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穆斯林杂志优秀文稿选编

发布时间:2023-02-20 05:47

中国穆斯林杂志优秀文稿选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伊斯兰教界陆续翻译出版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古兰经》《伊本凯西尔》《简明〈古兰经〉注》《布哈里圣训实录》《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艾布·达乌德圣训集》《奈萨仪圣训集》《提尔米兹圣训集》和《伊本·马哲圣训集》伊斯兰教逊尼派六大权威圣训集以及阿拉伯文《塔哈维教典》等数十种经籍,逐步满足穆斯林宗教生活的基本需要。
举办全国“两赛”弘扬时代理念。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开始举办全国《古兰经》诵读比赛和全国“卧尔兹”演讲比赛,目前,全国“两赛”均举办了12届。这为新世纪开展的解经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解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知名品牌。只有宗教人士读通、读好经典,才能讲通、讲好经典。所以说,诵经与讲经相得益彰,成为解经工作的重要两翼。第11和12届全国“两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教育和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牢固树立中道和平、团结友善、包容和谐的时代理念。这既表达了我国伊斯兰教界和广大穆斯林群众的主流心声,也体现了当代伊斯兰教界的引领作用和责任担当。
成立专门机构构建中国经学思想体系。2001年,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内设的第一个专门委员会,是开展解经工作和推动经学思想建设的专门组织,由全国知名爱国伊斯兰教人士组成。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评价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是中国伊斯兰教教务制度的创举、解经方式的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伊斯兰教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教务指导委员会顺应时代需要,先后编写7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送至全国各地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经学院,成为宣扬伊斯兰教真精神的讲经范本。特别是针对暴力恐怖活动,及时编写发表卧尔兹,表明严正立场,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开展以“中道”思想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召开经学思想研讨会,明确提出构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体系建设,并与俄罗斯及中亚四国共同建设弘扬中道、反对极端的重要平台。主办《中国穆斯林》期刊,开通中国伊协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正确宗教知识,倡导正信正行。
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自我管理。在《宗教事务条例》精神指导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适时修订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出台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聘任办法》,在伊斯兰教事务的规范化、法治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已颁布实施,中国伊协正在对“三个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研究制定《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管理办法》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行为守则》等教务制度,保证伊斯兰教界依法开展教务活动。近年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连续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召开“国法与教规关系”座谈会,引导穆斯林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

穆斯林的葬礼讲的是什么?

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原载《长篇小说》第16、17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初版。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艺术特色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多与女性相关——同为阴性,表征内守,寒冷以及阴暗。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反复出现的“新月”意象与主人公构成一种隐喻关系,其明净、清秀和凄楚与新月的聪慧、美丽与不幸异质同构。

喻体、谕指浑然一体,成为联结人与物、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即将作者寄予的物象提升至人生命运的高度,也加深读者于大喜大悲后的生命体验。

“新月”这一意象因其不完满而令人感慨万千、更因其残缺而使文本充溢悲剧色彩。而在伊斯兰文化中,新月是崇高、清静和希望的象征,二者对“新月”的理解是截然相反的。

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

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作品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的纯真厚爱的感情,用欢快的字迹书写了楚老师和新月之间的师生之情和可歌可泣的师生恋情。

故事最后的情节跌宕起伏,一些难以面对的事实层层呈现在了活人面前,让读者真实的感情都融进了作者的心血之中,感情高昂,悲壮。

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是谁以及相关简介

霍达

霍达(1945— )当代著名女作家。回族,北京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曾先后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做翻译工作。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奖;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国4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长篇小说《补天裂》被评为建国50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骏马奖。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文学,在我心中越来越神圣。面对文学,我有着宗教般的虔诚。我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并且希望我的读者也能得到这样的享受。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容不得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
穆斯林的葬礼简介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穆斯林的葬礼》在1987年冬至1988年春发表于《长篇小说》季刊总第17、18期,1987年第6期《中国作家》选载,198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书,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时期文学和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有着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1989年和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小说连播》节目两度全文播出本书。自1991年以来,中国文学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本书的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文字的译本。1992年,台湾《世界论坛报》以长达一年的时间全文连载本书,1993年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出版了上、下册繁体字版。

本社先后在“北京长篇小说创作丛书”和“北京长篇小说创作精品系列”出版《穆斯林的葬礼》,至今已十余次重印,畅销不衰,先后被列入北京书市十大畅销书、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家庭书架百种优秀图书、家庭书架百种常备书目、北京市青少年’94—’97读书工程推荐书目、大学生所喜爱的女作家及其作品;据香港《镜报》月刊1996年7月号报道,有关方面对中国内地进行大规模社会调查,在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礼》名列第五位。

