉就是从海尔冰箱(当初叫利渤海尔电冰箱)始终如一的高质量和超前的优质服务中得来的。如果没有一流的、可信赖的产品或服务,再好的品牌也无所依托,无从建造。
一个好理念
如果说,一个好产品是一个品牌的依托的话,那么,一个好企业经营理念则是建设好品牌的思想源泉、文化源泉和道德源泉。比如,急功近利者做不长品牌,一个企业如果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就会导致只重视品牌知名度,忽视品牌美誉度,销售换来了金钱,却没有换来消费者满意和忠诚。许多貌似强大的巨人企业和品牌,像流行歌曲,火一阵儿;再比如,缺少商德的企业做不了品牌,像蓝田,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好好做市场,什么品牌呀、产品呀只不是在股市套钱的道具;还有的即使有好品牌也会被毁于一旦,像南京的冠生园。
一个好外脑
建设品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还是一项新工作。西方的品牌理论和实践经过了近百年的总结与沉淀,形成了庞大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专业工作,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与评估、品牌定位、品牌营销与传播……这是一般企业难以自理的。世界著名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常常请专业咨询公司帮助工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我国的企业,搞市场经济不过二十几年,有的连起码的营销战术都不会,建品牌更无从下手,所以借外脑是条捷径。品牌建设是一门研究消费者与产品关系的学问,许多时候需要从外向内看品牌,外脑往往能够更客观、更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种本土思维
大凡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在核心技术、规模实力、市场投入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些方面不能与他们硬拼,我们要立足本土、立足本企业搞品牌。
中小型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土生土长。历史造就的我们比外企更加了解自己的市场、自己的文化、还有自己的消费者。我们在语言沟通、地理优势、人文环境还有在为顾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等方面,能比外企更有优势和竞争力。中小企业必须从这方面做起。比如,在食品、中药、普及性家用电器等方面,完全可以把品牌做强做大。格兰仕微波炉就是在强手如林的中外品牌的夹缝中兢兢业业,由小到大成长起来的,当初,他的微波炉也许不算最好,但是中国老百姓能用得起来的。新利毛纺公司原来是一家村办企业,硬是凭借着自己在人缘、地缘、血缘等方面的本土化的渠道优势,在短短的几年当中,一跃成为中国毛纺业的第四大名牌。
三、中小企业强势品牌的建立
1.精心寻找一个好产品
产品是品牌依托,是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美誉度的物质基础。俗语说,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小企业在没有条件全方位整合多种资源大规模投入做品牌的时候,那么在产品的方方面面就必须做得过硬、到位,最根本的是要比现有同类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选产品有两个秘诀:第一,创新性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从未满足过的需求。比如,前些年出现的一种产品——晾衣架,这个产品是为了方便楼房住院户在阳台上晾衣服用的,升降自如,风刮不掉,这个产品优点和用法一看就能接受,“恋衣”牌晾衣架只靠渠道和终端铺货就打开了销路,品牌也在经销商和消费者中不知不觉地树立了起来。做这种产品品牌要注意的要点是,市场动作要快,要尽可能地快跑,跑得远一点,因为模仿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要与模仿者拉开距离。第二,日常常用、价值不高、但反复购买性强的产品。比如“恰恰”瓜子,就因为好吃,好吃就再买,好吃就让别人也吃,没做广告就火遍全国。(有限的一点广告是后来做的,是火上浇油——更火了)。别看瓜子不起眼,但是做的是大市场大品牌!