中国穆斯林的投稿须知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2、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穆斯林的葬礼,天堂的蝴蝶

《穆斯林的葬礼》着眼于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冲突,冰心称“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穆斯的葬礼》通过讲述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变迁,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从而唱出一曲人生的咏叹。

回族女作家霍达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笔风,细腻的笔触,真挚饱满的情感,深情回望了中国穆斯林走过的漫长而又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

以及在政治,宗教等特定的时代氛围下,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民族史诗。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小说巧妙地将玉和月作为线索贯穿全篇,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这是玉的长河、月的长河、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小说中,霍达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小说作品清新流畅,含蓄蕴藉,以细腻笔触拨动读者心弦,探测人间心灵,回首百味人生,讴歌了民族风范和时代气息,读后荡气回肠。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曾写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穆斯林的葬礼》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呈现给读者们。

家中父亲韩子奇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他是可悲的,他原名为易卜拉欣,从小失去父母,跟随吐罗耶定巴巴云游四方,跨过千山万水,走过千难万难,一个尚且稚嫩的少年,过早地体味着漂泊者的艰辛。

他也是有才华的,他懂玉、爱玉、痴迷玉、研究玉、收藏玉,玉展的成功举办,使得他赢得“玉王”的美誉。与此同时,他也是懦弱的,他深爱着梁冰玉,但在梁冰玉选择离开时,他却无言挽留。

在韩子奇的一生中,有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痕迹的女人,那就是梁冰玉的亲姐姐梁君璧。梁君璧的形象刻画细致入微,他在小说中前后性格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她一个人毁掉了丈夫、妹妹、女儿和儿子的人生,还有家庭事业也败于她手。

但我们却无法将这一切悲剧完全归咎于她一人身上。梁君璧的一生,读完后,不禁让人心生怜惜和同情。

梁君璧出生于北京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少女时代,她聪慧善良,但是父亲梁亦清的死为这个家庭蒙上一层黑暗的同时也让她迅速成长起来。十五六岁的她开始拥有与她这个年纪并不相符的成熟与冷静。

三年后韩子奇学艺归来,梁君璧一句“奇哥哥,你娶了我吧”,使两人的命运之绳开始缠绕在一起。可梁君璧与韩子奇二人的结合,却是亲情大于爱情,仓促的婚姻,成了往后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没有以坚实爱情作为基础的婚姻是不牢固的,梁君璧从未接受过文化教育,她甘于平庸,而韩子奇却不断地充实进步,夫妻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开始不断加剧,到后来他们之间的感情只剩下一个空壳,再没有了过多交集。

而此时日寇的侵华战争又加速了他们之间感情的终结。韩子奇为保护他所心爱的玉,选择背井离乡远走英国,同时梁冰玉因为在大学校园中爱情的失败,选择了逃离,并坐上了前往英国的火车。而梁君璧却固执己见,不愿离开。

梁君璧独自抚养着儿子天星艰难度日。十年的坚守,十年的等待,她期盼着丈夫的归来。然而结果却几乎使她崩溃。她没想到自己的苦苦等待最终换来的却是丈夫和妹妹的背叛。

当战争的硝烟弥漫到英国之际,在痛苦与绝望中,韩子奇与梁冰玉二人相依为命,于困境中相互扶持,他们在绝望中努力找到了希望,从而不顾后果、不顾一切的走到了一起,并有了爱情的结晶——韩新月。

韩新月拥有着一个现代女性所具有的特质。她聪明善良,性格隐忍独立,坚强自信,她有理想、有抱负。18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在北京大学,新月和她年轻的英文老师楚雁潮相爱了。

新月如她的母亲梁冰玉一样,敢于追求自我真挚的爱情,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但命运偏偏就是如此的残酷无情,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颗不健康的心脏,使她倒下。但她仍顽强乐观的面对生活与疾病斗争。

新月渴望着自己的身体可以痊愈,她渴望着母亲能够同意她和楚雁潮在一起,同时她也一直在渴望着母亲的爱。她不明白为什么从小到大母亲对自己冷漠和漠不关心。

但当新月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她脆弱不堪的心脏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最终新月和楚雁潮之间的深厚爱恋也未能留住新月的生命。新月带着对世界无尽的遗憾,以及对亲人爱人的真挚留恋,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我们一步步领略了人生的哀歌,书的最后以新月的葬礼作为终点。时代的悲哀已将一切掩埋,没有人理解这样的家庭。

上一篇:企业管理概述课程论文怎么写

下一篇:如何评价教师的专业成长论文