2.借势
中小企业没有品牌,也不可能有太多投入,甚至连信用都有人怀疑,怎么办?一个字:“借”,“借”是省钱的办法。
借渠道终端
毛线这种商品很特殊,一是季节性强,进原料和资金周转周期长,数额大。二是到消费手中的是毛线,不是最终产品衣服,在品牌认知上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作用比消费者更重要。新利公司资金不足,没有渠道和终端,硬是靠“借”的办法做成一个名牌。
新利公司为了借渠道终端,每年在初夏召开一次经销商订货会,300多人全部由新利包专机飞昆明,白天游玩,晚上研讨工作。营销战术请经销商畅所欲言,产品定价由经销商说了算,为此专门成立了由经销商代表组成的新利毛线定价委员会。大家彼此开诚布公,定好价格,然后新利公司请经销商订货,凡现金订货者都有返利,多订多返。由于新利公司敞开心扉把经销商当作一家人的做法,经销商每年都会放心的订货。到了秋季,货到了,这可是现金进货,利润空间又大,所以经销商就会卖力地推销新利毛线。新利公司在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把新利品牌打了出去,借渠道挤进了原来靠高投入才能挤进的只有大品牌参与竞争的平台。正可谓借梯上楼。
借产品,打自己品牌
恒基伟业公司在看好掌上电脑的市场前景后,整合了一批生产掌上电脑的中小企业,利用自己的渠道和网络,推出“商务通”这个品牌,一举成为国内掌上电脑老大。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耐克公司自己从未生产过一双鞋,却大把大把地从运动鞋上赚钞票的事早已尽人皆知。
这两个案例说明,“借”是中小型企业来一种全新的建设品牌的思路。
3.先为人作嫁衣,然后再做自己的品牌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从1993年试产微波炉,曾给GE、欧洲的一些企业做OEM,现在格兰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2000年初,经国家权威部门评估,格兰仕的无形资产达101亿元,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对于这种策略有人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油水都被别人捞去了,自己只喝点“刷碗水”,这样会走不出其他品牌的阴影,永远也创不出自己的品牌。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忘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产品无法打入市场,生存都有困难的情况下,采用“非品牌化”策略或“放弃品牌所有权”策略虽然有喝他人“刷碗水”的味道,但是能使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这是硬道理,暂时喝喝“刷碗水”是为了生存进而建设自己的品牌又何妨。格兰仕的发展模式对国内企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OEM做多了也就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人们都知道有个格兰仕,也知道很多品牌的微波炉其实就是格兰仕生产的,到这时候,格兰仕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去就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在做OEM不仅可以赚到自己原先赚不到的钱,还可以学到知名企业的经营方法和经验。放弃品牌本身就一种品牌策略,它不是要永远地抛开品牌,更不是对品牌的否定,而是要中小企业先把远大的梦想暂时放在一边,踏踏实实把自己做大做强,以积蓄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力量,暂时放弃是为了来日更好的拥有。中小企业在品牌的困惑面前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还要有曲线救国的智慧。
帮我写一篇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 字数3000左右
我来写 你几点下线
-------------------------
楼上一看就知道复制粘贴的 毫无技术含量
-------------------------
阿里巴巴的我不熟,换个话题写,关于企业绩效的,我觉得如果你不挑剔的话,绝对应该把分给我的.
80%的自己写,20%网上材料.相信已经很到位了.
-------------------------
排版全角
题目:我的"三维"推进模式的企业绩效管理
------------------------
现代战争,打的是综合实力,不是靠某一方面就能够取胜,具体到作战部署上,不是靠单兵作战,而是海、陆、空三位一体,形成立体攻防,做到相互补充和呼应,能够随时进行机动和转换,才是取胜之道。
打赢现代战争如此,而实施绩效管理,实际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观察、阅读和对本学期这门课程的理解,现将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分享。
我觉得无论是猎取新奇名词而喜欢卖弄于人的专业人士,还是书店里陈列的大同小异的绩效管理专业书籍。其实都还用得上那句话:万变不离其宗。
作为企业绩效的管理者,首先要坚持的观点是:不管是哪一种理论,哪一种工具,哪个专家学者,都不要迷信和盲从,任何理论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有其优点和缺陷,因此就不可能完美无暇,关键之处在于怎么与实际结合起来而灵活运用。
常言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绩效更是如此,实施绩效管理其实并不简单,既要避免烦琐复杂,也不能过于简陋而流于形式,无论怎样,做绩效,是要耗时耗力的,而要真正的达到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我觉得就应该采取海陆空式的三维。
工作是千头万绪,首先要把思路厘清,然后按部就班,依计划行事,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排出实施时间表,这样在大脑里才能有一个蓝图。
我个人认为,好的绩效管理,不光是一个点、一个平面,而是需要一个三维的、立体的推进。比如说有些企业热衷于搞“绩效考核”,但光搞绩效考核行不行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因此我们准备做绩效时,首先要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好比一些散落的珠子,看上去很杂乱,我们需要用一根线串起来,提在手上,让大家看的更为清晰一些,所以,我们不妨先画一个立体的坐标轴:以“绩效”为原点,画一根X线、一根Y线、一根Z线。
X轴,以“时间”为跨度,也就是说,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做与执行)才能趋于合理与完善,因此,绩效管理具有很强的延续性,而不仅仅是一个阶段的事,它必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把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渐渐的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方能形成企业的一整套体系,才能谈得上实现企业与个体的双重目标。绩效管理指标应该精简,应该做KPI管理指标。不能把这个框框得太满,一码事归一码事。把绩效这个框里什么都放,那肯定得撑破。
企业要给指标归类,除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外,企业所设立的指标还可以分为不同的体系,如干部任用考评体系,奖金体系等。只有分开来做,变成几套系统,一步一步去落实,才能做得好。否则,把绩效考核指标做得太复杂,大家会把绩效考核作为额外的负担而没法落实,最后会以失败告终。具体说来,从每一次的计划、实施、执行到检查、反馈、改进,按照PDCA的循环原则,实现绩效管理的新陈代谢,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因此,我要说的是,做绩效要有一点耐心,要有层次、有计划、有预案,它不是一个只为“考核”的死循环,而是一个能够完成“造血”功能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运行要靠时间(阶段成果)来检验,我想,这是必经的一个过程,万不可得陇望蜀、操之过急。
Y轴,以“层级”来划分。这个层级主要是指组织架构意义上的层级,一般要划分为高层、中层、基层,或者是企业层、部门层、岗位层;即使是高度扁平化的组织,其绩效管理其实也是有层次、有重点的,不同的层级其衡量指标大不相同,我们需要不断的深入与细化。而且,这一点牵涉到企业与个人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对二者如何起到有效激励,又能平衡相互间的利益分配,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重点所在。
绩效管理指标应该精简,应该做KPI管理指标。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考核标准。不能把这个框框得太满,一码事归一码事。把绩效这个框里什么都放,那肯定得撑破。
企业要给指标归类,除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外,企业所设立的指标还可以分为不同的体系,如中层干部任用考评体系、高层干部任用考评体、基层干部任用考评体系系等。只有分开来做,变成几套系统,一步一步去落实,才能做得好。否则,把绩效考核指标做得太复杂,大家会把绩效考核作为额外的负担而没法落实,最后会以失败告终。
Z轴,是“关联”,主要是指横向的关联,比如关联部门、关联岗位。再扩大一点来说,就是指一个产业链,从供应商(上游)到企业自身的运营再到客户(下游)那里,形成了一个大的生态圈,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然,能做到这个境界的企业确实太少。大多数也只能做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仅仅是指企业的外部顾客,也是指企业的内部顾客,包括关联部门、关联岗位。其实说到这里,就有了些平衡记分卡(BSC)的味道,但也不仅仅止于此,我们还需要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三个坐标轴相互交错、相互渗透,形成立体之势,全面推进绩效管理,我相信,这样的企业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做绩效一点新发现,算是综合了一些东西,当然,最后我觉得:第一、上面在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理论需要结合企业现实来进行,然后不断的完善实际工作,从而不断的去丰富理论;第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理论,它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需要大家不断的综合、创造,再综合、再创造,往复循环、持续改进;第三、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句话,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必须要有“制度的安排”。第四、其他的一些基础工作也十分重要,包括岗位说明书、各项基本的原始数据、统计资料、各项标准的设置、人员的素养、记录的管理、长年的管理积累等;还有相关的权责、分配机制的建立等等。
绩效管理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设定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合理的考核方法,给予员工公正的报酬和激励,让员工知道他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回报。横向的联系不同部门。以上的这些比喻和论断并非绝对适用于任何情势和环境,但将带给我们关于绩效管理的一些思考,思考这些问题本身就是饶有趣味的。
总之,绩效管理要想达到质的飞跃,一口吃个胖子是不现实的。
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论文3000字以上
提问者采纳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及成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成本管理策略手段
众所周知,现代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及成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能与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目前,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性费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
2.利益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以权谋私、吞占国家财产,企业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加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3.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
4.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5.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虽然我国一些企业进行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很陈旧,已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可以高效益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我国现在只有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表明我国的生产组织还比较粗放,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相应带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上的简单化。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是目前成本与成本管理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从被调查企业的情况看,51.4%的企业采用了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从被调查企业的情况看,51.4%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但是,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未得到推广。
6.分工过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企业进行高度的协作管理,否则将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过高。另外由于过细的分工导致企业管理复杂化,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也是企业管理费用增加的一个原因。由于分工层次及协作环节的增加,信息在企业中传递时间延长,不必要的停留环节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损耗和失真,同时造成信息反馈难度的增加。这就可能使企业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增加,导致企业管理的失误成本增加。
二、加强成本管理的应对策略
1.调整成本战略,适应外界经济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然而,对于处于开发型、竞争型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更有必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还要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不仅要通过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成本。
2.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要实行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必须保证有真实的、及时的、完整的成本信息。所以,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等基本数据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的基本情况。而且,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既是对信息反馈的过程,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检查和控制的过程。成本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损益,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
3.实现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多的应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现代成本管理中所谓的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4 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极大地增加了,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以外,如设计生产程序费用、组织协调生产过程费用、组织订单费用等等。加之现代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灵的顾客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
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因此,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相关的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一直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市场经济一方面为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使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又取决于成本信息的反馈水平。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吸收和借鉴中外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适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竟争中的强者。
上一篇:法学论文问题研究方法与技术
下一篇:医学核心期刊出版的版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